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2018-01-23 11:53周思言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山城钓鱼考古

由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合川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于2018年7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市合川区举行。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及市文物局局长幸军、合川区委区政府领导,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军事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Doowon Cho及秘书长Philippe Bragard、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度分会副主席RimaHooja,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领域的80余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

举办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挖掘和提炼钓鱼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搭建钓鱼城遗址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钓鱼城遗址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并助推钓鱼城遗址申遗工作。会议以“国际视野下的钓鱼城遗址历史与价值”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主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围绕钓鱼城遗址的考古成果、突出普遍价值、军事史问题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与交流。会议的主要过程如下:

7月22日上午,在与会领导与学者实地参观钓鱼城遗址后,大会举行开幕式。合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徐万忠主持开幕式。合川区委书记李应兰致开幕词,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文物局局长幸军、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ICOMOS军事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Doowon Cho、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7月22日下午,承担钓鱼城遗址“申遗”相关各研究课题负责人在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课题进展和主要成果。7月23日上午,与会专家分为考古研究、价值研究和军事史研究3个组,围绕着5个课题组的3个方面的汇报内容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分组讨论完毕后,召开了会议闭幕式,闭幕式上,3个组的召集人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各组的讨论情况,并就本组议题进行了点评。与会代表普遍反映,这是一次主题集中、特点鲜明、成果突出的文化遗产领域的学术会议,对于深化钓鱼城遗址的研究、推进钓鱼城“申遗”的进程,都有重要的作用。

这次会议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汇报和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研究成果的评议。

第一部分,钓鱼城“申遗”相关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考古研究、价值研究和军事史研究3个方面。

(1)在考古研究方面,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钓鱼城遗址的考古收获与认识”和西华师范大学承担的“南宋末川渝陕军事设施调查及研究”两个课题。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钓鱼城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袁东山研究员的主题报告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他首先概述了钓鱼城遗址的考古历程和发现情况,系统分析了该城址包括环城城墙、南北一字墙、城门、水军码头、古地道等在内的城防体系和城址分区,并详细介绍了范家堰衙署遗址的考古发现及其平面结构、建筑和排水系统的复原研究成果。袁先生认为,从范家院子遗址的位置、规模和建筑等级来看,该建筑群的功能性质应该是南宋合州府署及兴戎司署。在此基础上,袁东山指出,在空间理解上,钓鱼城平面上的方向性和纵向分布的垂直高差,是理解钓鱼城内城和外城的关键;在研究视角上,钓鱼城遗址的研究应关注历史文献与田野考古相结合及进行战争史研究的立场问题;在武器使用问题上,钓鱼城遗址除了利用地形带江为池、包山为固之外,还使用了抛石机及少量火器;在价值研究上,钓鱼城遗址主要符合突出普遍价值评价标准中的第4条和第6条 。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蒋晓春主题报告介绍了他们对川渝地区南宋其他山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成果,包括关隘及古道12处、宋军山城46处和蒙军山城5处。调查共分为4类:第一类是对大散关、仙人关、阳平关、金牛道等蜀口军事设施的调查;第二类是对“蜀中八柱”的专项调查,包括合川钓鱼城、剑阁苦竹隘、苍溪大获城、蓬安运山城、南充青居城、通江得汉城、金堂云顶城、奉节白帝城,发现城墙、城门、敌台、地道、碑刻等各类考古遗迹并绘制各山城平面简图;第三类是对富顺虎头城、巴中平梁城、平昌小宁城、广安大良城、泸州神臂城等其他重要山城的调查;第四类则是对钓鱼城衙署祠寺、摩崖造像、碑刻题记等地面文物的系统调查。结合考古调查发现的成果,蒋晓春指出,钓鱼城是宋蒙战争时期四川战区的军事枢纽,在选址、山形水势的利用、防御系统构成、防御设施构筑技术等方面对其他山城有示范作用,在四川山城防御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钓鱼城遗址考古工作开展时间早、规模大,研究最为深入,现存文物古迹众多、类别丰富、保存完好,保护措施完备,在文物遗存的丰富性、典型性、多样性等方面为各山城之冠。

(2)在价值研究方面,有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钓鱼城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和复旦大学承担的“钓鱼城与同类遗址的比较研究”两个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魏坚教授以“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视野下的钓鱼城”为题作主题报告。魏坚教授首先从4个方面分析了钓鱼城遗址体现的重要遗产价值:一是钓鱼城山、水、城合一的军事防御体系,是中国军事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二是钓鱼城多重构筑、彼此呼应、内外相连的城防设施,体现了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智慧;三是钓鱼城依山就势、据险固守36年的务实布防策略,奠定了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军事战略地位;四是考古发掘揭露出的大量实物遗存,是钓鱼城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集中体现。在此基础上,魏坚教授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6条标准,对钓鱼城申遗标准做出了适用性评估。钓鱼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其建筑、规划、技术与景观诸多方面的独特性,且蒙(元)宋战争产生了蒙哥汗死在钓鱼城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钓鱼城依山就势、据险固守的军事思想和布防策略也作为一种军事文化精髓而得以传承,因此钓鱼城遗址适用“突出普遍价值”标准的第2、4、6条。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教授的报告内容包括钓鱼城与国外和国内相关遗址的比较研究。在与国外相关遗址的比较研究中,杜晓帆教授首先进行钓鱼城与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外军事城堡遗址和防御体系的比较分析,指出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与军事防御设施相关的世界遗产地大量集中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尤其来自亚洲的典型案例数量较少;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山城是充分利用周边山水环境进行防御,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极为密切,而西方大多数的城堡、军事要塞都是自成防御体系,与周围环境联系较弱,更没有“依山水为营”这一理念;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四川地区南宋山城体系依托“山-水-城池”进行组团防御的军事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在现有世界名录、预备清单中并未发现以13世纪抗击蒙元入侵为OUV(突出普遍价值)论述的军事防御设施。此外,关于钓鱼城遗址与“一带一路”相关文化遗产地的比较研究,则从更宽广的视角,将以钓鱼城遗址为代表的山城体系的价值放在蒙元时代欧亚世界普遍的防御体系中来审视,并强调钓鱼城之战作为元朝“华夷混一”的历史节点的重要性。在与国内相关遗址的比较研究中,杜晓帆教授将钓鱼城遗址与川渝陕体系中其他军事设施进行对比研究,指出钓鱼城为南宋后期在四川地区建设的抗蒙(元)山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一座山城,与该体系中的其他山城具有历史与地理上的联系,且其军事战略地位、保存状况、历史意义显著高于其他山城,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此外,杜晓帆教授还厘清了钓鱼城遗址与西南土司山城遗址的关系,指出钓鱼城的山地军事城堡体系与西南土司山城遗址虽在建造时间、筑垒体系、防御体系、历史遗存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建造目的不同,并且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南宋山城防御体系不仅依托山险,且有控江的理念,山城之间相互联动,其开创性的山地军事堡垒防御体系和筑垒体系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基于前述两方面的阐述,杜教授课题组认为,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山城体系是一种退可守山、进可控江的山城文化景观,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3)在军事史研究方面,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薛国安少将,以“钓鱼城防御体系的典型性、独特性和实用性”为题作主题报告。薛国安少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框架、背景与意义、目的与方法,并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创新点。一是深度挖掘了钓鱼城遗址的军事历史价值,提出了钓鱼城“山、水、地、城、军、民”六位一体的城池防御体系与守城将领卓越的军事谋略的高度融合,是钓鱼城军事防御体系与其他军事防御体系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典型性;二是系统总结钓鱼城保卫战独具特色的积极防御思想,指出钓鱼城保卫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筹划思想与据险防守的战役布势思想、山城积极防御的作战理论以及“山、水、地、城、军、民”合一的装备后勤保障思想,是“追求道胜、注重备战、崇尚谋略制胜”的军事积极防御的典范;三是揭示了钓鱼城遗址所蕴含的当代军事价值,钓鱼城军民一体的备战思想及防御思想对当代战争体系制胜和现代后勤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钓鱼城军民坚韧顽强的爱国精神与战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强国强军梦注入实践动力与精神动力。

第二部分,钓鱼城研究成果研讨及评议。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主题同样围绕着各课题组主题报告内容展开,也分为考古、突出普遍价值和军事研究3个方面。与会专家针对课题组的报告,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1)考古组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主持。专家们认为,钓鱼城的考古工作为申遗提供了最基本、最可靠的学术支持,但在考古报告的整理发表、考古成果的宣传展示、考古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各课题组之间形成合力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方面,针对已有的考古遗存,遗址所发现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有具体的分析说明,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如认为范家堰遗址是“衙署”遗址,需要通过与其他衙署遗址的比较来论证;南、北“一字城”形制有所不同,它们在实战中的作用异同也需进行阐述;此外,钓鱼城中水源、粮草、铁器、火药、战船等物资的来源及保障问题,不同功能分区的理由及具体作用,以及信息传递的层级、方向、道路网络等,都需要通过考古调查和研究予以查明。另一方面,钓鱼城需要进一步制定与申遗工作密切配合的、符合大遗址保护要求的考古工作计划,以为申遗提供基础资料和学术支撑。

(2)突出普遍价值组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着钓鱼城的“申遗”对象、遗产类型、遗产意义、价值提炼、适用标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申遗对象,多数专家认为还是应该针对南宋抗蒙山城体系,因为城防体系的意义大于个别城址,即便是钓鱼城遗址单独“申遗”,也要关注当时钓鱼城本身的体系建设及其与其他城址的关联。关于钓鱼城的遗产类型,大多数专家都认同,钓鱼城是典型的军事遗址,并指出目前国内世界文化遗产中军事遗产类数量较少,钓鱼城遗址在这方面优势突出,且钓鱼城遗址并非连续的文化景观,应以军事遗址为主;另有少部分专家则认为,钓鱼城的修建结合山形水势,可以文化景观类遗产进行申报。关于钓鱼城遗址所适用的“突出普遍价值”标准,大部分专家认为,申遗标准以标准4和标准6为好,慎用标准2和标准33;但大家也都提出,关于价值标准的研究还需深入和强化。在钓鱼城遗址的遗产类型方面,大部分专家认为钓鱼城遗址具有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外,在表述钓鱼城遗址的历史价值时,应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钓鱼城之战奠定了此后欧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研究中应弱化蒙宋战争中所涉及的民族问题,将其放在两种军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思考,进一步阐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进程、方式,及其在中国及世界军事文明史上的意义。关于钓鱼城遗址的进一步研究,专家们认为,钓鱼城遗址具有军事、艺术、社会、历史等多种价值,需通过跨学科和整体性的研究思维进行挖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恰当保护。具体到钓鱼城申遗文本的写作,则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地图进行展示,标明粮草、商路、进军路线及战争各阶段经济社会及军事态势的变化,并于附录中收录相似地国际典型防御体系案例,从而突出钓鱼城遗址的独特性和典型性。

(3)军事研究组研讨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奚江琳主持。专家们指出,钓鱼城遗址是军事遗产,其防御体系是中国积极防御思想的集大成者,并展现了积极防御的战斗精神。对钓鱼城遗址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加强钓鱼城之战的战争史历史研究,将所有的研究建立在历史实际的基础之上,回到历史的实景中,对每个历史细节给出答案;另一方面,应深度挖掘钓鱼城遗址的军事历史价值,系统总结其独具特色的军事积极防御思想,更重要的是传承其文化,借鉴其价值,为实现强军梦注入实践动力与精神动力。但与会专家也指出,钓鱼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研究要紧扣钓鱼城遗址及其周边本身,要将历史上的战事与钓鱼城战场遗址紧密结合起来,对一些军事事件发生的地点(特别是学界有争议的地点)应作更细致和严密的论证,为钓鱼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申遗提供依据。

在本次会议的闭幕式上,考古组、突出普遍价值组和军事研究组研讨会的主持人分别就该组的研讨内容在大会进行了交流和点评。合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才明主持闭幕式并作总结讲话。

本届会议深入挖掘和提炼了钓鱼城文化与价值,将推动钓鱼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钓鱼城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下。会后,还将出版发行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系列研究成果著作,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和运用到今后的申遗工作中。

猜你喜欢
山城钓鱼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中山城怀古
“考古”测一测
人大主动作为 助推山城教育高质量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