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波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为严重。该种疾病多出现成簇水泡,呈带状分布,在中医中也称之为蛇串疮,特点为皮肤出现红斑、水泡或丘疱疹,如串珠,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极易出现痛觉过敏[1]。在进行治疗方面,因西医认为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故而多采用抗病毒治疗;而中医认为初期是以湿热火毒为主,而到后期是以正虚血瘀兼夹湿为患,研究表明,采用龙胆泻肝汤结合电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现笔者就龙胆泻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带状疱疹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治疗依从性差者、有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6±2.1)岁;平均病程(3.4±0.5)d。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2.8±2.3)岁;平均病程(3.6±0.5)d。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阿昔洛韦、维生素B1片及芬必得进行治疗,其药物剂量分别为200毫克/次,3次/天;10毫克/次,3次/天;300毫克/次,1次/天,另外还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实验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灸进行治疗,龙胆泻肝汤组方为:生地、车前子、板蓝根各30 g,黄芩、赤芍、栀子、大青叶各15 g,龙胆草、泽泻各12 g,柴胡、当归各10 g。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依据患者的症型进行加减,便秘者加大黄10 g;热盛者加生石膏30 g,知母、丹皮各15 g;有脓点者加蒲公英30 g;严重疼痛者可加制乳香及制没药各10 g。1剂/天,分早晚两次服用。针灸治疗如下:器械选择为1~1.5寸毫针、艾卷,穴位选择为夹脊穴、支沟穴、阳陵泉、阴陵泉等。具体实施过程:消毒。沿皮损周围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毫针在皮损周围沿皮下刺入,依据皮损大小,依次刺入,2个毫针之间的针距为1.5寸左右。进针后轻度捻转,不留针,出针后针刺部位不按压,稍出血为佳,仅首次应用。另外还需采用艾卷灸带状疱疹表面,依据面积大小选择艾卷大小,1次/天,连续5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皮疹情况。
1.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皮疹消退、无临床体征、无后遗症可记录为痊愈;皮疹消退至少30%,疼痛减轻为有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明显则为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表示,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其中痊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对照组经过治疗,有痊愈15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χ2=6.07,P=0.014)。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皮肤及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而引发的,该种病毒一旦进入体内后,长期潜伏于体内,一般无临床症状,一旦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感染、发热及外伤等情况下,极易激活病毒,导致神经节及相应神经根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患者出现皮肤敏感、刺痛等症状,故而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多需采用抗病毒、止痛、保护神经及营养治疗。在本次实验中,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治阿昔洛韦,它主要是通过干扰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多聚酶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但经过临床统计分析,发现采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较差,这是可能是由于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杀灭身体内潜藏的病毒,一旦停止用药后,极易复发。而中医则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多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肝经火毒郁积或素体湿盛、外感毒邪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毒邪内侵而化热,导致湿热火毒之邪蕴结于皮肤,营卫气血不通,引发疼痛,红斑、丘疹、灼热刺痛湿热蕴发等都可出现水疱。故而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症状即为水疱、疼痛,其治疗应以清肝泻火、解毒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龙胆泻肝汤,该方中主要有生地、车前子、板蓝根、黄芩、赤芍、栀子、大青叶、龙胆草、泽泻、柴胡、当归等,其中龙胆草为君药,不仅具有泻肝胆实火的作用,还能够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黄芩、栀子为臣药,有清热泻火、燥湿之功效,能够加强君药的泻火除湿功效;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为佐药,泽泻、车前子有渗湿泄热之效,而当归、生地有养血滋阴之效,这4种药物的应用能够避免实火伤肝;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将诸药引领至肝胆之径,以便更好的发挥药效[5]。诸药联合应用有清肝泻胆、清利肝经湿热之效。另外在本次实验中,还依据患者的实际症型进行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热盛者加生石膏、知母、丹皮,有脓点者加蒲公英,严重疼痛者可加制乳香及制没药,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代药理表明:该方剂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消肿的作用[6]。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还应用针灸进行治疗,其选择的穴位为夹脊穴、支沟穴、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其中针刺夹脊穴,能够调畅气血,从而阻滞痛觉纤维传导,提高痛阈,还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以达到镇痛的效果;针刺支沟穴可清利湿热;针刺阳陵泉可疏泄肝胆、理气止痛;针刺阴陵泉可健脾化湿;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祛瘀之痛之效。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比龙胆泻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实验组)和阿昔洛韦、维生素B1及芬必得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发现实验组的疗效更好,表明采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