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畅
(云南省文物总店,云南 昆明 650000)
古罗马人常给小孩挂些珊瑚枝,相信能保佑孩子健康、安全。意大利至今依然很流行这种观念,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印第安人认为“贵重珊瑚为大地之母”,红珊瑚在印第安人心目中的精神地位非比寻常。
19世纪早期珊瑚在英国非常流行。成串的珊瑚珠是最受少女们喜爱的礼品,在苏格兰人们相信珊瑚可以令少女更加美丽健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小时候受赠于她母亲一条粉红色圆珠珊瑚项链,同样的红珊瑚项链伊丽莎白的女儿安妮公主在1951年1月生日时也佩戴过。一直以来,英国王室拥有世界上镶嵌最精致的钻石的权杖和王冠等,所以这条饱含英国王室传统的粉红珊瑚项链,亦被作为珍宝世代传承。
历史上红珊瑚与佛教关系密切,与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并列称为佛教“七宝”。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中,印度和西藏人都把珊瑚作为“如来佛”的化身。或用来作为祭佛的吉祥物,或做成佛珠来佩戴。也常见将红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材料巧妙搭配装饰佛像。在藏民心中,红色代表了他们心中的“西方之阿弥陀佛”,红珊瑚是备受珍视的首饰宝石。
我国古籍多有记载,如《山海经·海中经》中记有“珊瑚生海中”;《格古要论》中说到“珊瑚生大海中山阳处水底”;三国曹植诗“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汉人因珊瑚之形、色称之为“烽火树”,班固《西都赋》、明朝《本草纲目》都有记载。
汉代,“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王室贵族兴起前庭植玉树的风气,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后唐、宋至元、明、清各个朝代,皇亲贵戚、富豪权贵也一直把珊瑚视为爱物。盛唐时候由于社会富足,女子们流行梳高发髻、戴珊瑚发钗,著名诗人韦应物留下了《咏珊瑚》的名句: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明代,皇家专门设有储存珠宝珊瑚的文华殿,珊瑚成了皇家非常看重的贵重饰品。
唐代才子薛逢诗云:“坐客争吟去碧诗,美人醉赠珊瑚钗。”宋代时珊瑚的用途主要分大小,料大并且完整的就作为摆件陈设于厅堂,小而残缺用作首饰。明代皇城中设有文华殿,作为皇家珠宝库专门收藏金珠、玉带、珊瑚、宝石等。清代的官制严格规定,顶珠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不得随意更替改换。
藏传老珊瑚,在藏族人看来,珠子配饰就是财富,这不仅是象征着地位,更具有实实在在的商品价值。在古代西藏珠配可以与牛羊、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等价交换,游牧民或农耕人群在需要时,都用珠配来交换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当地人认为珠子和配饰比货币更有价值,在习惯了货币交易的内地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藏民族的珠饰多是外来品,而非本土产出,红珊瑚就是其中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珠子一度替代了货币。
浅海珊瑚:指孔隙大、密度小的造礁珊瑚。颜色通常为白色珊瑚礁多生长于水深约20米以内的浅水海域,需与藻类共生进行光合作用,已列入华盛顿公约内的保护项目,不可采集交易。
深海珊瑚:一般生长在100~2000米深海中,分布范围很小,局限性很大,由于钙化过程需在深海中完成,所以孔隙小密度大结构致密,是作为雕刻艺术品和珠宝首饰的宝贵原料,因此又被称为贵重珊瑚。深海珊瑚不需要与藻类共生,亦无须进行光合作用,形体成枝状,色泽由白、粉红、桃红至深红,无法被人工养殖,可正常采集交易。
红珊瑚属于钙质珊瑚,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红珊瑚分布的深海水域,其海底都发现大量火山、地震活动,含有一定数量的常量元素,如有色元素铁、无色元素镁以及微量元素。红珊瑚在钙化(被碳酸钙代替)过程中,吸附了海水中各种元素。红珊瑚是由于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
颜色为红色的珊瑚主要是吸附了大量铁元素;如吸附以镁元素为主,兼有少量铁元素,则珊瑚的颜色呈粉红、粉白;如吸附以镁元素为主,兼有少量微量元素,则为白色的珊瑚。白色珊瑚也是难得的珍品。
火山、地震频繁活动的地区为红珊瑚的生长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台湾、日本、琉球群岛、地中海、意大利半岛、夏威夷群岛及中途岛分布较多。其中珊瑚最大的出产国是日本,产量世界第一。日本将珊瑚艺术与茶道艺术、插花艺术、珍珠艺术(东珠)并称为“四大国粹”。
台湾也是红珊瑚的重要产地,在鼎盛时期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所以台湾地区有“珊瑚王国”的美称。台湾岛与菲律宾的吕宋岛之间育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使得台湾岛东部海岸带较为陡峻,这就为红珊瑚在深海中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台湾四周苏澳水域至花莲以南水域是深海红珊瑚的重要产区。台湾基隆和澎湖列岛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红珊瑚,品质优良,成为“红色黄金”的主要产区。
红珊瑚生长在海水温度高于20摄氏度(最宜的温度22~28摄氏度)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岩面、凹缝中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和海水的洁净度是影响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过多的陆源物质污染海水,便会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进行。就是说红珊瑚要求生活在标准盐度范围的海水中,即每升海水含35克的盐,而受污染的海水内的陆源物质也会降低海水的盐度。
红珊瑚的生长受阳光、水温、水压、盐分浓度、食物丰度、海流速度、自身健康状况、海洋污染等影响,至今无法用人工养殖的方法来生产。红珊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无法在实验室中生成的宝石。
红珊瑚的生长纹自然斜横,精细,线条不规则,呈散乱状态,从横截面看同心圆状结构,像树木年轮。侧面看是像水流状或旋涡状纹路。纹路间距较小,一般只有0.5毫米左右。
海竹纹路比红珊瑚纹路宽,更明显突出,由于生长速度快,生长纹粗壮。红珊瑚纹路比较细,不明显。越好的红珊瑚生长纹越细,有的细到肉眼直接难辨,但一定有。海竹横截面是放射状纹路,侧面看是平形状纹路。纹路间距较大,一般在1毫米以上,甚至更大。
红珊瑚(阿卡、莫莫)的白芯出现的位置不固定,有时在截面中间,有时在一侧,有时在背面,有时在枝杈冒出位置。
海竹仿红珊瑚,颜色是化学染色,观察颜料聚集的地方,化学染色“有妖气”,毕竟与天然颜色有区别。染色的珊瑚白芯多数白色部分界限不清晰。染色珊瑚多数把白芯做在截面中间。染色珊瑚多数能看到黑点的斑点,是由于染色珊瑚的外部疏松,染色剂容易聚集在一起,属于过度染色而发黑。海竹表现呈现粗糙的竖纹,表面有粗大的槽状纹理。海竹内部比外表层密度高,染色剂难以渗透导致染色后颜色不均匀,产生色差。凡染色者,光泽不柔和自然,除了过分的妖艳,红色没有层次,颜色较为均匀,内外颜色差别不大。而真的红珊瑚红色有层次,有的还红白相间,颜色不均匀,是从外向内逐渐变淡的。
用珍珠贝壳琢磨成假冒白珊瑚的白色念珠,可通过贝壳上的平行生长结构及其粉红色的色带来鉴别。珍珠贝的光泽有一定的方向性,低倍放大时,显示出一种极像火焰的图形。
人工合成品指的是用红珊瑚的粉末压制而成,不像海竹,整体颜色无深浅,色泽一致,人工合成品已经做出颜色有深浅色彩有过度,最大的弱点是无生长纹(日本技术)。未染色的海竹颜色有白色、黄色,黄色主要是由于长期氧化而形成。海竹因为生长方式的限制,只能长成小节状,且分叉极少、极短。初步骨骼化的海竹竹节处还会有骨骼覆盖,一段时间后就剥落,出现明显的节状。骨节处质地极为疏松,可以轻松掰开。
目前来说,由于红珊瑚生长极其缓慢,且不可再生,因此极为罕见,很受收藏爱好者喜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