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学峰
【摘要】儿童友好社区是社区人性化设计和建设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当前对儿童友好社区的研究主要在软件和人文性方面,对其公共空间建设的探讨处于“真空”状态。基于此,本文以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公共空间建设的内容和设计建设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旨在填补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领域的研究空白,推动儿童友好社区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儿童友好社区 公共空间 内容 建设方法
前言
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是舶来品,在西方国家发展成熟,我国在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才明确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要求。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儿童友好社区发展速度快,截止2016年,已经建成了400多个儿童友好社区。从目前建成的儿童友好社区来看,大多重视社区文化、社区人文关怀,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仍然落后。完善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将儿童作为公共空间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意味着社区空间是儿童专属的,而是以儿童身心发展为主导,兼顾兼顾全体居民的活动来进行。此类公共空间建设不仅是提高社区整体水平的关键,更是公共空间设计、建设领域的新议题。
一、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内容
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布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
第一,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规划布局方面。具体来说,是从儿童在社区中主导性出发,对儿童出行、活动范围等进行建设。在道路规划上,以安全、便利为特点,避免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与大流量社区道路重合,减少安全隐患。社区内引导型道路、人行步道的建设不仅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更要实现到达社区内其他区域自由、便利。公共空间布局上应关注儿童的可识别性,社区内关键的建筑物、标识性物体、边界等生活环境要素要让儿童更好地认知,避免不当的公共空间对儿童造成心理不适。同时,社区公共空间应格外关注采光与通风质量,儿童在公共空间内能够获取充足的光照与新鲜空气。
第二,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筑空间方面。建筑空间是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在空间体量上,以儿童视角为参照,避免出现与儿童视觉、心理认知反差过大的体量。可以通过划分、退台等手法削弱建筑空间的体量感。同时空间色彩的设置也能刺激儿童视觉认知,引导儿童的行为与心理。在质感上,尽量消除钢筋混凝土森林效果,适当运用自然材料,弥补城市自然环境缺乏的问题。
第三,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环境景观方面。公共空间的环境景观建设要与社区整体风格相协调,突出儿童主导特点。在环境景观建设上以优良品质和安全为保证,利用植物、水体等对社区公共空間环境优化,提升儿童社区参与度。其中天然、原生态的景观更容易得到儿童认可,例如不加修剪的草坪、生态良好的水岸等有丰富细节的空间。
第四,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基础设施方面。公共空间除了在交通、建筑和环境景观方面要倾斜于儿童,还要提供儿童喜爱的基础设施。例如活动草坪、沙坑、游戏设施和器械,大型社区还要提供专业的运动场地。让儿童玩的方便、安全、开心,才是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本源之意。
二、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方法
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方法根据外国建设经验,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儿童行为分析后建设。这类方法是以儿童需求和感受为主要出发点进行建设。在社区公共空间中保证儿童感知空间、动态空间、自然空间、藏匿空间、开敞空间和社会化空间并存,满足儿童认知、活动、社会化需求。同时在建设上以视觉引导、触觉引导、听觉引导和嗅觉引导等与儿童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对话,引导儿童心理成长与行为发育。
第二,儿童参与设计后建设。包括包括社区空间评估、儿童绘图、搭建模型、儿童游戏、家庭参与、参与建造。此种建设方法是真正让儿童成为社区主体,从社区空间评估阶段就引入儿童意见,让儿童对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提出想法和意见建议,通过游戏化、互动型信息交换,让儿童绘图、搭建模型等专业设计环节变得童真化,最后以社区家庭为单位参与公共空间建设,将儿童友好社区的内蕴和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设计建设。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是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追求,也是满足儿童自然属性的根本。一方面可以通过自然保持法将社区空间中原有自然环境保护、修复和合理运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然植入法和自然模拟法增加社区公共空间的自然面貌和自然特点。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有限的篇幅,对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期设计师在城市空间设计、社区空间设计中更加突出儿童的需求,设计构建出更完善更适合儿童的公共空间,为儿童、我们的社区营造出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环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