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2018-01-24 19:08李兴明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民族思政传统

李兴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401520)

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产生的不同文化,是民族风貌与民族特质的具象化体现,同时民族文化也是民族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特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璀璨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思想瑰宝。丰富的文化内涵虽在历史更迭中不断变化,但不可置否的是民族文化一直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1世纪起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有着一定的学习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目标一致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改造与认知世界的能力。简而言之即帮助人们塑造正确的三观品质,处理利益观、地位观、权力观问题。而传统文化同样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从理念上是为了完成人、创造人,最终的目的是让人生富有道德、富有价值、富有意义。可见在构建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来看,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二)本质属性相同

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于天下大同、日新月异、和而不同、尊师重道、仁者爱人、以民为本、厚德载物、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居安思危、道法自然、天人和谐[1]。而思政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根本则是满足人的理想追求、理想目标、思想精神。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的教育本质都是为构建学生的理想观、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教育本质上来讲具有相容与一致的特征。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中的应用意义与作用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我国,有着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基础[2]。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行为模式、道德准则、伦理规范、价值观念的民族文化。我国民族文化最大的特征便是民主性格与文化心理,而这些优点已经全部融入在中华儿女的血脉基因当中。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有着十分活跃的思维。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背景下,各种好的、坏的思想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头脑与思想。尤其是一些腐朽、败坏的思想在此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令人不齿的怠惰人类行为的作用,如拜金主义、尚武思想等等。因此传统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想底蕴渗透有着极大的价值。

三、传统文化渗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一)打造传统文化晨习课

针对我国大学生传统文化理解不深、认知不足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有必要开展晨习课程用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幼学琼林》、《千家诗》、《三字经》、《弟子规》全部纳入到晨读朗读篇目,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端正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态度。此外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魅力,思政课程不妨开展古乐欣赏、国画赏析、书法练习、诗歌创作等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将弘扬与宣传传统文化工作落实到具体。

(二)结合思政学科特征,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思政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思政教育教学规律展开传统文化教学。

首先必须要体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特征,寻求二者法律法治、思想道德、法学资源、道德资源的结合点,实现二者有机融合,将传统文化教育打造成培育学生三观素养的新途径,为我国社会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新时期人才。

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载体比较单一是限制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对此高校思政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展开生动活泼、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发挥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如展开专题讲授,根据章节教学需求将课程划分为法律观、道德观、人生观、理想观、爱国教育五大模块,提高教学针对性。也可以展开案例教学,用孔孟哲理、岳飞爱国教育等例子丰富课程内容,解决课程枯燥化问题,实现两个教育融合。当然为加深学生知识学习影响,教师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使用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感受传统文化的学习魅力。

四、结语

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政教育之中,不仅满足了学情建设的需求,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随着世界格局变化速度加快,社会新形势带给我国高校教育很多冲击。在此过程中我国思政教育遇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结合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二者的结合,找出适合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路径。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根基。只有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寻找适合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再一次进步。

猜你喜欢
民族思政传统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