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说《梦醒子》对山西档案史料的利用

2018-01-24 01:31:48钟韫霞
山西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鹏微观史料

文 / 钟韫霞

随着中国文化对外影响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转向研究中国文化,并在利用中国档案史料来研读中国历史文化以及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学术研究,尤其是微观史小说的创作之上。微观史小说是基于档案史料的文学创作,有自己内在的叙事逻辑和结构,往往从历史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身上入手,挖掘历史深处的碎片,通过档案史料在小说中的运用和阐释,来揭示历史大事件对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是宏大历史的微观叙事。英语微观史小说作为游弋在历史与文学叙事之间的跨文类文体,如《王氏之死》《胡若望的困惑之旅》《马丁·盖尔归来》《小脚与西服》《叫魂》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但关于微观史小说作家是如何利用档案史料来进行历史叙事并实现其写作意图的研究却较少,对英语微观史小说里中国地方档案史料的运用及对档案史料利用的探讨鲜有涉及。

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沈艾娣(H e n r i e t t a Harrison)利用处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山西乡绅刘大鹏的日记和其他作品等第一手档案史料,以及根据她进行的一些对山西地方志和官方出版的其他档案史料的研究创作了小说《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梦醒子》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核心资料,对日记主人身为儒者、孝子、议士、商人、农民等不同身份状态下的日常生活、社会经历、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做了细致的描画,反映了世纪之交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过程,并对清末及民国时期山西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观念流变和社会风俗等问题作了鲜活而又生动的描述与反映,为山西档案史料的利用提供了范本。

一、英语小说《梦醒子》中的山西档案史料

我们从英语小说《梦醒子》的致谢部分、正文标注部分的注解、书后附的参考书目和索引部分可以看出,作者的小说创作是基于大量已刊和未刊的日记、志书、文集、报刊、专著资料等跟山西历史相关的档案史料上的。

概括来说,小说采用的山西地方特色档案史料主要是纸质文字档案资料,包括档案文献、报刊杂志、私人档案资料等。小说中采用的档案文献主要有《张之洞与广雅书院》《山西历史人物》《三晋一百名人评传》《晋商兴衰史》《山西外贸志》《太原市南郊区教育志》《晋阳秋》《山西历代人口统计》《太谷县志》《义和团史料》《太原府志》等;采用的报刊资料主要有《北华捷报》《大公报》等。这些资料作为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记录,内容丰富具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采用的私人档案资料有山西乡绅刘大鹏的日记、地方志《晋祠志》《太原县现状一瞥》《“共匪”扰晋纪略》以及两篇自传《卧虎山人》和《梦醒子》等。《晋祠志》记录了晋祠镇的部分太原地区社会情况,是当地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段非常详尽的描写,而且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刘大鹏日记中的1900年、1908—1912年的内容早已散佚,作者推测有可能在日记的手稿本被送进山西省图书馆保存之前就有人将其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年份取走了——其中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部分史料的缺失,让作者更多地关注刘大鹏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1]。

其他的档案史料包括历史实物档案、口碑资料、地图和照片等图照档案资料。历史实物档案主要是遗址遗迹档案资料,包括刘大鹏生活过的赤桥村和所居住过的房屋,曾坐馆多年的南席村和邻近的车辋村,晋祠,铁路,刘大鹏的墓志铭等。作者根据刘大鹏的墓志铭发现,他除了日记之外尚有263卷作品[2]。口碑资料主要是口述史料纪录,包括对赤桥村民的集体访谈和对武炯生、郑湘林、刘大鹏孙子刘佐卿的访谈。刘佐卿父母早亡,由他爷爷刘大鹏带大,所以其口述历史有较大的可信度。虽然口碑资料有时会不够准确,但及时抢救和整理考证有价值的口碑资料,形成准确的文字档案可备后世应用。图片照片档案资料包括由赤桥村刘牛忠先生惠允使用的刘大鹏的一张肖像照,一张1908年的中国地图,一张来源于美国布道会山西传道区、据沈桂芬山西省舆图改制的标有赤桥村地理位置的1881年山西中部地图。

小说对山西相关档案史料引用最有特色的一点是收集引用了国外档案馆馆藏的有关山西的档案史料,如卫斯理公会(伦敦)档案特别系列、伦敦外务部档案、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美国布道会山西传道区的1888年的《美国布道会山西传道区第六届年会纪实》等资料。引用了不少外国中国史研究学者的历史专著材料,如杜赞奇的《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费约翰的《唤醒中国》、叶守真的《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山西传教士》、吉波隆的《阅读晋祠志所见晋水四渠之水利灌溉》等。

二、《梦醒子》运用山西地方档案史料的方法及效果

与其他历史小说和文学传记一样,《梦醒子》偏重于文学性的叙事。作者试图通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在僵化的档案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作者使用的资料,看似简单、平常,但通过她生动的叙事和文字,山西赤桥村这个一百年前中国华北的一处平凡的聚落,竟以那样鲜活的形象呈现眼前。

(一)作者对小说相关山西档案史料的翻译和解读

毫无疑问,微观史小说创作中作者对收集而来的档案史料的解读是带着自身的“认知镜片”的,这些认知镜片包括他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等。对档案为非本国文字的解读还涉及到作者的外语语言能力的水平问题。在《梦醒子》英文版的致谢部分,作者对帮助她翻译史料的陈怀宇及与之就书中重点内容进行讨论的程美宝、艾志端表示了感谢。由此可知,沈艾娣是借助翻译的帮助及与中国专家的探讨来理解和解读小说相关档案史料的。小说体现了沈艾娣对刘大鹏日记档案史料的解读。她认为刘大鹏的很多日记一开始就反省自己的不足,有一种“将事件置于道德框架的倾向”,“这种道德框架是刘大鹏理解自己及其周遭一切的一种重要方式”;日记档案史料虽然是一手史料,但也是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写作的,如刘大鹏写日记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名闻天下,日记也会像曾国藩的日记一样被出版”[3]。作者对刘大鹏教育经历的解读是“儒生变私塾教师的悲剧命运是科举制不可避免的结果”,“刘大鹏痛苦的背后其实是其最初的封侯之志与现实社会中他作为私塾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4]。对档案史料的解读差异体现了作者所带“认知镜片”的差异,因此也间接导致了档案史料利用的差异。

(二)小说中山西档案史料的运用

小说的题目《梦醒子》是刘大鹏所写的一篇自传的篇名,也是他多处为《晋祠志》亲作文章时用的笔名。小说的开篇部分加入了三幅插图,分别是刘大鹏的肖像照、1908年的中国地图和1881年沈桂芬绘制的标有刘大鹏当时生活的赤桥村位置的山西中部地区地图,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沈艾娣把在小说中运用到的山西档案资料包括刘大鹏的日记和作品选节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全部翻译成英文,并把她所理解的刘大鹏的复杂身份如作者、儒生、孝子、议士、商人和老农等作为小说章回的标题,相同主题的档案资料以或引用或重新阐述的方式,被归属于同一标题下。叙述手法运用上,《梦醒子》是典型的强调“史家主体”的叙事模式。小说在运用档案史料的过程中,不是“以史注我”,而是“以史为我”,让档案史料为作者的叙事、观点服务,即英文所说的“史家来讲故事(I tell the story)”,这与我国学界强调的“让史料说话(Sources tell the story)”的叙述模式非常不同。此书夹叙夹议,书中大量穿插引用了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选段和《晋祠志》中原文选节的英文翻译版,还引用了大量档案文献,如书中讨论孝道中情感、道德和礼仪的紧张关系时,提示了伊佩霞、柯启玄、张寿安、高彦颐等中国学者的研究,这样的标注提示将一个小问题的讨论和更大的学术领域关联起来,提示了这一议题的重要性。

(三)小说中档案史料运用达成的效果

小说中引用了大量刘大鹏的日记方志和其他作品、地方史资料和口述访谈资料,使之交叉互证,进而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尽管作者将大量篇幅着力于刘大鹏的个人事迹,内容看似琐碎零散,实则有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二是近代山西社会的变迁。这两条主线是小说档案史料运用和问题讨论的落脚点。作者通过个人故事来展示宏大主题的取向,所运用的档案史料的丰富,尤其是刘大鹏的日记中对个人生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等情况的细致描写,使本书对于细节的把握十分到位。在小说作者看来,“过度地跳跃于整体,就会将很多甚是有趣的细节丢失”,而正是“这些细节增加了历史的戏剧色彩”[5]。借助刘大鹏这位“小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和叙述,使得作者在行文中不是很受约束,因而能将社会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使行文涉及到了家庭、婚姻、妇女、儿童、疾病、教育、战争、革命、宗教、经济等多个领域,从而勾勒出了近代山西社会的宏大图景。作者把小说主人公刘大鹏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置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将其个人处境和命运与儒家思想和山西社会在近代的变迁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个别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的互视与交融,既避免了历史“宏大叙事”的空洞与抽象,又未陷入“历史碎化”后档案史料运用的繁杂极端中,进而从个人日常生活的变革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重新作出思考。小说对中文档案史料的正确理解与翻译以及朴实直白的语言使其浅显易懂,维系了写作与阅读的愉悦,不愧为一部大众读物。

三、英语小说《梦醒子》对我国地方档案史料利用的启示

小说《梦醒子》在中国地方档案史料运用的视野、方法和叙事上均可称典范之作,为我国地方档案史料的利用带来了重要启示。

首先,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档案史料收集取向。我国目前的档案收集更多的是倾向于跟名人名地相关史料的挖掘开发。这部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也要关注这些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小村庄和“小”事件的史料的征集和收集,让档案的收集重视“人”的因素,不仅仅是名人,还有普通人以及“小人物”。小说的主人公刘大鹏属于在正统历史上没有地位和突出贡献的一个人物,但他在近代史研究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他留下的文字记录了中国清末民初这段时期山西的情形,从侧面反映了山西地方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印记。他的作品作为第一手档案史料,为了解当时普通人的生活、思想和地方民俗风情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

其次,拓展地方档案史料利用的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地方特色或小人物档案史料的发掘和收集以及信息化管理和对外翻译,建立微信公众号拓宽推送范围,如“民间方言、口述史、馆藏珍品、家庭档案、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等都可以作为公众号推送的重要题材”[6],为国内外中国题材微观史小说的创作提供档案史料,激发国内外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中国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再次,加强对英语微观史小说中我国档案史料运用的研究。微观史小说的创作要依据史实,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真实性、文化性和文学性。它不同于单纯的文学小说创作对于人类共同情感的关注,有其特殊的叙事结构和文体特征。了解英语微观史小说创作中对档案史料的运用技巧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启发地方档案史料的开发与利用。影视作品《功夫熊猫》《花木兰》和完全以中国档案史料为素材的英语小说《梦醒子》的大受欢迎都显示了“中国故事”在影视创作和小说创作上的强大魅力。因此,研究英语微观史小说作家如何利用中国地方档案史料向本国读者解读和介绍中国文化,无疑能为我们进一步利用中国地方档案史料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借鉴。

[1][2][3][4]Henrietta Harrison.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1857-1942)[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California,2005:7,13,12,40.

[5]王日根,张霞.科举社会的消逝与士子的境遇——读沈艾娣《梦醒子》[J].教育与考试,2012(1):38-41.

[6]许文迪,谭必勇.公共档案馆信息资源“微”开发研究——以2016年度前20名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统计对象[J].山西档案,2017(6):5-10.

猜你喜欢
大鹏微观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看图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微观的山水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0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