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兴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证劵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劵市场和上市公司之间互相作用,进而产生一定的作用结果。在所有作用结果中,在制度上的反应则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证券市场中的各项交易也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并且涉及金额都很大。然而在这些交易中,证券发行人和证券投资者在对证券信息的占有上,实际存在着天然的不公平。再加上证券交易市场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时期残余的特殊性质,使得如何让证券投资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证券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不同立法理念设立,会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管控造成不同的实际影响。所以确立正确合理的立法理念,对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证券法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又称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股份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将其本企业的财务变化、经营运营状况等信息和材料向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市场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进行公开或公告,从而保障企业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普通投资者的监督而设立的监督制度。该制度包括证券发行前的信息披露,也包括该公司上市后的证券信息的持续公开。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共同组成了我国的该项制度。[1]
投资者通过认购或购买证券进行投资活动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投资信息作出投资判断。而在进行投资判断时,证劵市场价格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标准。因为它是对有关证券市场信息最为综合的反映,因为任何证券市场的价格,都是在对实际证券信息进行整合后而形成的。
但是,证券发行人经营状况等一类的市场信息,发生于证券发行人内部,首先为证券发行人内部的知情人所掌握。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证券发行人的经营状况等信息具有隐蔽性和以扭曲性的特点,投资者对这类信息不能充分的掌握并了解。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如果一方比另一方在信息掌握上占有优势,那么在证券交易时就处于比后者更为优越的地位。[2]可见即使法律保障交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意思自由,但若双方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并且这种信息不对称是由于制度原因或者双方社会地位等原因造成的,那么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证券交易在实质上的不公平。
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但对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公司法》对股东的知情权保护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满足证券投资活动的公正性和秩序性的客观要求。在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信息公开具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投资者获得最为真实可靠的证券市场信息,在信息获取平等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判断,最大限度的实现证券交易双方实质意义上的平等。(2)有利于加强对证券发行人的监督管理,通过要求其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促进其改善经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防止内幕交易等不正当交易行为。
国内在证券信息披露方面的立法中存在公开主义与实质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理念,前者将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规制证券市场的基本方式和核心手段,后者强调对发行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行为作直接的、实质性的干预。一部法律最为基本的观点立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这部法律的基本理念。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务实态度占据了最为主要的观点立场。而这一现状,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参与人在进行证券法法律制度选择时过于随意。[3]这种随意直接导致了证券交易市场的混乱,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最为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破坏证券交易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问题百出。因此明确立法理念,对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原则,顾名思义,是指某一领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框架、底线。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原则,应是对具有公开证券信息的责任义务人的最基本要求。进而保证证券交易市场的规范化运行。
1.信息真实原则
真实原则是信息披露制度的首要原则,具体指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对外进行公开证券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所公开信息的客观性,不能存在虚假、欺骗、随意编写等虚假成分。真实原则使信息公开披露的首要原则,因为虚假的信息会构成证券法上的“虚假记载”和“虚假陈述”,会扭曲证券市场信号。只有公开的信息是真实的,投资者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定,进而实现证券交易的公平性。
2.信息完整原则
信息完整原则是指具有信息披露的义务人,在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必须保证所公布信息的完整性,不得存在重大遗漏的情形。信息披露如果不符合信息完整原则,就会构成证券法上的“重大遗漏”情形。构成这种情形,即使所披露信息部分真实,也是因为其他信息的“重大遗漏”,而导致信息整体性的丧失可信度,不具有参考价值。
3.信息准确原则
信息准确原则是指具有信息公开义务的责任人,在对外公开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词汇、语句表达必须明确,以防他人误解。准确传达证券信息是义务人必备的职责之一,不能忽视。这个原则的确定是为了保证在证券市场上,每一个参与人都能够准确无误的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实现在获取信息上的平等性。
4.信息及时原则
信息及时原则是指必须在法定期限之内上报所有相关文件。如果发生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等非常规性事件,必须及时上报、公开。证券市场瞬息万变,所以把握信息的及时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的及时性关乎证券市场参与人的“生死存亡”,必须加以保证。[4]
信息及时性原则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信息时效性的高依赖度,这种高依赖度取决于“信息决定经济”的时代特征。
证券发行的信息披露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向国务院证监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相关部门报送企业证券发行申请文件。报送该文件的证券发行人具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义务,他需要确切的保证所报送文件的完整、真实、准确。不得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语言陈述或者信息公布等重大遗漏,以免引起证券市场参与人的误解、误判。
2.发行人在撰写招股说明书时,必须以中国证监会的法律规定为依据,进行严格的程序编写,并进行披露。发行人招股说明书中需要说明的内容和制式要求是该企业面向公众进行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招股说明书中的内容规定只要有可能会影响到投资人的投资决策,那么就必须向大众予以披露。而该股票或者证券参与人均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盖章,保证所公布信息内容的完整、真实。[5]
3.招股说明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应该由对招股说明书进行核查任务的保荐人及其保荐代表人负责。为了确保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归属,进行核查任务的相关人员还需在核查意见上签字、盖章。
4.核查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是证券公司承销证券的基本职责之一。工作人员如若发现募集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时,该证券将无法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已经销售的,应立即叫停,并及时采取纠正补救措施。
5.具有出具相关法律效力文件的服务性机构,在对企业发行证券的申请需求时。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定职责,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
6.若上市公司以非公开的方式发行新股,那么上市公司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公布新股发行情况报告书。否则,将使得投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关闭,无法实现公平、平等。
持续信息公开,是指证券上市交易过程中,对与证券交易有关的信息要及时、持续的进行更新、披露。所涉及的需披露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上市公司临时报告。
1.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必须经过董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审核、听取意见等程序,并且需要在报告中签署姓名,以明确相关人的责任归属。
2.招股说明书所披露信息,若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情况的,并且致使相关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经济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经济赔偿等民事责任。触及刑法的,承担刑事责任。
3.企业依法强制披露的信息,应当供社会公众进行查阅。具体的公布方式、查阅方式应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规定、明确。
4.暂停或终止证券上市交易的情形,应当及时以书面、新闻等快捷方式向大众公布,并报送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备案。
如果要对证券市场的各项法律制度的运作情况进行横向上的对比,证券法信息强制披露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的薄弱环节。我们对市场违规行为作了先关调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类型多样化,但具有主体类型集中化的特点。相关分析具体如下:
1.企业信息公开过于随意、不规范。我国法律对企业公开信息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在内容和制定上严格制定了相关准则、原则。但是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开时心态没端正,态度不严谨,最后导致信息不准确。
2.企业非主动公开证券信息。上市公司一直将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经济负担和法律责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企业的法律义务,更不会认为信息披露本是股东应当享有的知情权,所以企业主动地去披露自身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很难实现。
3.证券信息公开延迟公布、间断发布。上市公司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因而公司信息披露不间断的动态过程是市场所必须的,然而当下许多上市公司通常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信息滞后、间断公开情况非常严重,情况亟待解决,给投资者做出最合理的经济决策造成很大的不便。
4.虚假信息泛滥。大量信息造假给投资者造成了最为严重的信息误导,成为证券信息公开制度最致命的缺陷,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性。我国在引进证券市场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使得现阶段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性缺陷。这种制度性缺陷的存在,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需要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
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我国并未真正形成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股票市场;
2.证券交易存在非常严重的地方化倾向;
3.在股票发行的规模控制制度上,有悖于市场经济的特征,表现出强烈的计划色彩;
4.我国健全的证券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还需进一步完善。
甚至有些缺陷是根本性的,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并最终造成了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不规范。[6]
不规范的市场交易行为源自于不规范的市场交易规则、制度。所以为确保证券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进行和完善。立法机构需要直面现实问题,力求解决问题,科学合理的对证券交易市场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政府在中国证券市场诞生时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规定了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门槛,控制着整个股市股价的涨跌等重大事务。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定这一历史现象,因为这一制度为中国新生的证券市场提供了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初生的中国证券市场是有利的,帮助其控制了市场面临的许多风险。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对于持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该制度也使政府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在证券信息公布制度制定过程中,我们应合理的规制政府的行为,避免其参与过多而导致其失控。在健康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场经济通过自动调节,使影响证券交易价格的各种经济要素进入该市场,从而促使证券交易市场自发的进行资金的合理调节,形成在健康状态下的证券交易市场价格。[7]
信息公开的内容离不开现代社会新媒体广播的广泛应用,上市公司发行人,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将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通过我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人可通过的上市文件,向光大证券投资人进行公开、公告。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专业报刊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承担很大工作任务。但纸媒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着天然的弊端。比如纸媒传播很容易产生证券信息披露行为的违法违规;版面、印刷等客观因素极易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泄露,进而形成内幕交易;缺乏互动性使得投资者无法和上市公司及时沟通,影响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等。所以采取新媒体形式对证券信息进行公开,证券发行人个人负责直接进行信息公开、公告,势必会解决传统纸媒的种种弊端。
保荐制度是指由保荐人对发行人发行证券进行推荐和辅导,并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督导发行人进行信息公开,所以我们需进一步强化完善保荐人制度的作用。而完善、强化保荐人制度需要相关法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进而明确各方的职责问题和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舆论监督是指网民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载体的信息传播,对社会、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论、转发。从而达到由小及大的影响作用的一种社会力量。许多典型的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都归功于一些新闻媒体、记者。广泛的社会讨论所造成的社会舆论对加强信息公开的作用很大。所以为了使得信息公开进一步的合理、全面。赋予公民、媒体采访权、调查权对企业进行监督势在必行。并且为了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相关法律需要根据公开立法理念对其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规定。[8]
证券信息强制披露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确保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该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公开主义立法理念为基点,将其渗透在该项制度的各个方面,使证券信息公开成为证券市场主体证券发行人的天然义务,能够使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充分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大量的有效合法的投资信息,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合理投资。公开主义立法理念对证券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影响将是里程碑式的,该理念不仅从学理上满足了多项法律制度和法条在设立、制定时的理论要求,还在证券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满足了大多数市场主体的经营、投资上的信息需求。所以确立以公开主义立法理念为基础的制度建设,将对证券信息强制披露制度起到非凡意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