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中外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2018-01-23 22:56韩国春张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教师角色外语教学

韩国春 张敏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学设计的视角对混合式学习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承担教学目标的分析者、情境创设者、学习资源设计者、自主学习设计者、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者以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者等角色。另一方面,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混合式学习下教师还需承担语言示范者的角色。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教师角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11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5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混合式学习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角色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混合式学习下外语教师角色特征的研究提供借鉴。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因此,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新理论新形势的需要,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此外。外语教学的独特性增加了教师角色定位的特殊性。外语教师角色定位恰当与否对于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研究尝试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究对混合式学习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予以探讨,以期对混合式外语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二、文献综述

教师角色是教师在教育情景中所特有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它确定了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与要求。张文兰(1999)、柳英林(2002)以及Comu and Peters(2005)等对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角色重叠。如张文兰(1999)指出的“课程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教师角色可以统称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因为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意义建构。此外“学生的学习顾问”角色与“群体的协作者”和“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存在重叠。柳英林(2002)指出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和激发者”与“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存在重叠,因为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赖于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协调,而以上诸多角色又可统归在“促进者”之下。

(二)片面性。Maor(2003)和Comu&Peters(2005)的研究囿于所探討的话题只是强调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反思者的角色,相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片面的。

现有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全面地对于教师角色定位予以研究。

三、外语教师角色定位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的精心的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教师角色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以依据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具有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建构主义的混合式外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承担如下角色: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者。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其意义建构为目标。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学习者进行有效意义建构的前提。囿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先由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遴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由学习者围绕该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二)情境创设者。建构主义提倡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真实情境有助于学习者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进而促进学习者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教师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

(三)学习资源设计者。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学习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该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外来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履行学习资源设计者的角色,在信息资源的来源、获取手段和处理方法上给予学习者适当的指导,以便使学习者能够尽可能的规避信息污染,找到可用信息,进而进行意义的建构。

(四)自主学习设计者。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如在支架式教学下,教师应遵从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学习主题创建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以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

(五)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者。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协商,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意义的建构。教师要充当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对协作学习予以引导:进行有效的分组,提出可供讨论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和讨论后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和恰当的评价。混合式学习下,外语教师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和优化。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者。教师需要设计恰当的评价方法,并引导小组对个人评价和学生个人对自己进行评价。为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保持其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兴趣,评价方法应避免压力和乏味,力求客观和公正。

四、语言示范者——外语教师角色的独特性

外语教学的特性增加了教师角色定位的特殊性。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对于外语教学而言,教师话语通常为所教授的外语,教师使用外语来解释所教授的外语语言现象。这种用来描述语言的语言通常被称之为元语言(metalanguage)。一方面,学生有意识地接收该元语言所载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有意或无意地学习教师的元语言。王明利(2007)指出元语言是外语教学的有效工具,它既培养和提高了外语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学习者描写语言、释译语言的知识和手段。因此,外语教师还充当着语言示范者的重要角色。混合式学习下,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接收地道的(idiomatic)语言信息,但是教师的语言示范者角色并不会因此减弱,相反在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产生最直接、最真实和最自然的语言接触。这种示范作用对于学生元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任何技术设备所无法替代的。

五、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为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能够为混合式学习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提供借鉴。首先我们从教学设计视角出发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下外语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的普遍特征,认为教师在的教学实践中承担着以下角色:(1)教学目标的分析者;(2)情境创设者;(3)学习资源设计者;(4)自主学习设计者;(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者和(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者。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混合式外语教学中,教师的元语言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又承担着语言示范者的角色。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教师角色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