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乡土文化,提高历史教学实效

2018-01-23 16:08倪蓉
文理导航 2018年31期
关键词:靖江孤山狗子

倪蓉

【摘 要】在鄉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学校课堂是一块重要阵地。以靖江乡土文化为例,可以从初中历史课堂、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几方面着手,让我们的学生对乡土史有所了解,从而提升对家乡的情感,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乡土文化;靖江;地方课堂;情感融入

随着世界上文化大同的趋势日渐发展,地方乡土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在当下已经尤为重要。要使乡土文化得到保护并且繁衍生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认为课堂是一个最好的途径,毕竟只有年轻人的认同与喜欢才能真正让乡土文化传承下去。而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我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实践认知条件思考,如果将乡土文化融入于历史课堂,拓展到课外的话,在教学中也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亲身的一些课堂实践与心得:

一、历史遗迹使学生身临其境

因初中生的年龄小,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宣讲,则难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而加入了孩子熟悉的乡土文化时,课堂立刻会生动多彩起来。

课例一:北师大版初一历史讲到两宋之交,国家面临存亡,国人面临灾难之时,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登场。

问学生:谁知道岳飞的事迹吗?可以由学生自己讲述岳飞的经典故事;同学们知道岳王庙在哪里吗?学生大多说在杭州;知道靖江有岳王庙吗?请了解的同学介绍靖江岳王庙。最后笔者图片补充:靖江岳王庙,因建于岳飞生前1130年,又名岳王生祠,该镇也因祠而得名。周末,我特意带领学生去参观生祠岳王庙,感受宋式建筑的敦重庄严,感知岳飞坐像的英武肃穆。当学生看着岳庙两边抱柱上镌刻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联时,他们先是沉默,而后纷纷抢着发言,表达着自己对岳飞的敬爱,对秦侩的憎恶,对宋朝廷的哀其不争,我知道研究开发乡土文化,使之贯穿于课堂,不但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爱国情感,更让课堂生动丰富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成效。

二、民俗文化让学生爱上家乡

地方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靖江讲经就是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被列入了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像靖江讲经这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消失,虽然在靖江仍然存在,也被人称作“活化石”,也就是说虽然保存了下来,但是已经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我想,要让这些民俗文化留存下来,首先要让年轻的孩子们接受,要让它们走进课堂。

课例二:北师大版初一历史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中我播放了靖江讲经栏目的经典片段。

佛头刘正坤开讲“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失落黄金有取处,失落光阴哪里寻。”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时光的故事之中。我向学生们介绍靖江讲经:宋代时类似于“瓦舍”里的“讲唱”活动,据说是岳飞军队南迁到靖江时一部分的民间艺人跟随而来,带来了讲唱技艺,后演变为了今天靖江特殊的民俗文化遗产——靖江讲经。

而当我语气沉重表情严肃地说:“讲经这一靖江地方乡土文化,现在已经后继乏人,开始慢慢湮灭。”学生们大都露出了遗憾的表情。这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艺术文化有哪些美酝酿其中,学生纷纷争抢着发言:靖江地方方言融于艺术的美;念白、唱词都以方言押韵;诗句优美,深富内涵。领着学生回归本课,通过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社会生活面貌,同时介绍靖江宝卷上有很多内容也涉及到各行各业、盆栽花卉、医药农业、行业店铺、礼仪习俗、饮食文化、儒家经典包括宗教信仰等,所以大家应该为我们本土的文化骄傲自豪,为本土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

三、泥塑文化让学生动静结合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天生好动、好思考的年龄,但课堂教学内容又大多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难以让他们从内心产生出强烈的共鸣;如果在其中加入孩子们身边的乡土文化,并让他们亲身参与,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

课例三: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中介绍了中国文化的经典——陶瓷的演变。从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讲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发展。怎样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陶器的制作呢?我决定以最具靖江孤山特色的“泥狗子”文化为主线,把靖江本土的泥塑文化带入课堂中,融入于历史的印记中。靖江孤山的泥塑“泥狗子”已经有了几百年的传承,如今被列入了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由孤山风化的岩粉(黄泥)烧制而成。课堂上先是请同学们观看了一段淮阳泥泥狗的制作视频,又请了一位熟知泥狗子工艺的孤山本地同学当制作指导,而后用橡皮泥作为练习工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各种形状的作品呈现在眼前:胖胖的小熊、憨态可掬的小狗、威风的老虎、稚气的小鸡,还有说不清样子的动物,靖江传统的泥狗子在同学们手上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造型,孩子们乐翻了天。

动手过后,学生看了视频中孤山老人介绍现今孤山泥狗子的发展情况:当年孤山的泥狗子风行于靖江乃至周边县镇的盛况早已一去不复返,年轻一辈中没人愿意从事这一古老的行业,泥狗子的制作将后继无人。而现在我们让泥狗子的制作走进课堂,讲述着“泥狗子”的故事、历史沿革、工艺流程,并指导学生现场捏制,努力将这靖江土地上这一古老文化延续下去。

地方乡土文化是我们身边的文化,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文化现象,将之融于课堂,不但让课堂多姿多彩,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地方乡土文化不被时光湮灭,也利于促进乡土文化的合理开发,更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人民的情感,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初中历史课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滋森.靖江县志[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版

[3]靖江宝卷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靖江孤山狗子
孤山寺迹何处寻
孤山玉
西湖
到靖江喝汤包
送礼
送礼
这个卧底有点惨:挖来的“墙角”是绑匪
靖江香沙芋——马洲栗芋甲天下 粉糯甘辛香袭人
还钱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