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和民族文化心理探析

2018-01-24 19:08高丽娟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主轴文学作品译者

高丽娟

(新疆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一、前言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纷纷涌现,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泉,其文化译介及文学作品翻译工作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部分。现阶段,多数译者都忽略了文化心理的研究范畴,他们反而更关注语言层面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把汉语作品翻译为英文时,文化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各方面难度尤其大。因此,如何处理好迥异的文化因素问题更应该为译者所关注,它是确保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有效传播的重要问题,否则不仅会限制我国少数民族作品“走出去”,同时也不利于向外语人群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二、探析民族文化心理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主轴

可以说,在民族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心理主轴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它是全文所围绕的文化心理的中心意识形态,是使得文学作品得以展开的意识观念,是隐含在作者内心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文学作品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不同,其文化心理主轴也会有差异。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以及对是非和责任的总体看法。价值观的形成和各民族所生活的地域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而文化心理主轴也与各民族的特点有关,有的文学作品以爱情为心理主轴,有的文学作品以宗教为主轴,而有的作品以历史为主轴。可见,文学作品是多种价值观念的综合,译者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抓住文化心理主轴,对文本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帮读者深入主题,正确解读原作的精神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对民族文学作品的精准理解,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美。

三、探析民族文化心理在中国少数民主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场”

当前,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民族文化心理方面,“意义的行动”逐步取代“行动的意义”,成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波伊斯奇等学者主张文化是行动的“场”,文化因而界定了行动的可能性和条件,行动的起始、发展和结束都受制于文化的规范和局限,同时也限定了文化的范围与内容[1]。心理活动具有时空性及超时空的“场”,它是指心理活动中具有某种有特征的、可持续的、可叠现的领域。文学作品中除了有一条融贯全书的心理主轴,也就是一条中心线索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心理活动领域,这些领域也通常融贯于全书中,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场界。

创作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创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活动是多种意识观念共同支配的,而起到支配作用的意识形态就是作品的文化心理主轴。在文学作品中,虽然文化心理“场”的影响不如文化心理主轴的影响大,但是没有“场”的衬托,文学作品便会显得单调乏味。对于“场”的把握,可以在确定文化主轴的前提下,以民族价值系统及民族审美、民族性格等意识形态为纲领进行梳理,归纳出文学作品的宗教观、历史观等观念,构架出文学作品的文化心理“场”,并进行针对性翻译。如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阿来,在他的代表作《尘埃落定》中就着力于描写悲壮的土司历史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文明的更替的感慨,这就是民族文化心理主轴[2]。而其中壮丽恢弘的蜀藏河川风光,神秘复杂的异族人性格和传统古老的藏族风情,都为小说内容增添了浪漫底色,使读者沉醉其中。这些便是民族文化心理“场”。在翻译过程中,因文学作品特殊的民族指向,所以对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心理“场”,译者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因此,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中,把握好民族文化心理的“场”,既能拓宽语读者的视野,让语读者受益匪浅,并通过阅读了解到原语文化,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审美观,让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心理“场”的魅力在其它语言环境中得以真实、准确和生动地再现。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作品翻译实践中,民族文化心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当前密切联系民族文化心理来观照作品仍然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亟需改善和提高。一般来说,欠缺经验的译者往往只做到了语言语义层面的解析,而忽视了民族心理层面。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民族心理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其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和走向,对原文文本进行文化历史和民族特征的心理分析,将原著真实准确地重新塑造出来。

猜你喜欢
主轴文学作品译者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双主轴双排刀复合机床的研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基于FANUC0i系统的多主轴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