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庆庆
(山西工商学院金融学院,太原 0300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是靠投资和出口,消费尤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据统计,我国的消费率仅为40%,远远低于美国70%的水平。然而由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双反”措施频繁,特朗普鼓励美国企业撤资回国等,使得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严重挫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提出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强调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是GDP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45倍,但是居民消费水平仅是1999年的15倍,然而2012年之后山西的GDP增长速度很不乐观,一直处于5%以下。国家数据显示,2016年山西GDP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位,位于黑龙江之后。在目前产能过剩、环境恶化、出口缩减、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能源大省山西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研究其对山西经济增长的影响。
1.消费行为理论。消费行为理论认为,消费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消费者心理两大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决策的自由、市场价格弹性、收入预算的约束、不确定性等;内部消费者心理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和购买时间偏好等。在西方消费行为研究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消费函数理论,其中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和戴维森的“误差修正机制”比较具有代表性。消费行为理论认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影响居民的消费收入,间接地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居民收入与GDP有相关关系。
2.消费影响经济的理论。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端又是消费的开始,它主要涉及到宏观消费经济理论和微观消费经济理论,这两个理论主要源自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经历了古典经济、新古典经济和新经济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关于消费与经济的增长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古典经济理论中较为代表性的有亚当·斯密的资产积累和适度消费理论、李嘉图的资本积累理论、西蒙的再生产理论等。新古典经济理论中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新经济阶段有多默和卢卡斯模型等。这三个阶段的模型都强调了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在积累财富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消费,只有消费才能带动生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山西省经济现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国经济开始复苏,山西的GDP从2009年的7 358.31亿元增至2010年的9 200.9亿元,增速也从2009年的5.4%增至到2010年的13.9%,绝对增量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达到12 928亿元,接近2009年GDP的2倍,表明经济在不断发展。
但是,通过下页表1可以发现,山西省GDP的增速从2010年至今在不断地降低,2015年降到3%左右,预计2016年的GDP增速是4.5%左右,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位于各省份排名的后几位。从表1还可以看出,山西省2015年的GDP仅仅比上一年增加5亿元,增长额非常小。自从2014年以来,GDP的增速一直徘徊在4%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山西省需求现状。促进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这“三驾马车”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山西省经济的增长状态。在2010—2015年这六年期间,山西省居民消费总额从2010年的2 855亿元增至2015年的5 251亿元,增加了不到1倍;资本形成总额增加绝对值接近3 000亿元,净流出一直处于负数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山西省资本投资远远高于消费和净流出,说明山西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投资拉动增长特征;净流入的值在不断增加,过热的投资不能被有效地消费,极易造成产能过剩。但可喜的是,消费与投资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3.山西省居民消费现状。由下页图3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消费增长缓慢,且城镇人均消费支出远远大于农村消费支出,表明山西省城乡消费差距比较大。同时,也反映了人均GDP增长速度低于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表明消费增长对经济的增长影响不大。由表2可知,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和居民消费弹性的分析,更能反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据表明,山西省的居民消费弹性在不断降低,从2012年低于1,显示出实际居民消费变动对经济的增长促进作用较弱。
表1 山西省2010—2015年GDP总量及增速
图2 2010—2015年山西省GDP与消费、投资、净流出的趋势图
表2 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和弹性分析
通过对山西省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省经济发展比较疲软,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大,居民消费变动率对经济增长率影响微弱。相反,经济的增长能有效带动居民的消费水平。但是,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消费。
首先,根据西方理论模型,经济的增长与消费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即居民消费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具有相似性,二者的增速具有一致性。根据图2发现,2010—2012年期间,山西省居民消费与GDP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之后,GDP增长非常缓慢,居民消费支出在不断增长,而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具有相似性,且投资需求的比例一直高于消费需求,表明山西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这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从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对经济增长变化分析,自2012年之后山西省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小于1,表明消费需求变动对GDP的正向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经济缺乏弹性,该阶段刺激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而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比较大。最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西方的研究,一般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具有反向的关系,但是在我国这个规律不成立,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加大城乡差距,同时城乡的消费差距会抑制经济的协调发展。从下页图3可以发现,人均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随着人均GDP增长在不断增长,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总体而言,目前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大,但是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是经济长远发展的有效策略。
图3 2010—2015年山西省人均GDP和人均居民消费结构图
1.通过供给侧改革刺激居民消费。供给侧改革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山西省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大,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效提高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引导居民的消费倾向,居民消费会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形成一个循环。
2.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目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并且消费者具有强烈的谨慎性,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劳动技能或者增加医疗保障等办法降低流动约束,还可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到乡镇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刺激居民消费;同时,要完善制度供给和商品供给。其次,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关联地区的发展。最后,鉴于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阿里巴巴的研究发现,目前城市网络购物市场开发较为完善,而农村市场目前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可以通过完善购物渠道和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低消费水平的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等方式激发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3.引导产品和服务的净流出量。从上文分析发现,山西省的净流出量一直是负值,且净流入量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一方面表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没有对GDP增长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省内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省外市场,仅仅依靠省内消费。政府不仅要关注省内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应该通过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服务在国内的竞争力。
[1]徐敏.新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4):10-15.
[2]刘苓玲.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3):70-76.
[3]李杰.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7,(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