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旋法与调式风格分析

2018-01-23 17:22:07李紫涵
黄河之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半音中提琴音调

李紫涵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中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唯一以中提琴协奏曲为创作载体,在音域、音色及表现空间等方面以这一乐器特有的魅力结合匈牙利民间音乐语汇,融时代性、地域性等音乐文化为一体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一、创作素材与旋法

《中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素材多来源于匈牙利古老农民歌曲和本国独特的民族和声,多种调式中穿插着匈牙利古老民歌五声音阶结构和欧洲传统七声结构,这些都是巴托克长期探索和研究匈牙利民间音乐及其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产物。作为作曲家,他把发掘出来的农民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的最高成就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民间音乐的旋律、调式和节奏构成了他作品的灵魂。比如连续半音级进为特征的罗马尼亚民歌“多依那”和频繁出现大小二、大小七度的阿拉伯民歌等地方都有所体现。

在创作手法上,该作品不仅运用了匈牙利本国的民族调式与和声,还运用汲取了欧美先锋派作家的作曲技法,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民族主义的表现风格还赋予了作品新鲜的时代特征。其独创的“轴音体系”综合和发展了传统和声原则,自由的使用十二个音级体系中的音进行多声思维的创作,使旋律的进行更具有可变性与多样性;另外,作品中大量而缜密的使用了中古调式和欧洲传统大小调式对比交替进行的多调式结构,调式和调性的变化为作品旋律营造了神秘且色彩丰富的旋律,在多种调式的呼应与制约中增强了作品的紧张感与戏剧性,从而进一步淋漓尽致的表达亢奋忧郁的情感;十二声调式手法的应用增强了主调音乐的个性风格,成为音调起伏或线性的过渡乐段,其中连续半音级进使得作品风格更具表现力和趣味性,下行音调的使用多充满鲜明的律动气息,丰富了作品情绪,突出了作品的音乐语汇与感情色彩。正是通过上述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中提琴广阔的音域及独特音色,丰富的音色与情绪对比营造的气氛也正是巴托克晚年悲壮感慨的真实写照。

二、调式风格分析

(一)十二声调式的应用:是建立在其“新的半音体系”基础上的一种个性化手法,是“轴音”理论的具体表现。这种半音体系的各音级之间常相隔半音,除与基音的关系外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除主音的功能作用外十二个音级间关系均衡平等,二是全曲大量使用以十二声调式构成的曲调起伏或线性过渡乐段。它体现在两个部分,一是半音级进中音程变化均匀平稳曲调,于主音轴结构里体现出对于调式主音功能性的支持和依附性;二是下行音调,下行音调是受语言习惯的历史影响,旋律多始于强拍并以此为动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从而造成音乐表现和情绪上的明显落差。

(二)朗诵调的应用:是作曲家以欧洲古老戏剧吟诵手法结合匈牙利民谣传统提炼出的一种极具个性的音调性节奏进行,主要体现为主题以及相关部分的结构按一定的节奏倾向在原有音型基础上成倍增减时值而获得的一种类似“即兴风格”的演奏效果,是控制主奏声部与乐队演奏间结构呼应、动机起承与转折等方面最具创作特征的处理手段之一。基本部位体现在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及其变形+部分模仿+展开部主题与部分模仿+再现部主题与部分模仿+结束部.第二乐章B段+结束部。

三、创作风格及特征

这部作品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节奏上:恰当的自由处理使得节奏组合张弛适度,具有内在韵律。在主题变形和过渡乐句中,节奏型较夸张,具有戏剧性。2.旋律上:通过采用相同与相似音程和节拍变化所形成的音调在不同调式上采用同向、反向,倒影等处理使得旋律丰富多变、生机勃勃,既整体协调又首尾呼应。独奏部分律动流畅、气息悠长。3.和声上:不遵守传统对位法的规则,利用独特的民族和声,频繁出现的大二度、四度跳进也体现了音程关系上的平衡。4.其他织体上:变化音繁多,大小七、大小二度的应用表现了乐曲强烈个性化语言和丰富想象力。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风格和特点来源于匈牙利及邻国的民歌,他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素材纯朴和纯粹的运用来自于他平时考察多国的深入实践活动和对民间音乐资料收集工作的执着。作为创作者,我们也要在平时多观察和体验生活,拓宽眼界,在生活实践的点滴中寻找作曲灵感,多收集地区的民歌旋律与技法作为素材来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并且《中提琴协奏曲》不仅运用了民族音乐风格的民族曲调,还运用了匈牙利本国的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声与配器手法,同时还运用了欧美先锋派作曲家的作曲技法,不仅使作品保留时代感,而且还具有民族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乐曲时我们也要灵活处理和运用和声与调式,把民间歌曲的旋律作为作品主题发展的动机,将淳朴的民间音乐与传统的古典乐或新颖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从而使民间音乐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半音中提琴音调
春的呼唤
新航空(2024年3期)2024-06-03 22:25:26
浅谈半音键竖琴在竖琴启蒙教学与普及推广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生活(2022年9期)2022-10-21 20:11:20
老余
诗潮(2019年12期)2019-12-26 07:34:40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黄河之声(2018年2期)2018-01-24 13:38:46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北曲的半音
上海戏剧(2017年10期)2017-10-24 11:42:16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7:00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和声中的半音化运动
北方音乐(2016年23期)2017-01-11 11:07:57
中提琴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戏剧之家(2015年11期)2015-07-24 00: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