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架桥梁笔随心动文飞扬

2018-01-24 22:16龚建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本教师学生

龚建忠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的练笔。小练笔有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材料随意、习作难度较低、能在不经意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等诸多优点。我们欣喜地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身影”如一缕清风拂过,给教学带来了一抹生机。将小练笔引入课堂,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立足课堂,把握契机,就文取材,以读促写,以写促悟,引导学生随即写下一些片段,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亮丽,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润物无声中得以提高。

一、于“关键词”处展意象

学习语言时,我们要让词语扎根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生长。一个词语就是文章的一个细胞,无不渗透着作者的良苦用心。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文本中的一两个关键词为着眼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启发学生挖掘词语的内在含义,揣摩它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展开词语意象的小练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教师就紧扣“坎坷”一词进行了一次小练笔:“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读了文中的话,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你看,在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阿炳在做些什么?在一个黄昏,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此时的阿炳在干什么?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间,阿炳又在忙些什么呢?也许他因为眼睛失明,不小心踩进了水沟里,慌忙中撞上了一个水果摊,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这一幅幅画面串联起来,写一段话。”

通过对“坎坷”一词的练笔,阿炳这一人物的立体感更加饱满起来,学生对阿炳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而轻松地步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

二、于“激情点”处抒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文本语言本身的情境与魅力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之时用心去叩击文字,通过小练笔传递一份深情。此时走进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得以交融,从而更好地释放情感。

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在学生情感的高潮处,教师可以适时设计小练笔。文本中,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研究的霍金已经在学生心中有了深深的烙印。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又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补充: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物理天才,充满了神奇色彩,更令人折服的是他是一个能微笑面对生活磨难的强者。教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看到了霍金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学生经历着感知到感染,感染到感动,此时的小练笔,学生能做到心动所以笔动,他们会按捺不住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有学生写道:“他虽然双手不灵活,却撰写了享誉世界的科学著作。”“他虽然双腿不够健全,但他却能走进非常遥远的宇宙深处。”“他说话虽然要依赖语音合成器,但他却与许多的人有着深刻又丰富的对话……他其实拥有的很多很多,而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健康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呢?”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材中不乏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学生潜心阅读、情感达到高点处精心设计小练笔,学生那喷薄的情感就会在笔尖流淌。

三、于“迁移点”处勤仿写

仿写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之一,它为学生阅读与习作做了铺垫。在教材中,有许多细致推敲的经典佳作值得学生借鉴模仿,学生可以模仿作者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有序的结构以及精彩的表达方式等。教师可以抓住迁移点,引导学生仿写,从而让他们习得写作方法。

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2、第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分别采用了“总—分”方法,对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教师可以在此处设计小练笔:围绕“校园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仿照课文采用“总—分”的写法写一段话。首句是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描述课间同学们的活动状态。没想到学生把活动写得细致入微,有平时的实践经验做基础,下笔更是如行云流水。有学生这样写道:“校园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瞧,操场上,跳长绳的同学排成一队,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入。”“踢毽子的同学也玩得不亦乐乎,玩出了各种花式,毽子如飞舞的精灵般始终围绕在他们的身旁。”“练篮球的同学也是个个摩拳擦掌,有的同学纵身一跃,把手轻轻一翻,篮球就从手上闪电般地飞了出去,不偏不倚,顺从地进入了篮筐。”……

这种仿写式的小练笔,得法于课内,运用于实践,它在顺应学生的写作心理的同时也巩固和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觉得习作不再是多难的事,我们的阅读课也因小练笔的插入而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于“空白点”处善扩写

“补白”一说,不仅仅表现在艺术方面,有时,它也是作者镶嵌在文本中那没有点破的深意,它的独特往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驰骋于无限的遐想空间里。在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文本有留白处,其写得要么含蓄,要么简练,不直接点破,如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个性补白,对空白进行再创造,那么学生就能达到更深层次的积累、感悟与运用。

如议论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论证是围绕一个观点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三个典型事例,而第三个例子叙述完,后面跟的是省略号。这时,教师可以在这个省略号上做文章,设计小练笔:“想一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谁能说说古今中外像这样锲而不舍、咬定目标不放松,终获成功的例子?”再如《黄鹤楼送别》一文写道:“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显然,高潮部分出现了,教师在这里也可以顺势设计一个小练笔:“此情此景,请写下李白的所思所想。”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很容易捕捉到文本中的“空白点”,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于“扩展点”处乐续写

有些课文有着生动的情节与较强的故事性,结尾处总是给人一种余音缭绕、意犹未尽的感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节的延伸或对结局的补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如《半截蜡烛》结尾写道:“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文本到这里戛然而止,教师可以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当一回编剧,对故事结局进行自由设计。有学生写道:“德国军官进来以后,环视四周,一副奸诈相,他起了疑心,强行上楼查看,情报被发现了,母子三人惨遭杀害……”有学生想象:“在这十分危急的紧要关头,米勒叔叔出现了,与德国军官展开了殊死搏斗,打死了德国军官……”也有学生写道:“蜡烛熄灭后,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担心情报泄露,他俩巧施计策,里应外合,将德国军官的注意力引开,成功将他们打发走了,他们欣慰地笑了……”

或喜或悲,或惊或险,学生拥有了自由、开阔、生动的遐想空间,文字虽稚嫩,却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童心的一种释放,也在悄然无声中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课堂小练笔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小助手,也是学生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资源,有效利用小练笔,精心选择练笔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倾诉的情境,将他们的创作激情点燃,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让他们学会写作、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文本教师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