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探究

2018-01-23 11:27林昇结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學习,可以实现多元互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如果广大教师重视融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加强教学软件的制作培训、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教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件开发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普及,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以及融合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它的基本出发点和确切内涵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手段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途径和目标是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即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和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成为关键。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它既是学校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更是课程与教学本身的问题。

二、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主旨是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学习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有促进作用:它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其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地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不再是权威的化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是合作者,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此外,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增加了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它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情随时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后而引发的各种变革,必将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有大大提高。

三、 融合课中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与学科教学融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融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这种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少,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农村中小学正广泛应用。比如:科学课上用课件演示水的循环、演示云、雾、雨的形成过程;数学课上演示时、分的关系;语文课上播放在漓江上荡舟观赏桂林山水的情景,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物理化学课上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展示核能等高科技的成就,等等。另一种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进行有益的探索,把课件制成网页的形式,学生通过局域网网络进行学习,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也可以组织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但也有弊端,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无效学习。

四、 关于教学课件的开发与管理

要真正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必须重视对学科教材的研究和教学课件开发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教材中,也较少涉及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科教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重视对教材的整合思想建设,在整合思想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制定在相应的学科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和学习资源(农村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接收的相关资源),使学科教材也具有交互性、多样性、网络特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各学校的一线教师尝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甜头,广大教师可以从接收的卫星远程教育资源中获得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只要教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稍作修改,就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广大教师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独具个性、适应教材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课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素材资源库,把已经做好的教学课件和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或是网络下载的优秀教学课件、相关素材按学科、按年级分别建立文件夹存放于硬盘中,并且最好刻录成教学素材光盘,要保留课件源程序,以便日后他人用时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完善。同时要做好使用记录及课堂教学效果记录,并填写教学课件改进建议等内容。

此外,开发教学课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信息及反馈信息呈现的时间与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问题,不要华而不实,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课件的作用。

综上所述,过去存在的难以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互促互动,整体协调,和谐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教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是一条越走越宽的道路。教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熟习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也要了解优质课例的基本特征,掌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不断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我們的学生必将成为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拉.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311(2):19-23.

[2]焦建利.“深度融合”彰显信息技术的效益[J].中国教育网络,2012(4):21-22.

[3]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2(01).

[4]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4(5):5-14.

[5]王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初探.2012-11-14.

作者简介:

林昇结,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建阳区童游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