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亦不例外。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所欠缺。本文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提出了详细的见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学习是儿童的本能密切相关,或如王蒙所说,“学习……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但表现在小学语文学科,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中,我们做的还不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应对问题并通过恰当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
一、 当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一) 现状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的条件,包括硬件设施、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等,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受传统教育方式和对分数的过度关注,很多看似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的语文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譬如,为在限定的课时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并得出预设的结论,很多老师会打断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实践操作的进程。时日持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来说,就会是一种打击,“既然最后还是得听老师的,我还费劲去思考什么呢”;也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最后,老师肯定会说答案的”。这也会在事实上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机会的缺失。
(二) 问题
当问题走向另一个极端,譬如教师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或者对自主学习认知的不到位,而不得不将课堂让位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时,会误以为:要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要老师尽可能不讲授,就是要将几乎所有的学习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甚至,不管学生说什么、做什么,只要表达与众不同就被认为是创新和个性,哪怕三观错误也一味说“棒”,似乎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就是打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就是对自主学习的违背。这种情况下,教师已然放弃了自己对课堂活动的主导,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放纵,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几无可能。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 教师主导,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来自教师的专业指导与支持,学生在掌握和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时仍然需要来自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仍然需要通过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创造,来帮助学生对各种有效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过程是极其重要的。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 体味语文的趣味。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趣味感是第一需要,即孔子“乐之者”之谓。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语文的趣味认知,觉得语文学习“好玩”,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学习《草帽计》《包公审驴》(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下同)两篇课文,前者讲贺龙智谋胜敌军,后者则是包公智慧断案。这种“智谋”主题故事,非常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趣味,也就会赢得学生喜爱。既如此,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主体课文的学习之余搜集类似故事来读、来讲述,如《王之涣审狗擒凶》《八路军施计诱鬼子》等,学生的自主性也就会被激发。其次,随着学生学识的增长,要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之美。有了这种美的感受和魅力吸引,学生的自主性也会大为提高。如学习《海上日出》一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间表现出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七子之歌》,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回归之情和爱国情感等,无不是文学功用上的一种造化。而这种造化,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意愿,持久且美好。
2.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曾如是讲,而华罗庚则说得更明白“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精神。换言之,就是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良好的态度会决定学生对待自主学习、管理自我学习的层次和水平,如皮尔“成功是一种态度”所言,态度最终也会使人走向成功;就是要帮助学生深化认知,认同“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华罗庚),自学是为自我学业成功而不是为了迎合或应付老师的要求而进行的;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学也需要一个切合自身学情实际的计划,然后长期坚持等。其次,要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如爱默生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初始就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譬如预习。以课文学习为例,学生就会借助相关工具书和已有经验,以课后“读读写写”“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为路引,从字、词开始,渐至进行句、段、篇等的学习,自行解决某些问题。这对于积累学生的成就感,进而强化学习自信极其有益。
3.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共性的方法总要与具体的个体需求相结合才会起作用,所以,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与学习内容所需,因材施教给予必要的方法辅导是第一位的,如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头脑风暴来自主解决问题等。以之为基础,一,结合课标所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对课内所学进行适当拓展,是必要的。如学习《三月桃花水》一文时正值初春时节,就可以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周末春游,来印证与感受桃花盛开时节的春水之润和春景之美,或模仿创作,亦殊为可喜。二、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可自由支配,就会有精力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究并会浸润其中。这实际上也是在更加广阔的眼界下,着眼学生的未来成长来完成教材内有关“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要求下的内容。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应对当下学生自主学习中所存在问题的需要,更是对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成长的关注。而良好的策略采取,则会有助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愈走愈远,硕果频出。
参考文献:
[1]吴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叶淑妹,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