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驱动展会和产业发展的研究

2018-01-24 08:13戴黎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会展业供给改革

戴黎燕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展览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的不协调、不平衡,而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侧,对此政府在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协调供需关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如何驱动展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认识以及供给侧在产业经济和展会产业在中的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容

供给侧的主要核心在于供给和生产,通过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来创新生产力,提高效益。一方面,及时处理区域倒闭、停产的亏损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创新生产结构;另一方面,锁定供需关系,将长远目光放在新兴的朝阳产业上,解放生产力,强调生产方式的优化配置,与需求关系相互协调,实现供给的创新升级。

(二)供给侧改革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1.缓和供需关系的优势。供给侧改革从源头上可以化解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从供给和生产上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这在一定意义上平衡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缓和了产品之间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也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不断积累和集中产业的发展,从而才能在经济发展中长期保持供求侧和需求侧相互并存的合理管理关系。

2.加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去库存优势。近年来,去库存普遍受到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一致认可,通过合理的规划产品成品和原料库存,优化资源配置,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投资购买生产设备,在消化原有库存的基础上按需求控制产品生产数量。这一政策的普及有助于提升行业的创新生产力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使企业之间相互借鉴和整合,使其重新整装前进,经济持续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这在化解房地产库存,实施分类调控的政策上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平衡市场经济比例的杠杆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力压力的不断加大,促使企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改革创新,这一方面可以加快资源合理分配速度,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场化改革,有助于调整企业经济债务比例,在需求平衡的基础上有效防止资源的过渡浪费,从而达到企业生产结构优化、市场经济比例趋于协调的发展状态。

4.深化改革、降低成本的优势。企业通过供给侧改革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来实现企业的盈利。期间有必要减少企业的发展成本,而这成本的投入多少程度是由政府改革的深浅程度来决定的。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扩大企业盈利的范围,给予企业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的经济发展压力,两方面相结合降低企业成本,可以保证员工充分享受企业福利的同时,对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补短板带来的优势。通过供给的平衡关系,企业发展扬长避短,发展多元化的生产结构优势,潜力挖掘创新性新型行业。同时,带动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积极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研发新生产方式、新产品来找补企业的发展劣势,在供给和生产相互平衡的基础上,逐渐走上改革之路。

(三)展会产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展会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经济区域领导人把目光放到城市的展会产业,展会业的发展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功不可没。据有效数据显示,1个展会产业的发展能为当地城市建设带来9倍的经济效益,这也使得各行各业纷纷参与到展会产业链当中,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因此出现了展会业质量不高的行业状态。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只有注重展会和产业的平衡发展,城市经济建设才能持久发展的正确思想。因此,为了城市展会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已是必然之举。中国展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在中国产业展会高峰对话上指出,我们应该多关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长远目光放在产业的需求上,通过对展会的多元化改革来形成展会的产业化,只有充分利用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才能带动专业化展会业的成功转型,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城市经济建设的转型。

截至今年,我国的展会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的扩充和增加,即便如此,能响彻国际的知名展会少之又少,部分展会只是商家进行营销活动的噱头,没有持续发展的前景,少数展会虽然是合格的企事业单位联合赞助承办,但太过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服务的质量,排场虽大,但是层次跟不上,这些现象在近几年展会业的发展中屡见不鲜,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只有积极实行供给侧改革,对城市的展会业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注重对特色展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高质量的展会设计策划团队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将经典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扬长避短,才能为我国展会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二、我国展会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展会和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5年,中国会展业实现了自主办展、来华展和出国展并驾齐驱,政府或相关部门、协会/商会、国有展览公司、民营展览公司、合资展览公司等多主体办展的格局,会展业走向专业化、市场化。据专业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世界各国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展会,平均一年40万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达28 000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深入到展会产业的核心,各施才华利用展会资源获取经济利益,展会产业竞争局面愈演愈烈。

起步晚、起点低、发展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1951年,中国首次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从此拉开了中国会展业的帷幕。1981—2000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展览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条新兴的产业链条——会展业链条,不论从规模、内容还是影响力各方面都逐渐向“展览中心”看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现在也建立高质量、高专业的顶尖展会策划团队,设计的部分展览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信通过专业化设计的展览活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基本国情两者相结合,定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走向国际化,带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会展核心力量选择与国内展业企业合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会展业正在逐步向国际化发展(如下图所示)。我国2012年举办的出国项目数最多,为1 536个,升幅达11.71%,表明我国开始重视展会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前三年之内,展览项目数量起伏不定,相对于2012年,平均每年减少1 000多个展览项目,到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的展览趋势,随之而来的负面经济发展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011—2015年中国出国展览项目数量变化趋势图

(二)当前我国展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持续的膨胀规模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隐患,在供给侧改革的推行中,会展业还出现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供给不对口,供给质量较低。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展业展览中,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注重市场消费的选择,展览内容与展览主题不相符合,只追求赞助商的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大众的展览要求。另外,虽然展会形式多种多样,但也只是在数量上有所增多,在质量上还没有实现最优化。再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展会业也掀起了一股“建馆热潮”,但大多数展馆都是徒有其名,没有发挥展览馆的真正实际意义,只有在领导莅临指导或者特殊节庆活动时才进行展览活动,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不仅忽视了供需平衡的关系,更是影响了展会业在国际上立住的“展览中心”形象。阻碍展会业的经济发展,

2.缺乏特色品牌,缺乏创意策划。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展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能在国际上立住脚的展会少之又少。许多办展单位忽视展会品牌的建立,忽视品牌效应,在搭建展台时也是千篇一律,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风做,没有立足实际。另外,在展览内容上也是忽视了创新,新点子较少,如果能创造出一项属于自己展位的特殊展品,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展品的展示,相信这样的特色会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品牌。带来经济效益。再者,在经过调查发现,较多的展会虽然有自己较为新奇的特色产品,但是不注重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过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普遍就会出现相类似的产品,又回到了一个死循环的展览方式。在第44届国际美博会中,我国参展商展出项目增长幅度最高的是美甲行业,其次是美容配套等相关消费行业(见下表)。不同的是,欧美国家则是以新科技产品为主要的展出内容,并且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和创新的照片内容赢得展会的核心效益,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将展览细分为自动化立体仓库展、机器人展、液压气动元件展等。因此,展会业的供给侧改革应得到相关举办单位的重视,提升展会档次。

第4 4届国际美博会各行业参展商主要参展项目对比表

3.展馆经营不规范与需求不匹配。展馆规模与展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多结构性方面的不协调,规模较小,不适合大范围的展览,如来自国内巨头和国际的展品就无法在小的展览馆里进行展示,不符合标准和规定;展览馆规模较大,但也只是在展览旺季进行展示活动,其余的都是空置状态,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有着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福州海峡国际展会中心,每年5月、6月、9月、10月这几个月的展览旺季期间,展馆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其他时间也没有举行相关的展览。这些不规范的展览馆经营状态违背了供给侧的平衡原则,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初衷。

4.展会内容与展会主题不匹配。一些展会项目的设计、创意和主题与参展主体的需求之间存在机构性的矛盾问题,大多数展览单位只注重展览的表面形式却忽略了展览的核心内容。太多花俏的包装和营销手段往往只是徒有其表,消费者只热衷一段时间,等过了热潮,也就不再深入了解,主题和内容不相称的展览注定不是举办展览的最佳选择,会失去其原本的目的和作用。

三、从供求侧角度对展会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第一,注重市场需求,注重供给平衡。当前经济形势下,会展业供需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面对这一窘迫的局面,一方面,我们应当及时关注会展业的市场需求,调整会展产业规模、内容、创新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布局结构,不盲目跟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供给平衡的基础数据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资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每家企业公司各司其职、不越职、不重合,本身是展览公司的就不提倡建设展览馆,有产业的公司不提倡办展会等,公平竞争,专业公司做专业事,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资源不匹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在不浪费资源的基础上达到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协同创新,促进品牌的建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会展业数量虽多,但展出的形式大多千篇一律,缺少创意,没有自己的品牌。这种比较传统的展会形式普遍使得我们的会展得不到重视,影响力不大。相比较于国内,国外的展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展览像德国有别出心裁的创新设计之外,在展览上还提供专门的研讨会地点,可以让众多消费者进行现场讨论交流,形式简单轻松,普遍受到观众喜欢,影响力很大。另外,还有的外国国家专门聘请专业的展业咨询顾问团队,对展览进行创新设计,教授知识产权知识,注重展览的创意内容和形式设计,注重高质量、高层次和高科技的展览相互结合,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营销方式,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消费群体和长版巨头企事业单位,通过一致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走向品牌国际化之路。

第三,简政放权,优化产业结构。从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形势来看,我们应当顺应改革形势策略,将展览业从传统的产业模式中解放出来,抓住改革机遇。优化产业结构,逐步走向结构合理、层次高级的创新型会展业发展之路,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政府的简政放权,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合理优化会展业资源,利用经济优势和技术支持,细化和专业化展览的形式的内容,共同推动展览业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展品和规模的经济转型。

第四,资源优化配置,培养“增量供给”。近年来,随着文化经济的建设,许多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因此,我们应当响应国家政策,将会展事业进行到底,一致向国际化看齐。首先我们需要解决展览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利用新科技新创意,提升和优化生产力结构,借力打力,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持续“增量供给”给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新动力,在原来的科技基础上融入创意元素,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开创会展业的新思路、新局面。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会展业还是比较缺乏高质量、高层次、高科技的产品,从而造成特色少、创新不够、影响力不大的展览局面。对此,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制度,重视展览品牌的建立,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探索和创新产业结构,合理分配资源,从而达到供给平衡的要求,促进会展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黄奕信.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6):54-57.

[2]宋朝丽.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机制探究[J].东岳论丛,2016,(10):22-29.

[3]程耀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教育产品提供方式变革思考[J].经济问题,2017,(4):86-90.

[4]亢樱青,董枳君,朱耘.两会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的四场“关键战役”[J].商学院,2017,(4):26-29.

[5]许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7):167-169.

[6]涂丹.新业态下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与调整[J].学习与实践,2016,(5):128-134.

[7]范静,王文聪.会展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17,(1):33-36.

[8]段智毅,桂宇.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J].学术探索,2016,(7):104-108.

[9]顾江,车树林.资源错配、产业集聚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5-21.

[10]方锦鹏,方忠权,张颖,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绿色展览的困境与出路[J].特区经济,2016,(12):118-120.

猜你喜欢
会展业供给改革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改革之路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改革备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