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鹤壁市技师学院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当前,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在入校前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而且从小也没有养成正确、规范的学习习惯,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和相关艺术活动的接触都比较少,甚至有些学生在小学未接受过正规的音乐学习。而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把戏曲艺术融入进来,这一方面可使得戏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增强中职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1]。
经中职教育的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把戏曲融入音乐课堂中,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是一种融合了表演、歌唱、杂技、化妆、服饰等多种技能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有着非常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唱念做打每一项都具备,中职学生在接触和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可将自己融入这种戏曲艺术的氛围与感染中,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的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例如,很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戏曲曲目或唱段,如“小女婿”“花木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这些戏曲作品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十分美妙而有故事的艺术境界中,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水平[2]。
学习戏曲艺术的初级阶段是对曲目或唱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赏析过程。中职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引导过程中,应以戏曲的基本形成、发展历程以及历史背景等为根本出发点,并以一些非常经典的剧目或戏曲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戏曲一般性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学习,把学生带入戏曲艺术的鉴赏中来,如从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著名戏曲家的表演和演唱的欣赏着手,循序渐进地对其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内容主题等进行赏析和品味,逐渐将戏曲的赏析与学唱、学做融会贯通起来。对此,除了课堂基础教学,教师还可组织中职学生观看有关戏曲的演出活动、观看戏曲的相关视频或是听一些优秀戏曲艺术家的音频等,促使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学习更加全面和深入[3]。
经过亲身的聆听和视觉上的观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逐渐进入戏曲的学唱、学习表演的学习阶段。中职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内在表演才能的挖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喜好和艺术潜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唱起来、学起来、做起来相对容易的剧目,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到戏曲的角色人物中去。
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对当前各种新潮的技术或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却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关注、了解和喜爱少之又少,甚至认为戏曲一般是长辈才会喜欢的一种艺术。这种现象说明很多人对我国的很多民族优秀文化并没有引起重视或关注,甚至有认为过时、老土的错误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音乐课堂中加以融合,将民族的大众审美理想与戏曲进行统筹结合起来。
如沪剧《芦荡火种》中的《芦苇疗养院》唱段部分,在引导学生融入这部戏曲的情境中,学习和感受新四军所具备的战斗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并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等可贵的品质和素养。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也需要对戏曲进行开拓创新式的传承。中职学生正是塑造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及审美价值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极强。把戏曲艺术引入中职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戏曲知识及其艺术内涵有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将戏曲知识的各种综合性艺术逐一传授给学生,并使得这些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与思想中去,使其意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蕴含的深刻意义[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素养教育也受到了重视。素养教育的根本是学会做人。而在戏曲艺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是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国非常经典的红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欣赏与演唱处于同时进行[5]。学生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剧情人物进行逐一介绍,并将一些思想性的内容渗透其中,引发学生对剧中正面人物思想情感的体会和感受,使其逐渐喜爱上这个人物。又如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民族英雄主义的戏曲剧目,如《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都表现出了人物所具有的正义感以及惩恶扬善精神。通过在中职音乐课堂融入这类戏曲京剧,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形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熏陶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并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而且戏曲教育中所蕴含的正义与民族精神,可塑造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为此,中职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及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而这就应意识到戏曲融入中职音乐课堂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