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之美

2018-01-24 20:24王小燕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白族纹样图案

王小燕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云南少数民族,指的是云南省境内包括彝祖、白族、哈尼族等在内的二十四个民族。从古至今,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民都极为擅长织绣。他们以织、刺、挑、绣、缝、绘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了文采华美、变换多端的图案,色彩或绚丽、或素淡,纹理或疏或密,基调明丽、布局严谨,将云南秀美的风光、人们欢乐的生活表达的淋漓尽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是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象征着多民族和谐共荣的文化传统。

一、云南少数民族织锦图案源流

早在新石器时期,云南的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制纺轮以及骨质针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有记载,南方民族的祖先死后,其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①。这说明,至少在汉代以前,云南人民就已经能够织出彩色织物了。唐宋时期,云南的纺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丝织品方面,这一时期的丝织品种类增多,锦、绫、绢、缯四种织物各具特色;在毛织物方面,《新唐书·南蛮列传》记载了当时的南诏将毛织物作为贡品献给朝廷②,足可见其文采之华美;在布织物方面,这个时期发展出了染五色的木棉布、其色如朝霞的朝霞布等数种,皆绚丽非常。发达的纺织业为织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是,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皆好纹绣,从头到脚皆文采,装饰极为绚丽。到元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织绣工艺全面开花,各个民族皆发展出了独特的纹绣图案,如白族的云状纹饰、团状纹绣,彝族的圆圈及花状纹饰,傣族的镶边绣花等等,出现了造型与设色各不相同的丰富纹样与风格。

从纹样的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包括两类,即表现大自然的图案以及表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图案。就自然图案而言,其来源非常丰富,有包括花卉、树木、蕨类、农作物等在内的植物,虎、鹿、象、山猫等在内的动物,马、牛、羊等在内的畜类,鸡、孔雀、水鸭等在内的禽类,鲤鱼、团鱼、乌龟等在内的鱼类,蛇、蚂蚁、蝴蝶等在内的虫类,日月星辰等在内的自然天象。而表现人的日常生活的图案,涵盖了人的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如劳作舞蹈、竹楼照壁、棋盘乐器等等,展现出了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乐观向上的日常生活场景。

二、元素之美

织锦图案的形成至少需要经历三个关键步骤:拟形、构图、上色。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织锦图案完成的过程中,从拟形到构图到上色,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相对于构图与上色,拟形也就是元素的选择更为具象,因此元素也就成为了纹样表情达意最重要的手段。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中,其构图基本元素一般取自于自身,也就是自身的形象以及表现其衣食住行用的某些具有典型性的对象。例如白族世代居住于湖泊沿岸,以捕捞鱼虾为生,因此在他们的织绣图案中出现了大量的鱼虾贝壳。傣族因所处环境多蚊虫鼠蚁而居住于吊脚楼上,且出行多用大象,因此竹楼、象楼等形象也成为了傣族绣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汉民族极为盛行的龙凤宝相等想象性的、富丽绚烂的元素,这种更为现实的素材选择标准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的基本审美基调即是简单质朴之美,而这一点也不断地在后继的图案形成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当然,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中元素的选择并非完全是现实事物的写照,其中也带有想象的、艺术加工的成分,这也是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区别,但无论是摘取局部、异体变形还是合体错陈,总体来说,都是以象生性为基底,即使是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元素,也能够识别出其萌发时的原型。因此,以自然生活为基础,保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而适当加以变形使之更适合纹样构图,从而使织绣图案兼具质朴与艺术之美,这是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的一大特色。

三、构图之美

元素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元素进行适当的组合布局,使之形成完整的图案,这是织绣图案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的构图方式。从简到繁,大约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单体纹样。所谓单体纹样,就是一个元素独立成为一个纹样,类似于中国传统陶瓷中的开光。由于单体纹样的面积大小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这种纹样常见于较小的织绣作品中,如腰带、袖口、鞋头等。

二是组合纹样。组合纹样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成的图案。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的组合纹样大概分为三种,其中有一种是重复纹样,是以一个元素为母本,经连接、拼接或变形反复出现,形成的图案一般呈条状,多用于飘带、围腰、袖口等处。也有一种是杂合纹样,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互组合,或者保留原有元素的特色,组合成丰富多彩的图景,如白族的“四凤临窗”,或者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形、变形,形成全新的纹样,如彝族织绣纹样中花、鸟、羽、叶的合一。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的构图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规律性,其技法在相应的范围内是相似的,这是织绣能够在云南少数民族内部代代传承的保证,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区别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较为自由,更为接近原始的大自然,所受的规矩与约束相对于汉民族更少,因此,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的构图也带有极为明显的随意性,很多的在民族内部代代流传的纹样在结构上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特质,使得云南少数民族织绣图案总是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特定民族的文化社会发展现状,从而为其增添了生命活力之美。

四、色彩之美

相对于元素与构图,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是最为直接的,因此,恰当的使用色彩,是使得一幅作品尽善尽美的最关键的一步。

在云南地区,不同的民族所喜爱的色彩也是不同的。例如,白族喜白,常以白为底做素绣,彝族、纳西族尚黑,故爱以黑地绣白线或彩绣,苗族分青苗、白苗、花苗、黑苗,各有其所喜爱的色彩。而无论所尚的是哪种色彩,表现于织绣之中,总是会呈现出或秾丽或淡雅的艺术效果,为生活增添不一样的美感。

第一,秾丽。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中,有一类常用色相明度、纯度都极高的色彩,并且善用互补色,从而达到了如百花齐放般瑰丽无双的艺术效果。如傣族织锦图案,黑地上铺满浓淡不同的红、绿、黄,兼以白纹勾边隔断,有时还要加以金银线的点缀,呈现出鲜艳而热烈的华美气息。

第二、素淡。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中,还有一类只用单一冷色,以单一冷色的浓淡变化进行色彩构思,从而达到了清浅雅致、宁静舒缓的艺术效果。例如白族的黑白绣、青白绣,以黑或青为底,白线勾勒图案,一明一暗相互呼应,色调明快而爽利。又如哈尼族的同色绣,青地上以同色丝线勾勒花纹,绣线经水洗而颜色愈浅,从而形成隐约可见的花纹,含蓄优美。

就色彩而言,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设色大胆不羁,色调明快,色彩表情强烈而奔放。彩绣固然以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人的眼球,即使是素绣,也追求“素中带彩”,以繁复的、层层叠叠的线条强化素色绣线的色彩。这样的特点,显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而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根源之所在。

五、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无论是在选材上、构图上还是着色上都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觉传达语言丰富了中国传统织锦艺术,而它们浓郁的生活气息也为后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历史材料。

注 释:

①[宋]范晔,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3,08:2829.

②[宋]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02:2319.

猜你喜欢
白族纹样图案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