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琳
小学教材中有较多的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科普知识。在教学说明文时,一些教师往往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说明方法和内容的教学上,而没有赏析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里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够好。那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说明文教学更精彩呢?
很多学生都觉得说明文无趣、枯燥,不愿意去读。实际上,有许多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品味和鉴赏,从而将说明文的语言魅力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享受阅读说明文的美感。
例如,对于《秦兵马俑》的教学,当朗读到描写俑坑规模宏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段话里的数字进行重读,并体会重读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以此实现同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并对文章内容也有了新的感悟,教学效果良好。
说明文重在对描写对象的说明,所以会用相对朴实的语言来写,但语段中也包含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说明文,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所说的对象,所以在数量、程度、性质、时间、空间和过程等方面都要求语言的描述高度准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准确表达的词语进行分析,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出现了很多表示推测的词语,比如“可能”“也许”等,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反复体会,感受作者严谨用词的态度。又如,在《神奇的克隆》一文中,作者就通过“能够”“可以”“也可以”“还可以”等词对克隆的作用进行介绍,以排比的形式突出了克隆作用的巨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应该紧扣这些词语展开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作出很多贡献。而在介绍克隆技术的医学应用时,为了把器官移植的医学现象描述清楚,还利用了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来进行说明,包括“制造”“配件”和“装配”等,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语文气息。
教学说明文时,也应该对文中的情感因子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品味文章的深意,展开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从而在感悟文章情感思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不仅从外观上对金字塔进行了介绍,突出表现了它的精巧和宏伟,还对金字塔修建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对于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与课文展开对话,边读边想象整个修建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经过对课文情感和智慧的探索,学生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加朗朗上口。又如,教学《麋鹿》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麋鹿的有关知识,还要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对麋鹿的感情。情感体验教学,能让说明文教学散发出愈发浓厚的语文气息。
为了提升说明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对说明文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秦兵马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以供学生欣赏,并表达出自己对它的赞美。学生纷纷夸它精妙绝伦、盖世无双、规模宏大,甚至还有学生用名言对其进行夸赞。然后,我提问: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把文中的数据“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展示在黑板上,并通过图片让学生对兵马俑的气势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感悟。接着要求学生朗读第4~8自然段,并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对兵马俑的喜爱,以题词留言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教学说明文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要站在为语用能力服务的角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语用训练的多种活动方式,促使“说”的效用显现。
例如,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介绍麋鹿的训练:(1)假如你就是麋鹿,在介绍自己的外形时你会怎么说?(2)假如姜子牙骑着麋鹿在途中遇到朋友,对其生活习性的介绍是怎样的?(3)假如你是导游,在向游客介绍麋鹿的坎坷生存时你会怎么说?这三个训练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口语表达练习,实质上就是希望学生对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消化和运用,以帮助学生积累说明文的表达思路和说明方法。
学习重在实践。在教学完说明文之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感悟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验说明文中的语文味。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掌握了“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同时对使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的好处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例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恐龙知识,以课文的说明方法为参考进行写作,学生立刻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生动形象又不失准确的文章。学生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受课文的影响学会了利用说明方法进行叙述,实现了非常有效的学习。这样教学,赋予了课堂更多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语文味自然而然得到了体现。
在说明文教学中,除了要紧扣体裁特征外,教师还应对其表达的特点进行挖掘,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产生深刻的感悟,让说明文教学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