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质化背景下的高校学报编辑的媒介素养

2018-01-23 09:01朱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报媒介素养同质化

朱岚

摘 要: 与社会期刊不同,高校学报更多地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在期刊出版界,高校学报作为探讨交流教学与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样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高校学报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因此,要求高校学报编辑不断提高媒介素养,进而持续提高学报的整体办刊质量。

关键词: 同质化;高校学报;编辑;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11-015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持续提高,高校学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严重忽视学报的科学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交流和科研成果展示等功能,导致高校学报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办刊质量,损害了刊物的整体形象。因此,应切实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媒介素养,扭转同质化的倾向,为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同质化及高校学报同质化概述

所谓的“同质化”,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同一大类中,从性能、外观和营销手段等方面相互进行模仿,最终逐渐趋于相同的现象。而报刊杂志的同质化主要指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趋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绝大部分高校都创办了本校所属的学报。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冠以高校名称并拥有统一发行刊号的自然科学学报达到了600多种,在全国科技学术期刊中占了1/3左右的份额。同时,还没有创办学报的高校也在積极地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致使高校学报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纵观这些林林总总的高校学报,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普遍存在办刊方针模糊、刊物定位不准、栏目设置无特色等问题,可谓是千报一面,基本没有个性、风格和特色而言。具体来说:一是学报功能同质化;二是办刊体制同质化;三是刊物内容和形式同质化;四是办刊模式同质化。高校学报如何在同质化的背景下办出特色,提高学术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学报编辑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高校学报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二、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学报编辑提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所谓的媒介素养,是指面对大众传播资源,能够建设性和正确地享用它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大众传播资源进行自我完善,参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换个角度说,就是公众接触媒介、解读和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媒介受众为什么利用大众传播资源,以何种态度、采用什么方式方法使用大众传播资源,是否真正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资源,以及是否具有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具体而言,公民的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了解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懂得科学地利用媒介;二是通过学习具备判断媒介信息价值的能力;三是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创造传播信息;四是能够通过利用大众传媒促进自身的发展。媒介素养不但包含对于媒介产品的接受能力,还包含对于传播媒介的内容具有独立批判的能力、对于媒介具有建设性的利用能力。对于公民而言,正确使用媒介需要媒介素养,而且拥有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学报的编辑与报刊的编辑相同,作为参与组织精神生产的工作者和刊物内容、质量的把关者,在把握学报的办刊宗旨、整体格调和发展走势等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高校学报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的背景下,业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和关注学报编辑的媒介素养。也就是说,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学报编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三、高校学报编辑媒介素养提升的阻碍因素

1.职业认同因素

学报编辑主动提升媒介素养首先需要认同个人的职业身份,也就是说,能够自我肯定编辑工作。与之相反,编辑在职业认同方面如果是消极和负面的,不能深刻认识到学报编辑这一职业的独特价值,那么其很难积极主动地去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总而言之,学报编辑一旦对于自身的职业专业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地位和待遇不满意,没有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他们势必会在职业身份认同方面产生危机,进而他们的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等各方面均会受到影响。同时,学报编辑工作状态的消极和自我提升动力的不足,又会极大地消解其职业认同感,最终的结果就是其媒介素养不高、职业发展严重受限。

2.职业素质因素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报刊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市场化,极大地冲击着出版行业,对编辑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更新,也更加多元,例如需要他们必须掌握数字技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时代和行业急剧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部分学报编辑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相应的知识储备不丰富、工作技能不能及时更新,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而在编辑出版数字化、市场化的大潮的冲击下难以适应。作为学术刊物,高校学报编辑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刊物的质量。高校学报编辑的媒介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非常缺乏具有职业能力、媒介素养和学术水准的新型编辑人才。

3.职业发展因素

学报编辑要想取得更大的职业发展,只有两条路径:一是走管理之路,也就是提升行政职务,从而在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二是走技术之路,也就是不断发展个人的专业技术,而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是其具体表现。然而现实情况是,如果走管理之路,由于高校学报编辑部一般都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管理岗位的指数很少,而且都是由校方来任命编辑部的管理人员,或者校方从其他部门平调,所以普通的编辑人员极少有被提拔为管理者的。如果走技术之路,学报编辑尽管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名额有限,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评上更高级别的职称,因此其薪酬和社会影响力也就难以提高。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报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积极性,其往往会表现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4.职业环境因素

在高校学报编辑部这一微观的职业环境中,学校统一进行人事安排和管理,缺乏针对岗位的管理和考核,而这显然无法监控和激励编辑人员提升个人业绩,最终导致整个编辑部的编辑团队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从整个学报行业的宏观环境来看,大多数学报是由学校给予财政支持的,再加上职称评定对于发稿量有着巨大的刚性需求,因此大部分高校学报不愁稿源,自然也就不愁经济来源。在上述微观和宏观职业环境下,学报编辑内外均无竞争压力,也就无法产生自我发展的持续动力。

四、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1.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高校学报编辑与其他的新闻工作者相同,其所选择的论文或者是所发表的言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着政治和阶级倾向性。这无疑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从而确保学报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可以说是学报编辑所具有的第一素养,办好学报对于编辑来说第一基本要求就是把好政治关。首先,高校学报编辑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切实把握好学报的政治方向。与所有的新闻媒体一样,学报也是在党的领导开展工作的,高校学报也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与喉舌,保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切实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这是高校学报编辑应该也是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第二,高校学报编辑必须牢牢把握住政治立场和方向,要坚持始终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21世纪科技文化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学报编辑应具有开阔的眼界、渊博的知识。作为高校学报编辑,拥有一门专业的知识背景或一门以上的专业的知识背景,以及相当的理论功底,是与其职业相称的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当今时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着越来越细化的学科分工,同时学科之间也不断地相互交叉与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如果学科的知识背景单一和理论功底薄弱,那么其视野一定很窄,在稿件选择、修改等方面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在修改稿件时把原稿中作者正确的内容改错。另外,就高校学报目前的现状而言,其所属的人员编制都比较紧张,编辑需要承担审、编、改、校等多项任务,同时一个编辑可能要承担几门学科稿件的采编审校的工作,这显然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更为完善健全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不仅要深入钻研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十分了解相关专业和学科的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来稿中准确发现并选择学术性强、原创的稿件,并经过二次编辑再创造,从而不仅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最大化地发挥出编辑自身的价值。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学报编辑,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一门甚至几门学科的知识,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逐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编辑。

3.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传播学家怀特认为,新闻媒介所开展的报道活动,不是单纯地记录传播所见所闻,而是要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并加以专业化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要把好关口,受众最后通过这个关口接收到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基于此,对于高校学报编辑而言,它们也扮演者把关人的角色。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大多都是综合性的文理合一的一校一刊,因此,高校学报刊发的学术论文具有十分宽泛的涉及面。这就需要编辑严格把关,在众多学科类的论文中把那些专业性强、理论深度高的挖掘出来,从而确保刊物的质量。同时,高校学报所刊发的论文大都是满足作者基于职称评定的要求,由于职称评定需要每年定量发表学术或者科研论文,但是要在学术方面进行创新是很困难的,因此有些作者往往东拼西凑或者照抄照搬职称论文,导致论文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高校学报的论文刊发门槛不是很高,这为职称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事实上,高校学报刊发的职称论文占所发论文的比例很高,如果编辑不把好关口,那么将会导致学报的质量不断下降,继而学报的办刊水平、学术质量将会严重下降,其正规化和专业性将受到读者的质疑,办刊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认真完成本职的编辑任务。

4.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创办特色学报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由于其文理合一的特点,导致其所刊发的论文成为了文史哲、数理化的大杂烩,各个学报间同质化严重,学术性不强,办刊特色也极为缺乏。其表现为排版样式千篇一律,刊发的论文内容枯燥乏味,办刊规格一直不高,甚至沦为了大学生毕业论文和在职人员职称论文发表的平台和载体。因此,高校学报要谋求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严重同质化的现象,坚持特色办刊,形成自身的独特的办刊风格和形式,进而提高刊物在业界的竞争力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基于此,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发现新的学术热点、提出新的办刊理念和想法,不断为学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血液,从而使高校学报切实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一是坚持制度创新。首先,高校学报编辑要培养形成健康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等稿为主动组稿,不断扩大稿件来源和主体范围,避免校内专刊所产生的模式单一和专业单调的弊端。其次,学报编辑要具有较强的经营意识。采取科学的经营策略,广泛参与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刊物积极地向外推广,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第三,高校学报编辑要坚持栏目策划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的新要求,要对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的调整和策划。一是编辑要明确刊物的定位,根据所属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刊物的性质,以及刊物所在地所特有的人文环境,来科学确定刊物的重点栏目。二是在重点栏目确定后,还可以就相关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术前沿动态进行专栏设计,从而切实关注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方面的热点问题,密切追踪学术前沿问题,及时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確定了重点栏目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的约稿与收稿情况,再确定其他的一些辅助性栏目,这些栏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的,这主要视稿源是否充足而定。第四,高校学报编辑要坚持稿件内容创新。在对热门学科保持密切关注的同时,也要关注冷门课题,既重视探讨前沿课题,也要关注原始科学的研究;既要发掘新的学术思潮和新的学术观念,又要关注传统的但仍具有生命力的观点。在选题方面追求新和精,需要编辑人员具备专业的敏感性和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5.高校學报编辑应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众所周知,读者在阅读学报内容时,往往关注的是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姓名,而忽略编辑的姓名,编辑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默默付出的心血、做出的贡献,常常是鲜为人知。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为人梯,安于平凡岗位、乐于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境界是办好高校学报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学报编辑必须具有廉洁自律的品质,因为学报编辑在稿件取舍方面掌握着生杀大权。因此,在稿件选择和编审时,要切实坚持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不被金钱、权势和人情所动,不论亲疏与远近,所有来稿在质量面前一律平等,秉公处理,从而充分展示出学报编辑应有的道德修养和水平,这是对于高校学报编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JP]

参考文献:

[1] 张宏树.媒介素养:大众传播理论新方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2]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3]黄仲一.高校学报张扬个性是规避同质化风险的策略[J].开放潮,2007(8):40—41.

[4]彭希京.运用编辑策划功能提高高校学报质量[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61—63.

[5]王海峰.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评析——以《绥化学院学报》特色栏目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2):43.

On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Editors of College [JZ]Jour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mogenization

ZHU Lan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social journals, college journals seek more social benefits than simple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field of periodical publishing, college journal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also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lthough the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develop, there is a serious phenomenon of homogeneity. Therefore, the editors of college journal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ir media literacy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journals.

Key words: homogenization; college journal; editing; media literacy

猜你喜欢
高校学报媒介素养同质化
发挥高校学报职能,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SWOT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全媒体时代非核心类高校学报出版发展创新探索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