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018-01-24 17:37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讲授法动植物检疫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 712100)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防止林业危险性动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林业的生态安全,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1]。随着植物及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迅猛发展,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现象日益增多,国家对森林动植物检疫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

培养通晓国内外动植物检疫法规、检疫要求和掌握检疫检验及处理技术的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不仅包含了森林动植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又融合了国际公约、国内法律和法规的相关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森林保护专业设置以来就开设了这门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较为重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够,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检疫检验的实践能力。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内涵

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呈现多样化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在“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中,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法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长期以来在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能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简捷和高效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讲授和阐述,学生可以系统掌握学科知识,领会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与思维方式。虽然讲授法偏重于教师的“教”,学生以比较被动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但作为一种长期普遍采用的教学法,必有其存在的价值性与必要性,因此对讲授法不能以偏概全,简单地全盘否定。因此,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笔者在讲授检疫原理和检疫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时,采用了讲授法。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撰写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与讨论来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探究者,教学的着眼点始终在于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案例教学法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对教学案例的运用,所以一个可供师生分析讨论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与根本[3],一个成功的案例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未知结果产生探究的兴趣。案例教学法蕴含的启发式、情景化和参与性3个特征是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体现,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自主探索,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在探索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并在20世纪80年代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逐渐发展起来。任务驱动型教学以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基础,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任务布置、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评价等几个主要环节[5]。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较大,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评价者,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认知、检验假设、合作学习、进行情感体验,在做中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6]。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运用中各有侧重

1.讲授法的运用范围要适中

讲授法作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一种,适用于检疫原理和检疫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教学,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讲解阐释,帮助学生建立起森林动植物检疫的知识体系。而那些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依靠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宜用讲授法。

2.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应强调“新”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当前教材对学科领域的新发展与前沿动态涵盖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立足现有的教材,同时还要纳入学科的新发展与前沿动态,选择能体现国内外新疫情、新检测技术的案例,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脚步。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与随堂案例是有区别的。在讲授检疫原理和检疫法律法规时,常常会举实际检疫的事例对其加以说明,这些实例习惯上被称为随堂案例,其根本上是讲授法内容的一部分,它与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有实质上的区别的。

3.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应注重“真”

“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实践性很强,森林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森林动植物的检疫检验、检疫处理技术等教学都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以“做中学”为理念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能够契合这些以检疫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基于现实的检疫情景与需要解决的检疫问题开展任务设计,真实的任务设计可以使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是基于真实的检疫任务,所以任务完成后的成果还能指导相关部门的生产实践或对区域性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和预防起到指导作用。

(二)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交叉使用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教学方法多元化探索中使用的3种主要方法,虽然3种教学方法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与特点,但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两种方法交叉使用。例如,在讲授一些理论知识时,如检疫法律法规等就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的模式,即在检疫法律法规讲授的基础上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应用方法。将两种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在一起灵活使用,可以达到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为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可以交叉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以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促进。

(三)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为前提。“森林动植物检疫学”是一门常备常新的课程,其中检疫部分的教学需要密切关注检疫领域的新发展并使教学内容随之不断更新。例如,在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施中,要选取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并针对新的检疫形势设计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关注、跟进检疫领域的发展,更新知识积累,这样才能设计出紧跟学科发展的任务。同时,“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内容覆盖了森林动植物保护理论知识、相关的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与检疫实践等,具有较强的交叉性与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若教师学科背景知识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缺乏检疫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那么在开展教学时,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处理往往会显得空泛。

(四)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案例法教学实施的起点在于案例,便捷的案例资源是实施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保障,因此学院有必要搜集整理充足的案例,加强案例库的建设,以便教师开展教学时能方便地采用。教学案例的搜集要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案例的实践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原则,精选出那些与教学内容切合度高的案例。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习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学生也可以参与案例库的建设,学生可以从“中国森防信息网”或报刊、电视新闻中寻找各类案例,添加到案例库中以备选择。此外,森林动植物检疫涉及大量的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学生需要掌握其形态特征与危害特点,图片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有害生物的种类,所以学院还应构建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图片库,为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图片库的建设可以利用我国现行的全国林业检疫对象名单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为索引,师生通过多渠道搜集、分类、整理图片完成图片库的建设。

三、“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采用讲授法开展检疫概念、检疫原理和检疫史等内容的教学

讲授法长期以来是“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堂教学采取的最重要的方法,在课程改革中仍是一种基本的、常态教学方法,也是其他教学法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对检疫概念、检疫原理和检疫历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常常采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阐释,学生可以深刻准确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领会学科的思想观点与思维方法。讲授法应遵循“言之有理、言之有意、言之有情”的原则,做到理论知识的讲解系统深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情感。如进行检疫历史的教学时,笔者对我国动植物检疫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客观讲授,用我国的动植物检疫从建国前的“无”到建国后的“有”这一奋进的历史过程,激发学生将课程学习与我国检疫事业的兴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学好课程的责任意识。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检疫法和检疫管理等内容的教学

检疫法规及检疫管理等内容侧重于提高学生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知识处理检疫事件的能力,笔者对这部分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首先运用典型案例构建具体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森林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例,笔者先是选择一典型案例。“某日,重庆某区森检执法人员发现在一工地有2 000余块有天牛蛀孔的松木板材,该批木材没有任何检疫相关手续,因此怀疑其来自松材线虫病疫区,并对其进行了查封。后经证实,该批板材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情况下,在疫区被收购后运到该建筑工地。抽样鉴定结果显示,该批板材携带松材线虫活体且带疫比例达62.5%”。

然后,笔者基于此案例提出“依据森林动植物检疫法规相关规定,如何处理本案例”的问题。笔者在课前,已通过课程QQ群将案例与问题发给学生,并分组做课前准备,准备环节包括:①熟悉案例;②复习本案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查阅检疫法规、检疫管理等相关文献初步了解包括《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规章与规定。

接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包括:①学生概括案情,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把握关键事实的能力,教师根据情况做提示和补充;②学生概括主要的争诉点,以培养学生对现有检疫法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争诉点,教师再及时组织讨论或补充,引导学生在关键的问题上开展讨论;③学生分别就每一个争诉点发表意见并进行相互评论,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引用检疫法规和条例,充分认识检疫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及强制性的特点。

最后,当所有的争诉点都经过了充分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对已形成共识的解决方案进行概括,并讲解案例当时真实的处理情况及结局,阐述该案例蕴含的检疫理论和相关法规及政策;并基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分析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三)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内容的教学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这两个风险分析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能够对风险分析对象的有害性进行判断,评价其传入的可能性,并对如何降低风险的传入进行决策[7]。笔者对此内容采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评价”几个环节依次组织教学。

首先,笔者基于“松材线虫病目前已在陕西秦岭以南18个县市分布,秦岭以北尚未有报道”这一背景,给学生布置了“秦岭以北松材线虫入侵的可能性及其风险分析”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两个主要内容。在任务准备阶段,先对风险分析报告框架进行学习,为完成任务做知识准备。通过对现有的陕西秦岭以南松材线虫入侵的风险分析报告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步骤方法、熟悉了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风险分析报告的结构等。之后,根据上述结构将“陕西秦岭以南松材线虫入侵的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分解,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对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与风险分析报告的结构认识。在任务执行阶段,笔者首先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松材线虫入侵秦岭以北的相关信息,如松材线虫在陕西的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和危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等4个重要风险指标;一组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的危险性管理难度这一个风险指标,如检疫识别难度、除害处理难度和根除难度等方面,着手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

其次,笔者将两组学生收集的5个风险指标数据进行整合计算,依据计算结果评定松材线虫病在秦岭以北地区的风险等级。

最后,每位学生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知识准备与后两步的风险分析结果,完成一份完整的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并提出独立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后,笔者根据学生参与团队任务的情况与个人风险分析评估报告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教研室在“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了学生在森林动植物检疫方面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检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笔者采用4位任课教师的回顾总结与学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改革成效进行了调查研究,森保专业2011—2015级的208位学生参与了调查。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95%的学生认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4位任课教师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意识与责任意识。85%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使他们认识到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被动地“等”与“靠”,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信息的搜集整理、师生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评价等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善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位任课教师一致认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将解决问题能力与检疫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80%的学生认为,在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施中,他们需要面对处理的是一个个几近真实的案例与任务,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会了如何对案例进行处理,如何使任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些直接经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三)推动了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多以期末试卷为主,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任务的执行与完成等情况也纳入了课程考核范畴,在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疫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了综合评价考察。因此,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拓展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范围,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结合起来,促进了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

(四)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法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与评价者。在这两种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与拓展,教师对任务的设计能力、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对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教学案例库与有害生物图片库的建设,为课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科学评价机制的构建,这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森林动植物检疫学”课程的进一步改革。

猜你喜欢
讲授法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新视界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锋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