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歌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描述为“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主要地位。”自20世纪初,以肖友梅、赵元任、青主、黄自等留学归来的作曲家,在吸收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及风格特征的同时,以我国古今诗词为歌词,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将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中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等进行融合,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风格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准确、更完美地演绎好作品。
分析理解作品能为演唱者好的表现提供理论支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诗词选择上十分丰富。体裁涉及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朝代的诗、词、曲;题材上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纯美爱情、有关友谊等。演绎好一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首先需要把握好对诗词的理解和对音乐表现手法的分析。
把握好对诗词的理解。一是演唱者要理解好歌词,例如马思聪创作的《长相思》,歌词选自唐代李白的诗。诗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中的“美人”在用来比喻所追求的理想;“在长安”体现出诗人在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秋啼”“孤灯”的描写在营造了悲凉气氛的同时也表达了相思之苦。演唱者对诗词的歌词要理解透彻,才能把能握其内在含义、主题思想,才能表现好情感,准确地去演绎作品。二是演唱者要理解诗词涵义。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如《枫桥夜泊》描述了江南秋夜景色,喻示诗人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落寞愁绪和思乡之情;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表象上看这是一首倾诉情思的爱情作品,但实际上是青主假借古代的爱情诗词,寄托对过去战场上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
分析作品的音乐本体。演绎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要对作品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表情记号等音乐表现进行分析。不同的调式调性赋予歌曲不同的情感色彩。如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整首曲子在#c小调上,小调旋律多表现委婉、柔美的特征,旋律表现江南水乡秋叶幽美的夜景,富有江南小调的委婉、绵柔之感;黄自借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创作的《花非花》,选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旋律平缓抒情,营造了一种优雅、朦胧感。曲式方面,一般在结构上多呈现出紧凑、精炼的特征,以短小精悍的方式表达缜密的逻辑思维与情感意蕴。带有再现、尾声的二段体曲式结构,往往有情绪的变化,强调情绪的对比。速度与力度也是歌唱者演绎作品的。快速一般表现为激动、欢快的情绪,慢速一般表现忧伤、平静的情绪。
有些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往往过于注重圆润、饱满、通畅等美声音色,而忽视中国语言的咬字归韵及润腔处理。这样不仅歌词会唱得含糊不清,也少了诗词歌曲的韵味,不太适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中国古诗词音乐作品演唱时声母的发音部位要分清唇、齿、牙、舌、喉五音,掌握好韵母的开、齐、撮、合四呼,讲究字要有“字头、字腹和字尾”,如《我住长江头》中“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中“江”的字头“j”是齿音,发音的着力点在牙齿,要演唱得准确而有力,字腹部分为“iang”,演唱时经过“i”音过渡到韵母“ang”,行腔时保持好母音的准确;如《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唱“落 lu-o”“霜 shu-ang”两字时,字腹把韵母中的 u 延长,再饱满归韵,突出和延长韵母以展现古曲韵味;如《春江花月夜》中的“随”字,韵尾一定是落在“i”上。
演唱者要想完美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需借鉴中国戏曲中的润腔、民歌的演唱技巧。董维松在《论润腔》一文中曾说:“润腔,是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乐曲(唱腔)时,对它进行各种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术作品。”一般常用的润腔技法有装饰音润腔、咬字吐字润腔、节奏速度变换润腔等。作曲家在创作中不仅运用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巧,也运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如润腔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滑音、波音等等。例《长相知》中波音的运用:“山无陵”的“无”,“夏雨雪”的“雨”,“长相知”的“相”等都做了波音处理,类似于昆曲中的“擞腔”。旋律曲折绵长、腔调一波三折,突出了古典的韵味。《枫桥夜泊》中,可在“霜满天”的“天”,“对愁眠”的“眠”这样的乐句结尾加入颤音,感觉更能表现苦闷与失落的情绪,也有种古琴的声音韵味。润腔也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不应局限于谱面旋律的记谱去演唱。润腔运用好能够起到修饰旋律、调整语言,点缀风格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不仅是伴奏功能,还发挥了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对声乐演唱起到营造氛围、渲染情绪作用,与歌唱部分密切结合。作曲家在创作中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形象的描绘场景,把听者带到诗人想表达的意境里。例如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前奏中在钢琴的低音区三次奏出的五度音程来模仿远处的钟声,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夜晚寒山寺的钟声效果。伴奏中琶音的运用类似古筝刮奏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河水流动的动态。如《登鹳雀楼》在钢琴部分大量的运用琶音、反弹琵琶演奏技巧模拟江河奔腾的形象,渲染气氛。如《春思曲》中运用连续六连音伴奏音型,形象的表现了雨滴均匀轻盈。演唱者需要充分了解钢琴伴奏在作品中担任的角色,使钢琴伴奏部分与歌唱旋律完美结合,表达好作品意境、情绪,使作品得到完美演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蕴藏着中华民族古典意蕴和传统的文化,演唱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把握好诗词的意境和时代风貌,遵循作曲家所赋予这首作品的内涵;充分了解钢琴伴奏在作品中塑造的音乐形象及表达的意境;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借鉴民族发声方法和戏曲中的演唱技巧,才能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更准确、更完美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