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城乡一体化新宝山

2018-01-23 07:31陆晓亮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 陆晓亮

近年来,宝山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深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发展都市绿色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增强

第一轮《宝山区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共实施项目57项,总投资3.35亿元,通过实施设施菜田、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农机维修服务点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7年末,全区粮田设施化率达到100.0%,菜田设施化率达70.0%,粮食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走在全市前列。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为要求开展农业标准园创建,建成蔬菜标准园13家,创建面积4072.6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44.0%。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8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2017年对上海汉康豆制品有限公司、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施设备、宣传推介、农产品参展费、用地、开办专柜和专卖店等21个项目进行补贴,补贴金额524.8万元;对规模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补贴,补贴金额3858.5万元。截至2017年底,本区拥有市、区两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带动本地农业从业人员706人,带动本地农田面积0.55万亩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带动农业从业人员2636人,带动本地农田面积2.5万亩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三)开展农业生态保护和治理

实施农田轮作休耕政策,逐步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绿肥和深耕晒垡面积,促进种地和养地相结合。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对有机肥、缓释肥和专用复合肥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力度。2017年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4.8万亩次、商品有机肥使用0.75万吨、缓释肥51吨,建成绿叶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家,水肥一体化种植的蔬菜专业合作社7家,粮食绿色丰产高效创建示范点10个。探索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2017年区农委与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展稻草秸秆种植食用菌试点,推广“稻草秸秆-食用菌栽培基料-有机肥料”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

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有42家农业企业的391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认证面积2.62万亩,认证率达70.0%。进一步调优种养殖结构,增加优质稻米“宝农34”等品种的种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广稻虾、稻蟹共作新型种养结合模式,2017年有3家粮食专业合作社尝试养殖小龙虾,养殖面积23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养殖规模扩大到300亩,上海宝锦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以稻蟹共生方式种植的蟹稻米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宝山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推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上海沪宝水产养殖合作社的中华绒鳌蟹连续6年获得“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评比金蟹奖。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短板

实施《宝山区第二轮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村庄改造、中小河道治理、“五违四必”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田网、路网、林网、河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修缮建设计划》,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以及农村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统筹重大工程建设的公益林占补平衡难题,严格保护存量林业资源,挖掘郊环沿线造林空间,完成140亩公益林建设任务,2017年末本区森林覆盖率达16.2%。

(二)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显著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要求推进,研究出台《宝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5-2020)》《关于宝山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农村更具风貌”要求,优化农村空间形态布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重点片区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浓郁的美丽乡村。截至2017年底,4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村成功创建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编制《宝山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以沿江农业生态旅游区为标志的罗泾绿色生态特色小镇;集古镇历史文化、宝山寺宗教文化、闻道园江南水乡文化为一体的罗店江南历史文化名镇;集球根花卉观赏、闲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月浦花卉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57万人次,农业旅游经营总收入1794.5万元,吸收本地农民就业345人,带动周边农户350户增收。

三、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一)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推进农村承包“三权分置”,全区35个村243个村民小组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率99.5%。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的基础上,强化后续管理,推进农用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纳入公开市场交易平台规范进行。开展农用地流转、设施农用地、规模经营的规范性检查,坚决遏制流转土地和设施农用地非农化,流转主体层层转包、分包经营。鼓励发展都市绿色农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优先流向具有农业科技支撑的经营主体、“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具有“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二)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累计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98个村,完成率达94.2%;33个村完成分红,2017年分红总额7957万元,比2016年增长31.6%,人均分红1278元。制订《宝山区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流程图》,在罗泾镇完成镇级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罗店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顾村、杨行镇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三)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落实98个改制村的分账管理要求,推进村级政经分离。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在罗泾镇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扩大“村经委托镇管”试点。继续对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进行托底,2017年共有33个行政村享受村级基本运转经费保障区级财政补贴,补贴金额2800万元。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受限,生产效益难有改善。本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合作社职工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等问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收入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年轻人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仍然明显

农村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尤其是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推进滞后,部分农村公路年久失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环卫等设施存在老旧破损,有待提档升级,村沟宅河整治有待加强。另外,大部分优质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教育和卫生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承担了城市工业的负荷,部分“城中村”脏乱差现象仍然普遍,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倒挂,社会治安工作仍较薄弱,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三)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挑战

农村地区随着“五违”整治、建设用地减量化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大量低端落后产能淘汰,部分村可支配收入有所减少,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农民受学历、技能限制,非农就业方式不多,以房租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也有所放缓,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渠道有限,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五、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

(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都市绿色现代农业的示范项目打造,打响宝山农业品牌。对本区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一袋米、一只蟹、一条鱼、一只菇”等,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附加值。二是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90%以上地产农产品追溯体系覆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培育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罗店镇、罗泾镇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和特色小镇。淘汰农业范围内的劣势落后工业企业,结合减量化工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集中做好“农”字文章。

(二)推进乡村形态和内涵“双美丽”

一是通过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和布局重现乡村风貌。以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引导撤并村农户进开发边界内集中居住。高标准推进罗店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罗泾全国特色小镇的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通过“城中村”改造,促进问题集中的农村地区改善面貌。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建设,着眼于水、路、绿等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选优配强农村干部,增强队伍能力。弘扬乡村文化,扩大罗店历史文化名镇、罗泾端午民俗文化节等宝山特色工程和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化能力,为乡村旅游增加新的看点。

(三)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供创业就业服务、提高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对低收入农户,实施精准帮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二是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农民收益分配机制,逐步实现收支有结余的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进行分红。鼓励创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发展模式,鼓励镇、村集体经济回购物业,通过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建立“造血”机制,获得稳定收益。继续推进“村经委托镇管”试点,以镇搭建平台并经营管理、村入股参与并享受收益的运作形式,推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