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石刻

2018-01-23 19:29周丽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丘牌坊石料

周丽华

(山东省安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 安丘 262100)

安丘石刻艺术历史悠久,董家庄汉画像石墓是现存最早的石刻实物,其精湛的雕刻艺术让世人惊叹。就理而论安丘石刻的历史绝非始于汉代。试想,两千年前,生者能用绘画和雕刻为逝者打造一座如此豪华的地下公馆,其技艺绝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这等高超水平的。石刻技艺从初始以实用为主的创意,到工具的改进,手法的完善,意境的营造,直到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群,没有相当长的历史积淀,断然难以完成。更何况先人们生存的年代,所能接触到的能制作原始工具的材料,莫过于树枝、兽骨和石料,人们用石料打造狩猎武器、生活用具当在情理之中,这些石器虽然算不得艺术品,但是归于石刻亦不为过。安丘并非荒蛮之地,早在商周就有了相当的人类文明,据此而论,把安丘石刻的历史上推数千年,使之与中华文明同步,于情于理都是可信的。

1 石刻种类

顾名思义,石刻就是在石头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文字、艺术造型,用于妆点、膜拜、欣赏和使用,因而石刻的分类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石刻、民用石刻,现分而述之。

1.1 陵墓石刻

陵墓石刻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就是墓穴墓室以及墓室内使用的祭器,地上部分是墓碑、祭器、石人、石马以及享殿建筑石料配件等。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生不同等,死不平级,上等人生前享尽富贵,仙逝后也要极尽奢华。草木小民活着只求温饱,死了几无葬身之地。远的如原址在安丘城西南九公里的董家庄汉画像石墓,墓主是东汉青州刺史孙嵩。汉代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部级,吏禄两千石,出入乘驷马,荣华富贵自不必说,单是死后的陵寝,就让人叹为观止。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长14米,东西宽近8米,用石材204块,上面浮雕虎、鹿、猿、象、马、羊、鱼、蟾蜍等10余种动物,还有神话传说故事,如仙人骑鹿、伏羲女娲、日轮月轮、仙人云车等,形象生动逼真。更有乐队、杂技、舞蹈、狩猎。稍近的如城西南近戈庄村东的明代辛侍郎墓地,墓前两排石人石马石羊,大于实物,体态肥壮,石羊垂首,石马仰头,石人抱拳,东西向对阵而列,都是整块青石雕成,近看刀法粗犷,更显威武肃穆,表明此处是官家禁地,外人不准插足。安丘有名的近代墓碑很多,最有名的是城东南海晏门外高坡上的马家老林墓碑,这些石碑有的是一整块石料雕成,上部四分之一处是竖写的“圣旨”俩字,旁边浅雕双龙,下面正中是御赐的美词,一侧刻有墓主人的名讳,最下面垫一块长方基座。有一块墓碑比较特殊,整座墓碑由三块巨石组成,最上面的一块大约1米宽、80厘米高,正面浅雕“圣旨”和双龙戏珠,中间的一块碑石略窄,高约一米七八,上刻“冰清玉潔”四字,每字大约一尺见方,字迹深度超过三厘米,刻痕光滑圆润,边沿棱角分明,下面有大大的碑座,整体沉稳庄重。还有一座“龟驼碑”,碑主人是明代江西巡抚马文炜的后人。一座巨大的石碑,压在石龟背上,造型奇特,寓意深远。“龟驼碑”是老百姓的误传,这石碑下的神兽并不叫龟。相传龙生九子,外貌都是稀奇古怪的,没有一个像龙爸龙妈,龙六子赑屃,貌似龟,力大,好负重,驼碑的就是它。城北高家庄子村西,有一块文词好、写得好、刻得好的“三绝碑”,是清康熙年间安丘名士张贞为其父张继伦所立,由诗人、学者、文学家王士祯撰文,书法家郑簠书写,吴方来刻石。王、郑、吴皆为当时诗词、书法、碑刻三界大家,三名家联手,世所罕见,故此碑被尊为“三绝碑”。现代的如烈士陵园,墓穴墓碑皆为花冈石材,穴内安息忠魂,墓碑镌刻英名,大小墓碑纪念的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1.2 宗教石刻

宗教石刻多是石刻佛像、香炉宝塔等。安丘庙宇的神像以泥塑铜铸居多,石刻佛像只见于西门里大寺庙,都是青石雕刻,比真人略小,其工艺之精细远超石人石马。大寺庙的神像毁于日伪时期,建国后仅见石佛的头颅残肢散乱庙内,仍可窥见佛像慈眉善眼端庄秀丽,佛衣褶皱花纹舒展流畅,可见技法之娴熟。

1.3 建筑石刻

建筑石刻应用很广,如桥梁栏柱、石狮牌坊、门墩阶条、明柱石鼓、旗杆基座、甚至花园里的石桌石凳,都是石刻制品。古时的桥梁大多是石砌拱桥,桥面栏杆也是石料打造,一般形式为方形立柱,上端是莲花、蹲狮、团龙、宝瓶等造型。石狮牌坊更是随处可见,安丘的张马曹刘四大家族,家家都是石狮把门。南门里狮子大门的一对石狮,体型巨大,鬃毛如团,圆眼张颌,昂首蹲坐,雄壮威武,前爪微抬,一只幼狮伏于爪下,威严中透着慈祥。狮口内有一颗圆球,光滑油亮,拨之来回滚动,却是拿不出来。一对石狮,形象不同,估计是雌雄一对儿。安丘的牌坊首推“天下第二”的庵上牌坊,雕刻之精,世所罕见。安丘城里的二十四座牌坊,虽比不上庵上牌坊的巧夺天工,但是也相当的精美。青石雕凿,卯榫堆砌,四基座四立柱形成一中门两侧门,基座立柱都是浅浮雕,牌坊的上半部分是“立”字形结构,长短两道横梁全部是精雕细刻,花样以荷花牡丹居多,枝叶儿凸起,花瓣儿卷曲,镂空的也不少见,横梁正中镶嵌御批的表彰词,按惯例就成了牌坊的名字了,上层横梁稍短,顶部正中大多是麒麟宝葫芦等吉祥之物,座座都是精品。城里东西大街上的“文武铨衡坊”,就是赫赫有名的玉石牌坊,从基座到宝顶,全部是上等的汉白玉雕刻,晶莹剔透,精美绝伦。南门里“大中丞坊”上“大中丞”三字,端庄稳重,字形特大。

1.4 民用石刻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安丘的居民便利用本地石材资源雕琢磨制出石斧、石磨、石铲、石刀、石镰、石锛、石凿、碌碡、马桩、猪槽子等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的工具和兵器。如柘山镇鲁派花生博物馆收藏的榨油碾重达4吨、雹泉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杵蒜臼小至口径8厘米。

石刻所用的工具都是击打类型的,不外乎大锤、手锤、錾斧、钢钎、錾子等粗活工具,以及精雕细刻所用的各式刃口的錾刀,划线描样的曲尺、直尺、墨斗、画笔甚至清扫石屑的笤帚等也是必备的工具。据传,庵上牌坊制作历时14年,满满三间大屋存放的笤帚全部用完,足见其耗费工具之巨,用力之勤。

2 工艺流程

石刻的工序包括选料、抛荒、放样、粗雕、细雕、抛光、组装几个步骤。

选料:即挑选质细、无杂质的山石,依照石料纹理走向,沿直纹方向凿沟,圈定石料取舍的大致范围,沿沟槽隔适当距离掏出下小上大的石窝,插入三角钢楔,依次用大锤击打,钢楔的斜面即能撑裂石料纹理,石料被整体取下,形状以立方体和板材居多。安丘多产青石,青石学名碳酸钙,但安丘的石料质量不算上乘,只适于雕刻低档产品,像庵上牌坊等精品所需石材,都是从外地运来。

抛荒:面对形状不一的许多毛料,需仔细审视,或以材定型,或以形取材,用手锤、錾斧把石料打制成毛坯待用。若刻面有白色石隔纹路,不但会影响画面整洁,而且錾刻中容易断裂,所以一般弃之不用。

粗雕:如果是碑刻或线雕精细纹样,雕刻面就要预先抛光,放样的字迹画面才会清晰,依样雕凿才不会走样。如果是深浮雕的工件,一般不需预先抛光。沿放样墨线凿出雏形,预留精雕余量,这项工作,一般用力较大,每次去除的石屑较多。

细雕:这是最费工费力的工序。拓了字迹,或直接手工画样开始精雕。一个字迹,一条纹路,需要换用多种工具,用力也要由大渐小,每次錾除的石屑由多到少,击打工具也由铁锤换成木槌,逐渐把雕凿面凿削光滑,越到最后,越要小心翼翼,失手蹦边,没法挽救。最后的工序是抛光。过去没有电动抛光设备,雕刻面抛光只能用各种刃口的凿刀用力剜削蹭刮,然后用河沙或鲨鱼皮擦磨,一笔一划,往往要用数个工日。也有的工匠以陈醋涂抹雕刻面,靠陈醋的腐蚀,石料稍软,抛光能省一点时间,但主家一般不允。旧时财主家信奉“慢工出巧匠”的古训,石狮石碑以用工多、用料精作为炫耀,省了工钱反倒觉得没了面子。

组装:有的石刻如牌坊、墓碑、栏杆等需要组装。石刻组装不用任何连接件,全部是卯榫结构。打制时卯榫尺寸留有较大间隙,以糯米糊、鸡蛋清、熟石灰调糊填充,无水浸泡的工件也可以用融化的白矾填充沾合。最高档的石刻组合,是用熔化的铅汁,但造价高昂。

雕刻技法分为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阴线刻、阳线刻、阴线阳刻、圆雕等多种形式。浅浮雕多见于牌坊立柱、墓室壁画、装饰性刻石及题字楹联,刻面平滑,字迹、线条、画面高于底面两三毫米,底面略显粗糙,以反衬光洁的字迹画面。比较有名的是庵上牌坊,技艺精湛,巧夺天工,有“山东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之说。立柱上的耕读渔樵、门神八仙是代表之作。高浮雕是石刻的精髓,花鸟鱼虫都是立体,高高突出于刻面,春丹夏荷秋菊冬梅,叶片翻卷,花瓣弯曲,透雕镂空,活动套接。庵上牌坊的笼内小鸟,莲蓬内的莲子,狮子大门的狮口石球,活动而不能取出,是透雕的杰作。线刻多用于墓碑和画像石,字迹低于刻面,但墓碑字迹较深。阳线刻虽然难度不大,但是需小心谨慎,因线条纤细,稍一失手,线条会出现断点。阴线阳刻是凹凸的结合,多用于楹联题字,安丘城东八蜡庙钟亭立柱上的楹联,就是阴线阳刻。立柱四角抛光,围护着“万种恶缘著你平明回想”“无边孽障使人清夜深思”的楹联。字迹凸起,笔画光洁,周边一圈阴线,潇洒飘逸。圆刻就是立体成型,多用于栏杆、石鼓、石墩等。石墩是厅房立柱的承重基座,圆扁凸肚,上下两圈浮雕梅花或回纹,是旧时财主家建房常用之物。石狮之类要综合多种雕法,狮身以深浮雕透雕为主,基座用浅浮雕、阳线等手法。

与石刻有关联的一个门类是画像砖。画像砖就是砖刻,是以青砖雕型或直接在砖面上浮雕图案,建筑上多用于门楣、房檐、影壁等处,其技法是将高质量的青砖磨平,画出图形,以深浮雕手法刻制,内容不外乎鱼、鸟、花草,福禄寿喜。砖刻也大量用于墓穴,是中下层人群墓穴的主要装饰方法,以葫芦、荷花、松柏、壁虎等图案点缀,左右对联多是溢美吉祥之词,如“青山绿水、明月春风”或“佳城寿圹、福地来龙”之类,所有图案字迹,都是紫地蓝字,周边涂金,庄重素雅。砖刻与石刻大同小异,可以看做是石刻的一个分支。

3 价值意义

安丘石刻是一种流程复杂、技艺精湛的复合工艺品,也是一种横亘人心、绵延千年的古老传统。从汉代的董家庄汉画像石墓到宋代的石棺,从天下第一坊的庵上石坊到誉冠中华的《张学海墓表》、“三绝碑”,无不凸显出先民们丰富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历史研究、文物考古和工艺传承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历史价值

安丘石刻有上千年的历史,已有无数石刻文物所佐证。现存的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摘药山道观、宋代石棺、庵上牌坊及散布各镇街区的墓碑、石虎、石羊、石马等珍贵石刻,为研究安丘历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和文物考古提供了宝贵资料。

3.2 文化艺术价值。

明清时期的安丘老城,牌坊、楼阁、寺庙等古建筑颇多,其人物造像和生产生活用品的造型具有精湛逼真、出神入化、气势恢宏的特点,无不透示着艺术神韵,特别是碑刻艺术为世人称颂。碑刻的书丹人都是当时的书坛高手,是学习书法艺术的绝佳范本。现存安丘市博物馆的碑刻和人物造像有40多通,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是一部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科举、艺术于一体的石刻百科全书。

3.3 工艺价值

安丘石刻是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从选料到取坯,从雕刻到安装,都属纯手工操作,历代匠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和绝活。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往往留一手,加之从古至今多无文字记载,全凭石匠眼看、心记、手勤,是一项极其宝贵的传统手工技艺,一代代传承至今,绝非现代化所能取代的。■

猜你喜欢
安丘牌坊石料
小兔的“胡萝卜车”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家乡的小豆腐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山东安丘仓方早生桃生产管理技术探讨
“立体史书”古牌坊 历史风尘的符号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白家牌坊
安丘蜜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