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维东
“学业质量标准”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新亮点,它以列表形式呈现了高中生应该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关键能力。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大致分五个等级,从语言、思维(读写)、文学、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描绘学业质量特征,其中二级对应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四级对应于高考,这为解决教、学、考分离问题作了一种可贵探索。
尽管新课标基于课程整合思路,没有将写作课程内容单列,但关于写作教、学、考有很多全新内容,而且是比较明确的。这些内容散见于12条课程目标、4个核心素养、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要求,尤其是5级学业质量水平描述以及评价建议和命题考试的要求中。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的写作质量标准进行梳理,并对写作评价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新课标中的写作内容概述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的总目标。写作主要属于“表达与交流”范畴,同时与“语言”“思维”“鉴赏与创造”也密切相关。在12条课程目标中与写作相关的内容有如下几条(摘录序号另加,下同):
(1)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2)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3)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4)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5)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关感,具有创新意识。
其中(1)体现了鲜明的交际语境写作理念和语用交流意识;(3)(4)主要体现了对思辨写作的要求;(2)(5)涉及文学鉴赏和文学创意写作的要求。
在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部分关于写作有如下表述:
(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这是新课标对写作最集中直接的表述。其中(1)主要指明了写作内容的来源,(2)基本延续了传统高中写作对写作态度、观点、内容、思路结构、材料、表达方式、语言、技术、修改等方面的要求。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其中“负责的态度”“科学理性精神”算是一些新内容。不过将实用写作和文学创意写作杂糅表述,可能会使一线老师误以为每篇文章都应作如此要求,其实每种文体的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各不相同的。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关于写作有如下要求:“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广泛搜集材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尝试多种文本的写作,相互交流。”其中“尝试多种文本的写作”算是一个新内容,但意指模糊,并没有说清楚到底是多种文体类型还是媒介方式。
当然,很多写作要求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是比较具体的,有的甚至是全新的,比如涉及的“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此不赘述。
二、“学业质量”中的写作质量标准分析
新课标关于写作学业质量标准涉及语言、思维(阅读和写作)、文学、文化四个方面,其中以“思维”为主。这是因为写作与“思维品质”“思维方法”关系密切,当然也涉及其他几方面。为清晰起见,列表如下:
从上表我们看出,高中写作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第一,注重语言表达和写作的“交际语境意识”。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注重一个人真实的语言应用水平,尤其是语言运用的准确、得体,以及语境意识、合语境表达的考查。我们发现,几乎在标准的各层面都提到语言应用的“语境意识”,如“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这在3-5级“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中尤其明显。诸如“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1)。这应该是我国语文教育的语言学基础由传统的结构主义(静态)语言观向功能主义语言观转型的一个表现。什么是好的语言?怎么衡量语言的好坏优劣?目前应该认同的一个标准就是:符合具体语境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语言表达是受具体语境制约的,是受读者、角色、文体、语体、场合、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的。没有脱离具体交际(情境)语境、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一定是言语人在相关内外语境因素制约下,基于语义联想机制,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遣词造句和意义传达。
第二,具有鲜明的实用写作倾向。新课标在写作类型上明显是以“学业性写作”和“实用类写作”为主。这是一个重大而可喜的变化。各种“学业性写作”如摘要、笔记、小论文等类型开始增多。这是我国中小学写作改变过去应试写作,向真实写作转型的重要举措。在评价标准上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1-2),“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2-2),“在表达时,讲究逻辑,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篇连贯、语言簡明通顺”(3-2),“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4-2)。这基本表明了高中写作主要以实用文、议论文和学术性写作为主,考查学生的中心聚焦、内容充实、证据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明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