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诊断疾病的手段日渐增多,但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最终确诊,仍然依赖病理检验,因此病理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病理工作的日常诊断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病理技术的支持[2],病理技术人员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临床诊疗水平。本项目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病理技术人员的发展现状很不理想,一方面存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岗人员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和激励措施等问题,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1 病理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本研究采取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共调研了115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现其中三级医院均设有独立的病理科,而部分二级医院没有独立的病理科,其病理检验工作隶属于检验科或其他科室。三级医院的病理技术人员平均数量为3.1名/所,二级医院平均为0.7名/所。
1.2 现有病理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调研发现,现有病理技术人员学历偏低,主要为大专和中专,本科以上学历少,甚至有少数无学历人员。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高级职称少。学历和职称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理技术人员的发展。大多数病理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反映,日常工作量繁重,极少有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导致他们感觉在重复廉价劳动,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工作缺乏积极性。
1.3 缺乏统一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抽查了现从事病理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126名(包括兼任),发现其中81.7%的医院通过完成工作量件数、完成工作量效率和(或)工作时间长短进行考核,18.3%的医院目前仍无考核标准。69.8%的病理技术人员从事岗位后通过全日制高校学习、上级医院进修和(或)培训班等形式参加过继续教育学习,但仍有30.2%的人员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100%的病理技术人员反映急需制定行业职业标准,78.6%的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不满意。
1.4 医院招录病理技术人员的具体要求:调研结果显示,115所医院中,目前有108所医院急需录用病理技术人员,只有17所医院暂无录用计划。在招录病理技术人员时,78.3%的医院负责人认为岗位技能最重要,21.7%会首先考虑学历;61.7%的医院要求具有大专学历,对本科及中专学历毕业生的需求较少。82.6%的医院希望录用病理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仅17.4%的医院对专业没有要求。各医院均要求病理技术人员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组织切片技术、常规HE染色技术、细胞学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及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部分医院还要求具备病理解剖技术、显微镜和摄影技术、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技能。此外,大多数医院还对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及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2.1 专业人才需求状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病理技术岗位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在一线就业的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有相当数量的需求[3]。我国目前病理技术人员多由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或其他相关专业转换而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病理技术的系统化训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2009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内明确规定病理医师应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病理技术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而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有较大的病理技术人员缺口。近日首次发布的《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数据报告》显示: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被调查的105家病理科中,现有病理技术人员共389人,缺口达211人。本项目通过调研亦发现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绝大部分医院均希望能招录到高素质、技能型病理技术专业人才。
2.2 职业岗位对病理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笔者与多名病理行业专家探讨后一致认为,病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即使勉强从事该工作,但在技术规范性、质量保证和适应新技术能力等方面都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4]。结合本次调研中各医院招录人才的具体要求,分析出病理技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知识、技能、素质”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3 在医学专科院校开设病理技术专业:调研结果表明,大专层次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是目前医疗市场需求的主题。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科人才,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习、规范化的操作技能训练,可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所需专业人才。因此,要解决当前各级医疗机构病理技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只有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办病理技术专业,才能提供一批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仅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健康职业学校开设病理检验专业,为数不多的学校培养的寥寥人才根本无法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4]。
2.4 制定病理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加强人才监管和激励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病理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并参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未达到相应级别标准者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强化训练直至考核达标;同时配套奖惩机制,激励其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了规范新进病理技术人员的操作,建议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制定一套 “病理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5],以便于考核双方均能明确目标,合理评价。此外,定期组织在岗人员参加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学习,邀请病理专家讲座,院校合作组织训练和竞赛,促进新技术操作的发展和规范化应用[6]。
综上,我国当前病理技术人员的发展现状不良,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并大力加快人才的培养。要发挥卫生系统和医学院校的重要职能,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导,跟踪考核和培训为辅,全面促进病理技术行业的发展。制定病理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笔者坚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病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