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2015-07-24 00:27周俭影
戏剧之家 2015年11期

周俭影

(大庆市歌舞剧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比小提琴稍大的是中提琴,中提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中声部,它填充了高音和低音中间的一个空白。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样,但体积稍微大一点(大小提琴1/7)。在音色方面,中提琴具有比小提琴更厚实的优势,音色丰满,给人以温暖的情感体验。在指法与运弓方面,中提琴与小提琴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中提琴没有小提琴的辉煌性;在音响方面,中提琴与大提琴也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在乐队的演奏中,较之小提琴与大提琴,中提琴所具有的局限性导致了在与乐队进行较量的过程中还是缺乏一定的力度。因此,我们很少看到为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但中提琴特有的不大透明的带点忧郁色彩的音色,在西洋管弦乐队中却是不可多得的。

一、起源和发展

中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早期分为中音提琴和次中音提琴两种。19世纪,帕格尼尼获得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中提琴,柏辽兹为它写了一首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柏辽兹不仅把中提琴独奏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把乐队的中提琴声部也写得十分优秀。20世纪以来,出现了特蒂斯、普里姆罗斯和欣德米特等中提琴演奏家。沃尔顿为特蒂斯、巴托克为普利姆罗斯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自己写了4首中提琴协奏曲,由他亲自演奏。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来说,在室内乐作品中,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中,中提琴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对艺术的表现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较之小提琴与大提琴,中提琴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得中提琴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就连像贝多芬这样独具个性的音乐家,也没有对中提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样的冷遇下,中提琴的学习走入了一个误区,人们感到只有学不好小提琴的人才被迫去学中提琴,好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选择,只有庸碌无为的音乐学者才会去选择这件蹩脚的乐器。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雨尔在他的歌剧《乌达尔》中,自始至终用中提琴演奏,这在当时是对中提琴的一种肯定。我们通过研究可以看到,中提琴发展的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师斯特拉迪瓦里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却没有这样的福气。这一时期,中提琴的尺寸是不固定的。直到19世纪末,特蒂斯设计制造了特蒂斯型中提琴,这时的中提琴,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材与尺度。

在20世纪前,巴洛克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中有一些和中提琴相关的作品。如柏辽兹创作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其实就是一首中提琴协奏曲(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获得一支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后曾考虑转拉中提琴,并请柏辽兹为他谱写一首中提琴乐曲,即《哈罗德在意大利》,但最后帕格尼尼因不满乐曲中提琴独奏部分太多休止符而拒绝演出)。

在室内乐中,中提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莫扎特的《弦乐5重奏》系列,将中提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采用两把中提琴,一把作为独奏,另一把作为和声,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里,中提琴和小提琴一样重要。

中提琴在西洋管弦乐里同样重要,如爱德华·埃尔加创作的《谜语变奏曲》(又称为《第6变奏》)。但由于中提琴要求的演奏技艺与小提琴与大提琴相比要更高,导致了在20世纪前中提琴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作品也相对比较少。这也使得中提琴演奏家不得不演奏些改编的乐曲。

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比较

中提琴的结构和材质都和小提琴相近,只是在尺寸上更大一些,音色更具变化性。和小提琴不同的是,中提琴没有标准长度。为了和小提琴的音色和谐,最佳中提琴的长度是21英寸,但这个尺寸不适合像小提琴一样演奏。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中提琴家和提琴制作师不断修改中提琴的尺寸和形状,使之更短更轻,但同时保证有足够大的共鸣箱来体现中提琴的音色。中提琴通常比小提琴长1到4英寸,平均长度为16英寸。为儿童制作的中提琴的长度缩短为12英寸。

中提琴进入乐队后并不是马上就有机会发挥出与它本身相称的作用。在巴赫和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中,中提琴与其它弦乐器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后来的作曲家并不重视中提琴的独特色彩,仅仅把它作为乐队的中间声部或者低声部来处理。只有在贝多芬和浪漫乐派作曲家作品中,中提琴才成为演奏旋律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