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芳
(晋国博物馆,山西 曲沃 043400)
山西省曲沃县是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便有“天府雄风,三晋重地”之称,晋国曾在此建都长达346年。近年来,曲沃县正在推进“全域旅游晋都行”主题活动,其中曲沃县核心景点——晋国博物馆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完整展示“晋文化”风貌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而在晋国文化体系的构成中,晋国在春秋时期所形成的战术思想文化蔚为大观。因此,深入研究春秋时期的晋国战术思想文化,让更多参观者了解晋国称霸过程的战术思想,对促进曲沃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史学界把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历史结束战国历史开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晋国在我国古代史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显示,晋国称霸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战术思想,不仅在先秦中国军事思想文化中铸就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还为《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谋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
春秋战国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的时代。晋国在春秋诸侯列国争霸发展的各个时期经历了无数战争,虽然中间曾受挫于秦、楚,出现过霸权危机,但其凭借进步的思想文化和卓尔不凡的聪明才智,形成了丰富的战术思想和战争理论,因此称霸时间最长。晋国总体战术战略目标是“逐戎灭狄,拒秦压楚,称霸中原,东向拓展”。
春秋时期晋国军建编制的改革经历了六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公元前678年,周僖王命武公为晋君,建一军;第二阶段为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作上、下二军;第三个阶段为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在献公二军的基础上作三军;第四个阶段为公元前629年,文公又将三军扩充为五军;第五个阶段为公元前588年,晋景公为赏鞍之战之功,作六军;第六个阶段为公元前578年,晋厉公将六军缩编为四军,到晋悼公时,再次恢复三军制。其中,一军制时表明当时的晋国实力尚且弱小;建立二军制使晋国军事实力大增,献公开始开疆拓土,晋国迅速崛起于诸侯之中;三军制时晋文公城濮一战,击败楚国而成为号令诸侯的霸主;五军制时冲破了周制对于“大国三军”的限制;六军制使晋国拥有与周天子相当的军事力量,为晋国复霸做好了准备;晋厉公将六军缩编为四军,晋悼公再次恢复三军制,促使了晋国复霸。
据研究发现,在春秋时期晋国参与的战术活动中,卜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先秦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低,其对具有超自然力的鬼神寄予希望。而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故在古代战争中形成了用天命神权论来指导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
然而,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实践之后,在“事鬼敬神”思想笼罩下的社会也不断出现对迷信的质疑,人们逐渐从“天”“神”这种神秘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如季梁提出了“民为神主”的思想,突破天命神权。宋襄公认为“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2]。在战术方面,城濮之战前,晋文公蒐于被庐,进行战术演练,以德才选任为元帅,并不是以占卜而选得。荀瑶指出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都要以卜筮来进行决策判断。慢慢的,晋国战争以神意卜战的决策原则和依人意而行的战争决策并行,反映了晋人重人轻神的战术思想已经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战术建设的思想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①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战术思想;②军政合一与兵民合一的战术体制;③军队素质教化与训练实践相结合的军训原则;④选贤任能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让亲”的战术组织原则;⑤“师克在和,不睦则殆”的治军思想;⑥“兼弱攻昧”与“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用兵原则;⑦战和兼施与远交近攻的战术外交思想等。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遂起,战术革新成为军事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未战先谋,兵不厌诈”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主要作战原则。“进攻”和“防御”上的具体战术具体如下。
春秋时期,晋国在进攻上的战术思想主要有:①假道伐虞,先予后取。代表史例是公元前658年,晋国以重礼贿赂虞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而虞公却不懂得“唇齿相依”之道理,而惨遭灭国。②先发制人与先声夺人。先发制人是指“先下手掌握主动权,可以制服对方”,其不必造声势来威慑敌人,而是不等敌人部署完毕,就先行迅速出击,使敌人措手不及。先声夺人就是与敌人交战时,使用心理战术,造声势以震慑敌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③惑敌之术。包括示强惑敌之术和示弱惑敌之术。示强惑敌之术指张扬自己的声势,威慑敌军,使其军心不稳。如公元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国通过此法不战而胜楚。示弱惑敌之术指自己有能力攻击,却假装自己能力不足而不能攻击,虚虚实实,来麻痹敌人,使敌人大意,中入圈套。如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制造逃跑的假象,楚左军中计,落得大败[3]。④设伏截击。公元前627年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代伏击战的典型战例,晋襄公依据崤山山高涧深、道路崎岖,设伏截击秦军,一举全歼秦军。⑤分兵诱敌,以逸待劳。此法意为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主张采取以逸待劳之策,即用一部分兵力,轮流出征,先使敌国疲敝、士气低落,然后再予以重击,一举破敌。⑥奇正结合,避实击虚。包括避强击弱,乱敌制胜;突破传统,应用新战法;“侵曹伐卫”,攻其所必救等。
春秋时期,晋国在防御上的战术思想主要有野战中“深垒固军”和欲退假进之计。其中,野战中“深垒固军”的典型史例是公元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实行“固垒而待之”的策略,依托阵地屏障,坚固无摧,大胜楚军。欲退假进之计的典型史例是公元前627年,晋襄公讨伐蔡国,采用疑兵之计,欲退假进,使蔡国大败。
晋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久的国家。而晋国的霸业与其战术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逐渐成为了争霸战争的指导思想。如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不仅体现了实施战术联盟、争取与国的战略思想,使得文公能够在城濮击败楚国,还体现了攻其所必救、诱敌深入、避强击弱等战术思想,使晋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吓得齐灵公落荒而逃。可以看出,晋国战术思想文化对晋国霸业的形成与巩固产生了重大作用,同时在其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晋国战术思想内容丰富全面,比如晋国用“侵曹伐卫”“攻其所必救”的战术释宋围;晋国在假道于虞以伐虢时,采用了先“予”后“取”战术思想;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废除贵族特权、选贤尚功的制度,是对晋的用人任官制度继承和发展等。晋国崇尚功利、重视权谋、敢于创新、高瞻远瞩、善于灵活确定目标行动的思想影响着我国历代的军事家,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等主张采取游击战术和游击性的运动战的打法,便是晋献公时期假道于虞以伐虢的写照。
综上所述,晋国形成的独特的战术思想内容丰富精彩,是春秋时期战术思想一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且已被后人应用于治理国家与指导争霸战争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战术思想中绚丽的一部分。■
[1]陈恩林.论春秋五伯的争霸战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4).
[2]何靖.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军事思想[J].黑龙江史志,2008(23).
[3]熊梅.论春秋时期的联盟战略与霸权迭兴[J].军事历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