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再探析

2018-01-23 11:27秦健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与此同时,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体系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数学学科教学必有的品质,也是衔接数学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思维训练点的纽带。结合教学经验,笔者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开放性课堂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与此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体系性很强的学科。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原有构造,使学生学会了理顺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发展学生求知、摸索的兴趣。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学科教学必有的品质,也是衔接数学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思维训练点的纽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 创设数学开放性课堂

原有的教学模式相对稳定,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但对于创新教育来说,这种传统模式又有其弊端。强调模式就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教师按部就班教学生,学生循规蹈矩的学,势必限制了学生发展思维的培养。可以创设一种开放型课堂,进行不拘一格的教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形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课,总结时出示:( )<5/8<( )问:“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这样的总结,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体现:

1. 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如动手画图,实物演示,语言叙述的方式。

2. 创造性地运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

二、 培养学习兴趣,调动思维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地学习,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中探究、猜想等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数学赋予生活内容。与此同时,精心设计,创设意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开动脑筋,让发散思维得以发挥,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情境:

1. 故事、游戏情境。如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时,可巧妙地从切蛋糕游戏引入;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时,可以从分苹果的游戏引入,等等。

2. 创设竞争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出一些竞赛题,让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快,使学生开动脑筋,产生竞争机制,这样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1. 教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主动获取知识。

2. 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观察被称为学生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教师应该培养每一位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切磋琢磨的习惯。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4. 引导学生自觉改错,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评价与纠错,建错题档案将知识扩展、深化,因此,评价与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5.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选题要精,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过程规范。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规范学生的作业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四、 多问多解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发散思维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当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正是其发散思維的活跃之时。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和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受定论的束缚。共同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和引申,不但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 善于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新学习中必须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借助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探索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从而得到更为简捷的解法。

例如,在学整数除法应用题的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有24位小朋友坐船渡河,每只船上只能坐4人,问需要几只船?”通过课堂巡视发现多数学生都是:24÷4=6(只)。这种解法应给予肯定。是否有其他解法?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24÷3=8(只)。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小朋友为了安全,不能(会)自己划船,每只船上要有一位船夫。这样每只船只能坐3位小朋友。这就是求异思维的体现,难能可贵。他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同学都受到了影响,培养了一题多解的求异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联想性,从一个问题引申到另一个问题,寻求一题多问、多解,从而锻炼学生,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最后,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多让学生质疑、提问,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他们喜欢数学这门课。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秦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市浦北县小江街道云坊小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