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邀请俄罗斯导演彼得罗夫·弗拉基米尔排演一部话剧,剧本最终选定了意大利著名剧作家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我很荣幸,作为剧组的场记,跟随彼得罗夫工作了3个月。排练、演出期间,这个可爱的俄罗斯老头儿有很多金句和趣事,幸运的是,我将这些点滴记录下来形成了文字。
“你好!”
这是俄罗斯导演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一句很标准的中文。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彼得罗夫·弗拉基米尔,我学过3个专业,地理、演员、导演,有3个孩子。”
抽筋!脑子转不动了!
这几天,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每天排练结束时,双手都会抽筋。由于导演对剧本的阐述和理解都建立在俄文版翻译上,而中俄关于《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的翻译版本有不小的出入,所以刚开始工作的这几天,剧组在翻译嘉娜老师的帮助下,和导演一起重新翻译调整剧本。这个过程很辛苦,我每天要聚精会神持续打字将近8小时,每晚关掉电脑时都有种眼冒金星的感觉。
苦中作乐的是,导演很爱举例子、讲笑话。今天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老导演,带着他的狗狗去剧院排练。狗趴在导演脚边睡着了,排练一结束,狗就醒了。所有人都很好奇,狗是怎么知道排练开始和结束的?彼得罗夫故作神秘,在排练结束时才说:“原因很简单,排练一结束,演员们就开始正常说话了。”
今天是彼得罗夫66岁生日。下午3点,3楼排练厅召开纪念《小井胡同》编剧李龙云的追思会。大多数演员都去参加活动了,排练厅只剩下导演弗拉基米尔、翻译嘉娜、中方导演王鹏和我,还有几个年轻演员。
导演还在为选择最贴切的一句话、一个中文单词纠结,他完全没有想到,剧组为他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惊喜。4点多的时候,另一位中方韩清发来短信,说生日蛋糕已经送到了,想办法把灯关掉。我编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剧院现在要熄灯1分钟,纪念一位剧作家。弗拉基米尔信以为真,很配合地保持安静。我麻利地关上了一排排黄色的灯。
门打开了,大家簇拥着蛋糕走了进来,还唱着《生日歌》,蛋糕上的蜡烛闪着温暖的小火焰。虽然看不到表情,但黑暗中的惊呼,还是证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彼得罗夫很惊讶。灯光亮起,这个高大的俄罗斯老头儿站了起来,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能感到他很感动。大家继续唱着歌,开了瓶红酒,还把蛋糕附赠的有点幼稚的王冠戴在他头上。该许愿了,弗拉基米尔举起红酒致辞,他说,他真的很感动,没想到大家知道他的生日,更没想到大家还给他举办生日会。他希望演出能够成功,那将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在大家开心地分吃蛋糕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细心地把王冠和登着《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广告的报纸收了起来。
彼得罗夫已经学会了“你好”“谢谢”“孩子”“好的”“导演”几句简单的中文,而我们也学会了“不行”“可以”“很好”“我知道了”“再见”几句简单的俄语。他很爱做示范,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总是能精准地传达他的意图。他告诉演员,在排练时,要记住两句话。
学会倾听,不要急着否定。
学会适应,不要固执己见。
剧本终于整理完了。现在的剧本明了清晰,没有了诘屈聱牙、绕嘴的生硬词汇。
原本大家对导演花费这么长时间重新翻译、整理剧本有点不理解。今天第一次通读新的剧本后,相信所有人都明白,这10天的付出是值得和必要的。
看得出弗拉基米尔并不满意,但他笑着说:“虽然已经工作了10天,但今天才是真正的开始。你们现在还不是人物,只是读出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我们的工作会是很细致的漫长的。请大家一定要在排练的过程中非常的专注。别着急。话要在心里生发,再说出来。不急着张嘴。这不是一出激烈的情节戏,恰恰是一出很安静的戏,我们的真诚要能触到每一个观众的心。你们准备好经受折磨了吗?”
我们半开玩笑地说,准备好了,我们都是受虐狂。
6个人物各有各的任务。父亲身上有很多反思,是个有思想的人,精神生活细腻而丰富,智商上很狡黠的人;大儿子和他有相像的地方,但是个冷漠、蔑视所有人的人,是个戴着白手套的贵族;母亲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小女儿只要无忧无虑就好了;继女不是来吵架和撒泼的,她的愤怒不在嗓子眼,而是在身体里;情绪化的争吵方式太便宜太廉价了。恨比爱更强烈,爱会随着时间消失,恨会随着时间加剧。希特勒就是用恨说服、团结了德国人,对犹太人做出了残忍的清洗。
今日特别要求:别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彼得罗夫导演迟到啦!早上大家早早来了排练厅,却迟迟不见导演的影子。他可是从不迟到的,大家纷纷猜测原因。
一会儿,导演一脸抱歉地赶来了,原来他手机上的时间没有自动校准,比北京时间慢了一个小时,所以闹钟响晚了。
听了演员们对词儿,导演说:“说台词要慢一些,不要掉在情绪的大坑里。给的调度要边走边说,而不是从A点走到B点再说话。”
随着排练的进行,导演对剧本的阐述越发清晰,他的排戏方法确实和国内有很大不同。他有非常系统的导演构思,对每一个人物都有清晰的思考和判断,会给每一个人最合适的调度。他很重视人物内心的强大张力,他总是说:“国王是靠别人演出来的。”对手和台上其他的演员,都要帮衬。他说,不要演情绪,该交流的时候交流,该停顿的时候停顿,不要碎词儿,不要多余动作。他总是让演员们说得慢一些、平静一些、从容一些,内心一定要饱满,停顿里也要有内容,否则不光自己难受,观众看了也会难受。这让演员们多少有些无所适从。他温和地安慰大家:“我的要求,也许你们现在做不到,慢慢来,会好的。”
今日特别要求:嘴唇不能松弛,说词的时候嘴唇要有力量。
导演给大家分析台词,他说:“台词就像往存钱罐里投硬币,要一个个放进去,把一层层意思说清楚。”饰演父亲的邹健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所以这几天排练时总穿得很精神,今天排戏时需要他跪在地上,导演开玩笑说:“这不是你结婚时穿的裤子吧?”邹健跪功了得,溜溜跪了一个上午,导演不时来做示范,翻译嘉娜老师也陪着跪在一边。初冬的北京已经很冷了,但邹健跪得很“投入”,以至于上午排练结束时,腿都麻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弗拉基米尔对演员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对演员们说,演戏不要在脑海里幻想对象或者画面,一定要和真正的对手交流。
剧本进行本土化的时候,中方导演王鹏选择了S·H·E的《不想长大》作为剧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歌曲。彼得罗夫听到后,立刻就知道这是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他认真了解了中文歌词的含义,确认这首歌可以用在戏里。随后,他将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剧中的音乐基本都是《第40号交响曲》各个乐段的变奏。彼得罗夫的乐感很好,他说,音乐也有各种演绎方式,不是莫扎特写完了就不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演绎方式。戏和生活,都是如此。
今日特别要求:接受和发挥。
细排第一幕,导演给了很多有意思的调度,演员们开始不懂,随着排练的进行,导演调度和手法的真意慢慢显露出来。剧中,一段父亲的大独白,导演选配了悠扬的交响乐,让饰演父亲的邹健慢慢地说话,慢得要像芭蕾舞剧。开始的时候很艰难,邹健反复说了一个上午,突然找到了感觉,改用京剧道白的方式说台词。导演很惊喜,也很满意。这称得上俄罗斯文化和中国国粹的激情碰撞,冒出了绚烂的花火。
开始排二幕了。这几天,演员和导演一直在思考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彼得罗夫说,斯坦尼一生都在思考演员和角色的关系,晚年的时候他已经不愿意去剧院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永远不可能实现。如果,一家剧院以盈利为目标,一个演员以自己的职业为赚钱的手段,那么剧院和演员都已经死了。一家剧院应该是一家学校,导演和演员永远要有更高的目标,要努力地去追求。一个导演不应该是一个匠人。现在剧目的结尾,4个剧中人给了导演4枪,其实就是因为导演已经变成了一个匠人,他的才华和对戏剧的追求都已经死了。很多戏剧大师,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努力研究戏剧,到了晚年都会绝望,发现走进了一条死路。但这就是戏剧,研究的过程是美好的,总会有新的理论出现。“戏比天大”不应该是墙上的标语,应该是心上的座右铭。你从事的事业可以像宗教一样值得人尊敬,但是职业其实没有区别,都只是赚钱的手段。
彼得罗夫很善于为演员寻找内心支撑,如果演员心里是空的,那么一秒的停顿也会出卖他。为演员找到具体的内心支撑后,他会暗示大家,不要丢弃内心的支撑,要带着内心的包袱走下去,把潜台词演出来,没说出来也要让观众明白。
新角色登场。
剧中需要一只乖巧的小狗,剧院门口居民养了一只白色的小博美,是灯市口出名的小明星,漂亮又乖巧,剧院演员看到它都会和它打招呼。乖乖一出现在排练厅就引发了轰动,大家都上去抚摸它,夸它漂亮,乖乖也很配合,既不吵也不闹,只是老想跑到椅子旁边去。我平时就是喜欢小动物,一下就看出它要嘘嘘,立刻牵着它跑到院子里。果然,一到室外,乖乖立刻嘘嘘了,在人艺大院里留下了它的味道。
彼得罗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手里时常把玩着一串橄榄核雕成的罗汉头,看成色已经把玩很久了,已经有了一层温润的包浆。他还常常向我们打听“潘家园”“十里河”。休息的那天,他去了潘家园,真想知道他买了些什么。
不急。
这是导演这几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要着急说台词,要把戏演充实。排练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彼得罗夫已经能听懂很多中文了,演员的台词多了一句或者少了半句,他都能准确地感知。
第二幕排到一半了,彼得罗夫忽然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段落。一段很理论的对话,他安排了一个有趣的调度,让剧中人和剧团演员一个个坐到水池边,脱鞋子泡脚。开始演员不太理解这个调度,排了几遍后,就发现,用一种抒情、不同常规的方式,笑着演这段有点枯燥的戏,舞台上居然弥漫着静谧舒适的氛围,仿佛一首深夜星空下的小夜曲。这个段落是为了纪念皮兰德娄的,他在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戏,今天看来,依旧很深刻。他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作品依旧活着,演出这部作品的演员,在台上带着怀念他的情绪,演出一段怀念他的戏。
彼得罗夫讲过很多故事,今天这个让所有人印象深刻。
一位俄罗斯的演员,他曾经的同事,他的葬礼是在剧院举行的。棺材被放在舞台中央,仪式结束后,打三遍钟,拉上大幕。棺材被抬着,穿过观众席,所有戏迷和亲友一起鼓掌,送他最后一程。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久久地沉默。大概,这样的“谢幕”是所有演员的渴望吧。
“多少人掉到那个深渊,一去不复返。”——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
今天,一向坚强的翻译嘉娜老师翻译完这句诗,哽咽着掉下了眼泪。彼得罗夫为了帮助大家进入情境,举了很多的例子。这个段落排起来不太顺利,演员一直无法达到导演的要求。直到彼得罗夫说出了这个例子。伟大如皮兰德娄、莫扎特,无论他生前多么英俊,创造了多大的成就,最后都将归于尘土,化作白骨。没有人可以永远存在。盖棺论定后,一切将无法更改。没有人能重新活一次,这是所有剧中人的悲哀,被写出来之后,将无法更改。
第二幕基本排出了框架,今天开始细排第二幕。但是,排练并不顺利。老实说,由于语言不通,排练始终不能连贯起来,总是打断打断,所有演员的情绪始终不连贯,排出的细节很容易遗失。导演也有些着急,似乎他的话都重复了很多遍了。有些演员习惯在台上走来走去,但导演很希望演员能脚下生根,学会不动。
对导演来说,最难的是不要把6个剧中人当成同事,他们是6只小蚂蚁,说着人话,要求他排蚁巢的故事。就像美国的电影《黑衣人》,导演就是黑衣人,他眼里的看似正常的人都不是人,是外星人,只是有人的外表。
一般现实主义的戏,演员只有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这出戏不寻常的地方是所有人还有第三任务——戏的前提是很荒诞的,探讨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层面的问题,没有藏在床底下的人,没有杀人,没有情妇,有的是思考,还要观众看得进去,和演员一起思考两个小时。中国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可能是借着一个形式,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而导演认为,皮兰德娄编造了一个很复杂的故事,真正想说的恰恰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演员从一开始就没确立正确的台词观,台词是先想到再说出来,而中国的演员似乎很习惯念台词。很多演员是第一次演这样的戏,相当于重新上了一次学。
我第一次看这个戏,是俄罗斯著名导演瓦西列夫的作品,就在一个教室里,很小的空间,观众和演员离得很近。炎热的夏天,大家汗流浃背。但震撼是巨大的。他的剧院就像一个修道院,演员的唯一就是戏剧,不允许出去拍广告和电视剧。
彼得罗夫说,他排过一个戏,2个演员坐着,完全不动,口中念的全是柏拉图的哲学思考,完全没有故事性。但观众绝对不会松懈,完全聚精会神地紧跟演员的情绪走。这两个演员能够完成这样一出戏,源于和导演多年培训达成的默契。
一段需要演员压紧的台词,要一句压一句,但是不能等对方说完了再张嘴,要一直保持想插嘴的状态,才能恰到好处,紧接慢说。
彼得罗夫这样称呼饰演导演的米铁增老师——米拉施克。他说,在俄语中,这是小甜甜的意思。
有一次,他所在的剧院排练的一个反映美国西部的戏《野蛮的西方》,当时,正好有一位美国导演在剧院做客,他来到排练厅,知道我们在排一个美国西部的戏,他看了会儿,惊呆了。显然,我们呈现的美国西部,并不是他——一个美国人——亲身经历过的西部。这和6个剧中人,他们看到剧团的人排演他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俄罗斯人排演《雷雨》,中国人也一定觉得很奇怪。就像排《孟姜女哭长城》,不可能把长城搬到剧场一样。
一场大风,让北京更加寒冷,树叶纷纷从枝头飘落。今天终于排完了第二幕。明天彼得罗夫要去潘家园和琉璃厂,小翻译说,上次去潘家园他买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小物件。
连排二幕。
别等该张嘴了再演戏,别人演戏时候就要有自己该有的反应和情感。如果演员一直想着接下来的任务,就会忽略了此时此刻的感受。
彼得罗夫今天又讲了个有趣的故事。
一艘船沉了,只有两个演员活了下来。他们又渴又饿,在救生艇上暴晒得快虚脱了。他们追着地平线,努力地划啊划,好不容易发现远方有一个小岛。他们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划到了岛上。白色的沙滩,高高的椰子树。一个长着大胡子的男人从丛林中走了出来。演员们兴奋地问:“诶!我们这是哪儿啊!”大胡子的男人回答:“你们在救生艇上”,然后就转身回去了。两个演员面面相觑,说:“这是导演。”
这个故事想说:导演总是说得很正确,但常常没有用。
导演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但是今天他发脾气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排练厅门口大吵大叫,难道在剧院工作的人不应该随时随地保持安静,为排练创造最好的环境吗?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把剩茶叶倒在水池里,以至于洗手池总是堵塞的。
我心里很难过,是啊,为什么大家路过排练厅时不能安安静静的?为什么总有人不爱护剧院的环境呢?你会往自家洗手池里扔茶叶吗?戏剧工作者要像爱家人一样爱护自己的剧院。
二幕第一次不打断连排,70分钟。
第一幕连排,65分钟。
全剧连排。
今天是剧中4岁的小演员第一次参加排练,和演员们配合得很好。大家都说,和小孩和小动物演戏是最难的,小朋友和小狗乖乖在台上非常抢戏。需要抱着狗上场的徐菁遥本来非常怕狗,连看都不敢,为了排练和演出,她克服了巨大的心理恐惧,不仅可以抱着小狗,还能爱抚和照顾小狗。人能战胜内心的恐惧很难得。
导演对第一幕的连排很满意,表扬了大家,尤其是邹健,有很大的进步。
北京今冬第一波寒流袭来,满街萧瑟,衰败的落叶被狂风卷得凌乱破碎。
因为寒冷和堵车,每天十点开始的排练迟迟不能开始,直到十点半才开始。上午连排第一幕,长度65分钟。连排后,导演提出了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不要迟到,保持热情,不要习惯于这个荒诞的故事,不要把戏演成一盘隔夜的菜,寡淡无味。观众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票听我们说两个多小时呢?内心一定要很积极,很有力量。不能是一盘面条,软而没有骨头。
下午,排练厅迎来了第一批观众,舞美工作人员。
连二幕的时候,关键情节小狗忽然叫了起来,维护他在剧中的主人。所有人都觉得很意外很惊喜。这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啊”!
彼得罗夫点评昨天的连排,他对大家比较满意,但表演还有需要磨的地方。
对演员的意见记录如下。
父亲:需要强调的地方,一定要敢停顿,尤其是阐述思想的时候,如果含糊不清地说一大堆,观众是不愿意听的。
继女:从排练开始到现在,有很大的进步。
大儿子:不要理解话表面的意思,要理解话背后的意思。导演举例说,大儿子是冰山,但不要简单将冰山理解成温度低。冰山露在水面上是3,水下还有7。
导演:很好。只是有点着急,接得太紧。
小演员:表现非常好,是不是家长在她身上安遥控器啦?
今天艺委会审查。
审查之后,导演很可爱地拿出了一瓶泸州老窖,让大家一起喝酒,向熟悉的工作了2个月的排练厅说再见。
开始上台对光。
上台合成。第一幕。真正上了舞台以后,大家都感觉很不一样,舞台的空旷和简约配上复杂的灯光变化,让整部戏立刻活了起来。
合成第二幕。导演对舞美有很高的要求,每一个灯光变化都对得仔细。
第一次带妆连排。水池里有了水。
从建组到现在,大家和导演朝夕相处一个半月了。大家一直在私下商量,送这个可爱的老头儿一份什么礼物好呢。商量了半天,终于决定全体演员集资送他一份富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礼物——京剧脸谱。可排练从早到晚,剧组的成员都没时间出去买,还有三天,导演就要回俄罗斯了,不能再拖了。于是,今天排练间隙,刘小蓉和鲍大志老师买回了礼物。在晚饭前送给了导演,他接到礼物惊喜极了。嘉娜老师帮大家把礼物的特殊含义告诉了他:一盒礼物是由京剧脸谱组成的百福图,代表了我们大家对彼得罗夫的祝福。另外两盒礼物分别是张飞和穆桂英的脸谱,画得特别精美,希望他带回去摆在家里。看到这些脸谱就能想起,在中国,在北京,有一群可爱的演员们永远祝福他。
合成进行到第四天了,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让演员和舞美的脸上都有了倦容,但没有人懈怠,按照导演的意愿认真地做。导演对灯光、效果、视频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每一个点都要十分精准。下午是记者探班。
晚上彩排,剧场坐满了剧院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开演前,后台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大家都有些兴奋。七点钟,导演让所有演员集合,一直穿得很凉快的彼得罗夫穿了一件天蓝色的衬衫,还穿着黑色皮衣,非常帅气,看得出,他很重视今晚的彩排。他说了一段让大家记忆深刻的话:“郑重地请求坐在乐池里的剧团的演员们,建立自己的生活,你们已经看了无数次戏,也许已经有些烦了,请你们要当一切都是新鲜的,第一次听到那些话,要有交流。尤其是6个剧中人出现前,墙动的时候,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给你们带来的震撼要延续一段时间。他们的某些话让你们笑、愤怒,都要有反应,但不要演过了。我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今晚、明晚过后,我也许再也看不到这个戏了。就像是一艘轮船,交到了你们手里,我唯一留在船上的是和我们工作了2个月小韩清,她代替我和你们一起远游、乘风破浪。”
张福元说:“您想让我们哭着上台吗?”
彼得罗夫说:“还有明晚,我们还有一晚的时间。如果今后的演出出了重大的问题,韩清就隔着海岸喊,我一定飞着游过来。如果你们演得不好,我只能理解为你们想让我回来。俄语有一句话‘祝你们好运’!”
我提议大家手叠在一起加油,像运动员上场前那样。剧组每一个人都伸出了手,搭在一起,大喊:“加油!”
演出结束后,剧院在一楼排练厅举行了冷餐会,既是庆功宴也是为彼得罗夫导演送行,后天他就要离开中国,回到俄罗斯去了。
取消炸点。大家有些意外,剧组和剧院做了很大的争取和努力。彼得罗夫:“就当是我送给剧院的礼物吧。我知道那里要炸,还是吓了一跳,我为什么要吓观众一跳呢。我希望戏结束在省略号里而不是叹号。好不容易建立的思考,不能变化。”
首演。
彼得罗夫明天就要离开中国了,他说他会永远记得和大家相处的时光,他留下了八个词:欲望,享受,正常,珍惜。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的排演已经过去4年了。现在回看当时的场记日记,仍有许多收获。这些散碎不成章的质朴文字,记录了一出戏从纸上的文字变成舞台上完成演出的全过程,记录了我们和一位异国导演从陌生到相知的过程,也暴露出很多我们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4年了,剧中可爱的小狗乖乖已经离开了世界,回汪星去了。很多事情都变了,但不变的是我们依旧在排戏、写戏、演出。每一部戏都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希望这篇小小的文章,可以带给大家些许启示和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