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1-24 19:08颜克峰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肌理画作美学

颜克峰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隆昌 642150)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并将其艺术修养延伸到未来学前教育的工作之中。然而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美术功底欠佳,往往在反复练习中失去了最初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本文建议从肌理美育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肌理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一、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的难点

(一)美术基础薄弱,缺乏耐心兴趣

在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美术功底薄弱的情况较为突出,是开展美术课程的难点。绘画技巧训练,虽然能够改善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但反复训练的弊端让学生失去了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在缺乏耐心和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质量很难提升,对于美术课程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均产生不利影响。

(二)绘画技能有限,创新无法表达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感知的重要教育方向,如果学生绘画技能有限,则无法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想法。那么仅以临摹为教学内容,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领悟、创造性思维都很难培养。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有自身的绘画思想,乃至突破性的创新理念,但局限于绘画技能的欠缺无法真实表达。因此,有必要教会学生一些便于掌握的绘画方法,体验到绘画创作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艺术表现力。

二、肌理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体验维度

美学肌理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基于视觉、触觉感知的创作维度。不论是画作还是雕刻,依据对技术和操作方法的选择,其肌理绘画表现出的光滑、褶皱、渗透、光感、粗糙都能够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的美学体验,为绘画者提供一种便捷操作的绘画方案,可以在视觉、触觉、意境、心境的感知体验维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依据肌理的实际教学作用,衡量幼教职业需求与师范专业发展要素的双向价值,进而在多维价值中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视觉与触觉

观察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点,而肌理在美术意境的表达上呈现出的是基于纹理特征的画面效果,更加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多维视角。因此,肌理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中首先是呈现全新视觉效果的支持,对于开发学生洞察力具有积极的感知体验引导作用。而仅以视觉角度阐释肌理的作用也略显偏颇,由于肌理从不同质感中表现出了全新的美术思考,能够提供全新的触觉体验方式,将学前美育教学的感知维度延伸至触觉体验中,并形成了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的作用。因此,肌理从视觉与触觉双重体验维度中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不同方式,对于优化教育理念的传达,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皆有助益。

(二)意境与心境

意境是从体验度与和谐度的双重维度中解析美学理念的思维方向,运用肌理展现美学意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命感知体验,深刻解读源于生活的比例、构图、色彩,乃至画作中的情绪。因此,肌理所描绘出的生活写照是基于美学意境的反思,更加容易找到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点。将学生能够理解的绘画材质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而从思考到运用的跨越则是从意境到心境的成长之路,当学生能够感受到画作肌理流露出的美学意境之后,便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感知,娴熟于创作技能,表现出美学创作的心灵体验。诸如:运用装饰画教学,开发学生对于不同材质的绘画技巧,既便于感知也便于操作,在绘制画作肌理的同时,产生了心理共鸣,表现出更为真实和附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因此,意境与心境是运用肌理的深层教育价值,值得开发和广泛应用。

(三)幼教与师范

肌理美育教学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是极为重要的职业能力补充。

美术绘画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点,但幼儿对于笔触的感知较弱,并无法真正通过想象力描绘出画作本身的形象气质。而肌理美术更加易于操作,师范生以身作则,在肌理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更为简易的审美表达方式。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未来的幼教生涯中将肌理美学传授于幼儿,强化幼儿对于美术理念的思维、感知、体验,并最终产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因此,肌理美术在思维感知维度的基础上,更加拥有连接幼教职业与师范专业的桥梁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乃至对于幼儿的美术基础技能培养均具有积极影响。

三、肌理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解析

为了解决学生美术基础能力薄弱,且学习兴趣不浓的教学问题,需要借助肌理美术的教学方案,进而增加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情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肌理运用于大专美术教学中,进而提高学前美术教育质量。

(一)从构思指导到实践探索的兴趣开发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重点在于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创造力,但其基本功的训练也是完成美术教学的关键。只有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美学作品中的肌理表达方式,正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源泉。以装饰画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不同纹理、色彩、形状、纸张的兴趣,引导学生创作源于生活的拼接画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色彩度区分较为丰富,纹理特征较为突出,且形状各异的纸张作为画作创作的原始素材。然后教师提供一份参照原型,可以为动物、水果、动画人物形象等等,让学生自选不同的绘画材质展现参照原型的艺术形象,虽然学生并未直接创作,却间接形成了对于事物不同的观察视角,并借助各自的想象力完成了装饰画。因此,能够对学生产生从构思指导延伸至实践探索的积极作用,而学生在这种便于操作的绘画形式中感受到了画作本身的肌理特征,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是积极培养和引导学生基础绘画技能的有效训练模式,更加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便捷性途径,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

(二)从质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思考升级

美术教育并非照本宣科,虽然临摹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功底,却难以开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而且反复训练的最终结果也将破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运用美学肌理的深度探索,可以打破固有教育思维,不拘泥于画作形式的局限性,方能从不同画作形式中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思考能力。以色彩渗透的绘画肌理创作为例。需要准备材料和工具包括:生宣纸、大中小号毛笔、墨汁、水粉画颜料、画毯或旧报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宣纸背面画上水粉色块,正面则以墨线勾画,反面的水粉色彩渗透到正面的颜色有一种“晶笙别透”的薄沙感觉,其意境效果正是表达中国画风韵的美学肌理体验。这种画作肌理表现形式的独特在于感知,学生以背面作画并非刻意安排,无法预测正面效果,却可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创作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创作想象空间更为广阔,可以打破临摹事物的枯燥感,更加契合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心理。当学生运用色彩渗透的绘画肌理创作手法之后,形成了辩证思考的美学肌理体验方式,逐步加强了对于笔触技巧的深刻感知,也是对于美术课程基础技能的有效训练,且学生对于美学肌理的思考能力也必然有所增强。

(三)从激励表现到信手拈来的技艺凝练

激励学生在装饰画美术课程中的想象力,弥补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不足的限制,则可以从激励表现到信手拈来形成更为流畅的美学创作技艺,是运用绘画肌理凝练美学技艺的积极路径。诸如运用自然肌理效果表达绘画形式,能够在创作途径中选择不同的写意手法,增强学生对于基础画工的掌握。以自然肌理绘画效果中为树枝添画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取准备工具材料包括:长短各异粗细不同的花枝、树枝、干草枝、竹枝等自然绘画材料。同时准备各种水粉笔、及颜料、或油画棒。其设计步骤分为五步:首先,引导学生准备并修剪好各种枝条自己喜好的树枝。其次,联想绘画效果,选择具体枝形,根据自身所要展现的季节甄选绘画色彩,把枝条浸渍于托盘蘸色,也可用毛笔刷匀。再次,将附色后的枝条合理布局于不同颜色的卡纸上,留意不同粗细和长短枝条的相互搭配,以及疏密结合的组织性。最后,将报纸铺于枝条色卡上抹压,并避免枝条错位。令疏密得当,枝条蘸印于色卡纸之上的纹理更为清晰。此外,揭开报纸拿去枝条后,展现出来的画作并不一定完全清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毛笔辅修,或者再将枝条放回原处压印。那么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既能够附有自然选择的随机性,也能够附有学生创作的艺术性和操控性,是对于自然描绘的简易手法,也是信手拈来的肌理创作技艺。让画作技艺更加便于掌握,也会深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构思,产生对于肌理绘画,乃至美术课程的情感依托,是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质量的积极路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肌理绘画的应用价值已经相当突出,对于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思考、行为引导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基础绘画技能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其不拘泥于创作形式的绘画方法,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是激励学生创作灵感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量拓展肌理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占比,以便加强和改善其美术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树立美术学习的自信。

猜你喜欢
肌理画作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外婆的美学
学生画作欣赏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纯白美学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