蒋宏大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目前,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涌现一批新兴教学模式,例如,慕课、云教学、大数据分析课程等,各个教育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开创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美国高校可汗学院首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成功依靠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推广平台,将“网络课堂教学”创新推广,推动了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我国在线教学模式始于2014年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的MOOC,最早出现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具体课程包括: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平台”、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平台”、“东西部高校课堂共享联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等。初步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模式,即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基于云平台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这些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融合网络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导。在线教学平台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在教学效率提高和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需要教师情感的传递与表达,离不开师生互动,只有将感情深刻传授给每一个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才能真正将课程完整表达,才能将思想政治课的疑难问题真正解决,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的深刻领会。正是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课程无法被完全替代的现状,在线课程无法提供更多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但同时,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在线课程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学在课堂的传统思想,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可以结合课堂与网络的联合模式,将多种教学组合,使之更加适应当代高校现实教学的要求,从而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完善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教学向着更高水平、更深领域发展,满足同学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实现高校思政课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转型。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教育培训机构首次提出的这一名词。Bonk和Graham在《混合学习手册》中对“混合式教学”下了定义,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多种模式混合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等多种媒介的教学形式;印度NIIT公司在《混合式学习白皮书》将“混合式学习”描述为一种全新的包含实体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和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我国,首次提出将混合式教学作为实践的教学概念的提出者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统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教师面授教学为主导,正确引导、启发、教学学生,同时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取长补短,完善混合式教学。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偏向于讲授书本知识,学生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思政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网络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混合,将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E-Learning的不足。
过去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少了对知识的来源的发现与探索精神,学生只关注知识的最终获得,忽略知识的来源与思维过程的思考,导致学生缺失思维的建构能力,对知识背后的理论来源缺乏探索精神。这对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能力的培养极为不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旨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思维能力,挖掘经典理论形成的原始过程,并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在不同思维角度上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而言,“高校思政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混合。不同教学理论都有不同的知识领域与范围,混合式教学需要不同学习理论的指导,用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目标的学习、不同环境的要求、不同资源的交流等。其次是学习资源的交叉。混合式学习资源来源于不同的书本资料。利用影像资料、录音资料、多媒体资料、互联网资料等多种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另外,就是学习环境的交流混合,学生学习可以在课堂学习,也可在互联网虚拟课堂环境中学习,例如远程教育平台、虚拟课堂、校园网论坛等。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课外实践、网上搜索等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最后,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混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体验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以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为导引建立专题式教学,推动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学受制于教学空间、时间、教学条件、师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相关知识来源的讲授、重点知识的深度剖析以及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发散。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思想政治课流于形式,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严重阻止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深入发展。因此,亟需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多角度挖掘混合教学,重新布局课堂组织形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新思维,自主探究学习,减少课堂教学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创新课程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里专门设置课程微视频链接网址,方便同学课前、课后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传统课堂进行专题模式教学时,多方位收集学生意见,将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收集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想学生所想,真正解决学生所需,增强思想课程理论的针对性。
(二)以课程微信公众号、QQ部落等互联网络新媒介为平台,开展研讨式授课,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由于长期实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单向教学惯性思维,加之学生数量历年来有增无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际占有课堂资源越来越严峻,师生资源不协调,“大班教学”模式成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教学管理模式深刻影响着当前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导致教与学的分离,忽视了教学效果及学生接受水平。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式教学是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缺少兴趣,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效。
因此,建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树立“翻转课堂”“研讨教学”等新教学理念,将交流互动的教学功能引入传统课堂,利用“分组研究”、“课堂讨论”、“现场答疑”、“研究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互动研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个性化的研究性学习,达到“自觉领会、掌握和认同课程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教学目的,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增加老师与同学的沟通交流机会,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思想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我们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布置同学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同学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团展开研究,由任课教师将优秀研究报告通过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每一位同学,并且鼓励同学将自己的感言发在腾讯QQ课程部落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也欢迎同学将自己生活学习当中碰到的困惑以发主题贴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讨论。
(三)以综合式考评为切入点,推动传统课堂考评机制的改革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模式多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以书本知识的考察为主,这种模式不仅无法真实检验学习的学习水平及道德认知,而且也无法真正让学生学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试卷考察还会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亟需建构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多角度把握教学环节,从课本特点出发,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机制,创新考评机制,将能力、思想水平及实践水平的考核纳入到考评机制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认知价值观,积极探索不同的考试模式,开放考核标准,不拘一格考察学生的全方位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全方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考核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导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我们可以把课程微信公众号作为依托,通过微信扫描点名,部落发帖质量评选,“社会实践之星”评选等形式,借助大数据,全方位对同学进行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同学的知行统一的考评。
(四)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堂”的创新
理论教学的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教学,这是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设计建设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建立多元化、丰富化、管理规范化的“实践课堂”,实现“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互交融,达到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的实践目标。
总之,我们要牢牢把握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特点,树立多种混合教育教学观念,加强互动式教学与“多种课堂”的交流学习,研究构建多元化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着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体系及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