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奕骏
从大数据、云计划,到新闻机器人,再到虚拟现实技术、VR报道,媒体实验室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生产出许多领先的新闻产品和服务,提升新闻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收入。《纽约时报》Story-X媒体实验室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重点从生产角度,探寻未来几年报道中要实现的事情以及传媒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升对内容产品的洞察力和对内容消费需求的认知,探索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日常新闻报道的影响,钻研新技术如何满足新闻编辑的多种需求,以及通过实验探究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紧盯新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创新传播理念、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媒体转型升级,实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弯道超车。
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阅读具有复杂的频率和节奏,不再只是简单地以“日”为单位定期阅读新闻,在各类社交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夹击之下,Story-X媒体实验室敏锐地察觉到,传播渠道和分发模式出现新变化。当一个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需要及时更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自我升级,在必要的情况下,持续跟进后续进展。因此,实验室重点研究,如何使新闻报道实现自我积累,在新闻生产环节中,适应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变化,让受众可以快速搜索和提取内容,体验阅读的连续性和舒适感。
《纽约时报》提出要从传统新闻模式逐步转向可视化和数字工作时,Story-X媒体实验室研发了既可自主工作、也可人工编辑的系统,优化新闻编辑室工作流程,引领新闻未来模式——不再以单篇文章为主体,而是为新闻编码,采用“文章积木”写作,将所有已发布过的文章整理在数据库,设立元数据,实行新闻编码,对新闻中可能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注释,以便在日后的新闻实践中,快速检索并提取出相关信息。这种“积木式”编辑模式,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是对新闻生产环节的技术革新。此外,实验室还为“非媒体的新闻生产参与”提供了可能,即媒体之外的力量可以参与到新闻的选材、生产、传播过程中来,促进新闻采编流程的重构。例如,实验室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确定国会成员的身份和座位,为记者采写新闻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加快媒体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速度,提高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在传统编辑模式的基础上,叠加更加符合数字化的操作,使新闻的出错率大大降低。
未来,受众的生活质量、生活空间、工作环境等均可能发生较大转变,而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将影响到他们的接触媒介习惯。随着内容生产模式和渠道传播方式的不断改变,新闻报道的载体从纸质形态,到最新的可移动、穿戴式装置,不断更新换代,并日趋多样化。在此之中,媒体需要聚焦受众的实际需求,着眼传媒现状,尤其是近几年内能够实现的目标,研判需要从创造高端前沿的产品和服务。各大媒体纷纷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应用场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该做什么样的新闻,以及如何去做这些新闻,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媒体发展。
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也是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汇聚融合。Story-X媒体实验室明确了“以受众为导向”的转型方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变革。例如,实验室从Facebook的人脑机器接口中,发现了技术能够衡量人在阅读或聆听某些内容所付出的注意力、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分析出一个人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因此,人机交互所产出的数字内容,更加贴合读者的兴趣,而这也是值得关注的前沿技术。实验室通过更多地去考虑受众的情况,将一个人一天中的生活行为,通过技术转化为数据,并进行量化,将机器内容与人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相结合,不断推动传播领域中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形态的演进。实验室关注了许多潜力领域,通过技术了解受众类别、信息的接纳量和传播效果、人们的注意力和感兴趣的程度等,预见几年后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其引发的受众需求。通过保持前瞻性的技术敏感,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转而“围着消费者转”,为受众提供最佳体验,以更好地服务新闻实践,走在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在传播大环境变化的潮流中,利用新技术和网络新平台孵化出新想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媒体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继而进行分析、研判和优化,发现其中的变化和趋势,有效对接市场需求。
实验室由6人组成,是一个独立的传播团队,但不代表它与其他业务部门完全隔离开来,而是更紧密地嵌入报社的整体架构之中。打破了部门之间的藩篱,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为编辑记者创造一个包容开放的工作环境,发展一种自主、协作和信任并存的组织气氛,注重创新精神,营造开放和谐的创新氛围,有效对接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扮演引领者的角色,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和传播渠道、分发模式的新变化,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生态。
媒体实验室最明显的特质,是极其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不断为媒体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新闻业向智媒化阶段发展。将技术驱动与需求匹配,通过钻研新技术,实施多种实验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探寻新闻行业在技术巨变时期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本质,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媒体革新中。例如,Story-X媒体实验室与新闻编辑部一道,积极探索一切可以快速抓住受众目光的传播元素及互动端口,研究受众对内容产品和内容消费的最新需求,在对未来新闻技术走向进行窥测后,增加了线上服务功能,全天候对多种设备装置进行新闻编辑和推送,提升对媒介环境变化的洞察力和对技术应用的前瞻性,探索移动时代信息传递的优化策略,提升新闻质量和传播效率,达到传播技术和新闻业务上的完美结合,将人工编辑成本降低,同时提高了新闻工作效率。新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新形式提升了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也给《纽约时报》增添了许多前卫、科技的气质。
如今,新技术正在让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创新是未来传媒领域的发展主题。互联网环境下,算法推荐、虚拟现实、A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一项技术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持久性都值得深入探究。媒体需要时刻保持敏感,发现问题和探寻问题答案,从容应对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挑战,打破原有体系,以技术敏感研判传媒未来,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在移动时代的优化策略,助力媒体实现从内容到效益的全面提升。
当前,媒介融合领域发展到一个急剧演变的时期,步入深度融合创新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Story-X媒体实验室作为国外主流媒体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突破口,重视技术研发,通过建立相应的人才队伍、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将技术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行了诸多创意实验,密切关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场景匹配等技术基础上,研究适用于新闻领域的个性分析、即时推送、人机互动等技术应用。强调可视化和数字化,敏锐洞察新技术的变化,让受众亲身感受虚拟现实新闻的沉浸式体验等。未来,移动传播终端将会是媒体竞相争夺的“主战场”,实验室需要积极谋划和布局,加大研发力度,增强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抢占移动技术发展应用的先机,充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在实践层面,实验室加大了对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的应用,积极探索机器深度学习领域,以吸引大量年轻受众群体的喜爱。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数据系统,掌握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发挥传播影响力。注重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融合,培养记者的数字化采编播技能,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顺应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量需求。
《纽约时报》作为主流媒体,具有权威的发布平台和独特的国际视野,信息转载量高,依托Story-X媒体实验室的前沿技术创建平台,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中,开辟了新的空间,向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值得转型初期的传统报业进行借鉴学习。而技术带来的开创性及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传媒界提前预知,并做好相应准备,紧跟社会跳动的脉搏,创建媒体实验室,走在时间前面,勇做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