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4 11:40陈书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摘 要:《传播学概论》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宏观性、抽象性、交叉性、丰富性的特点。当前《传播学概论》已在多个学校的多个专业开设,学生覆盖面广,但教学上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急需进行教学改革。文章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创新教学形式,以期改变《传播学概论》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传播学概论》是一门介绍传播学知识的入门课,讲述人类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诞生,80年代传入我国。至此,《传播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开始开设。因其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讲述传播的基本知识,也成为新闻学、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一、《传播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一)视角的宏观性

人类的传播行为多种多样,以不同的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而发展出不同的学科,比如以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发展出新闻学学科,以广告传播为研究对象发展出广告学学科。这些学科以某种具体的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较为微观。而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人类所有的传播行为中总结规律,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研究视角较为宏观,增加了知识理解的难度。

(二)理论的抽象性

与应用性学科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不同,传播学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以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其学科本身的理论性极强。作为一门介绍传播学基本知识的课程,《传播学概论》所涉及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传播理论极为抽象。

(三)知识的交叉性

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于传播研究的是人类的传播行为,而传播行为又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因此凡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的学科都与传播有关。传播学在学科形成过程中就借鉴了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符号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系统了、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传播学概论》的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四)内容的丰富性

作为传播学的一门入门课程,《传播学概论》全面介绍了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以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为例,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一、传播的概念、人类传播的产生发展、传播的模式等基础知识。二、根据传播的类型分别介绍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大传播系统。三、根据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分别介绍了媒介、受众、效果等内容。四、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作为一门基础课,所涵盖的内容涉及了传播的方方面面,具有系统性和丰富性。

二、《传播学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开设情况看,《传播学概论》已在多个学校和多个专业开设,覆盖学生较

《传播学概论》因阐述人类传播行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具有通识性,不仅是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还是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研究人类某一具体传播行为的学科的必修课程,因此凡是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校都已经开设了该课程。而我国目前拥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高校就有500多所。除此之外《传播学概论》还在与传播相关的其他专业开设,如英语专业等。因此,《传播学概论》是一门跨多个专业开设的课程,学生覆盖面广,影响较大。

(二)从教学方法看,大多数高校仍采用课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依照教材讲解理论,学生被动理解记忆

这首先与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有关。在应试教育下,我们更加注重考试结果,因此如何能快速地记忆知识点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成为重点,“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到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记忆能快速提升考试成绩,因此“灌输式”教学成为我国教育中采用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传播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也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其次,这种教学模式的采用也与《传播学概论》的课程特点有关。《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所讲述的是人类传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该课程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一些技能性课程相比,其更适合采用课堂讲解式的教学模式,而不是训练式的教学模式。基于这些原因,大多数高校在《传播学概论》的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从教学效果看,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理论的认知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缺乏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缺乏對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考试对知识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加之《传播学概论》本身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结果就是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对课程毫无兴趣,即便是学了也是食而不化,为应付考试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根本不能理解理论的深刻含义,更无法运用理论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考试结束后,学生很快遗忘,完全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设想

(一)《传播学概论》教学改革的原则

面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化抽象为具体

抽象信息就是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等,具有概括性、逻辑性等特点,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抽象信息由于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因此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具体信息则是在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较容易理解。《传播学概论》中多为抽象的理论,较为难懂,而具体的传播现象则是可感可知的,容易理解,因此在讲授《传播学概论》中的理论时需将理论与具体的传播现象相结合,用具体的传播现象来解释传播理论,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灌输式”教育又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如同鸭子喂食,教师单方面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少主动探索的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创造性也被扼杀。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活跃,趣味性强,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闭卷考试仍是学生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传播学概论》由于其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大多数学校也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只追求考试成绩,借助机械式的记忆实现考试快速通过、提高成绩的目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停留在很浅的层面,无法理解理论的深刻内涵,更谈不上学生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等为目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应使学生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变当前只看考试成绩的现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使《传播学概论》这种深奥、理论性强的课程成为学生主动学、喜欢学的一门课程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遵循《传播学概论》教学改革的原则,可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讲授过程中用具体、生动的案例来阐释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以往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多数情况下是先解释理论,然后再用相对应的案例来分析、阐释理论,理论为主、案例为辅。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仍占主导地位,由教师讲解分析案例,学生被动接受。

为了将《传播学概论》中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形象,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传播学概论》的案例教学应改变原有的主次关系。首先,突出案例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首先抛出案例,而不讲理论,让学生思考分析,从案例分析中逐渐认识和学习相关理论。这一教学思路相比先理论、后案例的教学思路有很大的优越性,案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将学生很快带入到学习中来。同时,从案例分析中逐渐认识理论也使这一过程具有探索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主要由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分析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因此传统习惯认为只有理工科才可以运用实验法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文科的教学同样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因为文科同样有验证理论的需要。在实验前教师根据《传播学概论》中的相关理论来设计实验课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中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验证理论。

实验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室里解放出来,从枯燥的书本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主動参与了学习过程,自己验证理论、探寻结论,因此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创新教学形式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依赖新媒体技术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将课程内容录制成视频、制作成PPT等上传至网络,学生通过看视频、阅读电子书、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讨论等来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内容,而是用来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翻转课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主动。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还不够,因此通过对翻转课堂进行重塑和升级又发展出了智慧课堂的模式。智慧课堂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借助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教师精确掌握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实现精准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应积极借鉴这些新的教学模式。

结语

《传播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理论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传播行为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课程理论对我们理解日常的传播行为也有指导意义。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借鉴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使《传播学概论》成为一门学生主动学、愿意学,并真正给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有益指导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黄慧,于丹.浅谈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传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

[3]张皓,李志厚.论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改进之路[J].课程教学研究,2017(12).

作者简介

陈书杰(1983—),女,籍贯:山东临清,讲师,硕士,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广告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