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1-23 07:14向从武
农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融合旅游

◎向从武

2015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之后,连续四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强调农村产业融合,释放大量的政策红利,而且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文件《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简称农旅融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对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增多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和分析贫困地区农旅融合面临的困境,对破解农旅融合难题,探索农村产业融合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一、贫困地区农旅融合的现实可能性

1.农旅融合是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科技的快速进步、管理方式的创新、政府管制的逐步放松,产业融合现象在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产业之间原有明显的边界开始模糊或消融,并在产业之间的边界处或产业内部各行业间进行融合,甚至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Freeman(1997)[1]认为,产业创新的过程包括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和流程创新、管理和市场创新等阶段。受此启发,Gambardella和 Torrisi(1998)[2]提出产业融合一般要经过技术融合、业务与管理融合、市场融合三个方面,如果只有技术融合,而缺少业务和管理融合特别是市场融合,产业融合并不能实现,只有经过三个方面的融合,最后才能完成产业融合的全过程。国内学者,何立胜和李世新(2005)[3]认为,产业融合是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不同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逐渐溶为一体,最终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于100多年前发轫于欧洲,国内起步较晚。我国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开始于1991 年上海市举办的“南汇桃花节”。2001 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作为工作重点,“农业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农业旅游被认为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新业态。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1.4万亿元,成为扶贫和富民的新渠道。

2.农旅融合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17年底,我国还有3046万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连片特困地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脱贫模式,着眼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必然选择。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特点和旅游业的带动性强的特点,农旅融合是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农业旅游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根据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对全国25个省市区1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观测数据:2015年,贫困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占贫困村从业总人数的35.1%,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264万人,占贫困村脱贫总人数30.5%,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农业旅游中,可以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内生动力,减少返贫风险,并在脱贫致富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3.农旅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路径

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方略的重要途径。农旅融合可以使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得到深度挖掘,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更大范围的延展旅游活动的空间。农旅融合可以深度挖掘农业的多功能作用,多方面的发挥农业的生产、经济、文化和社会作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还可进一步满足新时期人们发展和休闲度假的需要。农旅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产业的边际效益,有效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有效的提高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利用率。随着农旅融合的深度发展,旅游业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发挥。联合国统计署测算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110 个行业的发展,是典型的“龙头”产业。据统计,旅游业对住宿业、运输业、文化娱乐业、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具有巨大的贡献率。大量的市民从城市走向农村,在市民休闲度假中,实现农业与市场更为接近。在城乡互动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就地实现就业,农民通过旅游服务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贫困地区农旅融合的制约要素

我国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连片特困地区,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动农旅融合,加快产业扶贫成为重要的脱贫路径。目前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表现出来的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对农旅融合认识处在较低层次;特色品牌不突出,千村一面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管理混乱,无序开发;工商资本无序进入,与当地农民争利等方面。深入分析种种乱象,不难发现制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匮乏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首要因素。有学者认为贫困人口的突出表现在劳动技能水平低,根源在于智力水平在劳动主体方面的发展未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导致的结果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三者之间是恶性循环的。贫困地区总体上是人才尽流出地,每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2.8亿左右主要来自贫困地区农村。而且,每年不少青年通过国家高考从贫困地区农村进入城市,外地和城市却很少有人才流入到贫困地区农村。因此,扶贫要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其次,资本缺乏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能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差。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和扶贫资金一般又严格要求不得改变用途。有时从上级争取的资金还要求当地必须有相应比例的资金配套,让地方发展产业的能力捉襟见肘。

第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是推动农旅融合的不可缺少因素。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振兴地方经济、脱贫攻坚中天然的承担着主体责任。吴爱华、范永忠(2013)[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和方式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资金漏出严重、“公共地悲剧”突出、绩效评估无效、贫困瞄准偏离、政绩与扶贫、市场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因此,在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农户、工商资本、地方政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只有三者相互协同,建立良性互动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三、推动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学界普遍认为,农旅融合发展可以丰富旅游资源类型,拓宽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市场空间,增强旅游产业活力。同时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价值提升和产业发展。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衍生的新型产业化模式和形态,有利于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提供旅游服务,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解决农业、农民、农村“强、富、美”的问题,加快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是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贫困地区区位条件、环境背景、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差异巨大。各地要依托本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农业特色资源、不同的民族风情习俗开发农旅融合的新产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基础和农民意愿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切不可照抄照搬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产品和模式,更不要贪大求洋,动辄“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树立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观点,开发独特的“村、景、园、品、业、韵”综合体,把农旅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

2.益贫优先原则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精准脱贫是新时代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是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首要的任务。“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地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贫困地区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中,要优先考虑贫困人口的受益问题,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居住环境,避免“精英俘获”现象的出现。

3.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准则,是建立我们共同家园的必然选择。青山绿水是贫困地区独特而又宝贵的资源,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决反对盲目开发,无序发展。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与体验旅游结合起来,发挥农业旅游的生产、生态、生活、生命,“四生”功能,挖掘农业旅游与健康、养老、医疗、体育等产业的契合点。

4.人力资本提升原则

消除贫困就是要让贫困人口从贫困状态下解脱出来。要让贫困地区人口智力水平逐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人力资本既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前提,也是农旅融合发展的目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市民到农村,带去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地方政府也当主动作为,组织多种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工作技能,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质。

四、推动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不同地区推进很不平衡。农旅融合发展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必然选择。破除制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多方施策,全面发力。

1.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

贫困地区各级政府组织要承担起推进农旅融合的主要责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当地农旅融合加快发展。一是要提前做好农旅融合发展规划。把农旅融合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异地扶贫搬迁规划等有效衔接起来。二是大力挖掘本地特色,激活各种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合理开发当地“四荒地”资源,变废为宝,盘活各种农村闲置资源。融入地方特色,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建设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三是要做好公共基础服务。

2.广开资本来源渠道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农村“缺钱、缺业”,城市“有钱、有闲”僵局。一是要统筹有效使用各地有限政府资金,集中精力解决农旅融合的公共服务瓶颈。二是大力争取对口扶贫、专项扶贫专项资金,解决发展农旅融合的基础设施平台。三是借力非政府组织,借用高校、科研院所、非营利组织智力服务,做好农旅融合的发展规划,减少资金成本支出。四是创新资金筹措渠道,通过PPP模式,撬动工商资本投入到农旅融合。五是引导城市零散资本下乡,鼓励城市资本入乡、入村、入户、入企。

3.积极鼓励当地农民创新创业

鼓励农民利用学得的技能和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在农村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增强农民自豪感、幸福感。一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当地农民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能,提升服务农旅融合的基本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农户参与到本地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的生产和加工中来,为农旅融合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三是鼓励农户开发新产品、新业态,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网联网技术,从事微商、电商行业,增强当地旅游形象的网络宣传,扩大当地农旅融合产品的销售途径。四是建立行业组织,规范农旅融合行业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国内外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实践证明,农旅融合发展对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发挥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可以抓住我国现阶段良好的农村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环境,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愿景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融合》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