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中共白山市委党校,吉林 白山 134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同时总书记也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基层组织不同于普通的社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社会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着力点,代表着党的形象,直接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944.7万名党员,451.8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工作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任何一名党员,一个基层党组织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党的肌体健康,而全面从严治党便是一剂良药,务必要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只有每一个党员严于律己,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强健有力,才能保障党的活力,才能使全党紧紧地围绕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核心力、向心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目前,基层组建设的薄弱环节依然主要集中于广大农村地区,虽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比例增加,但乡村常住人口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农村的和谐发展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等工作的开展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将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工作的成败。[1]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一是要当好“领头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改变落后地区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农业经济模式,借鉴和引进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基层党组织自身乏力,必然后劲不足,只有充分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才能助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二是当好“宣传员”,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极易被一些具有西方政治色彩的宗教组织所渗透,影响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好宣传员的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位,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才能保障农村的和谐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三是当好“服务员”,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其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四是当好“指挥员”,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是一切的根本。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好指挥员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农村、农业的有序发展。[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相对涣散
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大多都是由村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所组成,虽然担任村委会相关职务,但大多数情况下依然从事着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就造成了村民在解决纠纷、申办介绍信等事务的过程中存在村部扑空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延续,还无法使得村干部从原有的田间劳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二是村委会干部虽然可以因担任村干部而获取工资收入,但相对不高,依然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获取收入。三是在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还没有形成集约式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效率低下,从事农业劳作耗时较大。四是与其他党政领导干部相比较,培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思想认识上不高。这就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涣散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家族势力的影响
依照组织法,农村村民委员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是农民反应民情,解决民困的渠道之一。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存在着家族式选举的现象,个别农村地区的村民多以家族聚居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既是邻居也是亲戚,甚至个别农村地区的村庄,由几个大家族聚居而成。这就造成了在“两委”换届选举的过程中,选民都倾向于选出本家族的成员作为村干部,而忽视了村民委员会自身存在的职能和根本,其结果选举而产生的“村官”也只是某一家族的代言人而已。一方面,极易造成偏私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都以本家族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这样选举出的村官往往只是家族的代言人,具有小集团利益的性质,在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往往是有利的执行,不利的变通。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进一步弱化。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不强
在城镇化率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农村居民年龄比例出现严重失衡,甚至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或移居城镇居住,造成农村留守人口,多以空巢老人为主,这就为换届选举中候选人的确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颇有“矬子里拔大个”的感觉。往往选举出村干部也多以年长的为主,缺少中坚力量和年轻新鲜血液的植入,组织内缺乏活力,创新意识不够。
(一)注重宣传教育与有效引导
针对部分农村地区,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思想意识淡薄的问题。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与有效引导。宣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媒体平台外,还可以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入户辅导等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提高思想意识,使其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明白自身的职责与使命。真正地一心扑到工作中,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为百姓服务上。
(二)加强制度建设与机制保障
要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要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必要时可采取一票否决制。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考核、监督相结合的长效管理体制,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改变过去村委会干部一任到底和连任问题,村官任职时间相对较长,一方面造成组织内成员年龄较高,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道路上,思路过于守旧,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影响年轻一代的成长,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任期制度,如:村委会成员任期不得连续超过两届。
(三)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职能转变。建设服务性基层党组织,改变以往村官所信奉的“官本位”思想,在面对百姓时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于农村建设、服务
于农业发展、服务于农民需求的思想意识。真正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老百姓行的主心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改善干群关系,转变以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四)注重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
理顺关系,平衡利益,顾全大局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环境相对复杂,无论是在选举前还是选举后,甚至包括村委会行使相关职能时,基层党组织都必须理顺好各方面利益纠葛,务必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处理村务。目前,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全面便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保障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
(五)依托法律武器维护公平正义
法律是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的根本保证,必须依法进行。对于个别恶意干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家族势力,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必要时依靠法律的武器,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纯洁性。避免在选举等组织建设活动中干扰工作的现象发生。将净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