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美国建国
——美国开国元勋以儒家道德哲学建立新美德的努力

2018-01-23 07:25:07
国际汉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道德哲学杰斐逊美德

孔子与美国建国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孔子的拉丁化名字是“Confucius”(公元前550—公元前476年),为中国春秋末期(公元前771—公元前476年)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18世纪70年代正是美国开国元勋们冒着生死危险推翻英帝国主义统治的时期。尽管孔子与美国开国元勋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美国创立过程中,开国元勋们应用了许多儒家道德哲学的价值观。①王小良:《美国缔造者与中国:中国文化对美国影响的起源》,《亚洲教育》2011年秋季号,第5—11页。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可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之父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的家里就有一幅孔子画像;《常识》(Common Sense)作者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认为,孔子是与耶稣和苏格拉底齐名的中国圣人;②http://americancreation.blogspot.com/2010/03/confucius-baseball-and-apple-pie.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美国精神的创立者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曾庄严声明,儒家道德哲学对全人类大有价值;①Benjamin Franklin, Letter to George Whitefield, July 6, 1749. 可参见网站 http://www.historycarper.com/1749/07/06/the-exampleof-confucius,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主要起草人托马 斯·杰斐 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在1801年总统就职演说中,大力倡导儒家道德原则。在其个人精华文摘汇编中,杰斐逊还收录了孔子推荐的关于一位杰出中国王子的诗歌。其他开国元勋们,例如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1826)和本杰明·罗许(Benjamin Franklin,746—1813)在他们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蓝图的过程中,也同样高度赞扬孔子。这些开国元勋们呼吁美国公民从儒家道德哲学中汲取积极因素,并按照这些道德榜样培育和提升自己的美德。②Patrick Mendis, Peaceful War: How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American Destiny Create a Pacific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United Press of America, 2013, p. 50.

这些美国初创期伟大的开国元勋们对于孔子的集体推崇激发了笔者的好奇心,我试图探寻孔子的道德教化为何如此重要。独立战争是美国的一场政治革命,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诞生,但它同时也是一场道德革命。虽然开国元勋们由其立场出发关注公民自由和经济自由,提出了“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观念,但他们也非常关注社会道德问题。他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既是反对财政压迫,也是与“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做斗争。③Marvin Olasky, Fighting for Liberty and Virtue. Washington D. C.: Regnery Publishing, 1996, p. 142.因此,这些建国之父们下定决心要构建一套与新的国家需求相适应的新美德。由于见证了旧世界道德腐败所带来的糟糕结果,开国元勋们孜孜不倦地利用各种有价值的道德资源为新国家创建美德。

良德关乎新生国家的生死存亡

“我们可以指望军队保卫我们,但是,美德是我们安全的最佳保障。如果美德没有受到高度崇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自由。”④The Founders’ Constitution, Volume 1, Chapter 18, Document 6. in Harry Alonzo Cushing (ed.), The Writings of Samuel Adams,4 Vols.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04—1908. 可参见网站 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v1ch18s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1783年革命的终结为北美英国殖民地居民带来了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带来了更多胡作非为的机会。18世纪末,美国城市盛行的“快乐和自由文化”导致了道德问题。根据一些现存史料记载,在18世纪每一个美国城市的几乎所有街区,人们都可以找到从事非法活动的公共场所。

这些问题以及一些其他社会难题令开国元勋们震惊。他们一致同意,道德建设不仅是保存革命成果延续的必需,而且更应优先考虑。他们认为,有美德的人才能生活在自由的社会。几乎每一位开国之父都证明了美德与自由之间的联系。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告诉美国人民,“本质上,美德或道德是大众或者共和政府主要的、必需的源泉”。⑤“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 1,” Henry Cabot Lodge (ed.), The Works of Alexander Hamilton, (Federal Edition), Vol. 8 [1774];The Works of Alexander Hamilton, (Federal Edition), 12 Vols.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04.本杰明·罗许声称,“没有道德就没有自由”。⑥Dagobert D. Runes (ed.), The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Rush.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47.本杰明·富兰克林警告世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自由。如果国家变得腐败和邪恶,人民就更需要主人”。⑦Jared Sparks (ed.), The Writings of Benjamin Franklin. Boston: Tappan, Whittemore and Mason, 1840, Vol. X, p. 297.托马斯·杰斐逊告诉他的美国同胞,“作为社会的国家塑造了有道德的个体,每一个国家成员都应对其社会负责”。⑧Thomas Jefferson, “Thomas Jefferson to George Hammond,” 1792.约翰·亚当斯告诉美国人民,尽管独立战争的胜利使殖民地人民获得了解放,但是如果没有美德,“他们将不会获得长久的自由”。⑨John Adams, “Letter to Zabdiel Adams”, June 21, 1776.他还提到,“如果美德和知识在人民中传播,他们将永远不会遭到奴役。这将是他们伟大的保障”。①John Adam, “Letter to Mercy Warren,” April 16, 1776. 可参见网站 http://www.revolutionary-war-and-beyond.com/john-adamsquotes-3.html#ixzz1xyBN7z8K,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亚当斯反复警告,“就如没有灵魂身体不能存活和移动一样,没有美德和独立,自由将不复存在”。②John Adams, “Novanglus Letters No. III,” 1774.杜绝腐败是约翰·亚当斯关注的主要问题。他告诉美国人:

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权利的政府能够对抗在道德和宗教驱动下的人民的激情。贪婪、野心、复仇或者勇气会打破我们宪法中最坚固的内核,就像一条鲸鱼冲破了渔网一样。我们的宪法是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人民制定的。③John Adams, “letter to the officers of the First Brigade of the Third Division of the Militia of Massachusetts,” October 11, 1798,Charles Francis Adams (ed.), The Works of John Adams, Seco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1854, 9: 229.

詹姆斯·麦迪逊也附和道:

每一个政治宪法的目的是或者应该是,首先为管理国家获得有极高的智慧去辨认,有最好的美德去追求社会的公益的人。其次,是当这些人继续享有公众的信任时,以最有效的措施来使他们保持他们的美德。④James Madison, “The Alleged Tendency of the New Plan to Elevate the Few at the Expense of the Many Considered in Connection with Representation,” The Federalist, No. 57, New York Packet, Tuesday, February 19, 1788.

作为新生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开国元勋们认识到,仅靠一个完美的政府计划维护自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某些人民能够接受的道德准则激励其自愿地遵守法律。他们认为,一个自由的政府应该为人民所支持,而这些支持是遵照道德而非强迫,而且不会故意侵犯他人的权利。本杰明·富兰克林坚信,“没有道德的法律是徒劳的”。⑤Benjamin Franklin, “Motto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因此,在社会和政治转型期,为新兴的美国培育一套新美德就成为最重大的议题。秉承这种想法,开国元勋们将目光投向了儒家道德哲学。

私人美德与儒家道德哲学

一般认为,社会公德是自由的基础,而私人美德是社会公德最重要的因素。早在1776年,约翰·亚当斯就强调私人美德的重要性。他告诉同胞们,美国新政府制定的原则是“全人类中伟大而优秀的,但这些原则也极容易被破坏,因为人性是堕落的”。因此,“社会公德是合众国的唯一根基”。然而,“社会公德不可能在一个没有个人公德的国家中存在,同时,必须有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积极的热情”,⑥John Adams to Mercy Warren, 16 Apr. 1776, Warren-Adams Letters 1:222—223, The Founders’ Constitution, Volume 1, Chapter 18, Document 9. 可参见网站 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v1ch18s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Warren-Adams Letters, Being Chiefly a Correspondence among John Adams, Samuel Adams, and James Warren. Vol. 2, 1778—1814. Collections of the 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 Vol. 73. Boston: 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 1925.詹姆斯·麦迪逊强调了私人美德对于新兴国家的重要性。于他而言,“如果人们没有任何美德,要设想自由或幸福简直就是空想”。⑦James Madison, Representation, Virginia Ratifying Convention, Chapter 13, Document 36, 20 June 1788, Papers 11:163. 可参见网站 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v1ch13s36.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詹姆斯·麦迪逊同样告诉美国人,“如果抛弃了美德,野心将侵入那些倾向于接受它的人们的头脑,整个社会将被贪婪占据”。……“自然法则是,个人幸福与美德实践无法分离”。⑧Thomas Jefferson, Jefferson’s Literary Commonplace Book: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 Second Serie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杰斐逊明白,为使国家继续取得成功,领袖们必须树立榜样。

私人美德意味着做人正直。必不可少的私人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品质:与人交往诚实可信,对家庭忠诚负责以及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孔子提倡的价值观里可以找到对这些私人美德的强调。例如,儒家道德哲学主要推崇的一个信条:对于公益事业和公共利益要有积极的热情。

儒家道德哲学是构成儒学思想的最重要部分,被称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孔子教导人们,君子要具备五德:仁,即仁慈;义,即正直,要求忠诚、宽恕、利他主义;智,即知识;信,即忠心;礼,即礼貌、有教养。

孔子教导人们,优秀的领导者可以通过道德力和榜样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孔子视领导者为有道德的人;因此,任何渴望或追求社会地位而希望成为领袖的人,必须严格打造和磨砺自己的个性,或曰“德”。在这个意义上,“德”并不仅指个人权力,还包括诸如诚信、忠诚等积极的人类品质。孔子相信个人应为社会利益自我提升道德修养。

儒家道德哲学的主要原则为开国元勋们提供了公民和未来领袖建立新的个人美德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开国元勋们梦想着以儒家君子的标准培养出真正具有美德的人。因此,对于开国元勋们来说,儒家道德哲学对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十分重要。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儒家道德哲学

在18世纪的北美殖民地社会,孔子受到广泛讨论,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一批杰出的殖民地开拓者,都表达了对这位哲学家的尊敬。早在1727年,富兰克林就遵循孔子的道德修养步骤培育自己的美德。富兰克林把传播孔子的道德教化作为自己的职责。①Dave Wang, “From Confucius to the Great Wall: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lonial North America,” Asia Japan Journal,10th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 March, 2011, Asia Japan Research Center. Kokushikan University, pp. 117—125; “Benjamin Franklin, George Washington, Thomas Jefferso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 2009. 可参见网站http://virginiareviewofasianstudies.com/current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Exploring Benjamin Franklin’s Moral Life, Franklin Gazette, Volume 17, No. 1, Spring 2007.1737年,他在发行甚广的《宾夕法尼亚周报》(Pennsylvania Gazette)上发表了关于《孔子道德》(Morals of Confucius)一书的摘录。②http://hua.umf.maine.edu/Reading_Revolutions/Confuciu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1749年,富兰克林明确表示要把孔子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③富兰克林告诉怀特菲尔德(Whitefield)说:“我很高兴听到你有机会常给大人物布道。如果你能使他们树立良好、模范的生活,那么下层民众的举止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关于这个原则,著名的东方改革家孔子早就实行过了。当他看到自己的国家陷入恶习,各种邪恶得胜时,他首先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大人物,并且通过他的学说赢得这些大人物对美德事业的支持,随后公众便群起而效之。这种模式对人类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是由于害怕下地狱,而是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时尚。西方的改革多始于无知的暴徒,但是当他们的人数达到一定量时,利益和党派观念就会引起智者和伟人的关注。在这两种方法都可用的情况下,改革就会加速。啊,应该找到一些方法使它们持久!在我看来,发现这些方法的人,将比经纬仪的发明者重要一万倍。”致费城乔治·怀特菲尔德,1649年7月6日。转载自《福音派杂志》(The Evangelical Magazine),1803年第11期,第27—28页;美国哲学学会。参见网站http://www.franklinpapers.org/franklin/framedVolumes.jsp,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1775年8月,就在独立日前夕,托马斯·潘恩对中国表现出浓厚又明智的兴趣。他在《宾夕法尼亚杂志》(Pennsylvania Magazine)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文章。④潘恩是该杂志的编辑。这些作品是根据一些曾经来过中国的海员的三本书编写而成,此三书包括《中国和东印度群岛之旅》(A Voyage to China and the East Indies)、《苏拉特之旅》(A Voyage to Suratte)以及《中国畜牧业》(Chinese Husbandry)的相关论述。这些著作“1757年以瑞典语出版”, 1765年译为德语,1771年译为英语。A. Owen Aldridge,The Dragon and the Eagle: The presence of China in the American Enlightment.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 34.

当时其他一些杰出人物也同样赞赏孔子教导的价值。例如,约翰·巴特拉姆(John Bartram,1699—1777)是殖民地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对中国哲学非常感兴趣,尤其钟情于孔子的人格。①纽约摩根图书馆所藏手稿题名为:《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人生和性情》(Life and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er Confucius)。巴特拉姆写过一篇题为《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人生与性情》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孔子的生活。②约翰·巴特拉姆认为,孔子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和实践哲学家,他在追求宗教信仰和道德品质方面胜过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570—495 BC)。孔子是那个时代中最节制、最纯洁的典范,长久地保持着各种美德,摆脱了一切罪恶,即使在最坏的境遇下,也表现出最大的公正和宽宏大量。他的整个学说致力于使人性恢复到原始的尊严,使被玷污和腐化的人性恢复到与生俱来的纯洁和光彩。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教导我们尊重并敬畏天主,爱我们的邻居如同我们自己,克制不正常的情绪和倾向,倾听万物之理性,不做不说与之相反的事情。他教导国王和王子做臣民的慈父,爱之如子;他教导臣民以对待父母的荣誉和感情,尊敬和服从他们的国王和统治者……简而言之,孔子是万物独创的终极,是至高无上的神圣、智慧和无形的存在。参见Aldridge, op.cit., p. 32.另一位费城非常有影响力的殖民地开拓者詹姆斯·洛根(James Logan,1674—1751),1733年其私人图书馆获得了欧洲第一本关于孔子哲学的书籍。③Ibid., p. 23.但洛根对耶稣会士的翻译并不满意,他表达了希望获得儒家学说“真正意义”的强烈渴望。④Edwin Wolf II, James Logan, 1674—1751, Bookman Extraordinary. Philadelphia: 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 1971, p. 4.乔尔·巴洛(Joel Barlow,1754—1812)是一位美国诗人和外交官,他认为孔子是古代历史中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之一。⑤A. Owen Aldridge, American Literature: A Comparatist Approach.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 289—290.杰迪代亚·莫尔斯 (Jedidiah Morse,1761—1826)是一位著名地理学家,他高度赞扬《大学》和《中庸》,这正是孔子四部儒家经典中的两部。莫尔斯称赞这两部经典是“最具智慧和美德的箴言,展现了最伟大的雄辩、典雅和精确”。⑥Jedidiah Morse, The American Universal Geography, or a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All the Empire, Kingdoms, States, and Republics in the Known World, 2 Vols., Part II. Second edition of this volume. Boston: Isaiah Thomas and Ebenezer Andrews, p. 499.莫尔斯还比较了孔子与苏格拉底。他指出,孔子“非常引人注目,并且在预言的精确度方面远超苏格拉底”。⑦Ibid..一位当代作家发现,莫尔斯对于这位中国先哲的高度评价“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因为莫尔斯为美国青年撰写地理学,“这是教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和美德的一种方式”。⑧Aldridge, The Dragon and the Eagle, op.cit., p. 37.

1788年5月,《哥伦比亚杂志》(Columbia Magazine)发表了一篇讨论儒家道德与孝道的文章。⑨The Columbia Magazine, May 1788, 2, pp. 257—263.此外,还有一位非常热爱孔子哲学的作者,以“孔子门徒”为笔名,发表了一篇介绍孔子及儒家道德教化的文章。该文在1793年9月发表于《新罕布什尔州杂志》(New Hampshire Magazine),作者“简要地介绍了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的生平历史”。他还告诉读者们,孔子是一位“真真实实有道德的人” 。⑩New Hampshire Magazine, Vol. 2, 1793, pp. 2199—203.

在美国创建初期,女士们也阅读并欣赏儒家道德学说。费城的伊丽莎白·德林克(Elizabeth Drinker,生卒年不详)夫人深受儒家道德学说的影响。她坚信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向孔子学习,培养自己的美德。经过研究孔子的道德思想,1795年5月28日她在日记中写道:

阅读《孔子道德》一书,我感到非常高兴。孔子是一位中国哲学家,大约成名于基督诞生前550年,据说他的学说是那个国家保存至今最精美的学问之一。这真是一件可爱的作品。如果当时就存在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那么,在今天这个更加开明的时代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更加期待!⑪Henry D. Biddle (ed.), Extracts from the Journal of Elizabeth Drinker, Period from 1759—1807. Philadelphia: J. Bl Lipincott Company, 1889, p. 267.

开国元勋们以孔子道德哲学建立新美德的努力

美国缔造者们倡导儒家道德学说,并力促将其原则用于国家发展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十分欣赏孔子的美德,甚至尝试建立美德统一党(United Party for Virtue)。他这样告诉自己的读者:

犯罪构成是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指导下,由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形成的,任何坚持这一原则的犯罪构成理论皆有益于理性地刑事定罪。商标犯罪的判定同样必须坚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判定刑事违法性的限定下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以及是否值得刑罚处罚。TRIPS协议认定假冒商标犯罪必须由客观要件下的商业规模以及主观要件下的蓄意为必要条件,这也印证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犯罪构成的制约与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目前是把各民族中德才兼备的君子组成一个统一美德党的大好时机。这个正规的团体要由合适的具备仁义和智慧的君子来领导。同普通民众相比,这些君子会更加自愿地尊重民意。①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 参见网站 http://www.arvindguptatoys.com/arvindgupta/e-ben-franklin.pdf,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富兰克林以儒家道德原则审视美国革命后的社会百相。他利用儒家道德原则,极力反对一些革命功臣试图将荣誉世袭给后代的想法。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这些革命老兵希望建立一种世袭贵族制,以“彰显自身及其后人与众不同的地位”。他们想建立世袭骑士秩序和辛辛纳图斯社会(Society of Cincinnatus),②在革命后不久的几年里,该会成员数量继续扩大,其成员曾在美国所有的重要机构和许多州政府任职,包括托马斯·杰斐逊在内的一些人,对于精英世袭制的明显封授,会员资格通过长子继承制,而不包括士兵和大多数情况下的民兵官员,除非他们在“大陆军”部队服役相当长一段时间等做法感到震惊。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该协会最早的批评者之一,尽管他后来接受了共和国的角色,在国家稳定后以荣誉会员的身份加入该协会。他不仅对明显的贵族秩序封授表达了担忧,还对该协会在其徽章中使用鹰以唤起传统符号象征意义的做法表达了关切。让后代承继荣誉。富兰克林以中国为例反对这种观点:

在这个最为悠久、历史上最为睿智的中华民族中,荣誉是授予先辈而非后代沿袭。如果一个人因其学识、智慧或英勇被皇帝提拔为朝廷官员,他的父母也将因此同时被民众冠以相应的荣誉。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官员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父母给予他的教育、言传和身教,他才拥有服务大众的能力。这种对先辈的荣誉提升会鼓励父母给予子女有益、良好的教育,因而对国家有利。然而,将荣誉因袭给并没有任何付出的后代,不仅毫无根据、荒谬,且于后代无益。因为这种荣誉会让他们滋生骄傲,不屑于投身有意义的事业,进而堕于贫贱、卑怯、奴性和悲惨的境地。③Benjamin Franklin, “To Sarah Bache (unpublished) Passy”, Jan. 26th. 1784, in The Papers of Benjamin Franklin, ed. by Yale University. 参见网站 http://www.franklinpapers.org/franklin/framedVolumes.jsp,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Mark Skousen (ed.), The Completed Autobiography by Benjamin Franklin. Washington D. 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6,pp. 311—312.

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借由美德而非法律来统治人民。他认为,如果一个政府完全借由法律来统治,那么人民会试图逃避惩罚,并且没有羞耻感。他进而推断,如果用美德统治人民,则人民会有羞耻感并自觉顺从领导者。

1778年,在殖民地宣布独立后两年,富兰克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指出,以德治国对于美国领导人来说尤为必要。他告诉自己的同胞,一个新生的国家仅靠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从我为了同胞和本地居民利益而从事的政治斗争以及为了我们种族整体利益所做的哲学研究来看,在政治上没有道德,法律能干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种族将如昙花一现,即刻迈向堕落,最终沦为悲剧,一如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④Benjamin Franklin, To Madame Brillon: “The Ephemera,” AL (draft)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French translation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three), Bibliothèque de la Société Eduenne, Autun, Institut de France; copy or transcript: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incomplete copy: Huntington Library. 参见网站 http://franklinpapers.org/franklin/framedVolumes.jsp,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托马斯·潘恩是著名的共和政体的辩论家,他认为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导师之一。在其1791—1792年所著《理性时代》(Age of Reason)一书中,潘恩将孔子与耶稣和希腊著名哲学家并举。十多年后,他在为纽约一家名为《展望》(The Prospect)的杂志撰写的文章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

作为一部道德经书,《新约圣经》(New Testament)确有很好的部分,但是这与耶稣诞生数百年前东方世界业已存在的道德教义相差无几。生活在耶稣时代前500年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曾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①Thomas Paine, “Of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The Prospect (March 31, 1804). See also Completed Writings 2, ed. Philip S.Foner. New York: Garden City Press, 1945, p. 805.

在与联邦党人的政治争论中,潘恩用儒家思想来批评他们的道德缺陷。他劝诫联邦党人遵循儒家学说,诚以待人:②Thomas Paine, The Political Works of Thomas Paine, 2 Vols.. Carliforn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64, p.15. 潘恩引用了孔子给其知名弟子颜渊的教学格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第12节)。参见http://wengu.tartarie.com/wg/wengu.php?no=294&l=Lunyu,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论及联邦党人在其他方面的伪善陋习,我建议他们遵循早在基督教和犹太教之前就存在的一条戒律。

“与你的感官立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③Ibid.. 参见 http://wengu.tartarie.com/wg/wengu.php?no=294&l=Lunyu,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在约翰·亚当斯看来,政府的目的是允许民众追求幸福。这种幸福并不仅仅体现在“安逸、舒适、安全”上,更体现在美德、谦逊、勤勉、善意上。亚当斯自信地宣称,“孔子认同”通过美德实现幸福的目标。④“Thoughts on Government: Applicable to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American Colonies; In a Letter from a Gentleman to his Friend,” April, 1776.亚当斯同样认为,美德能够提升个人的品质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亚当斯的表述体现了美德对一个好政府的重要性以及孔子道德哲学在他激发“人类心灵”努力中的意义。他对儒家美德给予极高的评价,并相信每一个优秀的美国人都应当拥有这些美德。

在给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封信中,亚当斯批评了英国神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称其著述忽略了孔子:

普利斯特里应当概述琐罗亚斯德(Zoroaster)、桑楚尼亚松(Sanchoniathon)、孔子的宗教和道德以及耶稣诞生前所有宗教创始人。通过这种对比,更能彰显更为出类拔萃的。⑤From John Adams, 25 December, 1813, in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 Retirement Series, Volume 7:28 November 1813 to September 1814.

爱国志士本杰明·罗许博士,在1798年论新共和国教育的一篇文章中强调:“应当把宗教作为共和国有用教育的唯一基础。没有宗教,就没有美德,没有美德就没有自由,而自由是所有共和政府的目的和生命。”罗许先是表达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推崇,认为它“揭示了神的属性”,继而声称他宁愿“向青年人反复灌输儒家的思想,也不愿他们成人后完全缺失信仰原则”。⑥Benjamin Rush, “Of the Mode of Education Proper in a Republic”, Selected Writings, 1798, pp. 87—89, 92, 94—96. 参见 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v1ch18s30.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作为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托马斯·杰斐逊在1800年的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对于已经厌倦形而上学的杰斐逊来说,像儒教这种注重提升个人美德的实用性宗教具有绝对吸引力。作为总统,杰斐逊意识到儒家价值观在保持鲜活理想,引导国家前进方面的重要性。在1801年的就职演说中,杰斐逊表达了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想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表达了用儒家道德价值观引领国家前进的信心。在庆祝大选胜利的代表们面前,杰斐逊这样说:

那么,让我们以勇气和信心,追求自己的联邦与共和原则,坚持我们身心所系的联盟和代议制政府。得益于自然和宽阔海洋的阻隔,远离灭绝地球四分之一的浩劫。……接受一个仁爱的宗教的启蒙——这个宗教以不同的形式在我们中间体现, 然而它所有的形式都是在灌输义、信、中庸、感恩和仁爱,承认和崇尚天意 (overruling providence),而这天意的一切都旨在证明它乐见我们此生幸福和来世的更大幸福;拜这天意的祝福所赐,我们要建设一个幸福而繁荣的国家,难道还需要其他的吗?①Thomas Jefferson, “First Inaugural Address”,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 Volume 33: 17, February to 30 April 1801.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48—152. 参见 http://www.princeton.edu/~tjpapers/inaugural/infinal.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

杰斐逊非常崇拜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伏尔泰认为儒家思想是最高的道德体系,孔子是最伟大的圣贤。杰斐逊的演说表明他本人认同孔子关于君子的概念,并坚信良好的道德基础是好政府的基石。杰斐逊理想中更好的美国主要是建立在一种崇尚仁爱的宗教和睿智的政府之上。在就职演说中,杰斐逊列举的道德原则与孔子所倡导的一致。此外,他还把儒家道德原则中如果人民不认可则统治者丧失天命的部分内容纳入《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②http://www.archives.gov/exhibits/charters/declaration_transcript.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5月17日。此外,一位学者通过对《独立宣言》与周武王③周武王是古代中国周朝第一位君王。周朝始于公元前1046年,终于公元前256年。伐纣《太誓》(First Great Pronouncement)的细致考证,发现托马斯·杰斐逊确实效仿了周武王《太誓》的内容。④Sarah Schneewind, “Thomas Jefferson’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King Wu’s First Great Pronouncement,” 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19, 2012, pp. 75—91.

在就任总统期间,托马斯·杰斐逊从《诗经》(The Book of Odes)中选了一首古诗收录自己的个人精选文摘。⑤Colin Wells, “Thomas Jefferson’s Scrapbooks: Poems of Nation, Family, and Romantic Love Collected by America’s Third President,” in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Nov., 2007, Vol. 42, Issue 3, p. 626.这首诗是关于一位中国古代王子为其他王公贵族效法的故事。杰斐逊专门选取这首古诗,意味深刻,揭示了他与儒家理想的紧密联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⑥Confucius, Analects, Chapter One.杰斐逊以此为目标,希望能够成为“北辰”。因而,托马斯·杰斐逊把孔子眼中的理想统治者(中国君王)作为效法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⑦Dave Wang, “All Posterity Will Remember My Legacy: Thomas Jefferson and a Legendary Chinese Prince,” Huaren E-Magazine(Australia), September, 2008.

这首诗是称颂卫国国君的,他深受本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⑧汉字“风”被解释为“风俗”或“习惯”。尤其是在儒学评论家强调诗歌政治意义的情况下,该字也可解读为“影响力”。《国风》包含160首诗歌,在地理上细分为15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古代中国15个国家中的一个。然而,其大部分涉及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的工作、娱乐、节庆、欢乐和艰辛。《卫风》是《国风》中的第10部分。该诗作为隐喻,表达了卫人对齐桓公将他们从入侵之敌中解救出来的感激之情。孔子在其名著《大学》(The Great Learning)中曾引用这首古诗赞扬卫国国君,为激励各国王公领袖提供了典范。⑨《大学》是“四书”之一,其他三部著作分别为《中庸》《论语》《孟子》。

杰斐逊在自己的精选文摘上选取这首诗,表达了他想成为卫王这样伟大领袖的决心。因此,“对他的记忆是永恒的辉煌,正如真理能够无视时间的力量”!杰斐逊希望自己礼仪佳美,国民精致高雅。他要以卫王为榜样,激励自己做未来美国人民爱戴的领袖,正如卫王为后人所称赞和缅怀的一样。

在“国家之歌”这一节中,杰斐逊加入了某些关于总统职位的评论。这表明,他认为自己的遗产与共和国实验的成功交织在一起。杰斐逊认为,他应当帮助美国保留自己在革命史中的政治、道德和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收集文件、书籍、报纸和其他材料,以便后来的历史学家建构一个真实、全面的美国革命史。⑩Gene Allen Smith, “Thomas Jefferson: Reputation and Legacy,”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Jun 2007, Vol. 94 Issue 1,pp. 260—261.杰斐逊非常看重个人历史遗产的保存。他在自己精选的文摘中选取中国古诗,表示自己极为看重儒家思想,并借用其部分原则,利用新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新的国家。杰斐逊确信,在儒家思想的帮助下,他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论

在美国创立过程中,开国之父们“设法建立了一套思想和制度。随着时间推移,它们成为现代世界民族国家政治和经济成功的蓝图”。①Joseph J. Ellis, American Creation: Triumphs and Tragedies at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New York: Alfred Knoopf, 2007, p. 3.本文意在揭示开国之父们是如何努力采用儒家道德哲学的部分原则,使其成为新的美德,以满足自由、民主社会的需要。建国者们试图形成良好的道德,以确保民主制度能正确地发挥作用。他们试图利用儒家道德哲学,维护民主制度,建立个人美德,培养有良好道德的公民为新生的国家服务。通过这些开国元勋们的努力,儒家道德哲学对美国美德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中国学教学与研究

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目前与中国学的教学与研究直接相关的院系及研究中心有:语言、语言学与文学学院(College of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的中文系与东亚语言文学系;太平洋与亚洲研究学院(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的亚洲研究系;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这里还设有学术协会——世界儒学联合研究会(World Confucianism Federation),并办有学刊《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与《中国书评》(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著名东西比较哲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曾长期担任上述两个刊物的主编。

目前,除了语言(包括方言)及其教学法课程外,夏威夷大学开设有中国学课程三十余门,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政治、经济、文化、电影、社会、种族、华侨、艺术、女性、法律、国际关系等几乎所有与传统、现代中国的人文、社科相关的领域。(秋叶)

猜你喜欢
道德哲学杰斐逊美德
诚实是美德
黄河之声(2022年2期)2022-06-22 08:44:30
一致的平等主义者:康德种族理论与道德哲学关系辨析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5:36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10:59:53
助人为乐是美德
康德道德哲学中正当优先于善的三种形式——一项以罗尔斯为参照的研究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2:32
美国的诞生(十一)·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不接待副总统的小旅馆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