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恬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地域文化,指的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文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地域密不可分。中国的文学具有南北之分、地域之别。我们如果能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文学,那一定会收获许多惊喜。本文试图从高邮这块独特的小土地,去挖掘其中的内涵以及这些内涵是如何影响汪曾祺的创作的。
翻阅了汪曾祺的书籍和一些关于他文章的研究著作,我将从饮食和民俗这两个角度,简单挖掘汪老的思想内涵。
汪曾祺酷爱美食,他继承并创新了淮扬传统美食。在汪曾祺的笔下,吃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他能在制作和品尝食物中感悟到生命的美。他在《故乡的食物》中描写了许多令人垂涎的食物。比如他写高邮的咸鸭蛋:“高邮的咸蛋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的鸭蛋黄炒的豆腐。”这一枚小小的咸鸭蛋,是高邮人心中的怀念与牵挂。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也是能苦中作乐。比如“孩子们在吃咸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干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试问有谁能把鸭蛋吃出个这么个生活气息来?除了高邮的咸鸭蛋,作者的家乡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食物。因为是江南水乡,所以水产特别丰富。有野鸭、鹌鹑、昂刺鱼、螺蛳等。“野鸭的吃法通常是切块红烧。野鸭子肉的特点是:细、酥,不像家鸭每每肉老。野鸭烧咸菜是我们那里的家常菜。那里的咸菜尤其是佐粥的妙品。”“鹌鹑大都是用五香卤了吃。”“昂刺鱼是很好吃的。昂刺鱼通常也是汆汤。虎头鲨是醋汤,昂刺鱼不加醋,汤白如牛乳,是所谓’奶汤’。昂刺鱼也极细嫩,腮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比鵽更香的野味。”另外,还有一些很家常的素菜,在汪曾祺的笔下都是那么的绝味佳肴。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蒌蒿自古以来就是人间清香味,伴着河豚肉更是美妙极了。在《家常酒菜》里有这样写到:“小红水萝卜……或加入少量海蜇皮细丝同拌,尤佳。”“干丝是扬州菜……煮干丝,用鸡汤或骨头汤都可以。”
汪曾祺从小就是生活在市井之中,对身边各色各样的人物事都有所接触。所以在汪曾祺的笔下,更多的是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匠人、卖卤味的、卖水果的、走街串巷的小商人、手工艺人等。在这些小人物发生的事件中,往往都包含着浓浓的当地风俗民情。
在《受戒》中,庙里的小和尚大多身怀绝技,会“飞饶”。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饶。通常会有“苏秦刺背”等招式。“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敲板,而且可以点唱。本来和尚应该是有人性,也有追求,有和平常人一样的爱好,这样一种自由之风,哪怕和尚,也有人性,也有追求,有和平常人一样的爱好,这样一种自由之风,深受当地人的影响,在那儿,人都是美的,都是自在的。“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和别人家没什么两样……最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这里嫁闺女,上头了。”这里的风俗也透着一股子浓浓的阴柔之美。
服饰方面,他们的穿着也各具特色。在《异秉》描写纨绔子弟的装扮:“戴着瓜皮秋帽、流着小胡子,琵琶襟坎肩的纽子挂着青天白日的徽章,一说话不停地挤鼓眼的幕僚式的人物。”再比如,“姐姐,夏天穿的衣是府绸的,她穿的是湖纺。姐姐穿白麻莎袜,她却有两条长筒丝袜。姐姐穿自己做的布鞋,她却一会是’千底一带’,一会是白网球鞋,并且在初中二年级就穿上了从上海买回来的皮鞋。”“白旗袍,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丰姿楚楚,行步婀娜,态度安静,顾盼有光。”在扬州这个小地方,在民国的时候,由于战争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开始了西化,服饰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汪曾祺在描写这些人的穿着打扮时,是带着情感的,每一件衣服也是描写的恰到好处,让人能想出那种江南女子内外兼修的美。同时,因为扬州自古就是烟柳繁华之地,所以哪怕到了民国,逐渐被周围的上海、苏州等地碾压,扬州人仍然是骨子里的精致与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