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丹 宋志忍
(沧州技师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校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部和社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深化了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先进性,符合了时代的旋律。
“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传统教学理念有明显差异性,要克服传统的理实相离,先理后实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难度性较大。但“理实一体化”显然更符合社会的呼声,探寻并正确利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将极大增加机电类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思想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面向的主要是基层、生产、管理、创造、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因此,现阶段的老师学生必须了解传统的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达不到市场需求,并转变理论和实践先后之分的理念,要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以提高职业应用能力为大纲,制定出完整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的是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技术人才。
(二)全面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知识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模式有别于原有的教学课程,必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将原理性和实践性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实现课程结构的一体化。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组归纳,例如:专业课可以重新整合为电气控制、机械技术与工艺、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三大教学板块。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教学课程进行分解,并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个板块适当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起到的是引导性作用,学生通过边学边做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课程结构的一体化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教学实践时间,提升教学质量,打破学生空想虚幻思想,力求空间想象能力的现实化。
(三)精心打造教学课堂,实现教学过程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每个教学内容环节衔接密切,要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必须谨慎安排教学课程。首先,课前备课充分。要根据市场,以实用型为目标,将课程中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一对应,做到突出理论,强化技能的目的。其次,仔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指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现场对比实物,言简意赅地剖析理论知识并适度减少理论课课时;同时将讲授与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直观感,有意识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时间,操作中老师需要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操作方法。现场教学要切实做到讲练合一的模式。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层次理解,把理论变成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加具体的看到知识的转变。
(四)强化教师素团队质,实现教师能力一体化
当前的“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强度显而易见。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有效利用必须是将理论和技术都恰到好处的应用。这样,对教师要求更高。在教学中,一名教师既是理论使者,又是实践担当。因此,其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项问题指导。其二学校,要积极创造更多平台,不断对职业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既要求专业理论教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需要实践教师对理论理解得更透彻。“理实一体化”模式新在解决“老三套”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断开的弊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大脑思维和实践能力达到最大化,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找到专业意义。
(五)寻求企业合作机制,实现专业知识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培养人才,企业应用人才。对此,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和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一新机制并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并直接而及时的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只有接触到真正的环境,才能不盲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将企业中的真实项目融入课堂中,既能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又能集众智解决企业难题并为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达到了学校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改革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缓解机电一体化市场缺口严重现象,符合市场需求轨迹。学校应该加大“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完美型人才。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1]唐晓娟.浅析目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11):113.
[2]姜汉荣.“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