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媒体大脑:技术驱动新闻生产方式变革

2018-01-24 09:30蔡筱牧
传媒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大脑生产

文/蔡筱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结合不断深入,智能化媒体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不断推动着媒体产业的革新,新闻生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新华社媒体大脑为例,智能化媒体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传播和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这为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标明了新的方向。

新闻生产的三个阶段

在一百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由于新闻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生产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专业化生产、业余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

专业化新闻生产阶段。新闻活动在诞生之初,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人员进行新闻生产。新闻信息由一部分知道信息变动的人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将信息无偿传播出去。传播者往往是个体,他既进行新闻信息的采访、写作,也进行编辑、传播。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新闻业真正诞生。新闻业的诞生有两个标志:一方面,大规模、成批量的新闻传播得以发生,新闻生产依靠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另一方面,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新闻生产,并以此作为职业。

专业化的新闻生产也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从技术层面看,其经历了从手工业到机器辅助的过程。早期的专业化新闻生产,以报纸为代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都依赖于新闻从业者的人力资源,而具有现代化的高科技媒介产品还未介入其中。此后,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业在实践中呈现出技术取向,无论是媒介形态还是新闻生产所依赖的技术性手段,都有所革新。如电报的使用,为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新闻生产方式提供了可能。而广播、电视等具有较高技术和较为复杂的生产流程的媒介出现后,新闻生产必须以组织机构的力量来进行,新闻从业者也必须在新闻生产的不同环节进行细分,以适应技术本身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

业余化新闻生产阶段。作为新闻业发展的重要变革性力量,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具有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在互联网这种分布式结构的网路上,新闻信息的生产开始突破报纸、广播、电视时期只允许专业机构、专业新闻从业者生产新闻信息的局面,非专业人士开始参与到新闻信息的生产环节中。例如,新闻跟帖和评论,以及论坛话题引发的舆论焦点事件,就属于分布式新闻生产的雏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2.0技术出现,其去中心化的特征能够实现交互式传播。“用户生产内容”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用户参与到了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在这一时期,专业新闻机构的核心地位、专业新闻生产者的新闻生产权力开始被技术的发展所颠覆和重组。从新闻机构来看,新闻生产开始转移到博客、微博等以Web2.0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平台(也称自媒体)成为新的媒介组织机构,这就造成了新闻生产在组织层面边界的不断延伸和扩大。从新闻生产者的权力来看,这一时期新闻生产权力下移到普通人手中,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力量不断被冲击,普通人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他们提供新闻线索、进行一手爆料、收集现场资料,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并引导舆论走向,这意味着新闻生产权、传播权甚至解释权都发生了转移。

智能化新闻生产阶段。如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随之,数据新闻、传感器新闻、机器人新闻等成为新闻生产的新探索。这一时期的新闻生产在整个流程的再造上,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取向,以“算法”为核心的机器生产、匹配和分发是主要的技术支撑。

智能化新闻生产的特征较为显著。一是对最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如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对传感器技术、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语音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二是对人的进一步解放。以技术为支撑的新闻生产可以不需要新闻传播者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而只要提前设计好程序,编辑好模板,新闻就可以实现自动生成,这就把人在新闻生产的程式化环节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冲击了人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三是对新闻生产环节的重构。传统的新闻生产环节是线性的,是以新闻记者为核心的,而智能化新闻生产,在新闻线索发现、新闻价值判断、新闻内容采写、存储和编辑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快速,甚至复合式、一体化的生产。四是对新闻与受众关系的重新理解。这一时期,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信息适配,对于不同的用户个体,为其适配不同的、适合用户自身需求的新闻。因而在新闻生产环节,也就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新闻生产,而这种个性化的新闻生产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支撑。

从机器人写作到MGC新闻生产

智能化新闻生产时代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机器人新闻的诞生。“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地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新闻。这样的程序不仅可以生成针对特定主题的大量新闻,而且速度更快、更便宜,还比人类记者出错更少。2015年,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推送给用户。同年,新华社也使用机器人“快笔小新”撰写体育新闻的中英文稿件和财经新闻稿件。在初期,机器人新闻通过计算机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将简单的信息套入预先写好的模板中,来实现自动化新闻生成。这一时期的机器人新闻写作主要以财经类信息和体育类信息为主,对新闻中数据的发掘和植入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新闻写作方式,是以文字稿件的生产为主,难以涉及音频和视频等呈现形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新闻开始升级,呈现出从文字到音视频形态的转变。例如,2017年12月26日,新华社面向全球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同步生产了首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在2018年3月2日的全国两会上,“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生产发布了全球首条关于两会内容的MGC视频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且“媒体大脑”自动生成的一系列两会视频报道,平均耗时不超过15秒。可见,这一阶段的智能新闻生产开始摆脱单一的呈现形态、单一的表现方式和单一的题材领域的局限,真正将人类的新闻生产活动带入到全媒体、多形态、多领域的新闻生产过程中,为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创新新闻生产方式、新闻呈现方式和新闻传播方式提供了最新的发展方向。

新华社媒体大脑的MGC新闻生产流程与优势

“媒体大脑”是由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其具有八大功能: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它的出现为新闻生产环节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MGC新闻的生产流程。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无论是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还是业余化的新闻生产,都是以记者为核心进行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运作的。新华社媒体大脑MGC新闻生产的基本过程则是: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新的视频、数据信息,然后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接着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会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生产新闻稿件。同时,人工智能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

MGC新闻生产的优势。从MGC新闻的生产流程来看,因其具有高科技的特征,以智能化系统为主导性新闻生产力量,因而具有较强的优势。一是实效性大大加强,几乎同步生成。新闻线索搜集、新闻价值判断、新闻采访写作和最终的新闻版面编辑等都在媒体大脑中得以完成,这一过程用时只需十几秒、几十秒,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二是较强的素材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媒体大脑可以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素材资料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突破。三是趋势性分析更加权威。媒体大脑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趋势预测的准确性。四是新闻生产、传播与用户反馈和版权保护等同时完成,实现了对新闻生产流程的整体再造。在新华社媒体大脑中,版权保护功能被内嵌于新闻生产、传播的系统中,通过搜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哪些稿件被转载,哪些稿件被侵权等,可帮助媒体机构和内容生产者快速建立版权监控体系,使抄袭、洗稿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基于媒体大脑各项技术及MGC的应用积累,新华智云在2018年6月13日发布的“MAGIC”智能生产平台被看作是“媒体大脑”的2.0版。“MAGIC”的本质是“人的智慧+机器的智能”,这是一种“全量数据+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新闻生产中,人类和机器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人不必拒绝媒体的技术化,但我们也要强调新闻的本质是人,它必须基于人性来报道,必须基于事实报道来关怀人。

猜你喜欢
大脑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