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 笃行于小语之路上

2018-01-24 22:4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参养花名家

许 虹

二十年来,我摸爬滚打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深一脚,浅一脚,且行且迷茫。一颗浮躁之心迫切需要安顿,使我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初始问题。

一、备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备课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基本功,而基本功扎实与否取决于一个教师对课标、教材、语文知识掌握积累的程度。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教材我都完整地使用过一轮,我知道备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备课要从“学”开始。

首先,教师要像学生一样学课文,学教参。对课文自己要多读几遍,批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字音字义及重点词句的圈画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第一次教,也要再次深入研读,所谓温故而知新。还要精读教参,教参上一般都会提纲挈领地指出课文的重点、难点,还会给予合理的教学建议。

其次,备足课,需要教师大量地学习、阅读和课文有关的文本。例如,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如果只和学生分享学习这几篇课文就说学生学过名著的话,那就远远违背了课文呈现的本质意义和课标的要求了。课文作为例文,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体会名著的经典魅力,而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文怎么能行呢?备一节课,需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反复和文本对话,内化资料,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想好如何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好这些资料,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课前准备的。

最后,向名家学习备透课。学名家如何导课,学名家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学名家厚积薄发,学名家语言,看名家视频及课堂实录……。看同一名家不同课堂展现,看不同名家相同课堂展现……从中总结经验,摸索不同课文教学之道。当然,我们的常态课不可能上成优质课那样,但不管是什么课,我们都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学”,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习”,脚踏实地,躬身实践。

二、上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个“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就是学生。你想啊,你那么充分地准备了,这时你特别兴奋,急需要一些人成为你忠实的听众,让你的“学”有传承的对象,让你的“习”有用武之地,这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所以,上课前,我们要带着这份快乐进入课堂。

学生能如此虔诚地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就要在上课时关注到他们中的每一位。那如何让课堂上不出现沉默的学生呢?只有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才能淋漓尽致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敢于与同学、教师的意见针锋相对,激昂陈词,只有当他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觉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而安全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教师亲切的教态、幽默的语言,来自于教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赞扬。也就是说“乐”要贯穿课堂始终,乐教,乐学。

三、因材施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里的人自然指的是学生。我们应坦然面对差异,因材施教。生长的环境已在学生身上烙下了印迹,他们是如此不同,如此千差万别。先天的智力、性格与后天的环境塑造了这几十个不同的个体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以自己的不同来接受我们的相同,必定也将有不同的收获。面对他们的淘气、无知,岂能没有怒火,岂能不感到无奈和无助,岂能不在某些时候感到深深的疲惫,但是不“愠”是我们的涵养。教过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后,我深觉二者息息相通。养花育人都讲究一个“爱”字,爱花者养花,爱人者育人。养花育人都讲究一个“道”字。花有喜好,因花而异,不可违逆;人有差异,因材施教,不可忘记。人之不同,犹如花之不同,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方法。

安顿好浮躁的心灵,从烦琐中抽离出来,每天挤一点时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然后向着明亮那方,在小语之路上笃行!

猜你喜欢
教参养花名家
名家
养花人
春天是个养花的人
名家
我爱养花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养花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