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实践研究

2018-01-23 00:39刘敏燕黄朝鸿游荣枫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33期
关键词:婴幼儿

刘敏燕+黄朝鸿+游荣枫

【摘要】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婴幼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其中A组患儿给予颞浅动脉穿刺置管,B组患儿给予同侧桡动脉穿刺置,比较两组患儿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平均置管成功时间、局部按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B组的44.00%(1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置管成功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拔管按压时间明显长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出现管道移动或脱出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B组的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应用于婴幼儿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节省穿刺时间,且易固定,降低穿刺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关键词】 颞浅动脉; 婴幼儿; 有创动脉; 血压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 in continuous 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Method:50 critically ill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y were continuously 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theteriz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group(group A) and radial artery group(group B),25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received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puncture,and group B received ipsilateral radial artery puncture.The success rate,average cathetering success time,local pressing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e in group A was 84.00%(21/25),which was higher than 44.00%(11/25)of the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cathetering tim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B,and the local pressing tim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group B,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pipe movement or prolapse in group A was 4.00%,which was lower than 24.00% of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punctur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for 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save the puncture time,fix and reduce the puncture complication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nurse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work.

【Key words】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vasive arte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First-authors address:G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Ganzhou 34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3.019

有創动脉测压是临床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可持续动态地显示瞬间血压变化,多应用于重症患者[1]。桡、肱、股、腋动脉为常用穿刺部位,但婴幼儿四肢动脉细小,搏动弱且不易扪及,穿刺点易滑动不易固定,尤其是婴幼儿易哭烦躁,易形成皮下血肿,增加了临床操作的难度,从而不能及时建立有创测压,影响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同时也加大护士工作压力。为更好地开展有创测压在危重幼儿中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选取50例婴幼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危重婴幼患儿50例。(1)纳入标准:年龄≤3岁;行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近3个月肢体有外伤史;合并脉管炎以及穿刺部位感染;肢体偏瘫。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颞浅动脉组(A组)和桡动脉组(B组),各25例。A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34个月,平均(17.3±2.8)个月;体重6~16 kg,平均(10.4±0.7)kg;疾病类型:烧(烫)伤8例,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7例。B组中男14例,女

11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8.0±2.5)个月;体重5~17 kg,平均(11.1±0.5)kg;疾病类型:烧(烫)伤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儿均行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穿刺前常规准备治疗盘,碘伏,酒精,棉签,胶布,肝素、生理盐水、22GY型密闭式留置针、动脉测压套件1套,监护仪及动脉监测电缆线1套等。

1.2.2 A组 患儿给予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具体方法:将患儿头侧一边,去枕平卧,于外耳门前上方上行至颞部皮下触摸颞浅动脉,常规备皮消毒,操作者阻断穿刺点血流使血管充盈隆起,在血管搏动可视的情况下,右手持留置针在搏动点与皮肤呈20°~30°的血管上方,向心方向水平刺入,见回血,压平角度,退出针芯,判断确定穿刺成功后贴膜固定留置针,连接有创测压系统。

1.2.3 B组 患儿给予同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具体方法:患儿平卧,掌心向上,背屈桡腕关节,绷紧前臂皮肤,于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 cm处触摸搏动点,常规消毒,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在搏动点与皮肤呈20°~30°的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见回血后送入软管,退出针芯,判断穿刺成功后贴膜固定留置针,再用绷带及夹板固定桡腕关节,连接有创测压系统。

1.2.4 术后护理 (1)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若发现密闭式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则及时查看仪器各连接处有无松动,并立即冲管处理;输液接头内有血凝块应及时将血凝块抽出,必要时拔管,禁止强行向体内推注。(2)保证系统的准确性。患儿体位变换或抽取血标本后,需重新将压力传感器校零;(3)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置管部位敷贴每3天更换1次,如置管部位出现渗血、渗液则及时更换。置管期间保持局部清洁,若穿刺部位周围变红或变白,甚至发凉、紫绀则立即拔除,并用50%硫酸镁外敷患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平均置管成功时间、拔管后局部按压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A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00%(21/25)高于B组的44.00%(1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681,P=0.003)。

2.2 两组患儿置管时间和拔管按压时间比较 A组平均置管成功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拔管按压时间明显长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出现管道移动或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压是反映机体的一个重要生命体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测压方法为间接测量法,测量原则是通过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变为电信号而得出,具有实用、方便等优点,但其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情绪、手法等)干扰,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影响临床对疾病的判断。

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管插入至动脉中,通过监护仪连续显示血压的变化,为持续的动态过程,具有准确、直观的特点,随时都可获取血压值。同时患儿实行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随时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从而避免了患儿因采血困难导致的痛苦。婴幼儿尤其是危重症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循环血量少,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易发生改变,且本研究对象均为烧(烫)伤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合并有丢失液体、创伤以及感染等因素,血压波动较大,因此监测血压以及纠正休克是临床抢救的一个关键之处[2-4]。本研究采用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測,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血压水平,而且还能够使患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血压,从而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对于穿刺动脉的选用原则是即使由于插管引起局部动脉阻塞,其远端也不会发生缺血性损害[5]。本研究选取颞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对比,其中桡动脉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常用动脉,血压精确可靠,其有效性已被临床证实。颞浅动脉发源于颈外动脉,分布广泛,并与邻近的面动脉、颈内动脉等动脉分支形成广泛的吻合,即使形成血栓也不会引起组织缺血,具有安全可行性[6-7]。其次颞浅动脉属于大动脉的终支,管径上属于中小动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较小,可准确反映动脉血压的变化[8-9]。郭建军等[10]通过对桡动脉和颞浅动脉血压进行同步监测,结果显示两者均准确反映了患儿动脉血压的变化,证明特殊情况下颞浅动脉可代替桡动脉来进行有创测压。

动脉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时间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操作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00%,明显高于B组患儿的44.00%(P<0.05);A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针对于婴幼患儿,桡动脉搏动弱,不易定位,加之婴幼儿手掌小,腕部皮下组织松弛,增加了操作难度[11]。但是颞浅动脉血管相对较粗直且固定,大部分婴幼儿颞浅动脉隆起,肉眼可见血管走向,并可触及搏动,易于穿刺[12]。此外婴幼儿好动易哭闹,配合性差,需至少两名护理人员配合才能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而经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只需一名护理人员即可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拔管后按压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这与婴幼儿头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有关,因此选择颞浅动脉穿刺置管时,拔管后要延长按压时间,以免发生局部血肿[13];A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出现管道移动或脱出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B组的24.00%(P<0.05),探其原因,考虑可能与患儿动脉血管细,影响血液供应有关,因此临床尽量选择大动脉[14]。此外桡动脉有创测压需上固定肢体,患儿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护士在测压期间必须经常观察指端血运,防止继发性损害。而经颞浅动脉不限制患儿头部活动,固定简单,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5-17]。endprint

此外,在针对婴幼儿的护理工作中,需做到监护仪的及时观察和护理,如有创血压波形异常的情况发生,需考虑是否存在管道折叠、管道内气泡、血凝块堵塞、穿刺針位置不当及心律失常等因素,针对存在问题给予冲洗或更换管道、调整穿刺针位置等相应处理[18-19]。同时要严格预防感染的发生,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尽量使用一次性器具,对于重复使用的换能器必须经严格灭菌处理。穿刺部位置管部位敷贴每3天更换1次,如有漏血、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无菌膜[9]。需从自动测压管内抽血化验时,导管接头处应用碘伏消毒。待患儿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及早拔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颞浅动脉穿刺置应用于婴幼儿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节省穿刺时间,且易固定,降低穿刺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凌双,杨春万,李展鹏.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52-53.

[2]舒雅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95-97.

[3]韦锦堃.持续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在N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4):579-582.

[4]刘秀英.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5):2387-2389.

[5]徐慧颖,陈红武,方晓英,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26-127.

[6]郑延玲,王凤,梁颖.颞浅动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6):126-127.

[7]宋秀敏,吴玉梅,杨艳丽,等.五种新生儿动脉采血法穿刺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91-792.

[8]郝祥梅,魏雪,赵英荣,等.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A):844-846.

[9]黎冕洁.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233-234.

[10]郭建军,李文英,游贵方,等.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有创血压值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院,2010,10(3):21-22.

[11]魏芳.动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24):85-87.

[12]张忠菊,石小娟,陈丽莲.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的应用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3):456-458.

[13]张新,沈钺.临床应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1):53-54.

[14]谢灿茂,陈升汶,吴胜楠,等.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51.

[15]陈华琴,蒋红霞,谢晓莉,等.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应用技巧及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80-282.

[16]阙道琼.ICU危重病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1):330-331.

[17]夏妍,夏勇,李东野.带刻度袖带与有创导管测量粗臂围者血压对比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2):117-119.

[18]李海霞,吴焕卿,杜宜洋,等.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11):125-126.

[19]林明晓,柯燕娜.护理干预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2):165,168.

(收稿日期:2017-10-13) (本文编辑:董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婴幼儿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婴幼儿营养不良漫谈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婴幼儿合理饮食营养探究
支撑婴幼儿发展的托育环境及其专业支持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浅析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