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3 06:57王建章万叶宗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王建章+万叶+宗刚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8例创伤骨科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 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30例, 有效2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 有效16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1.48%。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骨科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以对骨折愈合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增强抗感染的能力, 进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72

创伤骨科疾病主要包含股骨骨折、骨盆骨折以及关节损伤, 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同时复原的几率相对比较低, 临床治疗相对较为棘手[1]。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 对创伤骨科疾病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以后, 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通过中药物理刺激疗法和西药常规治疗, 对切口局部血液快速循环给予有效刺激, 可以起到凉血消肿的作用, 对肌肉生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创伤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研究组男31例, 女23例;年龄19~81岁, 平均年龄(47.2±11.4)岁。对照组男32例, 女22例;年龄21~83岁, 平均年龄(48.1±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 采取牵引和手术钢板固定等相关西医治疗措施[3]。

1. 2. 2 研究組 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 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以及骨创伤治疗仪器等相关治疗, 一旦患者的皮下组织缺失直径范围为2.0~2.5 cm, 或者缺损的皮肤为3.0~4.5 cm, 则采取生肌膏纱布或湿润烧伤膏纱布进行外敷, 部分患者的软组织损伤范围相对比较大, 同时状况不甚理想, 无法在Ⅰ期将游离的皮片或者皮瓣全部转化, 则在清理创面完毕以后再一次采用生肌膏纱布给予换药, 待患者肉芽开始生长, 创伤面积明显缩小以后再采取Ⅱ期皮瓣进行治疗, 患者伴有张力性水疱现象, 静注注射250 ml的20%甘露醇, 1次/d;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后, 则采用活血中药, 皮肤红肿采取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皮肤颜色呈现灰白, 则采取十全大补汤以及托里消毒散进行治疗, 利用手术方式对丧失活性的组织给予彻底清除, 无法在Ⅰ期采取皮瓣治疗时, 则应该在肉芽生长状况良好、伤口面积明显缩小后再采用手术植皮片和皮瓣。在每次更换药物时, 则采取庆大霉素以及甲硝唑对伤口进行清洗, 并且采取骨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其相关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组织功能恢复良好;有效:其相关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组织功能有明显恢复;无效:其相关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明显变化或者任何变化 [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30例, 有效2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 有效16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1.48%。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5], 骨折伴有严重的骨不连、骨感染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相关症状临床治疗相对较为棘手, 并且骨折治愈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患者自身健康状况、骨组织当中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软组织损伤程度、创伤表面以及局部血液供应有无感染等。

目前, 对大多数创伤骨科疾病患者而言, 物理治疗方法相对较为简便, 利用石膏固定等相关方法将错位的骨折再一次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然而这仅是对软组织以及骨骼连续断裂给予处理, 而软组织血液运行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 对骨折愈合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6]。因为骨折愈合的进程中, 尤其是早期骨痂形成过程中, 是通过软组织提供血液, 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骨折治疗仪的机制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①可以利用产生交变电磁场使人体当中产生对应的感应电流, 细胞膜电位出现变化, 细胞去极化, 组织的透通性明显增强, 血液粘滞程度明显降低, 对水肿吸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进而对炎症递质和纤维化给予一定程度的抑制;②修复受损的微血管, 使骨膜供应血液状况得以尽早恢复, 使骨膜细胞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骨痂生长快速, 骨折愈合速度进一步加快;③对机体当中的钙以及磷代谢造成较大影响, 其数量在治疗仪的作用之下显著增加, 从而使纤维软骨钙化速度进一步加快;④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得到充分激活, 并作用其他的酶系统, 使其活化, 酶细胞得到活化后便能够充分激活骨以及软骨细胞, 使骨痂生长以及骨骼愈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⑤骨生成细胞可以通过骨创治疗仪进行诱导, 骨生长因子也随之形成, 当中包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蛋白以及B转化生长因子等[7-10]。

综上所述, 对创伤骨科疾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以对骨折愈合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增强抗感染的能力, 进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明, 张俊平, 边兴文,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89例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1(3):219-220.

[2] 陈述祥, 刘彦, 陈丽君, 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 35(2):177-181.

[3] 项大业, 连永生.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2(6):1150-1152.

[4] 董军格, 刘京, 吕哲,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研究.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 29(4):23-25.

[5] 王三忠, 施晓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3(12):2964-2965.

[6] 朱永洁, 周传利.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突变与骨骼疾病的关系. 齐鲁医学杂志, 2015, 27(6):19-20.

[7] 卢迪.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4(4):81.

[8] 段巍.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医药, 2015(14):275.

[9] 杨卫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6):72-73.

[10] 赵文星.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5(23):3244-3245.

[收稿日期:2017-0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