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2018-01-24 14:01高澄明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丝竹音色乐曲

高澄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江南丝竹音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发展史。江南丝竹音乐的前称名为“清音”,当时曾有“曲曲清音催人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其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的赞美诗。从20世纪50年代后定称名为“江南丝竹”,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江南丝竹属中国民间“丝竹乐”中的分支音乐品种。这一乐种主要流行于长三角地区,即江苏、浙江以及上海,其发源的核心地带在环太湖周边的市县,主要市县有太湖以北的苏州、昆山、太仓;以南是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浙江北部的杭嘉湖是这一乐种发源地、流传地和发祥地,早在19世纪初这一地区江南丝竹音乐的活动已很活跃,发展到清道光年间(1821年)已具规模。《嘉兴府志》中曾有“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者也”的记录。当时,平湖的“合计清音社”和嘉兴的“金声奏”已有几代传承。平湖派琵琶宗师李芳园李氏第五代传承人,李氏五代不但是琵琶玩家,也是演奏清音的高手。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年岀版)中收录了《霓裳曲》《浔阳琵琶》《虞舜薰风操》和《梅花三弄》等丝竹乐谱。现在流传下来的江南丝竹音乐,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包括《中花六板》《欢乐歌》《三六》《云庆》《行街》《慢三六》《慢六板》《四合如意》。演奏形式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有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笙、箫、鼓、板、木鱼、铃等。乐队组织灵活,从一竹(箫)一丝(二胡)到较大的乐队都可以演奏。

在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沈凤泉先生是非常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江南丝竹音乐国家级的传承人。他长期与浙江“江南丝竹”笛、箫演奏名家宋景濂默契配合,形成了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风格。他的江南丝竹音乐在演奏技法、音乐风格、表演理论与作品改编等方面为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传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为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了更好地传承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发扬光大浙派“江南丝竹音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简称浙艺院)作为一所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职艺术院校,也作为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的参与高校,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推动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更何况沈凤泉先生是浙艺院的退休教师,曾长期在浙艺院任教,学院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更应该有理由、有信心传承好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这一宝贵的民间乐种。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建立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专家工作室;2015年初成立音乐系“江南丝竹音乐”音乐社;2017年6月20日设立了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陈列馆和音乐研究中心。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江南丝竹音乐”学术讲座、浙派乐谱整理与碟片出版、沈凤泉艺术专题片拍摄、专场音乐会等活动。邀请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伍国栋主讲《江南丝竹的乐社传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郭树荟教授开讲《融合与分离:主奏乐器在乐种中的艺术经验性体现——以丝竹乐为例》,以及沈凤泉《浙江江南丝竹音乐流传浙西之疑》《江南丝竹音乐(慢三六)的演奏技法》《江南丝竹音乐乐种名阐释》等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江南丝竹音乐在学院的普及以及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江南丝竹音乐社”在沈凤泉先生指导下,每周一次进行专业训练,通过长期的训练演奏日趋成熟与融合,风格独具浙派韵味与特色。主要完成了《中花六板》《小霓裳》《灯月交辉》《春江花月夜》《欢乐歌》《云庆》《中花三六》《慢三六》《行街》等具有浙派特点的江南丝竹音乐排练。2017年6月20日,在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了由沈凤泉先生亲自导聆,老中青三代演奏家共同演绎的“江南丝竹音乐”专场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江南丝竹音乐社还代表学院或浙江省参加了2015年7月第三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音乐”邀请赛,获得了专业组银奖; 2017年7月参加了文化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以《中花六板》和《小霓裳》两首经典浙派江南丝竹音乐参演,以精湛的表演、独特的韵味受到了文化部及全国民乐界的一致好评,在全国175支参与的组合中入围前15支组合最高奖,最后获得海南省的巡回演出。这也是唯一一支晋级的“江南丝竹音乐”组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江南丝竹音乐”已在我院播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并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中富有特色的民乐品牌。

艺术的生命力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中得以绽放与永恒。沈凤泉先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正是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能够独具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沈凤泉先生广采众长、海纳百川,将上海南汇的“清音”与浙江民间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意韵相结合,技法灵动,意境空灵,点线美奂、弦随心动;其意、气、技、韵无斧凿痕迹,真情所向,真力弥漫,浑然神聚,美不胜收。同时,又有所创新。

如沈凤泉先生广为流传的《慢三六》尤有特色,并有新发展。他的《慢三六》是在沈氏祖传手抄本《慢三六》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艺术加工而成。《慢三六》是《老三六》的第四加花乐曲,用两把不同定弦的二胡来演奏,在音色上有对比;在演奏上犹如同胞姐妹,又好似双龙抡珠,高高低低、疏密相间,进进出出,配合默契。在风格上既继承了传统的特点,又渗融了现代二胡的演奏技艺;既保持了民间支声复调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洋复调手法,它要比原来的《慢三六》更加丰姿多彩、委婉动听。

浙艺院不仅要继承沈凤泉先生的江南丝竹音乐演奏技法、音乐表现,更应该学习先生的创新理念。基于这个思想,浙艺院尝试着走出了对浙派江南丝竹音乐新的探索之路。邀请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朱晓谷老师对浙江江南丝竹传统乐曲《小霓裳》进行编配,创作和改编了两首具有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特色的作品《钱江乐》和《吹歌》。这三首作品作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了一些新的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在保持传统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色的同时,又有一些新的江南丝竹音乐感受,为同行在音乐创作上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与方法。

如对《小霓裳》进行的改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创新点:一是增加了民族低音乐器大胡的使用,它不仅增加了小乐队的厚度,而且使其韵味更具江南民间特色;二是丰富了音色的对比,在“你简我繁,我简你繁”的原则下突出主要乐器的音色,听起来更富有层次感;三是在保持和加强传统的支声复调写法外,尝试着将对比复调写法融入乐曲中,使音色与音域的对比得到进一步加强,使音乐更加厚实,更具有立体感。在《小霓裳》乐曲配器的改编上,主要特色在于既保持了江南丝竹民间原有的音乐特色,又不同于现代民乐小合奏的形式,这是难能可贵的。

再如《钱江乐》,这是一首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作品。作曲家主要是在学习了沈凤泉先生的江南丝竹音乐作品后,根据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创作而成。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作了许多新的尝试,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音乐结构的创新。一般在江南丝竹音乐中,引子结束以后进入乐曲第一段的慢板。在该首作品中,在引子部分结束了以后直接进入了快板乐段,在快板乐段结束后再转入音乐的慢板。这完全与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不一样,虽然这样,但是让人听起来并不感到突然。

(2)框式记谱法的运用。框式记谱法是现代记谱法中的一种方法,将现代框式记谱法运用到江南丝竹音乐中,这又是一个新的创意。框式记谱法的运用表明音乐的进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传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时,同一个人的每一次演奏都是不一样的,把这有一定偶然性的方法加以运用,让每一次都不一样的演奏在某个乐句或者某个点上使音乐互相之间达到契合,趋向必然性。

(3)多调性的运用。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个乐曲中采用了两个不同的调性同时进行演奏。这首乐曲中采用了以四、五度音程关系的叠置方法进行演奏,这又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尝试。一般在传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中是没有这样同时进行的多调性音乐演奏,在调性上往往只有一个调到底,相对比较单纯。而在这首新编的音乐中让多调性同时存在,丰富了乐曲的调性色彩。听觉上也是和谐的,并不感到不搭调。

(4)对奏的形式。在传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中,虽有对奏的形式存在,但它的演奏形式不存在完全是一件乐器演奏停下来而由另外一件乐器来演奏。传统的对奏形式只是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奏,它往往只在强弱上面有一定表现,它没有单一音色,只有混合音色。而在《钱江乐》乐曲中,对奏的形式则是音乐过程中一部分乐器有演奏,而另外一部分乐器是没有演奏的。增加了单一音色色彩,或者是一个笛子,抑或是一个二胡,它不完全都是混合音色,也有单一音色。这样的对奏写作方式在传统江南丝竹音乐中是不多见的。在音乐表现上,混合音色和单一音色同时使用,增加了音乐的色彩性。当然,《钱江乐》音乐总的还是遵循浙派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只是在以上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吹歌》的音乐创作素材则取自于“上海丝竹乐曲集”中的《骑驴吹仔》曲牌,创作中遵循传统江南丝竹音乐的特点创作而成,虽然作品比较小,但是作曲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总而言之,对于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正如沈凤泉先生所言:首先是热爱。只有真正热爱江南丝竹音乐,才能深深地体会江南丝竹音乐的魅力,才能有学习、探索、研究、发展、推广江南丝竹音乐的动力。二是专业化训练。民族音乐发展到现今,已基本达到系统化、规范化。随着乐器本身不断地进行改良,演奏技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深化。因此,必须把最新的演奏理念、手法与技术融入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当中,这样江南丝竹音乐才能焕发生机,脉脉相续,代代沿袭。

猜你喜欢
丝竹音色乐曲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父与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
悲伤的乐曲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