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中菲
加雷斯·B·马修斯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在他撰写的《与儿童对话》一书中,主人公玛克辛的“奶酪”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故事源于玛克辛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学生:老师,你知道吗?奶酪是草做的。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因为奶酪是牛奶做的,牛奶是牛产出来的,而牛是吃草的。
教师:你吃不吃奶酪?
学生:吃啊!
教师:那么,你也是草做的吗?
学生:不是,我是人。
很显然,这样的一个推理过程在成人看来是荒谬的。但是细细分析,从教师与儿童的这段对话中,可以得到4个命题:(1)牛吃草;(2)牛产牛奶;(3)奶酪是牛奶做的;(4)奶酪是草做的。对于儿童的论证,如果用一点具有想象力的观点来看,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我们把牛看作制造牛奶的机器,那么牛吃草之后就在肚子里把草变成牛奶。故事中的主人公玛克辛就是这样认为的:“牛把青草吃进肚子后,把草变成牛奶才挤出来,牛奶是在牛肚子里做的。”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儿童的推理而感到惊叹!
如果我们把玛克辛的奇怪、特殊或不寻常的推理归结为儿童的无知或知识错误,那么我们一定会错失很多与儿童对话中所展现的趣味和意义。正因为儿童具有真正的、原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产生富有想象力的、极具儿童逻辑的推测,这是具有儿童意义的思考,展现的是儿童特有的智慧之光。然而,回到我们的日常课堂,我们有多少时间能够真正倾听儿童的语言,愿意顺着儿童的思维逻辑理解他是如何思考的呢?这不禁让我想到几年前听的一节数学课,在课堂上,坐在我身边的一个男孩(下文称小A)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完成课后习题“列竖式计算23×21”时,小A并没有列竖式,而是直接写上结果,同时在下面附了三个算式:1×2=2,2×3=6,2+6=8。这是什么算法?分明就是错误的嘛!这是我看后的第一感受。但是课后我还是很耐心地请他给我讲解这样计算的道理。小A说:“我这么算就是先看个位是几,1×3=3,个位就是3;再看十位有几个十,1×2=2,2×3=6,2+6=8,8 个十,在十位上写8;最后是20个十乘20个十就是400,百位上是4。”小A的声音很小,他一边在草纸上比画一边说。我听懂了,从他的讲述里,我发现这是一个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孩子,他数感很好,更习惯用口算和心算去做,并且结果正确。他还说,即便是带有进位的乘法也可以用他的方法做。小A的方法是从乘法运算就是计算不同计数单位个数的本质出发,想办法知道这个结果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对于不进位的运算具有一定的简洁性。
教育需要我们沉下心,蹲下来与儿童对话,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现儿童,真正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并理解他们,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与儿童对话,开启了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大门。让我们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在自由、平等的语境下,去真心倾听儿童的语言,与儿童对话,感受师者的价值,体味教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