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冰娟
例题: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一定相等。( )
相当多的学生初次见到这道题,毫不犹豫地打了“×”。在老师看来答案这么明摆的一个问题,稍加思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就能推出:两圆的周长相等→两圆的直径相等→两圆的半径相等→两圆的面积相等。那么学生在想什么呢?什么样的负迁移导致他们出错呢?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原来如此!从五年级开始,他们就知道了,周长和面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量,因此无法比较。所以,当看到“周长”“面积”“相等”这些关键字眼时,学生不假思索,第一反应就是——错!
辨析题: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师: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错。因为他把圆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
师:例题和这道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辨析题是把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显然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所以错误。而例题是两个圆,两个圆的周长和周长比,面积和面积比,根据两圆的周长相等可以推出面积相等,所以正确。
拓展题: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这次,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学生出错,在所难免。作为教师,一定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能一锤子敲死,强行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只有引导学生找到错因,加强辨析,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心服口服地知错改错,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杜绝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如果能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