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教 美在其中

2018-01-23 16:08张卫民
文理导航 2018年31期
关键词:主问题散文教学设计

张卫民

【摘  要】传统阅读教学提问,课堂上老师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抛出,一节课提问几十次甚至更多,把文章肢解得乱七八糟,学生受不到良好的训练,思维流向没有规律可言。针对这种情况,本人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出一种新的提问方法:一节课设计一到两个主问题,由这一到两个主问题去辐射、笼罩其它细小的问题,这样做目标明确,主次分明,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学起来显得轻松。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

传统的阅读教学提问是以教师的备课为主,课堂上将教案中的问题一一提出,往往是将生动的文本肢解成碎片,然后逐一讲解与分析,并穿插学生的回答,没有主动举手的学生,就点名回答。教师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以概念化、抽象化的结论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有的老师把它称为中心问题或上位问题。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或话题或活动。”

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关注主问题设计。

本課是写景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体会作者关于生命的感悟。”围绕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内容。”学生读完课文马上举手回答:“美。”

围绕这个主问题,学生的课堂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学生读完课文马上举手回答:“美。”

师:美在哪里?

张明:比喻美。

李宁:拟人美。

王笑:通感美。

王恒:图画美。

习景明:议论美。

师:引导梳理出“三美”:

一是紫藤萝瀑布的美;二是课文语言的美(修辞之美、句式之美);三是文中哲理之美。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仔细思考。

问题一:紫藤萝瀑布的美,美在哪里?

张花:美丽。

李宏:色彩亮丽。

王晓:生机勃勃。

师:到底是什么?

张明:我认为应该把几位同学的回答综合起来。

师:综合起来的答案是怎样的?

张明:紫藤萝的色彩亮丽,生机勃勃。

师:你分析能力较强,概括全面而正确。

请大家继续思考。

问题二:课文语言之美,美在哪里?

王芳:“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上描写紫藤萝的颜色和形状,表现作者的高兴之情。

王兰:“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紫藤萝色彩的亮丽。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习进明:“‘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花朵争春,花朵争艳,突出花朵勃勃生机。

王艳:“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特点。

王小艳:“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的美丽可爱,生机勃勃的情态。

张艺如:“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句中的“浸”字用得特别好,“浸”的意思是泡在液体里,这里写出作者忘掉烦恼、忧愁和痛苦,让自己泡在光辉中,泡在温馨的色彩中。表达作者的宁静和喜悦之情。

张嫣:“……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打通,花香就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愉悦梦幻之感。

刘梦男:“……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句话写出此时的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情感抒发变得强烈。

师:刚才大家踊跃举手发言,结合具体的句子或词语进行了一番紧张、热烈的朗读和品味,品出语言的美点,着重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章的语言美。文章的修辞很美,请同学们看一看文章的句式美不美?

刘帆:“‘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我认为这两句的句式很美,工整对仗,读起来节奏明快、活泼,表现了花朵怒放的形态,表现作者赏花心情的愉悦。

王芳:“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三个介词结构组成排比句,语势在加强,感情在凝聚,节奏轻快,韵律和谐。

张梅:“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这两句话构成对偶句式,互相映衬,互为补充,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清脆,心情荡漾。

杨春:“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句,读起来声音越来越轻,好像进入梦幻的世界,紫藤萝组成的瀑布,经过作者的幻化,流向人的心底,滋润着人的心田,心灵受到洗涤,灵魂受到涤荡,烦恼忧愁全忘掉。

师:大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品析句子的特点,感受句式的美。文章除了紫藤萝之美,语言之美外,文章的说理也是很美的。

请大家深入思考。

问题三:本文蕴含的哲理之美,体现在哪里?

高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进程不会因个人的不幸而改变。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作者从痛苦中走了出来,乐观、蓬勃、向上。乐观、蓬勃、向上的道理通过具体景物紫藤萝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托物言志。

师:文章写了藤萝之美,语言之美,句式之美,还隐藏着其它一些美丽。你能找到吗?请小组展开讨论,然后请三个学习小组组长发言。

组长一: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探究,认为文章的结构很美。文章从形、色、味三个方面对紫藤萝进行描写,在具体描写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宗璞喜悦的心情。情感是变化的,从喜悦到悲伤再到昂扬。文章最后的议论也是积极向上的。

师:这是景美、情美、理美。

组长二:我们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文章的线索美。文章的明线是以“紫藤萝瀑布”为线索,暗线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明一暗,相互照应,相互映衬,和谐交融。

组长三:我们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文章的写景顺序美。文章第二、三两节描写花瀑,第四至六节描写花穗,第七节描写花朵。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先总体后局部。

像这样以主問题来带动整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优点:

重在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顺、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不仅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综合、鉴赏等各种层次的阅读能力和勾画、摘录、归纳、比较、点评等各个方面的阅读技能,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

重在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首先就要做到能够艺术地、创新地设计主问题。这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考虑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

主问题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提示、阅读、讨论、评析”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从教师的角度看,进行主问题式的阅读教学,比教师已经习惯了的讲析教学要难得多;但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这样的课要好得多,美得多,有价值得多。

对像《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精美散文,我抓住“美”字设计主问题,以“紫藤萝的本身美”“《紫藤萝瀑布》的文本语言美”以及“文中蕴含的哲理美”三个教学板块推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咀嚼思考,通过“听说读思”理解、体验其中之美,以此提升语文素养,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中学语文:名师问题群教学模式构建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态美学视域下语文教学“问题群”设计实践研究(B—b/2016/0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问题散文教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