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8-01-24 20:24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指标评价

张 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高校教学评价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自身追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手段。本文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般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构建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管理及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评价基本理论

(一)教学评价主体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学生、专家(督导)、领导、同行及自我评价[1]。学生评价是指按照标准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教学评价,它是教学评价的核心,但存在弊端[2]。专家评价是以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知识的专家经验为基础,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对复杂的、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群体评价,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领导通常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规范等要求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对教师的教学开展状况的评价参考价值较大[3]。同行评价是相同或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听课等方式开展评价,具有评价深入,专业性强的特点,评价结果有利于取长补短。自我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身教学进行的评价,基于组织对被评价教师的尊重、信任,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以实现教师反思的目的。

(二)教学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遵循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内容易于整理,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公平且易于归纳操作等。但在实践过程中沿用这种固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投入教学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会造成过程呆板和僵化。定性评价的外延式扩充定量评价的特点能够弥补量化评价的不足。还应注重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全面重视评价的功能,包括确认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4]。

(三)教学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导向、激励以及改进等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教学评价能够引导被评价者明确努力方向以及工作重点,积极提升自我。激励功能是指教学评价激发被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潜能和创造力,激励其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到教学工作中。改进功能是指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被评价者向着理想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并不断改进提升[3]。

二、教学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监督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评价目的不明确

在高校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今天,教学评价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息息相关,过强的功利性导致教师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违背了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教学相长的核心目标。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性,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教学事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主体非多元化

评价主体以多元化为原则,综合运用各类评价,使整个体系互相补充,以实现多维动态评价的目的。

(三)评价指标制定不科学

由于专业设置多样化和课程性质的差别,就要求在具体设置评价指标时,科学考量专业的个性和教学共性问题、硬性和软性指标的结合、显性与隐形工作的结合。

(四)评价结果反馈滞后

在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多的关注考核的分数、排名等因素,不注重教学评价结果的及时、准确反馈所体现的实时改进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评价的初衷。

三、教学评价改进对策

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树立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观应该着眼于提高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尽量减少功利目的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树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观。

(二)合理设置评价指标

根据设计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原则,指标与目标相一致,我们通过分解目标的形式,把目标分解为若干主指标。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多面性,决定了教育评价是个多维的系统工程,而目标分解法正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三)灵活调整评价方法

常见评价量化方法占主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互补充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增加灵活与情景化的评价,打造适合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指标评价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