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需求”

2018-01-23 13:12黄秀娟王秀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知识需求

黄秀娟+王秀杰

[摘 要]深化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宗旨。在开发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程时,充分展现了滚动式开发的过程,从课程开发的缘由、课程内容的设计到课程“磨编”的过程,始终聚焦课程知识与学生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实践表明,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基于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的课程才会深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学生发展;高中化學进阶实验;知识;需求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5404

一、《高中化学进阶实验》选修效果——课程知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初中时,我很怕做化学实验,虽然中考时化学获得了高分,但我连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都没掌握好。很感谢学校开出《高中化学进阶实验》选修课,它不仅弥补了初中实验的不足,而且让我掌握了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尤其在这门课程中我能有机会去探究必修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当我用实验方法测出阿伏伽德罗常数时,我已爱上化学!”——2012级4班张洁

“你见过启普发生器吗?它设计上的巧妙,堪称化学仪器中的一绝!它的特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是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在《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中,我利用空矿泉水瓶与导管制作了简易的启普发生器,而且气密性很不错,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找回了迷失的自信!”——2012级2班乔鑫

“《高中化学进阶实验》创造了一个演练所学、充分展示所长的空间与机会,Cu与浓H2SO4共热异常现象的研究,是我负责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实验研究的课题,教材中的照片是我们提供的。在这里,我找到了创新的灵感与兴趣!”——2012级2班姚立

……

以上是《高中化学进阶实验》选修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的一些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对2012级选修《高中化学进阶实验》的4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选取其中两个问题并统计如下。

1.(多选题)你选修《高中化学进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A.衔接初、高中实验基础知识

B.提升实验技能与能力

C.拓展必修课程核心知识

D.培养个人的爱好与特长

E.形成化学专业倾向

F.修完学分

G.其他

2.(单选题)以“自主选学,进阶考核”的方式学习《高中化学进阶实验》,它的实际效果与你预想中的需求相符吗?()

A.超出预想

B.完全相同

C.有点差异

D.有较大出入

E.基本上不一样

F.没什么看法

G.其他

统计结果

显示,选择前五项答案的占绝大多数,且选择人数相差不大;绝大多数学生对《高中化学进阶实验》的实际效果满意。结果说明,学生选修此课程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提高学科素养。原因是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知识盲点;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没有系统的基础实验知识体系。而《高中化学进阶实验》将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化学》中的实验重新整合成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知识拓展类课程,对必修课程进行巩固、拓展、深化与提升,能够满足高一学生提升化学学科素养的实际需要。二是个人兴趣与职业倾向。初中科学中涉及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实验的内容极少,学生缺乏利用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和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灵感与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程将课程知识和学生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程2013年获得温州市第四届精品选修课程一等奖,2014年获得浙江省第四批推荐课程,同年获得浙江省第三批精品课程。

但是,目前一些课程在编制和实施时却处理不好知识与需求的关系,出现了知识很系统而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或只顾学生的兴趣而随意选取一些内容,造成选修课程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等现象。基于此,我们回顾《高中化学进阶实验》的开发过程,尝试给予同行启发与借鉴。

二、《高中化学进阶实验》滚动式开发过程——寻找知识与需求的契合点

(一)《高中化学进阶实验》开发的缘由——从学生知识需求出发

2011年,浙江省推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化学教师的特长和学校资源去开发满足学生需求的化学选修课程呢?

众所周知,“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动手能力很差。为了完善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为高一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温州二中一贯的做法是,在高一入学的前两周内,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

2011年6月底,徐丹青校长带领化学组教师讨论高一两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效果,试图进行完善并开发成一门选修课程。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把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化学》中的实验重新整合成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知识拓展性课程,并命名为《基础实验化学》(在开发与完善中更名为《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至此,该课程有了更完整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而且以实验为载体的选修课程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程既延伸了必修教材核心知识的生长点,又拓展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做好铺垫。

(二)《高中化学进阶实验》内容的确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怎样的内容设计和活动指导,才能既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

笔者认为,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科目模块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选修课程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不是必修课程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目的、有一定深度的新内容,这种内容要建立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的设计:一是让选修课程围绕核心知识的主题与必修1模块进行整合;二是让课程更加有趣,并在评价中采取“自主选课,进阶考核”的形式。

化学课程开发小组成立后,组员分工合作,分别研究初中科學教材、初中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必修1和《实验化学》,以及大学教材《化学实验规范》《无机化学实验》等。在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支撑下,首先确立目标框架;其次,逐条定出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根据课程目标,对资料本身进行深加工、分析调整及再创造。

围绕一定的主线设计课程内容,分为“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基本装置的设计”“综合实验探索”“拓展实验探究”“实验自主研究”五个阶梯。第一、第二阶梯是从初中毕业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消除初、高中教材实验知识的学习盲点,规范高一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大胆设计化学仪器,完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高一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第三、第四阶梯将必修模块核心知识的探究与选修模块《实验化学》中的相关内容的实验探究进行衔接,深化必修课程的学习内容,为拓展学生化学学习视野,提高化学素养做好铺垫。第五阶梯是全书内容的综合、提高与发展。把实验课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相衔接,突出了实验“研究”

这一主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演练所学、充分展示所长的空间与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灵感与兴趣。

(三)《高中化学进阶实验》“磨编”的过程——找到知识与需求两者的契合点

1.教材编写要求——制定课程内容编写量表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同,课程教材却是固定的。那么,如何编排教材既能保留课程知识体系,又能给学生以“菜单式”选择,从而使学生实现按需学习,找到课程知识与学生需求的契合点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教师讨论并制定了相关的课程内容编写量表(如表1)。课程内容编写量表的制定,既可以使编写教材更有针对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教材“磨编”活动——编写过程的滚动与生成

为寻找知识与需求之间的适宜关系,从何处切入研究?教材编写过程中如何深化研究?经过讨论,课题组安排了系列“磨编”活动,通过教材编写、授课、分析课程内容编写量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螺旋式推进课程的编写进程。第一次活动针对编写过程中脱离三维目标、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性的问题,选取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自制简易启普发生器》,并由专任教师编写教材和执教。

第一次“磨编”活动主题:教材设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针对课程内容编写量表记录(如表2)。

本次活动从内容安排、编排形式、栏目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考虑。

设置“交流与讨论”“问题与解决”“化学史话”“科学探究”“信息卡”“实验课题探究”“实验习题”等栏目,充分发挥教材栏目的优势,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传授很到位。但在授课时,个别栏目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符,实践性不强,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材栏目只有让学生喜爱并能积极参与学习,才能体现其价值。于是笔者对本课教材的编写进行了修正。

第二次“磨编”活动主题:教材栏目编写的有效性。在表2“实践性”记录基础上增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练习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两项内容,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但发现学生兴趣度适中。(见表3黑体字部分)

这堂课中,先设计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科学探究”栏目,再设计学生“实验课题探究”栏目,最后呈现课后“实验习题”栏目,让学生在课上、课后、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但随之产生的新问题是教师过于重视栏目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和新情境,导致学生兴趣度不高。

为了让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教材编写要注重选择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凸显自身的教学智慧。课程组再次对这一讲内容进行调整,让组内骨干教师来执教。

第三次“磨编”活动主题: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选择性。本次实验增加了“几种简易装置的设计”“课后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制得简易启普发生器的展示”两项内容,学生兴趣度很高,并达成了三维目标(见表3画线部分)。综合课程内容二、三,最终制得的课程内容编写量表如表3所示。

这堂课情境设置开放性较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求异和创新思维。首先,让学生选择栏目进行自学,从中掌握核心知识;其次,教师选择三个教材栏目,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情况,把教师演示实验与课堂边讲边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结合起来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等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磨编”活动使我们编写的教材兼顾了知识与需求,深受学生喜欢。通过组织加工基于学生实际的核心知识,并以合适的方式在课程教材中呈现,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高中化学进阶实验》课程开发后的反思

(一)对“知识与需求”的思考

1.学生需要必修课程的知识拓展类课程

温州二中对2013届高一新生的选修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93.6%的学生会选择与高考相关的知识拓展类课程。这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生只有解决学业负担,才能真正有余力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才能领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并在学习过程获得对未来相对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职业倾向。endprint

2.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知识拓展类课程

首先,好的拓展类选修课程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具有交互性,它所体现或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必修课程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某些学科资料的汇集,而是要依照一定目的,提供有一定深度的新内容,是建立在核心知识上的深化与提升。其次,选修知识内容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之上,它应该具有趣味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选修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选修课程的容量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

3.通过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选修课程知识应当具有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形态,编写课程教材并用其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知识适当呈现形态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还要不断调整、更新、完善,使课程开发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对“磨编”研究的思考

1.“磨编”研究是反思、对话和共享的过程

“磨编”研究,不是让问题成为教师的压力,而是让问题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大家都开放心态,敢于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敢于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教师之间有交流,有互动,有知识共享,是一种有效对话。在“磨编”过程中,我们运用了美国学者的乔哈里相识模型或乔哈里窗提供的知识共享处方性模型(见下图)。

从上图可知,当人际交往的两种方式都扩大开放区时,它能正確解读并实现群体中的对话与知识共享。这样的“磨编”研究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磨编”研究既成就学生也发展教师

“磨编”《高中化学进阶实验》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着想的。这种将大主题细化为若干可操作的小主题,并对细化主题进行持续、滚动的“磨编”研究活动,可帮助教师解决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勤于思考,不断学习,更新了知识结构,拓宽了教学视野。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在这无限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这样的研究,不但解决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教学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而且教师通过时刻进行的具体教学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1/必修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实验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王祖浩,吴星.高中化学实验册:学习与评价(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钱明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走进高中(新课标)[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6]王洁.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校本教研制度[J].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7(1).

[7]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知识需求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