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莲池祖师传(明)虞淳熙
作者小传:虞淳熙(1553—1621),字长孺,号六梦居士,浙江钱塘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二十年(1592)由兵部职方主事任礼部员外郎,后调吏部稽勋司员外郎。万历二十一年(1593)罢官,遂隐居西湖回峰。著有《虞德园集》《孝经集灵》。此为莲池禅师之友虞淳熙为其所作之传,其中明确提到莲池对当时人所推崇的利玛窦《天主实义》准备“立论破之”,足以佐证西文资料所述利玛窦与莲池的争论为实。
莲池袾宏,字佛慧,仁和沈氏子。兄弟皆以儒显,而师试屡冠诸生,于科第犹掇之也。性好清静。……而专事佛,虽学使者,屠公义英力挽之,不回也。从蜀师剃度,受具。……归得古云栖寺旧址,结茅默坐。……久之,擅越争为搆室,渐成丛林,清规肃然,为诸方道场冠,而师始启口说法。弟子日进,六时观念,中夜警策,慈颜温论,无异花开见佛矣。其说主南山戒律,东林净土,先行《戒疏》《发隐》,后行《弥陀疏钞》。一时,汪道昆、王尔康、冯梦祯、虞淳熙数与征难,而王几、张元忭、管志道、陶望龄诸儒,则又与之究。天台东越,同异是非,观兴浦菴倡。所谓一朝踏破香岩钵,双报君恩与佛恩者,始知师东昌之悟,返念之念,真戴角虎,不但称理而谈已也。住云栖,间赴他方之请。王侍郎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又书颂云: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前,来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魔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盖师直摈曲说者,语无回互。而世所宗《天主实义》,又期立论破之,亦时时在寺讲诸经论,音吐洪畅,词旨恳恻,矢口敷衍,宛同夙构。于是,滥名座主者,往往侧目矣……万历乙卯六月晦日,书辞淳熙,还山设斋,分表亲施略尽,若将远别者。七月三日卒。
([明]郑元勋辑:《媚幽阁文娱》初集,《传》,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明崇祯三年自序刊本,集部第172册,第132—134页)
淮阴陈酉函①陈酉函(1586—1651),名所学,字无学,号酉函。江南淮安人。崇祯时为明兵部职方郎中。曾受利玛窦影响,与西学接触。后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ois Sambiasi)来淮安传教,有27名文人加入天主教,陈所学当为其中之一,其洗名为保禄,是淮安最早信教的文人天主教徒之一,其天学著作有《圣主原心录》,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人天主教事迹,学界未曾提及。墓志铭 (明)李楷
作者小传:李楷(1602—1670),字叔则,号雾堂,陕西朝邑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崇祯十一年(1638),列名南京《留都防乱公揭》。清顺治四年(1647),任宝应知县,顺治十四年(1657),与潘陆、孙枝蔚等在镇江结丁酉社。康熙二年(1663),主持《陕西通志》修纂。著有《河滨全集》《雾堂遗书》等。其人与西学关系密切,曾著有“西学”一诗,对天主教持中间态度。
春之日,河滨子如淮河饮某家。诸荐绅先生咸在,陈君齿最尊。或曰:此前司马函先生也。它曰:召河滨子论其志,业则以天学对。以为《太西水法》、天仪制器皆小技,而事天之旨与吾儒略同。又示西儒之书焉。予则叹,夫异土不同文,故不可概以六书,非虫,非穗,非篆,非籀,吾土乃能兼有之,讵非奇事。抑其学,自利子始入于万历之季,盖南中徐儆弦②徐儆弦,江苏武进人,生卒仕履不详,明陈继儒称其为“南中大儒”。李楷将其与王徵并列,亦为受利玛窦西学影响笃信天主教的明朝士大夫。、雍秦王葵心皆笃信之。淮之陈先生,则淮之独也。秋九月,昶自秣陵来扬,苴杖缞绖,讶之。对曰:家大人已作化人矣。予涕出而吊于其扶榇之舟。昶归山阳,复寓书以谂也,曰:大人之窀穸乡者,已自为铭,并其碑版之题而预定之。其言曰:髑髅姓陈,讳所学,字无学,号酉函,圣名保禄。孝友乐施负重望,人多嫉之。文不加点,手不释卷,修身事天,官至兵部郎中。生于万历丙戌年三月十七日,后丙戌预为铭。铭曰:曾几何时,尔貌改神不存,尔非我,我非陈,惟上升者反其真。表曰:呜呼!此前兵部职方司郎中封赞治少尹朝议大夫加四品服俸陈公之墓。大人志在天,故六十即作魂升图也。曰:因尔神贫而无累,因尔能忍而不坠,因尔受洗而不寐,因尔自克而蒙赉。胔骸虽腐,其灵常在,今不幸至于大,故微椽笔将无以传永,敢藉先子之略邀一言,河滨子于是为之志焉。夫酉函以明经府丞,甲申乃为兵部郎,监军采石。初诸生时,为山东孙兴公所知,留京改江南行省,兴公来为右辖。辛卯往会之,遂卒于铁塔寺之天主堂③铁塔寺天主堂,为明代建于淮安的天主教堂,据1639年耶稣会年报,毕方济于1639年在淮安修建一座教堂,当即此座教堂。又据静乐居士:《辩学》之《各处堂志》(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藏方豪旧藏清钞本,第10页)称淮安天主堂在“北门内台山寺东”。。其子昶以是为公志也。时有西儒穆先生④西儒穆先生,当指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Jan Mikolaj Smogulecki)。护其终事,即指陈所学去世时,穆尼阁守护在陈所学身边,并为其行终敷礼。者护其终事,云:生卒世系与子女之详状,不载不书,葬地葬日不列亦不书。且既自铭矣,申铭之赘矣,铭其末曰:事母孝,五十而跽,衹以谐也;事天诚,殁齿不忘,恒如斋也;言以行,掩用为时,抑人无怀也。其生其死,其神岳不可埋也。
(李楷:《河滨文选》,卷9,《淮阴陈酉函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清辛未陈元春刻本,第34册,第243—244页)
(清)沈宸奎
作者小传:沈宸奎,生卒仕履不详,乾隆嘉庆间人,为沈㴶十四代孙。沈宸奎所作《沈㴶传》是目前所见最为详细的沈㴶之传记,其中提到沈㴶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南京为国子司业时,利玛窦当时已朝贡进北京。沈㴶应该没有见过利玛窦,但作为同时代人,他对利玛窦在南京和北京的事迹应该是了解的。此处将利玛窦写作“利玛头”,是明清文献中第一次见载。沈㴶作为明代最早反对以利玛窦为首的入华西方天主教势力的代表人物,这份传记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认识沈㴶的宝贵资料。
公讳㴶①《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碑传第一收有刘沂春《(崇祯)乌程县志》的《沈㴶传》,其中只记录了沈㴶的卒年,而无沈㴶的生年。(清)沈宸奎修《重辑马要沈氏族谱》卷11《十一世》第36页明确记载沈㴶生于嘉靖乙丑(1565)三月十三日,卒于天启甲子(1624)三月初一日,前引《乌程县志·沈㴶传》“乙丑卒”比族谱要晚一年,当以族谱所载为准。,字仲雨,号铭镇,端靖公仲子也。生而岐嶷,弱冠与伯兄季弟颉颃庠序,每试递冠多士。紫溪苏公来视学,大奇之,有三沈之目。万历乙酉②万历乙酉,即万历十三年(1585)。,伯兄举乡荐,公与季弟偕游北雍,才名噪甚,公卿倒屣,轼、辙省试,机、云入洛,不啻也。辛卯③辛卯,即万历十九年(1591)。季,发解公第三人。明年成进士,选庶常,转检讨。庚子④庚子,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典楚试,丙午⑤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授国子司业,升少詹南礼部右侍郎,摄尚书事。时西夷利玛头来朝,以晓历法待命阙下。其党蔓延金陵,据乾冈建奉天堂⑥据沈㴶《南宫署牍》卷3第45页(日本内阁文库本)作“事天堂”,建于洪武冈。,设天主像,煽惑愚俗。公疏纠言,干纪悖伦,渐不可长,凡三上。奉旨遣归国,尽撤其居,以葺黄忠烈祠,并毁左道五部六册之镂版者。当公上疏时,或阻以丑类,实繁有徒,急之,恐不能无生得失,公不为惕。既而,晏如议者谓,郭钦徙戎,非关卫道之正;昌黎诋佛,不为经国之猷。公之功,盖兼之矣。
(沈宸奎修:《重辑马要沈氏族谱》,卷25,《特传》2,《十一世文定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八年永思堂刊本,第21页)
大西修士行略纂(清)静乐居士
作者小传:静乐居士,原书署“古晋静乐居士儒望撰”,可知作者为山西人,“儒望”当为其洗名Jean或João,应为基督徒。查乾隆五十四年《静升王氏族谱》有王氏第17世“王喜”者,字巨成,称静乐居士。⑦(清)王梦鹏:《静升王氏族谱》卷4,《仁派世系图》,清乾隆五十四年序刊本,第70页;卷20,《艺文考》,第21页。时间、地点及称号都与古晋静乐居士相合,疑此王喜即辩学作者。方豪称《辩学》:“钞本无名,惟边口有‘辩学’二字,姑以名之。书共八十叶,前半五十二叶,后半二十八叶。叶上下各八行,行二十四字,行线与鱼尾及版匡,皆系印就著。书中有某某道监察御史某某某‘为崇真教以正人心,除禁律以活民命’奏折,述及嘉庆十六年字样。是钞本为近百年物,并非甚古,然其中存录有关天主教文献,颇多稀见者,此其所以可实也。”⑧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补编》补遗4,《“辩学”钞本记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第2905页。可知,《辩学》一书实成于嘉庆十六年以后。
利玛窦,号西泰,大西欧罗巴洲意大利亚国人。明万历九年岁辛巳至中华,偕其友郭仰凤、罗明坚等先居粤数年。二十八年庚子,以礼科文引同其会友庞迪峨诣阙,献天主教像、圣母圣像、天主经典、自鸣钟、铁弦琴、万国图等物。皇上欣念远来,召见便殿,重帘以观,问西来曲意,玛窦译八章以进。复问天主教旨,钦赐官职,设馔三朝宴劳,玛窦固辞荣爵,日用须需,遵上命取给,光禄赐宅留京。不时遣人顾问,知深明天文度数之学,因命纂修历日。庚戌岁,卒于京,御赐葬祭,隆礼攸加。时李之藻官南京太仆,遂延郭仰凤及其友金尼阁至南都,仰凤为上海徐文定公光启延归,后又往粤。李之藻延金尼阁至杭,敷教数年,卒葬方井,著有《西儒耳目资》及《天学况义》行世。玛窦居京时,与诸名公论天学,旁及度数,著有《畸人十篇》《天学实义》,又与徐文定论议,译有《几何原本》《测量》等书并行,本世学者称为利氏学。庞迪我亦著有《七克》《信经遗诠》,罗明坚著有《圣教实录》,郭仰凤亦有著述,其本散失,诸书并行于世。
(静乐居士:《辩学》①此《辩学》原由方豪私藏,为海内孤本,方豪去世后,将其捐赠于台湾政治大学,现藏于该校社会科学资料中心,此稿本蒙台湾萧弘德先生协助拍摄照片寄赠,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不分卷,台北: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藏方豪旧藏清钞本,第38页)
如意公传(清)彭翊
作者小传:彭翊,生卒不详,字仲山,苏州府长洲人。幼承家学,工画善书,诗文有较高的造诣,著有《无近名斋文钞》等。其兄彭蕴章,道光十五年(1825)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道光时期,江南文人彭翊站在批判鸦片烟的立场上,将鸦片烟传入中国的罪名强加在利玛窦头上,虽然属于齐东野语,但也可证其反对西学和天主教的立场。
如意公者,姓黑土,名膏,西洋人。其先罂粟氏之苗裔也,食采于黑白二土,子孙因以为姓,而黑土之族尤贵。明神宗时利玛窦将至中国,思与畸异之士,俱将以变风易俗,得膏大喜。以《周易》筮之,遇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筮者曰: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不在此,其在异国乎。坤,土也;巽,木也。有木之英,根之于土,而照之以光,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且其繇曰:风之蕃焚如自毙,谁谓茶苦,甘如荠,作宾王国,天下方且风行,吉孰大焉?乃行至闽粤,通交游,见者咸爱匿焉。膏为人和易而可亲,幽隽而不介,与人交淡而不厌。久而弥笃,自官府、寮佐、学士、大夫,下及工商妇竖、奸猾亡命,一见膏无不乐与周旋,前席不倦,结为生死。虽捍文网,倾性命丧身家不悔。又善能移人性情,忘机械之心,灰名利之念,视麹蘗如仇雠,弃粉黛如粪土,怡然一室中,人人自以为游华胥之道,得羲皇之乐也。何大令尝曰:《诗》曰: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膏之谓乎?能使人意也消。膏虽久居南方,中州人士,莫不慕之。至闽粤游者,挟以北去,时匿楮中,以避关吏稽察。然关吏皆阴与膏欢,无何迹遍天下,所至皆通邑大都,居京师尤久。天启时,客魏弄权,思得异方之士以侍天子清宴,乃荐膏。上大悦,使待诏供奉。时有出纳司管蔗卿火正金缸,与膏出入必偕。上召则俱往,永巷密室,侍恒终夜,上劳之,赐于阗白玉为小龛以坐。时时易以黄金,二人者虽缕金错采,佩饰珍异,终莫之及也。上尝曰:膏不习于医药,而能长人精神,不务为和甘,而能平人务躁,病可以愈,忧可以蠲。餐霞吸雾,可疗朝饥,真能如人意也。吾将与之终老,南面王岂易此乐哉。因封如意公,以军功荫一子。是时,上好夜游晏朝,常至于日昃,朝论皆议膏。膏素热中,有消渴疾,中外煎迫,而金缸又忌其宠,持之急,乃叹曰:此臣所谓鞠躬尽瘁也。遂乞休,荐白土以自代,不许。卒燔灼以没,子灰嗣。初膏既贵,人思与游不获,白土氏为优孟衣冠以媚世人,至是以传召之。既至,供奉便殿,不称旨,恩遇渐替,而金管之宠亦哀矣。太史公曰:膏以海外孤臣,置身通显,膺非常之宠,其遇合岂偶然哉?至若移风易俗,以无怀葛天之治,胥一世而化之,其术亦神矣。信乎,西方之教,不可思议也夫。
(彭翊:《无近名斋文钞》外编,《如意公传》,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道光二十七年序刊本,图书编号5508/4202,第5—6页)
沈宏传(清)程其珏
作者小传:程其珏(1834—1895) ,字序东,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四年(1878)四月,散馆改授嘉定知县,主持修纂《嘉定县志》。传称利玛窦和阳玛诺合著有《西法通宪考》二卷,此书不见传世。
沈宏,字宁远,一字隐庵。好读书,留心九章,研究中西历术。泰西利玛窦、阳玛诺《西法通宪考》二卷,图居其半,皆旋螺萦发。宏如法描摹,不失杪忽。凡岁差里差,五星迟疾,日月交食,无不洞澈。
(程其珏:《(光绪)嘉定县志》,卷20,《艺术》,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光绪七年尊经阁藏本,第8册,第431页)
大西方杂语序(明)郑怀魁
作者小传:郑怀魁(1562—1612),字辂思,别号心葵,福建龙溪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观察副使。与张燮等组织霞中社,为“霞中十三子”之一。万历三十一年,李之藻赴闽组织乡试,两人结识交往。最初,郑怀魁对利玛窦传入的西器与西学均持疑惑态度,后受李之藻的影响,改变对西学的态度。万历三十三年,曾降职为处州知州。三十五年,帮助李之藻在处州出版《浑盖通宪图说》。①陈庆元:《龙溪郑怀魁年谱》,《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12页;徐光台:《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历史研究》2012年第6期,第66—82页。本处所引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刊本《葵圃存集》之影印件由台湾清华大学徐光台教授提供,在此特表衷心感谢。著有《葵圃存集》,现仅存日本尊经阁文库明万历刊本。
万历壬寅②万历壬寅,即万历三十年(1602)。之岁,大西方贡使利玛窦在京师,已贡上其铜琴、候时钟暨图像、书籍凡若干种。荐绅先生多从怀方氏询访其所自来,盖彼国学道人也。其为道,与佛老多同出而异名。天文历数之学,率与回回历不异。所云天地之际经纬各周九万里,幻冥不可考而原也。至声音反切,其入中国已久,释典所不翻者,以彼方语读近之。乃句股算术,差为简易直捷,足可备九章之助。夫天下大矣,何物不有,彼亦自一方之说。君子于所不知者,则存而不论。其疑之者与其信之者,皆惑也。作大西方杂语序。
(郑怀魁:《葵圃存集》卷14,《大西方杂语序》,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刊本,第8页)
浑盖通宪图说序(明)郑怀魁
始李工部振之试闽癸卯③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士,以历志发策,士言人人殊。比振之为说天经纬,以地经纬合之,士无不人人诵服者。时已撤棘,予造访振之,胸中岂有成历耶?既示予测晷器,如汉铜鉴,上刻辰度灿然,是日为季秋月朔,于闽省测得日躔某宿某度,至今可覆说也。盖本西方仪象,昼考景,夜验星,率视地去极近远为侯。利氏来宾之岁,其法遂东,振之译为斯制,原公历以中历程酌之,有书焉,图与说甚具。是以为浑天耶,则黄道南至而外已截去不用。以为盖天耶,则赤道之阳尚尽二十三度半而止乃浑,逊于全体,盖多于半周。彼天圆物也,而平测之,究其用则灵宪通焉,斯振之所为志哉。至其规画推移,位置踈蜜,式自为篇,咸极微眇。尝以为法象之大,著明变通而约之成器者,宜莫精乎此。《周髀》宣夜,无以验其术,虞敦商彝,不足为其宝矣。丁未④丁未,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振之携是书东游栝⑤栝,又作括,应指括苍县,明朝为处州府丽水县。,予为属樊尹致虚⑥樊尹致虚,即樊良枢,致虚为其字,时任丽水知县。梓行世,车参知公,援证经史,序其所以,犹夫成振之之志也云尔。然闻振之过北地,邢士登⑦邢士登,当即邢云路,字子登,一作士登,直隶安肃人,官至陕西按察使,精通天文历法。先生与语中历,夜深意会,归述其书。湖上求气,至表长短有度,交食古今皆有考,五纬嬴缩,急舒有常,而秘之弗论,何也?予然知学之无足而睹子之难穷矣。书也者言也,图也者象也,其可尽乎。俟其舂容焉,问以竟之。
(郑怀魁:《葵圃存集》卷14,《浑盖通宪图说序》,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刊本,第8—9页)
辩学遗牍后识①原无题,此题为编者加。据郑诚辑校:《李之藻集》卷4《序跋》,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08页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天学初函》本,内封下半刻《辩学遗牍》四,上半镌小字识语:“虞铨部未晤利公,而彼此以学商证,爱同一体,虽其往来书牍惜多散佚,今刻其仅存者,吃紧提醒,语不在多耳。莲池亦有论辩,并附牍中。慎修堂识。”很显然,这也是李之藻的题识,当时在刻书后所题。(明)李之藻
作者小传:李之藻,前已有作者之传,此处不再重复。近日郑诚先生公布了李之藻1626年5月30日在杭州写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原信为葡文,后由金国平先生译出,其中多次提到其与利玛窦的关系,下侈录如次:“敬禀者:我主基督诞生之一千五百九十九年,余奉皇帝命,官京曹,得天佑,逢利玛窦先生入都,相与从游,获聆真道,越十载,余遘重疾,天主遣利先生调护残躯,遂领洗焉。余蒙昧无所用心,经年德无寸进。泰西先生东来,效我主基督,慈悲为怀,末学如余,未尝离弃。时时启吾智,振吾懦,脱吾于三恶敌之手。每念来世,缓步踯躅。辱承不弃,华翰先颁,谆谆以砺德行道相勖。会中先生奖借有加,贱名传至泰西,不胜惶恐。弟子未效微劳,竟蒙诸先生投书上闻。大人明鉴万里,德行崇高,余何敢望其万一。神圣福音,传布中华。信哉天主,必予眷顾。忆昔万历年间,今上皇祖治世,利先生晋京,生养死葬,得厚赐焉。前数岁,余居京师,诸先生离散外省。时封疆不靖,余上疏奏闻,乞诏现任副省会长阳马诺及龙华民先生入都效力。二氏皆利先生故友。天主厚恩,吾愿得偿。”②郑诚辑校:《李之藻集》卷6《杂著·上耶稣会总会长书》,第139—140页。
莲池弃儒归释,德园潜心梵典,皆为东南学佛者所宗,与利公昭事之学戛戛乎不相入也。玆观其邮筒辩学语,往复不置,又似极相爱慕,不靳以其所学深相订正者,然而终未能归一,俄皆谢世。悲夫!假令当年天假之缘,得以晤言一室,研意送难,各畅所诣,彼皆素怀超旷,究到水穷源尽处,必不肯封所闻识,自锢本领。更可使微言奥旨,大豁群蒙,而惜乎其不可得也。偶从友人得此抄本,喟然感叹,付之剞劂,庶俾三公德意不致岁久而湮,浅深得失,则余何敢知焉。凉菴居士识。
(李之藻编:《天学初函》,第2册,《辩学遗牍后识》,台北:学生书局据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本影印,1964年,第688页)
刻天学初函题辞(明)李之藻
天学者,唐称景教,自贞观九年入中国,历千载矣。其学刻苦昭事,绝财色意,颇与俗情相戾,要于知天事天,不诡六经之旨,稽古五帝三王,施今愚夫愚妇,性所固然,所谓最初最真最广之教,圣人复起不易也。皇朝圣圣相承,绍天阐绎,时则有利玛窦者,九万里抱道来宾,重演斯义,迄今又五十年,多贤似续,翻译渐广,显自法象名理,微及性命根宗,义畅旨玄,得未曾有。顾其书散在四方,愿学者每以不能尽观为憾。兹为丛诸旧刻,胪作理、器二编,编各十种,以公同志,略见九鼎一脔。其曰初函,盖尚有唐译多部,散在释氏藏中者,未及检入。又近岁西来七千卷,方在候旨,将来问奇探赜,尚有待云。天不爱道,世不乏子云、夹漈,鸿业方隆,所望好是懿德者,相与共臻厥成。若乃认识真宗,直寻天路,超性而上,自须实地修为,固非可于说铃、书肆求之也。凉庵逸民识。
(李之藻编:《天学初函》,第1册,卷首,《刻天学初函题辞》,台北:学生书局据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本影印,1964年,第1—6页)
十诫序(明)朱宗元
作者小传:朱宗元(1616—1660),字维城,浙江鄞县人。顺治三年(1646)贡生,顺治五年举人。崇祯十一年(1638),葡萄牙耶稣会士利类思在宁波传教时,朱宗元受洗,成为天主教徒,教名为葛斯默(Cosmos),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中国天主教徒。③龚缨晏:《明清之际的浙东学人与西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61—62页;王泽颍:《论朱宗元之天儒观》,宁波大学专门史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6页。其天学著作有《答客问》《拯世略说》《轻世金书直解》《天主圣教豁疑论》等。
当我神宗皇帝御极之八年,有大西洋上德利公玛窦航海来宾,洪宣爱铎。嗣后诸贤继踵,大畅圣传。小子不敏,获闻斯义至矣哉。
鄞县朱宗元维城氏敬叙
([葡]阳玛诺:《天主圣教十诫直诠》卷首,《十诫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藏顺治己亥佟国器序江宁天主堂刻本,Chinois 7192,第3—5页)
铎德姓氏录小序(清)陆希言
作者小传:陆希言(1631—1704),字思默,松江华亭人。天主教徒,教名多明我。康熙十五年(1676),督工为《徐文定公辩学章疏》勒石立碑,康熙十七年(1678),为来华西教士修撰《铎德姓氏录》,康熙十九年(1680)来澳门圣保禄学院学习,康熙二十七年(1688)加入耶稣会,为修士,著有《亿说》《新刻主保单》及《墺门记》 等。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上帝是祐圣方济各沙勿略东至,来此三洲,而奄然殁世,乃帝命不渝中国之获闻。天主教自利玛豆先生始,利先生来自明神宗朝,晋上方物,召见殿陛,赐宴大廷,给廪禄以供饔飱,褒天教以隆教化。由是,西方之士秉司教化者,闻风接踵,咸愿捐躯以报上帝,冀得中夏英材而教育之,以期一道同风之化。
时康熙十七年岁在戊午七月既望
云间后学陆希言思默氏偶葺于上洋之敬一堂(静乐居士:《辩学》不分卷,台北: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藏方豪旧藏清钞本,第17—19页)
圣教真实利益序(清)佚名
泰西传教到中国,是万历年间。二十八年庚子,亲到内廷,进献方物。神宗召见,特问大西的教理,及民风、国政等类事情。三日宴坐款待。那一时的名公卿相,如大学士叶向高、大宗伯冯琦、佥宪冯应京、都谏曹于忭等类的人,彼此质证辨明,著出书来,名叫《天学真义》①《天学真义》,当为利玛窦的《天主实义》。。冯公作叙为首篇,印刻大行。后来大臣常常的举到朝里,大学士徐光启、太仆李之藻上奏,西洋利玛窦狠能格物穷理,能放前贤,合他讲论天地的原始,七政运行的道理,从所以然处,一一指示明白,一定不移,比我中国所著的成书,多有未闻的,可见利子胸藏大道。涉水九万里,孤身一人到中国,他的志向,算的狠难。且粗通中国语言文字,就能力辟佛老二教,深许古儒,分别天人的奥旨,发明性命的精微。他的功,算的狠大。当这个时候,圣教已有可行的机会了,但西士初来不久,人心多游移不定,延迟了几年。到天启年间,有逆党专理国政。又到崇祯年间,流贼混乱天下,败坏国家大事。虽有铎音不绝,到底圣教没有大行。又到皇清,盛世太平,厚待西士,恩宠越发加重。赏汤若望,通微教师的美名,加南怀仁,工部侍郎的显秩。钦谕各省,任行居往,御书金扁、对联,挂在圣堂,隆文盛典。自明以来,至今圣教昭明,比前加倍。
(佚名:《圣教真实利益》②《圣教真实利益》,此书未见他处著录,亦未注明作者,从行文内容看,似应为康熙三十年容教令颁发前后所著的天主教著作。不分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图书编号:Chinois 7248,第2页)
书异言后(日)新井白石
作者小传:新井白石(1657—1725),名君美,号白石,日本江户时代政治家、诗人、儒学学者,在朱子理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永宝六年(1709)成为日本幕府藩主第六代将军德川纲丰的文学侍臣,并于德川家继即位后续任辅佐幼君大臣,1716年,德川吉宗即位后,新井白石才告老退休,继续学术事业。新井白石是日本著名的“海外通”,接受了大量的西学知识,并完成了《采览异言》和《西洋纪闻》这两部著名西学著作,对日本锁国时代西学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分奇怪的是,这一位著名的“海外通”西学专家居然写出了利玛窦生于广东海岛旁,实非西方之人的误说。晚清时,文廷式照抄新井白石之言,又将其传到中国。
浙西李之藻刻《万国坤舆图》,万历年间,大西利玛窦重修考定,附以南北半球图,事具二子所叙,而一时荐绅杨景淳、吴中明之徒赞述焉。正德己丑①正德己丑,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冬,美得遇西人,乃按其图,访以方俗。其人曰:此图明人所作,稍似缜密。然与地理不合,莫由依据,敢辞。美意谓彼不解汉字,敢为大言耳。美乃曰:是则欧罗巴人利玛窦所携入于中州者,世称其善,子无取焉,独何与。曰:某未尝闻我人有其姓名者也?曰:西教东渐,自利氏始,子不知其人可乎?彼笑而不答,既而索得西图于官府以示之,披玩久之,曰:是和兰镂板,盖百年之物也。虽我西土亦不易得,某与此图,唯得三见之矣。于是,左把右指,章步而亥筭,使人不待穷夫辙迹。而周游乎八极,名山大川,举望而出,殊方绝域,随愿而在,亦奇矣哉,诚得其术也。明年春,和兰入贡,美私其使者以质焉。对曰:舆地全图,旧有数本,此版敝邑所刻,去今既及一百一十三年。先是,西士佛来释古者,始倡天教于东南诸州,其塔今在印度地。香华之盛,一百七十年于兹焉。欧罗巴人未闻有利氏之子者也,美窃怪焉。嗣后,适得金阊钟始振②钟始振,当为钟始声,字振之,所著为《辟邪集》。《辟邪论》于新增大藏函中,因知窦本生于广东旁近海岛间③新井白石称“窦本生于广东旁近海岛间”一语来自钟始声的《辟邪集》,查今本《辟邪集》并无此语,不知新井白石据何称“窦本生于广东旁近海岛间”,还称利玛窦“实非西方之人”,实误。,北学于中国者,实非西方之人。则前者之说,果不诬矣。李氏之徒,徒叹其学在夷,而不知用夏变于夷也。故今我是编所采其说,系之明人者,盖从其实也。癸巳④癸巳,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之秋源君美书。
(新井白石:《采览异言》卷末,《书异言后》,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东京白石社明治十四年刊行本,第1页)
《几何论约》原序(清)吴学颢
作者小传:吴学颢,生卒不详,字子淳,河南雎州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中书舍人。著有《翠幄斋诗集》等。
《几何原本》一书,创于西洋欧吉里斯,自利玛窦携入中国,而上海徐元扈先生极为表章,译以华文,中国人始得读之。其书囊括万象,包罗诸有,以为物之形有短长,有阔狭,有厚薄。短长曰线,阔狭曰面,厚薄曰体,以三者提其大纲,而曲直相参,斜正相求,方圆相准,多寡相较,轻重相衡,以虚例实,用小该大。自近测,远参之,伍之,错之,综之,物之,形得而无阂,数无遁理矣。顾其书虽存,而习者卒鲜,即稍窥其籓,亦仅以为历学一家之言,不知其用之无所不可也。友人杜子端甫,束发好学,于天文、律历、轩岐诸家无不览,极深湛之思而归于平,实非心之所安,事之所验。虽古人成说,不敢从也。其于是书尤沛然有得,以为原书义例、条贯,已无可议,而解论所系,间有繁多,读者难则知者少矣。于是,为之删其冗复,存其节要,解取诂题,论取发解。有所未明,间以已意附之。多者取少,迂者取径,使览者如指掌列眉,庶人不苦难,而学者益多。既成,征序于予。……吴学颢序。
(杜知耕:《几何论约》卷首,《原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02册,第2—3页)
《几何论约》原序(清)杜知耕
作者小传:杜知耕(约1644—1722),字端甫,号伯瞿,河南柘城人。康熙举人,清前期数学家,著有《几何论约》《数学钥》及《道古堂文集》等。
《几何原本》者,西洋欧吉里斯之书,自利氏西来,始传其学。元扈徐先生译以华文,历五载,三易稿而后成其书。题题相因,由浅入深,似晦而实显,似难而实易,为人不可不读之书,亦人人能读之书。故徐公尝言曰: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书成于万历丁未,至今九十余年,而习者尚寥寥无几。其故何与?盖以每题必先标大纲,继之以解,又继之以论。多者千言,少者亦不下百余言。一题必绘数图,一图必有数线,读者须凝精聚神,手志目顾,方明其义。精神少懈,一题未竟,已不知所言为何事。习者之寡,不尽由此,而未必不由此也。若使一体之蕴,数语辄尽,简而能明,约而能赅,篇幅既短,精神易括,一目了然,如指诸掌。吾知人人习之恐晚矣,或语余曰:子盍约之。余曰:未易也。以一语当数语,聪颖者所难,而况鲁钝如余者乎。虽然,试为之。于是,就其原文,因其次第,论可约者约之,别有可发者,以已意附之。解已尽者,节其论题自明者并,节其解,务简省文句,期合题意而止。又推义比类,复缀数条于末,以广其余意。既毕事,爰授之梓,以就正四方。倘摘其谬,删其繁,补其遗漏,尤余所厚望焉。杜知耕序。
(杜知耕:《几何论约》卷首,《原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02册,第4—5页)
送宋德章儒夏序(朝)李瀷
作者小传: 李瀷(1681—1763),字子新,号星湖,朝鲜京畿道骊州人,朝鲜李朝哲学家、实学家,有《星湖僿说》和《星湖文集》传世。李瀷曾经读过多种利玛窦、阳玛诺、艾儒略等西方传教士所撰写的汉文著作,亦曾获得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还曾为《天主实义》和《天问略》写过序跋,是朝鲜受西学影响最重的学者之一。
余尝远游南北各千里,东西傅海,每至佳山水沃壤乐土,辄有受廛之愿,及归心焉有得,把作生世一大事,而彼兔窟貉丘,有不足守以终焉。……既而得西洋人《万国全图》,就中间卷土,乃大明一统之区。其大小广狭之分,如东土之于华夏。而史传所见畸人逸士大观而遐瞩者,又不过如余向所游历数千里之近,于是益叹夫所见者小而气消意怠,无复远近优劣之较矣。
(李瀷:《星湖先生全集》卷51,《序》,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99册,第440—441页)
跋《天主实义》(朝)李瀷
《天主实义》者,利玛窦之所述也。玛窦,即欧罗巴人,距中国八万余里,自丑辟以来未之与通也。皇明万历年间,与耶苏会朋友阳玛诺、艾儒略、毕方济、熊三拔、庞迪我等数人航海来宾,三年始达。其学专以天主为尊,天主者,即儒家之上帝,而其敬事畏信则如佛氏之释迦也。以天堂地狱为惩劝,以周流导化为耶苏。……盖天下之大州五,中有亚细亚,西有欧罗巴,即今中国乃亚细亚中十分居一,而如德亚亦其西边一国也。耶苏之世,上距一千有六百有三年,而玛窦至中国,其朋友皆高准碧瞳,方巾青袍,初守童身,不曾有婚。朝廷官之不拜,惟日给大官之俸。习中国语,读中国书,至著书数十种。其仰观俯察,推筭授时之妙,中国未始有也。彼绝域外臣,越溟海,而与学士大夫游,学士大夫莫不敛衽崇奉称先生而不敢抗,其亦豪杰之士也。
(李瀷:《星湖先生全集》卷55,《题跋》,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99册,第516页)
跋虚舟画(朝)李瀷
西洋利氏之论画云:画小使目视大,画近使目视远,画圜使目视球,画像有坳突室屋,有明暗也。比年使燕还者多携西国画,其殿阙廉陛,人物器用,稜隅方圆,宛若真形,其言概不诬矣。见者疑其为南海之蚌泪,沃焦之山石,幻药眩眼之类,殆非也。察之则只烟煤印本皆然,柳子久云,此不过远近曲直细大隐见之势分数明故也。东人之善画,奚独不尔,今观李虚舟八景图,依然洞庭潇湘之间。斯又画家七分境界,独不晓视大视球之为何术。
(李瀷:《星湖先生全集》卷56,《题跋》,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99册,第535—536页)
送洪侍郎良浩燕槎之行序(朝)李献庆
作者小传:李献庆(1719—1791),字梦瑞,号艮翁、白云亭、玄圃,朝鲜李朝时期儒学学者,著有《艮翁先生文集》。李献庆师从李瀷,但他站在儒学的立场上,钻研西学,对利玛窦所传西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不仅表现在此序中,而且在其《日食辨》和《天文问答》中有更多的论述。
异端之说,其始也甚微,如涓涔爝火,卒至于滔天燎原而不可禁。惟明者睹其始而绝之,愚俗之见昧焉。杨墨之害,不及于后世,孟氏之功也。其他老、佛、庄、荀之说,不遇如孟氏者遏绝之,故得肆焉。至今祸天下国家,可胜痛哉。今闻为天主之学者,盛行于中国,虽未得其说之详,其本出于西洋国。利玛窦云:西洋人工于推步、历象、圭臬等器,制作纤巧,丝毫不差。利玛窦尤其诙诡瑰奇人也,中州之人骤闻而创见之,无不嗟异酷信,骎骎然流入我国。我国学者论天人性命之理者,往往以其说为宗,而古圣人贤人之论,几乎弁髦而不知省,噫嘻其惑之甚也。盖尝论之,外夷诸国,其壤地偏侧,风气疏散,故其民多奇巧淫技,葛卢之识牛鸣,犛靬之出眩人,即其验也。西洋去中国海道数万里,又其鴂舌之尤者,非可与论于大道,而所能明者,偏曲而已。以其善幻多怪,人皆诳惑,使狐魅遇张华,安能遁其形哉。明于推步,亦偏曲之知也,见其如此,遂信其知道可乎。夫穹然在上者天也,以功用谓之鬼神,以主宰谓之上帝,存乎人则所赋之性是也,在乎事则当然之理是也。尊性而居谓之敬天,顺理而行谓之奉天,神而祭之,不过除地而郊而已。今乃殿宇以严之,图像以明之,使上帝之尊,下同于一鬼,其为慢天亵天孰甚焉。天下之人,一溺于释迦,再溺于利玛窦,鬼怪肆行,妖说诬民。几何不燃臂脔肌以为事天,而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古先王大经大法,终至于废坏而不修。为吾徒者,其可立视其如此而莫之救耶。今我洪侍郎汉师儒者也,读圣贤书者也,以副价入中土也,余窃有望焉。幸其说之未炽也,以事天之实,在此而不在彼,为燕之学士大夫,一诵而晓解之,其间岂无悦吾言而从之者欤。设或不从,立一赤帜,使天下之人,咸知我国有贤大夫独守孟氏之传而不惑于邪说,则亦吾道之光也,子其勉乎哉。
(李献庆:《艮翁先生文集》卷19,《序》,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34册,第407—408页)
利玛窦《南北极图》记(朝)李种徽
作者小传:李种徽(1731—1797),字德叔,号修山,朝鲜全州道人。曾任兵曹参判。李朝后期阳明学者、历史学者,著有《东史志》及《修山集》等。此处称利玛窦有《南北极图》,但查现存利玛窦资料,尚未见利玛窦有《南北极图》的记录。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左边上下两角分别有南北极图,该图所录文字与李种徽所录的诸国文字差异甚大。查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卷5收有“利玛窦《赤道南北极图》一卷一本”①(清)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录》卷5,《历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钱氏述古堂钞本,史部第277册,第692页。,可知当时确实有利玛窦《南北极图》单行本流传。
利玛窦《南北极图》称,中国为亚细亚地方,盖欧逻巴方言也,在小洋海中,中国及西域、东夷、北狄、南蛮皆系焉,佛家所谓南赡部洲也。东北南皆海环,西波斯之外连陆,曰欧逻巴世界,即所谓西洋也。大洋海环其西南北,其国曰古祃泥,曰鲁西亚,曰瓒利亚,曰矮人,曰都力,曰加西郎,曰拂郎察,曰莫勒亚,曰甘的亚,曰卧的亚;其山镇曰思祈匪利,曰沙勿牙,曰迷色,曰多罗;其川泽曰巴尔德峡,曰大劳混河,曰墨阿的,曰大乃河,曰诺沧,曰上海,曰下海。海中有一种咽几,那鱼长尺许,周身皆刺而大有力,遇船而贴,顺风不能动。西洋诸蕃之会,又有古里之国,其利沉香布,其畜马,其谷宜麦,其鸟多白鸠,其玩好琉璃瓶椀、珊瑚、珠宝带,往往为黄金细丝、花缀、鸦骨石、珍珠、八宝饰之手巾、蕃花人马象。其俗,近古以石灰画地为禁,莫敢犯,行者让路,道不拾遗。王老不传子,传外孙,否则传弟,无外孙与弟,传善行人,此则诸国皆同,岂佛家所谓极乐世界耶。
由欧逻巴而南且西为利未亚世界,其国曰墨利,曰仙多,曰佛沙,曰息匿瓦,曰大儿瓦,曰亚毗心域;其山镇曰巴尔加也衣,下有䗶河之水,三伏三出,每隔二百里,西北入于欧逻巴之巴尒德峡,曰罗经正峰,曰檀杏树岭,岭上多檀杏之树故以云。其川泽曰黑江,曰波尔诺湖,曰地中海,曰西红海,曰绿峰岛,曰金河;其大洋海中,鳄鱼似巨舫大,四时有波浪,出没惊人。
由利未亚而东且南,直亚细亚之南,为墨瓦蜡泥加世界。其国曰苏门答刺,于洪武中,奉金叶表贡方物,其山多石青,多龙涎,多大茄,大茄之树高丈余,三四年不萎,子大如瓜;曰小瓜哇,有色青之盐,蔷薇花上露承之可以饮;曰哇婆,曰玛力肚,曰路客。其山镇曰白峰,曰加利麻那美峰,曰鹦地,曰师峰;其川泽曰瓶河,曰仙色巴,曰南湾,曰小岛滨。大抵苏门答刺,为天下之极南。南方在卦为离,离为火,故其地热如洪炉。国东南大山横亘,夜常有火光烛天,人至少,故未审人物如何世界。大洋东南,有沧溟宗盖,乃众海之宗也。
由墨瓦蜡泥加于东,直亚细亚,东南为南亚墨利加世界。南北东西皆海环,其国曰巴大温,古之长人国也,曰祈勤,曰帕齐那,曰玛八作,曰利玛;其山镇曰椰林峰,曰潮水峰,曰盘峨,曰阿林答;其川泽曰银河,曰马良河,曰金鱼湖,曰孛露河。
大东北洋之内,有北亚墨利加世界。其国视诸他世界最多,不能尽记,记其大者云:曰富令那,曰大人厼①厼,此字为韩国汉字,表示结束语。,曰加拿大,曰亚利俺,曰新拂,曰多笼,曰郎察;其山镇曰耨茶,曰䗶山,曰吐会,曰雪山;其川泽曰皮六河,曰流鬼,曰众仙河,曰东红海,曰青球岛,出青色之球,曰亚泥俺峡。自此可通北海,古所谓两过之地也。北海之外,北极不远,其地半年有日光,半年无日光,沍寒人难到,不详其所有,冰海在其中,四时不泮云。
凡六世界,为国三十三,为山镇十八,为川泽二十八。丙子流头之月,图自莲谷故李尚书家来,时雨中涔寂,展阅颇会心,令人有焱举区外之想。留之三日,被其索还之,而意不忍舍,遂手摸其亚细亚地方,而其余五世界,记其国名及山镇川泽之号,皆取其大者及名目颇雅者。又采人物风土杂出于诸书者以入之,而时观之以自释焉。尝观邹衍云:神州赤县为一州,而其外如神州赤县者九,乃所谓九州,各有裨海环之。又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而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今图所谓小洋海,即裨海,大洋海,即瀛海也。第自亚细亚为六州而无其三,岂玛窦亦不能尽见耶。邹衍死而世无其学二千年,观《畸人十篇》,其道术亦本于仁义节俭,斯非所谓闻其风而说者欤。
(李种徽:《修山集》,卷4,《记》,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47册,第356—357页)
题天文九重图(清)陈本礼
作者小传:陈本礼(1739—1818),字嘉会,号素村,江苏扬州人。一生不仕,唯好读书。著有《屈辞精义》等。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笺:《淮南子》天有九重。泰西利玛窦曰:九重者:宗动、恒星、土星、木星、火星、日轮、金星、水星、月轮九层。坚实相包如葱头然。愚按:天包地外,地处天中,离地即天,何从有九。九重之天,谁为经始,谁为创造,其首事先于何重耶?
(陈本礼:《屈辞精义》卷2,《天问》,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六年陈本礼自序刻本,第482页)
订西法诸书序(清)杨大壮
作者小传:杨大壮,生卒不详,字贞吉,号竹卢,又号耕云,江苏甘泉人。官徽州营参将,精于历算、律吕之学。此人对利玛窦及西学极为推崇,但对天主教持反对态度,并称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为“西法之宗”。
欧罗巴在西域之西极,西海之滨,张骞所不知,甘英所未到也,从古未与中国通朝贡。其都三面滨海,南北万一千二百五十里,东西二万三千里。内分七十余国,其著名之邦曰拂郎察,曰意大里亚,曰以西把尼亚,曰波尔都瓦尔,曰热尔玛尼。其人碧眼虬髯,聪明精巧。前明万历时,意大里亚国人利玛窦航海东来,居广东,习华文华语者二十年,遂至京师。因中官马堂献《万国全图》、天主等像,礼部劾之,请勒还本国,不报。明帝嘉其远来,假馆授餐,给赐优厚。公卿以下重其为人,多与晋接,玛窦安之,遂留不去。利氏九万里泛重洋而来,盖图行其耶稣之教,一时士大夫颇有惑之者。其说荒诞支离,多类释氏,又似回回教,殆又西域异端中之外道支流也欤。然欧罗巴历算之学极精,利氏妙于其术,上海徐文定公光启、杭州李太仆之藻与之游久,尽得其秘奥。文定为译《几何原本》《容圜》《测量法义》,太仆为译《同文算指》《圜容较义》《浑盖通宪》等书。太仆又汇其前后所译西书二十种为《天学初函》,分理器二编,理编为洋教邪说,鄙谬不足论,今亦禁绝。器编则其历算之书,最有蕴奥,于是中士多有习之者矣。崇祯初,中历交食益差,诏徐文定开局修改,时利氏已卒,文定乃荐其同会东来者,曰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汤若望等人入局,翻译西法,成百余卷,今之《新法算书》是也。顺治元年,恭逢我世祖章皇帝入关定鼎,修正历法,遂授汤若望钦天监官,采其法为《时宪书》。我圣祖仁皇帝御制《数理精蕴》《历象考成》二书,亦多取其术。远西诸子,以荒陬一介之士,其说得邀圣天子葑菲之采,岂非其遭逢之幸欤。至其洋教,峻令严禁,不许传染中土,于以仰见我国家正大光明之规。诚所谓好而知其恶,而知其美,凡我臣民,宜凛遵焉。忆昔甲辰①甲辰,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初,壮初见《表度说》于金陵,读而深味乎其言,始知地圆日月交食之故,因有心为此学,顾无师承,遂辍而未获究心也。岁月如流,倏然二十载,岁在甲子②甲子,即嘉庆九年(1804)。,归林三年,养疴闭户,心寂双清。适衡斋汪先生③衡斋汪先生,即汪莱(1767—1813),字孝婴,号衡斋,徽州歙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优贡生,深通经学,曾被大学士禄康荐修国史天文志。来䢴上,虚心请业,荷其恳勤指授,于今三更寒暑,得少窥藩篱焉耳。吁!少壮闻其说,老大方从事焉,甚矣,余之懒漫也。此编乙丑④乙丑,即嘉庆十年(1805)。夏日得之既堂沈都转先生,又二年丁卯⑤丁卯,即嘉庆十二年(1807)。五月望日雨窗闻寂乎。为装整并述西述东来之,自以备初学者。考论云:尔原编先后不伦,今重编次第如左:《几何原本》,西法之宗,利氏首译之书也,列为第一。几何非算不明,《同文算指》次之,《圜容较义》几何之一种也。《测量法义》《勾股义》,入算之实用也,次于《同文算指》之后。以上五种,皆算术也。《天问略》,首明天体历学之梯阶,当列于前。《表度说》《测日论》《天议论》最为明显,故次《天问略》后。《简平仪》为用,增广作法亦精,必明《表度说》而后可读,是又次焉。《浑盖通宪》,义蕴渊奥,非深于斯学,不能了然心目,故以之殿群书也。《泰西水法》,有益民生日用,《职方外纪》,可证地圆里差,均附编末云。
(焦循:《扬州足征录》,卷13,《订西法诸书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嘉庆二十年焦循序刊本,第25册,第646—647页)
九天地球诸星总论(意)利玛窦
按:这应是利玛窦为吴中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南京刊刻的《山海舆地全图》所作的题识,后又被收进万历三十年(1602)李之藻在北京刊刻的《万国坤舆全图》中,但有所改动。
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讲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天既包地,则彼此相应,故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天中有赤道,自赤道而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赤道而北二十三度半为北道。按中国在北道之北,日行赤道则昼夜平,行南道则昼短,行北道则昼长。故天球有昼夜平圈列于中,昼短昼长二圈列于南北,以著日行之界。地球亦设三圈,对于下焉。但天包地外为甚大,其度广;地处天中为甚小,其度狭,以其差异者耳。查得直行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出高一度,南极入低一度;直行南方者,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入低一度,南极出高一度,则不特审地形采圆,而并征地之每一度广二百五十里,则地之东西南北各一周有九万里实数也,是南北与东西数相等而不容异也。夫地厚二万八千六百三十六里零百分里之三十六分,上下四傍皆生齿所居,浑沦一球,原无上下。盖在天之内,何瞻非天,总六合内,凡足所伫即为下,凡首所向即为上,其专以身之所居分上下者,未然也。且余自大西浮海入中国,至昼夜平线,已见南北二极皆在平地,略无高低;道转而南,遇大浪山,已见南极出地三十六度,则大浪山与中国上下相为对待矣。而吾彼时只仰天在上,未视之在下也。故谓地形圆而周围皆生齿者,信然矣。
吾尝留心于量天地法,且泛大西庠天文诸士讨论已久,兹述其各数以便览。为夫地球既每度二百五十里,则知三百六十度为地一周得九万里,计地面至其中心得一万四千三百一十八里零九分里之二。自地心至第一重谓月轮天,四十八万二千五百二十二里余;至第二重谓辰星即水星天,九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里余;至第三重谓太白即金星天,二百四十万零六百八十一里余;至第四重谓日轮天,一千六百零五万五千六百九十里余;至第五重谓荧惑即火星天,二千七百四十一万二千一百里余;至第六重谓戚星即木星天,一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四里余;至第七重谓填星即土星天,二万五百七十七万零五百六十四里余;至第八重谓列宿天,三万二千二百七十六万九千八百四十五里余;至第九重谓宗动天,六万四千七百三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里余。此九层相包如葱头皮焉,皆硬坚,而日月星辰定在其体内,如木节在板,而只因本天而动。但天体明而无色,则能通透,光如琉璃水晶之类,无所碍也。若二十八宿星,其上等每各大于地球一百零六倍又六分之一;其二等之各星,大于地球八十九倍又八分之一;其三等之各星,大于地球七十一倍又三分之一;其四等之各星大于地球五十三倍又十二分之十一;其五等之各星,大于地球三十五倍又八分之一;其六等之各星,大于地球十七倍又十分之一。夫此六等皆在第八重天也。土星大于地球九十倍又八分之一,木星大于地球九十四倍半,火星大于地球半倍,日轮大于地球一百六十五倍又八分之三,地球大于金星三十六倍又二十七分之一,大于水星二万一千九百五十一倍,大于月轮三十八倍又三分之一,则日大于月六千五百三十八倍又五分之一。自以可征,使有人在第四重天已上视地,必不能见,则地之征,比天不啻如点焉耳。
时万历戊戌孟冬谷旦欧逻巴人利玛窦撰①利玛窦万历三十年(1602)《题〈万国坤舆全图〉》称:“庚子(1600)至白下,蒙左海吴先生之教,再为修订。”利玛窦称吴中明在南京刊刻的《山海舆地全图》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这是利玛窦的误记。刘凝:《天学集解》,卷3,吴中明:《题〈万国坤舆图〉》,第23—24页称《山海舆地全图》刊刻的时间为“时大明万历戊戌年徽州歙县人左海吴中明题”,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就可以证明利玛窦的误记,而在此处又发现利玛窦为吴中明南京刊刻《山海舆地全图》所写的题识,其落款时间也是“时万历戊戌孟冬谷旦欧逻巴人利玛窦撰”,这是利玛窦当时的原始记录,这就成为吴中明南京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铁证。而四年后,利玛窦在为《万国坤舆全图》题识时而称吴中明《山海舆地全图》刊刻的时间为万历庚子,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可以说明利玛窦的记忆是会发生误差的,并非如时人对他记忆力吹捧之神。
(袁启:《天文图说》②袁启《天文图说》是明末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书中不仅收录了利玛窦万历二十六年为吴中明《山海舆地全图》所作的题识,而且还收录了《大地圆球五州全图》《亚细亚一大州图》《天地仪图》《周天黄赤二道错行中气界限图》《日蚀、月蚀图》《天地仪解》《天地仪制度》及署名为“欧逻巴人曷捺楞马著”《四行解》,其中大部分为欧洲天文学的内容。,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明抄本,第1031册,第529—533页)
利马窦所作《坤舆万国全图》渺薄中国(明)梁禾作者小传:梁禾,生卒不详,字天成,安徽凤阳人。万历十年(1582)任海州直隶州训导,后升任赣州府教谕,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可知编》。据邓瑞全等主编《中国伪书综考》称,“《可知编》八卷,作者伪,原题明杨慎撰。”今据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万历三十六年沈调元序刊本,据沈调元序此书实为明梁禾天成著。由于此书刊刻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则知下面这段关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评论很可能完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该图刊刻不久,这应该是明代对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反面评价的第一人。
按《舆地图》,古今代有,然一再传,未免差讹。独广舆一图,本元人朱思本画方计里,颇为足据。如《坤舆万国全图》,乃西洋欧罗巴人利马窦所作,共图六幅,以天环地,似矣。顾六幅中,五幅半皆海,而中国及西北夷之地,不满半幅,是天之下皆海矣。则古人何不曰天海,而曰天地。又言天圆地亦圆,天有三百六十度,地亦如之;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与天相应。盖天圆地方,自古记之,惟天四围皆圆。故细分之,谀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足尽天体。地虽曰方,然多参差不齐处,将何所据,而分定其度数。天昼夜旋转,故指其不动处为极;地未尝旋转,将指何者为极。况彼图以地如弹丸在天中,如何与天相应。又言地之四边有齿,夫海底之地,人固不见;海上之地,人多见者,何尝有齿。又言自彼岛稍南即大浪山,见南极出地,北极入地。又言南海有岛,一年八季,二春二夏,二秋二冬。按《孤树里谈》①《孤树里谈》,明李默撰,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李默(1494—1556),字时言,福建建安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载,邓老曾往西洋,历数国极远处,仰视三光,大小次第,一切与中国不异。斗柄只如此,彼大浪山与海岛,皆不出天地外,何至颠倒若是。又言天地有九重,月轮居第一重,日轮居第四重,是月在日上矣,又何言日食为月所掩。又言日大于地,地大于月,夫日一日随天经行地上六时,岂得大于地?又言若使人得到四重天上,下视乎地,不啻一点耳。人奈何于此一点中。争王兢霸,次即庄生蜗角之残语,彼直窃以渺薄中国耳。乃观者喜其异,不察其妄,为之品题而传布焉,不将为彼所欺笑耶。
(梁禾:《可知编》第5卷,《利集·地部·地第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万历三十六年沈调元序刊本,子部第177册,第285页)
利玛窦曰友者吾之半(明)林有麟
作者小传:林有麟,生卒不详,字仁甫,号衷斋,上海华亭人。以父荫入仕,累官至龙安知府。工画,著有《素园石谱》,还辑有《法教佩珠》二卷。《法教佩珠》最早为万历四十二年刊本,其中收有利玛窦《交友论》之语,可知其应是利玛窦同时代人,也是最早传播利玛窦《交友论》的明代士人。
利玛窦曰:友者,吾之半,即第二我也。二语何其真切,多情者,不可与定媸妍;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与者,不可与定去往;多酣者,不可与定是非。
(林有麟:《法教佩珠》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子部第144册,第253页)
利玛窦曰地与海本是员形(明)江旭奇
作者小传:江旭奇,生卒不详,字舜升,安徽婺源人。诸生,著有《小学疏义》《书经传义》《孝经义》《孝经疏义》《汉魏春秋》及《朱翼》等书。因《朱翼》刊行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故可知江旭奇与利玛窦应是同时代人,此中所引文字为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题识,故可知江旭奇在万历四十四年之前就见过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所引利玛窦文字与原文有所差异。
利玛窦曰:地与海本是员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卵黄。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但天包地外之一度,广二百五十里,厚二万八千六百三十六里零三十六丈。分为五大州:曰欧罗巴,曰利未亚,曰亚细亚,曰南北墨利加,曰墨瓦蜡泥,各国繁伙难悉。
(江旭奇:《朱翼》不分卷,《完瓯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子部第206册,第702页)
利玛窦曰交友如医疾(明)江旭奇
利玛窦曰②江旭奇在“利玛窦曰”这段话上加了一个眉批,称“以下皆利玛窦之言”,如果上述文字确如江旭奇所称为利玛窦之言,则此本《交友论》与今本《交友论》多有歧异。:交友如医疾,然医者诚爱病者,必恶其病也。彼以救病之故,伤其体,苦其心,医不忍病者之身,友者宜忍友之恶乎?谏之,谏之,何恤其耳之逆,何畏其额之蹙。上帝给人双目双耳,双手双足,欲两友相助,方为事有成。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交;德薄则其心刻鄙,见人皆可讪。人当静夜自念,我所许可者多,则我德日进矣。我所未满者多,则我德日减矣。友也,为贫之财,为弱之力,为病之药焉。仇之馈,不如友之捧也。飞走麟介,不待教而识其伤我与否。故鸡避鹰而不避孔雀,羊忌豺狼不忌牛马,非鹰与豺狼滋巨,而孔雀与牛马滋小也,知其有伤无伤异也。右手救人,则左手及全体皆称慈悲;左手偷物,则右手及全体皆称盗贼。人乃同类,友则同体。友之善不善焉,得其无异于我手。
(江旭奇:《朱翼》不分卷,《委贽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子部第206册,第746页)
利玛窦曰人生赤身来无所遗于后(明)江旭奇
利玛窦曰①利玛窦这段话未见于现存利玛窦著作,不知出于何书。:人生赤身来,无所遗于后,赤身以去,亦何损。人生开口即哭,生之为累,明矣。生而富,累更甚矣。人尽能负,能驰富者,勇力俱暗消了。
(江旭奇:《朱翼》不分卷,《志林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子部第206册,第812页)
利玛窦论北一南二东三西四(明)陈仁锡
作者小传:陈仁锡(1581—1636),字明卿,号芝台,江苏长洲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翰林编修,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罢职。崇祯初复官,官至国子监祭酒。陈仁锡讲求经济,性好学,喜著述,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陈太史无梦园初集》《潜确居类书》及《系辞十篇书》等。利玛窦直接谈《河图》《洛书》亦首见于此处论及。
利玛窦曰:如北一南二东三西四,岂于方隅时分,人心物理上有此数之可纪乎,无非此圆神微密之体之,所著察云尔。自其直贯处观,高卑陈而上下奠;自其一纵处观,则水火分而一二立;自其横处观,则木金辨而三四定;自其中实处观,其土位成而五数。明此四正生数也,加之以罗之交络,而六七八九十之成数彰。初不必为之点,而历然自著者矣。后人因其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之语。遂以六置于一之外,七置于二之外,以为相成之义。而遂使四维之位阙,殊不知,四维者,辰与土之谓也。故六七八九之水火木金,比生数皆多五焉,正谓系于四维之土耳。《河图》对待之间,水火自为牝牡,金木自为配匹,则克制之义,未尝不在。《洛书》对待之间,金水自为母子,木火自为根宗,则相生之义,亦未尝不在。但《河图》举其常,故其纵横交络,虽有奇耦之义,皆直道也。《洛书》尽其变,故其往来出入,无非屈伸,以神其不穷之道,明矣。
又曰:圣人以其直亘纵横者,演之为《河图》,其北一、南二、东三、西四、中五者,生数也。所谓道也,形而上者也,生而未尝生,化而未尝化者也。其六水、七火、八木、九金、十土者,成数也。所谓□也,形而上者也,生矣,化矣,生生化化者,于此而著见也。天数在始可推,而地数在终不可推者,以地下则藏也。一二三四,数在地下,至五则出乎,地上人物始生,始有朕兆,可见到六七八九,则著矣。
(陈仁锡:《系辞十篇书》卷4,《河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神默斋刻本,经部第22册,第266—267页)
利西江入中国言量天地之法(明)张自烈
作者小传:张自烈(1597—1673),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卢居士,江西宜春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博物洽闻。明亡,隐居庐山,主讲白鹿书院。著有《正字通》《四书大全辨》及《芑山文集》等。
吴澄论天体有九层,利西江入中国言,量天地之法,有九重。第九重为月轮天,第六重为日②日,原文为口,当为日。但利玛窦称第四重为日轮天,第六重为木星天。轮天,第一重为宗动天。八七五四三二重,但言天,不复如一六九之各有名称。皆臆说,不足信。
(张自烈:《正字通》卷2,《丑集》下,《大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九年廖文英序刊本,经部第197册,第365页)
地球每度二百五十里(明)张怡
作者小传:张怡(1608—1695),初名鹿征,一名自怡,字瑶星,江苏上元人。明诸生,父亲为登莱巡抚孙元化部属总兵官张可大,荫官锦衣卫千户。明亡后,隐居南京摄山白云观,著书自娱,人称白云先生。著有《明末史事杂抄》《闻随笔》及《玉光剑气集》等。
西士利玛窦云:地球每度二百五十里言【度、里,与古迥异】,三百六十度为地一周,九万里。计地面至中心,隔一万四千三百十八里零十八丈。天有九重,最下者曰月轮天,等而上之曰星辰天,曰太白天,曰日轮天,曰荧惑天,曰岁星天,曰填星天,曰三垣二十八宿天。其最上者,曰宗动天,相去至六万四千七百三十八万八千六百九十余里而止。此九层相包如葱头,日月星辰,定在体内,如禾节在枝,因天而动,而天体本明通透如琉璃之毫无隔碍也。又云:日轮大于地球一百六十五倍又八分之一,地球大于月轮三十八倍又三分之一,各星有大于地球百倍、数十倍者,有小于地球数十倍者,皆以光所及远近推测得之。《通雅》曰:利公自西泰浮海入中国,至昼夜平线,见南北二极皆平。转南过大浪山,见南极出地三十二度,则大浪与中国正对矣。又以地势分五大洲,皆经历足迹所至。与邹衍大九州、佛氏庄严海悠谬之说不同,古所未闻也。惟是金水附日为轮,其言日大于地百余倍,予不谓然。日光甚烈,若如所言,人在地上必多喝死。其言日大于地,以地影尽而言之也,不知光常肥,影常瘦,不可以直线取。
(张怡:《玉光剑气集》卷3,《法象》,北京:中华书局据张怡手稿本整理标点,2006年,第103页)
天体论(清)朱奇龄
作者小传:朱奇龄,生卒不详,字与三,号拙斋,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中贡生,屡试不第,著《春秋测微》《续文献通考补》《拙斋集》等。
世之测天者有三:或曰天如盖笠,地法履槃,中高外下,天地相从,此盖天之说也;或曰地在其中,天包其外,形如弹丸,上下斜倚,此浑天之说也;或曰日月五星,浮生于虚空之中,行止须气,而无所根系,此宜夜之说也。……至于明人宋景濂则有天大地小,月食本于地景之说。利玛窦则有地为圆体,天中一粟,周围上下,人物所居之说。人皆骇之,不知其说虽创见,盖亦有所本矣。《南齐书》称,日月当子午,正隔于地,为暗气所食。此即宋景濂之说也。《大戴记》称,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此即利玛窦之说也。凡此者,精于言天者也。
(朱奇龄:《拙斋集》卷3,《论策·天体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三十八年祝翼恒序刊本,第637页)
排耶苏(日)林罗山
作者小传:林罗山(1583—1657),本名信胜,又名忠,号罗山,字子信,出家后法号道春,日本德川幕府初期著名学者。林罗山是日本德川幕府中最早与欧洲人及天主教接触的学者,庆长十年(1606),林罗山与其弟林信澄等三人一起拜访日本江户耶稣会,并与日本修士不干氏就基督教义和西方科学观发生了争论,并明确提出了他自己反对天主教的观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于公元1606年时就提到了利玛窦的天地鬼神及灵魂之论说,而且明确提出他不相信利玛窦之言,这是现存明清文献中在利玛窦活着的时候就明确反对利玛窦的海外第一人。
庆长丙午①庆长丙午,即庆长十年,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十有五日,道春及信澄②信澄,即林永喜,又名林信澄,江户初期的儒学者,为林罗山之弟。依颂游③颂游,当为与林罗山兄弟同至耶稣会的第三人,事迹不可考。价不意到耶苏会者,不干氏④不干氏,原文作“不于氏”,因为此人即耶稣会日本修士不干斋·巴鼻庵,故此处的“于”当为“干”之讹。许,不干令守长不干侍者,招三人入室。彼徒满席坐定,寒温已而后,春问以徒斯画像之事,使彼言之对语鹘突,盖恐浅近而不言之。又见彼圆模之地图,春曰:无有上下乎。干⑤干,指耶稣会日本修士“不干氏”,著有《妙贞问答》一书。曰:以地中为下,地上亦为天,地下亦为天。吾邦以舟运漕大洋,东极是西,西极是东,是以知地圆。春曰:此理不可也,地下岂有天乎?观万物皆有上下,如彼言无上下,是不知理也。且夫大洋之中,有风有波,舟西而或北,或南而又东。舟中之人不知其方,以为西行,谓之西极是东不可也。若舟东则或北或南,又必西谓之东极,是西不可也。且又终不知,物皆有上下之理,彼以地中为下,地形为圆,其惑岂不悲乎。朱子所谓天半绕地下,彼不知之。干又曰:有南北,无东西。春曰:已是有南北,何无东西耶。又见彼日月行道之圆,不及一行、沈括之万分。盖彼潜在大明,见浑天之遗则,而窃摸倣之耳,可笑。又见形如水晶,有三角者,掩目见物为五彩,盖以有稜,故为彩也。又见表凸里平之眼镜,以是见物,则一物分而为数物,盖以面背不平,故如此。凡如斯奇巧之器,眩惑庸人,不可胜计……
春问曰:利玛窦耶苏会者天地鬼神及人灵魂有始无终,吾不信焉。有始则有终,无始无终可也,有始无终不可,然又殊可证者乎。干不能答。春曰:天主造天地万物云云,造天主谁耶?干曰:天主无始无终天地,曰造作天主,曰无始无终。如此遁辞,不辩而可明也。春曰:理与天主有前后乎?干曰:天主者,体也;理者,用也。体者前,理者后也。春指面前之器曰:器者体也,所以作器者理也,然则理者前而天主者后也。干不解曰:灯者体也,光者理也。春曰:所以火为灯者理也,光者非理也。唯云之光而已。干犹不解曰:作器之一念起处为理,一念不起以前,元无想无念,而有体然,则体前理后也。春曰:不可也,不谓无想无念,唯言理与天主而已,无想无念之时,有理而存。颂游笑曰:问高而答卑,彼之不解,信宜哉。春有事起坐,时暴雨疾雷。干大不悦曰:儒者所谓太极者,不及天主,天主非乡曹弱年之所知,我能知太极。信澄曰:汝狂谩也。太极者,非汝之所可知矣。干怒而杜口,时春复坐曰:凡言义理,则不有益于彼,必有益于此。若争胜,则忿怒之色,嫉妒之气见。干而是害心术一端也。慎之哉。及天晴而归,干出拜送。
(林罗山:《罗山先生文集》,下册卷56,《杂著》1,日本帝国图书馆藏日本京都史迹会大正七年翻刻本,第228—230页)
九重天(日)中村惕斋
作者小传:中村惕斋(1629—1702),名之钦,字敬甫,号惕斋,通称七左卫门、仲二郎。曾任德岛藩儒官,江户初期儒学者,以博学著称,著有《四书示蒙句解》和《天文考要》等。中村氏对西方天文学颇持怀疑态度,但却明确记录利玛窦曾携带望远镜入华。
《通雅》【明方以智著】云:九天之名分析于太玄,详论于吴草庐,核实于利西江【西夷人,名玛窦,又号西泰】。按太玄经九天,……吴草庐始论天之体实九层,至利西江入中国而畅言之。……至于西洋天学传,遂曰九重相包,如葱头皮焉,皆硬坚。而日月星辰定位在其体内,如木节在极,只因本天而动,第天体明而无色,则能通透光如琉璃、水晶之类,无所碍也【《月令广义》】。盖不知诸曜之行,各有自然之义,拨而视天地如一浑仪象,似真营度而造行者,实夷狄之见,甚可嗤矣。诸天去地万万里之数,虽曰以测器量定之,亦未妄信可也。利夷,所谓耶稣国人也,明万历间入中国,西洋天学自此而传。清闽人游艺著《天经或问》,敷演其说;广昌揭暄序其书曰:利西入世,皆称为郯子,考其测验仪象诸器,法精密,不能遇,至自然本然,数法所不到者,则亦有不决之疑,亦有两可之说,未免揣摩臆度,纷纷不一。始悟中土之学为绝学,特不专门,遂为脱粟语耳。歧伯论地曰:大气举之。郭守敬见南北极,出入地之不同,曰地乃日体。程伊川曰:天地无适而非中。张横渠以日月皆左旋而不及。其所言皆中土之已言,中土之言者,又未尝一一相合也。吾闻利夷甚慧敏,且识文字,著作颇多,其所携来天地球图、测量诸器、远镜、自鸣钟之类,皆今世所利用也。
(中村惕斋:《天文考要》卷1,《九重天》,日本早稻田图书馆藏仲近义享保五年写本,第5—7页)
论利玛窦《山海舆地全图说》(清)杨方达
作者小传:杨方达,生卒不详,字符苍,江苏武进人。乾隆间举人,著有《易学图说会通》《易学图说续闻》及《尚书通典略》等。
夫地广矣大矣,囿于所见,或意之为小,放浪于所不见,或意之为大,意之类,皆妄也。利山人自欧逻巴入中国,著《山海舆地全图》,以度分天,即以天度分地。盖其国人及佛郎机国人皆好远游,所著或自有据。其说曰: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天既包地,则彼此相应,故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五度,地亦同之。但天包地外为甚大,其度广;地处天中为甚小,其度狭。图中横竖三十六方,每十度一方,为经纬线。东西纬线数天下之长,自昼夜平线为中而起,上数至北极,下数至南极。南北经线数天下之宽,自福岛起为一十度,至三百六十度复相接焉。又用纬线以著各极出地几何,盖地离昼夜平线度数,与极出地度数相等。但在南方,则著南极出地之数;在北方,则著北极出地之数也。凡同纬之地,其极出地数同,则四季昼夜刻数均同。但一离南,一离北,其四时相反尔,详见全图。本朝《时宪书》定各省太阳出入昼夜时刻,悉依地图北极高度定纬所列,盖取诸此。西学言天有九重,亦非创论,《离骚》已有九天之说。朱子云: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此以气限分重,非有形隔也。
(杨方达:《易学图说续闻》不分卷,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乾隆二年任启运序刊本,第21册,第578页)
天学问答(朝)安鼎福
作者小传:安鼎福(1712—1791),字百顺,京畿道广州人,朝鲜李朝后期著名学者,师从李瀷。官至司宪府监察,著有《顺菴集》《杂同散异》等。虽然其师李瀷对西学十分亲近,他本人也读过很多利玛窦及其他传教士的西学著作,但他对西学仍然持批判态度,而且十分反对其师将利玛窦称为圣人的说法。
或曰:观《实义》《畸人》等书,西士所言,中士莫不敛衽信从者,何哉?曰:此等书,皆西士设问而自作,故如是耳。若与识道之儒士言之,岂有敛衽信从之理乎。
……
或曰:今闻为其学者,以教师为代父天主为大父,故代天而施教,谓之代父,设天主位,学者以三尺净布挂项,以手洗顶,玛窦所谓圣水,所以洗心垢者也。又明烛,学者俯伏,尽说从前过咎,以致悔悟之志。又陈八教以后不复犯过之意,而又定别号云,此意如何?曰:此专是佛氏羕子也,佛氏有法师律师,燃臂忏悔灌顶之节,此何异焉。是以吾以为其俗为之,非吾中国习圣人之教者所可行也。
或曰:利玛窦言魂有三,生魂、觉魂、灵魂。草木之魂,有生无觉无灵;禽兽之魂,有生有觉无灵;人之魂,有生有觉有灵。生、觉二魂,从质而出,所依者尽,则生、觉俱尽,灵魂非出于质,虽人死而不灭自在也,此说何如?曰:吾中国亦有之。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此语真西山表出于性理大全中。西士之言,与此大同,而但灵魂不死之言,与释氏无异,吾儒之所不道也。
……
附录:……或又问曰:星湖先生尝谓利玛窦圣人也,此辈之藉此为言者多,其信然乎。余闻之,不觉失笑曰:圣有多般,有夫子之圣,有三圣之圣,不可以一概言也。古人释圣字,曰:通明之谓圣,与大而化之之圣,不同矣。先生此言,余未有知,或有之而余或忘之耶。假有是言,其言不过西士才识,可谓通明矣。岂以吾尧舜周孔之圣,许之者乎。近日人多以某人为圣人,某人余所见也。先生虽有此言,是不过某人之类耳,岂真圣人也哉。噫嘻!吾道不明,人各以自己斗筲之见,自以为是而不能觉焉。至于误后生而不知,诚足怜闷,他尚何言,是日复题。
(安鼎福:《顺菴集》卷17,《杂著》,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30册,第141—151页)
金参判① 金参判,即金始振(1618—1667),字伯玉,号盘皋,庆尚北道庆州人,官礼曹参判、全州府尹。顺治十七年(1660)曾翻刻《算学启蒙》一书。《历法辨》辨(朝)南克宽
作者小传:南克宽(1689—1714),字伯居,庆尚南道宜宁郡人,朝鲜李朝时期学者,著有《梦呓集》。对利玛窦和西学及天主教均持反对态度。
间者,忝直玉堂,见欧罗巴地方人利玛窦者所作堪舆图①堪舆图,当作坤舆图,应为流入朝鲜的《坤舆万国全图》。,其说以为地形如球而浮于空中,处于下者与处于上者,对踵而行,南行渐远,则见南极之出,亦如中国之见北极。而北极之入,亦如之。又自言其躬亲见之,以证其言之信。夫与中国之人对踵而行,则是其足固倒附于地矣。其建立屋宇,安置器物,必皆倒著,而汲水焉倒盛,悬衡焉倒垂,天下其有是理乎。而言之者,敢发诸其口,听之者,至笔于书镂之板,传之天下,而莫之禁。盖不待虏酋之陷燕都,而识者固已卜中国之为毡区矣。彼所谓《时宪历》者云,是西洋国人汤若望者所造,盖其人亦利玛窦之流也。朱氏之末,道术不明,邪说肆行,若利玛窦、汤若望之类,得以售其诞妄无理之言。……今试仰而观天,则北极之出地也数百里之间,已不能无差,若漠北交南之差,乃至五十余度,唐元之书可考也。两地之人,虽不至对踵,亦必俯身而侧足矣。其屋宇器物,虽不至倒著,亦必欹斜而不安矣。然而未闻其然者,何也?有鸡卵于此,悬之于空,置蚁子其上,则固能缘而倒行于其下矣。蚁知缘卵而行而已,又安自知其倒也。生人之眇小,厚地之博大,不特蚁之于卵也。大气举之,元化驱之,夫孰能知其所以然乎。沈存中有言曰:自安南至岳台,才六千里,而北极之差,凡十五度,稍北不已,讵知极星之不直人上也。夫谓北极直人上,则南极之如之也。不待利玛窦之目见,而可以理推也。今斥其说之不足,复以虏酋之陷燕,为收司之案,然则徽钦之北辕,亦由沈括之一言乎?明之末叶,道术诚不明矣,邪说诚肆行矣。……西洋所谓天主教者,颇行于明季,盖自古流传西域者,然其术甚浅,不出鬼道,亦无大悖。当时从之者不多,又乏文章之士,为之缘饰鼓舞如佛氏者,想当衰熄也。
(南克宽:《梦呓集》干集,《杂著》,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09册,第300—302页)
日食辩(朝)李献庆
先儒谓日月之食,皆有常度。然人事得于下则或当食不食,人事不得于下则当食必食。惟西洋国利玛窦之说,以为食有常度,虽尧舜在上,不能使当食不食,所谓当食不食云者,盖推步者误,不知其本不当食耳。其书余未之见,而今世之士,诵其说如此,靡然信向之。而先儒之论废,余甚痛焉。日月之食,以常度言之,一岁两交当两食,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内,日食仅三十六,若曰舍此三十六交,而余无当食之会则何其间阔也。汉高帝三年十月晦日食,十一月晦又食,文帝三年十月晦日食,十一月晦又食,逐月有之,若谓是当食之常度,则又何其频复也。由此论之,利玛窦之说,其通乎否乎?
(李献庆:《艮翁先生文集》卷21,《辨》,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34册,第446页)
天学问答(朝)李献庆
客有问于尔雅轩主人曰:顷年洪尚书汉师之聘于燕也,闻子作序送之,盛斥天主之学。其时天主之书虽行于中国,中国之人不甚尊信,且不流布于东方,则子何以逆料其祸天下而斥之严耶。……天主之学,实本于此,则子何斥之甚也。主人曰:天之主宰,命之曰上帝者。古圣人尊天之辞,而昊天曰朝;及尔游衍,昊天曰明;及尔出王,则可见上帝之无不在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则可见上帝之无形象也。在事物则当行之理,是上帝也;在人心则所赋之性,是上帝也。大学之止至善,乃所以顺上帝也;中庸之率性,乃所以事上帝也。安有耳目口鼻,可以图像,魂魄精爽,可以庙祀乎?……利玛窦以鸟兽鱼鳖之民,及来中国,见周孔程朱之书,睹礼乐刑政之美,非不懑然心服,而特以别种妖魔之性,挟其细黠小慧之智,敢于圣学之外,创出奇僻之论。于是天堂地狱之说,蹈袭于佛家;严畏上帝之论,依据于经传;星历推步之学,推演于璇衡。而谈人所易知则人必不惊异,故乃曰天有十二重天;语人所易见则人必不诳惑,故乃曰六合之内,凡有五大州。譬如不肯画人而喜画鬼,不肯画虎而喜画龙,诚以人与虎易知而难欺,鬼与龙难知而易欺也。惜乎!世无照魅之镜,莫下其虚实;世无扰龙之人,莫证其真赝。天下有识之士,其将见欺于玛窦之凶狡,终莫之省悟耶,诚可痛也。
……
客曰:西洋去中国九万里,开辟以来所未通,而利玛窦始通之。虽未为圣智,独不为神异之人乎。主人曰:利玛窦之来,果欲壮游者乎?抑航海遇风而漂者乎?是未可知也。唐时遣玄奘求佛经于西域,则好事者因之为《西游记》;宋时宋江作乱,张叔夜讨平之,则好事者因之为《水浒传》。中国多才喜事之人,固多如此之习矣。吾意此等辈人因利玛窦之来,假托绝国之人,创出荒诞之辩,连编累帙,至于汗牛。上以抗儒书,下以敌佛经,要以玩世愚弄,自骋其吊诡而已。然而埋趣粗浅,已不如佛经之玄奥;文辞俚近,又不如佛经之奇古,必是明末清初轻薄迂怪者所为也。愚夫愚妇,无惑乎见欺;学士大夫,亦或不免,何也?其书甚多,必非玛窦之所皆论述。以玛窦为神异者,吾所未信;以玛窦为罪魁者,亦吾所未信也。客曰:天主之书遍天下,未易尽焚,将以何术而禁之也。主人曰:不过明吾道以教之耳。日暮而燐出,天阴而狐啸。吾道素明,视若坦路,则左道之惑,邪径之走,何足虑也。客乃悦服称谢,卷舌而退。
(李献庆:《艮翁先生文集》卷23,《杂著》,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34册,第491—493页)
辟异端说(朝)尹愭
作者小传:尹愭(1741—1826),字敬夫,号无名子,坡平人。朝鲜李朝著名学者。
近日客有来者曰:子亦闻所谓天主学乎?
曰:未也。何以谓之天主学也?
客曰:其学本出于西洋国利玛窦,其书有所谓《天主实义》等十许目,而中国人有治之者。年前我国使行时购其书以来,轻俊之士见而悦之,多学焉者矣。
……
余曰:……吾闻利玛窦于天文地理及天下之事无所不通,自谓四海万国,迹无不及。故其星历推步之术,最极精妙,至今天下遵用其法。虽在外夷绝域,亦可谓神智之人也。不佞平日每论及此事,未尝不想像而奇叹之,岂料更为此一种杜撰之学,而遗风余波至及于一片礼义之邦耶?……彼玛窦者挟才多智,自以为超古今,骋环海,而独立万物之表也。必将以神圣自处,创出万古所未道之语,以作万古所未有之人,而乃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之继天立极者为庸常而不足述也,周公、孔子、颜、曾、思、孟之立言垂后者为陈腐而不足师也,程子、朱子继往开来、卫道距邪之千言万语则又卑之且恶之而斥之,将欲异乎此而别为一端。
(尹愭:《无名子集》第1册,《辟异端说》,首尔:景仁文化社,《韩国文集丛刊》,第256册,1990年,第207—208页)
日月星辰各有一世界辨证说(朝)李圭景
作者小传:李圭景(1778—1862),号五洲、啸云,出生于两班贵族全州李氏家庭,朝鲜王朝后期实学派著名学者。一生未仕,《五洲衍文长笺散稿》是他长期以来潜心于学术研究的浩繁著作,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经济、地理、语言、文学、天文学、数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矿物学等。他是19世纪朝鲜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派代表者之一。
天有九重,屈原有九重天之语,有九天之名。……皇明万历中西人利玛窦入中国,有十二重天论,其可知者九重,故以为九重:太阴月天、辰星天、太白天、太阳日天、荧惑天、岁星天、镇星天、恒星天、宗动天,诸天主宰。……利玛窦之论,日径四百八十八万四千零三十五里。……利玛窦之论,月径七百四十七里,不及半度。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1,《天地篇·天文类·日月星辰》,上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6—9页)
浑盖通宪仪辨证说(朝)李圭景
粤自邃古,昧谷独通中夏,故西方所传,每有中土之所遗逸者,而询诸其人,亦云本自中国之流传。于盖天之理,足可征也。按西泰《浑盖通宪》中,浑天圆仪如塑像,盖天平仪如绘像云。而梅文鼎《历学疑问补》:浑盖通宪仪,非利玛窦所创,即自中国盖天之遗器流入西土,悬而可挂,轻便利于行远,为行测之所需,所以远国得存其制,而流传至今也。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17,《天地篇·天文类·历象》,上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505页)
一日刻数辨证说(朝)李圭景
古法一日百刻,今法一日九十六刻,何也?百刻之于九十六刻,少无长短赢缩,而但分刻所定有异故也。其曰百刻,曰九十六刻,特以中国言也。皇明李之藻、利玛窦所撰《浑盖通宪》曰:凡日法百刻,刻法六十分。凡每时八刻零二十分,初初刻一十分,初一刻、初二刻、初三刻、初四刻各六十分。正初刻一十分,正一刻至四刻,亦六十分。今减去余分,但作八刻,以便起算。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17,《天地篇·天文类·历象》,下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151—152页)
万国经纬地球图辨证说(朝)李圭景
崔上舍重刻《地球图》时,何不立说劖之也。图与说并行,然后图状可悉矣。且图不阳镌,变作阴刻,球黑书白,而漫患糊涂,不得明净,是可欠也。又有西坞人《大地球图》数十叶,或称利玛窦所作,或以为汤若望所撰,或复称南怀仁之所为,然似是利氏所绘之《万国全图》者也。岁乙亥,闻在于赵尚书贞喆第云:故予亲往求见,凡叶大几一丈余,画经纬线,乃搨本,而出于钦天监云。以主人为我盥手躬自披览,有似米芾之洗手为人执役者然,不胜中心之不安。草率观览,忽遽而归,至今为恨。又闻藏于卞振威之华家,装作屏风,而素无一面,故不得借看,但记其所藏处耳。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38,《天地篇·地理类·地理总说》,下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180—185页)
数原辨证说(朝)李圭景
皇明万历间,西洋人始入中土,其中一二习算数者如利玛窦、穆尼阁等,著为《几何原本》《同文算指》诸书。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44,《人事篇·技艺类·算数》,下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420页)
几何原本辨证说(朝)李圭景
《几何原本》有二:其一,皇明徐光启所椠利西泰《原本》也;其一,清圣祖康熙改本,而入《数理精蕴》者也。《几何原本》,凡三册六编。皇明万历丁未,西人利玛窦与徐太史光启译而为书,乃数学之所以然之故也。初学必先解此书,然后可入象数之阃域矣。此书入于我东,或以为南相国药泉九万出来,或云洪启喜购出,未知其详,而无人晓其义者。有市井人韩姓者素无赖,见辱人奴,发愤学书,一览辄记,遂成博洽。闻此书在于启喜,往恳一见。启喜侮之曰:若何能透释,靳不借,韩屡示诚悫,始与之归,读一月,尽通奥旨,以书还。启喜与语,大奇之。玄后数三家购藏之,西泰《原本》,国中只有四本云。虽有写本,讹误不堪读。岁纯宗丙子腊下瀚,借得利本,而即北京原板吴淞重订者,徐尚书浩修所藏。而其胤左苏山人教官有本曰:此书,中原亦几绝种者。清圣祖康熙命编《数理精蕴》,撮《几何原本》之旨,更著《几何原本》,而仍毁利本,原板不得立行。而《精蕴》《几何原本》,特体比例等篇,利本所无者,以此利本稀贵,便作禁书,故购得甚难者,有以也。正庙朝有金泳者,本以岭南晋州牧士人,后寓京师,入于日官,备观象监员。天才超出,贯通其旨,善算交食星度,尝藐视《精蕴》曰:此行数也,使我踵成利本体比例,则当如本书深义不失其旨云。所著多发前人所未发,竟饿死慕华馆破屋中,有一子不能继述云。凡读此书有三等,上才三月可通,中才六月可通,下才九月可通,其余则或三年可通。又有平生未通者,欲学算数者,先解此书,然后他理可通也。予借钞,凡三日迄工,然仍束庋不讲,而能识其大义而已。西泰又著《几何约法》①,而其书尚未出我,故未知其如何也。
(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44,《人事
① 李圭景称利玛窦“又著《几何约法》”一书,但此书不见传世。篇·技艺类·算数》,上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第478页)
寄沈介庵① 沈介庵,即沈鈇(1550—1634),字继扬,号介庵,福建诏安县三都人。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进士,初任顺德知县,累迁衡阳、郧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八闽“孤介之士”之称。(明)游朴
作者小传:游朴(1526—1599),字太初,号少涧,又作肖涧,福建福宁州(今柘荣黄柏)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万历十七年(1589)任刑部郎中,万历二十年(1582)出任广东按察副使,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著有《藏山集》和《诸夷考》。万历十七年时,他被派到广东调查案件,并在除夕以后来到韶州,②(明)游朴:《游朴诗文集》,卷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据日本内阁文库万历四十五年刻本整理标点,2015年,第208—209页有《己丑除夕》诗一首,己丑即为万历十七年(1589),接下来即是《李景渠招集韶州九成台》和《南华寺》两首诗,即可证明万历十七年除夕后不久,游朴即已抵达韶州南华寺,当时利玛窦正被韶州同知刘承范护送到韶州南华寺,游朴与利玛窦相见,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应该是这个时候与当时被称为“西僧”的利玛窦和石方西相遇,并互有问答。这应该是利玛窦从肇庆迁至韶州后最早遇到的中国士大夫,但从游朴对利玛窦的记载来看,他仍将利、石二人称为“二竺僧”和“竺僧”,这就是说,他当时所遇和所识的利玛窦还是一副完全的僧人打扮,故他误将其视为真正的佛家子弟。
寄沈介庵:承示儒、释之辨,痛快人心。数十年来,海内沉没于葱岭之习,目之所睹,耳之所闻,无一非佛家弟子也,何从而聆斯语乎哉!其谓禅家附吾儒名目,以为高吾党,乃从释子借路,尤中时弊。弟在韶州见二竺僧,③二竺僧,民国郭荦撰《(民国)霞浦县志》,卷25,《艺文志》上,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影印民国十六年序刊本,第13册,第219页亦收有游朴《寄沈介庵》书,其为“天竺僧”。问其所以来此之故,谓闻中国广大,故间关而来;问其何以不归,曰宇宙一也,随处寄形足矣。竺僧慕中国而入华,中国之人反愿往生西天,此与今之谈道者何异?知在内而通于物,物在外而根于知,此正朱子之旨,而阳明极力排斥之以为非。朱、陆之辨,判若冰炭,吾丈谓相成而非相戾,则不知其解矣。
(游朴:《游参知文集》,卷2,《寄沈介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据日本内阁文库万历四十五年刻本整理标点,2015年,第488—489页)
与谭广文④ 谭广文,即顾凤翔《天主实义序》中所言“龙先生以西国之产以入化中国,故当时开教颇为不易。今谭生以中国之儒而行化域中,因枝传叶,阐教何难”中的谭生。此谭生为韶州基督徒,曾刊刻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亦在韶州捐资建堂,亦即(意)利玛窦著,文铮译,(意)梅欧金校:《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第473页提到的陪同李玛诺、骆入禄送杜禄茂神父遗体前往澳门的安东尼奥·雷谭(António Leitam)修士。论崇奉西教书(明)马朴
作者小传:马朴(1557—1633),字敦若,号淳宇,自号阆风山人,陕西同州人,出身同州马氏回族世家,为万历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马自强之族孙。明万历元年(1573)补郡弟子员,万历四年(1576)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谒选景州,万历二十九年(1601)补易州,万历三十二年(1604)入为刑部员外郎,万历四十年(1612)擢任襄阳知府,官至云南按察副使。⑤以上生卒履历,参见(清)马先登:《关西马氏世行录》,卷11,韩爌《诰授中宪大夫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洱海道敦若马公墓志铭》,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敦伦堂刊本,第1—10页。著有《阆风馆文集》《阆风馆诗集》《谭误》《四六雕虫》《(天启)同州志》。据该书信所言,马朴曾与利玛窦相识,根据马朴的仕履,马朴与利玛窦相见的时间大约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其入京任刑部员外郎之后。据马朴称,利玛窦还给他出示过天主图像,两人相处时间颇长,“与其朝夕功课”,应是明代回族人物中最早与利玛窦相见相处的重要人物。由于明代回族多已汉化,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很少表明自己伊斯兰教徒的身份,所以利玛窦也许并不知道马朴为回族或伊斯兰教徒。马朴虽接受西学,但对天主教并不完全认同,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直接批评顾凤翔吹捧泰西天主教而贬低儒释道三教之观点。本文没有明确的反教观点,但其著《四六雕虫》一书中记载有其与沈㴶的往来,①(明)马朴:《四六雕虫》卷8,《通沈铭镇宫谕启》,陕西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伦敦堂藏板,第33页。并对沈㴶极为赞赏。
日昨拜教之辱,甚幸!甚快!所示《绝徼同文纪》②《绝徼同文纪》,为杨廷筠编辑的一部明代天主教文献集,出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收文章多为天主教文献的序、跋。,别后披读,至云间顾君一序③云间顾君一序,指的是《绝徼同文纪》中所收的顾凤翔《天主实义序》。,殊可疑可骇,有当相质者。彼云:初见龙先生④龙先生,即龙华民,意大利耶稣会士,西文名为Nicolas Longobardi。,似儒而非儒。继云:研讨《天主实义》,直发吾儒之堂奥。又云:探其精微所诣,则儒氏亦糟粕矣。夫物物有精微,有糟粕,各自不同。泰西有精微,自有泰西之糟粕;儒氏有糟粕,亦有儒氏之精微。以泰西而糟粕儒氏,儒氏不受也。谓儒氏而沉迷于糟粕,而不知精微者,可谓儒氏尽糟粕而无精微,儒氏不受也。仆不识所谓龙先生者,曾识利玛窦。其人明慧笃重,其言尊儒而诋佛。自谓越八万里慕中国尧舜之氓、周公孔子之徒而来,仆甚重焉。及见天主图像,与其朝夕功课,虽颇异之,然风土所囿,益以见乾坤之大。乃云间谓历程十万,悯东土生灵而来化度也。是泰西未来,中国无天与王化乎?此其所可疑者。又谓西方之教,行千神万圣皆为幻妄,千经万卷皆为巵言。嗟乎!是何其忍于蔑神诬圣,而勇于侮圣人之言哉!夫天主之神,见于佛经,中国虽不经见,而史汉载八祀之首。云间以为,惟泰西知耶。中国所寅威者惟天,第非天子不敢祀耳,泰西求天于形像泥矣,人得而祀之亵矣,朝夕香火以祈谢渎矣。视儒氏之所以事天、祀天、畏天者有间矣,今谓圣神经卷尽幻妄巵言,则凡后土与风云、雷雨、社稷、山川若祀典所载诸神皆可废乎?粒食火食,我衣裳宫室;我治历明时,使不长夜;我教人伦兴礼让,使不禽兽;我继往开来,息邪卫道,使不迷谬;我之诸圣人皆可废乎?十三经之所以弥纶天地,治安民世,与道性情,定名分,阐教化,而翊圣真者,皆可废乎?泰西极力诋二氏,而不敢诋儒,云间乃谓远出三教,直与二氏同类而共斥之,且欲尽灭神圣经史以尊异之,此皆其所可骇者。嗟乎!今世儒皆诋瞿昙,不知始而尊异之者,中国人后之使其角立,而欲加诸儒道之上者,亦中国人非瞿昙氏也。仆浅陋老腐,雅不敢是非人,但默而处乎。恐非门下所以见教之意,且恐人亦以仆为唯唯致开罪名教,故略一请质,惟门下教之。
(马朴:《阆风馆文集选》,载(清)马先登辑《烬余志过录》,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同治九年敦伦堂刊本,第43—44页)
利山人以巨册进于大内(明)杨思本
作者小传:杨思本,生卒不详,一作忍本,字因之,号十学,江西建昌人,郡庠生。饱学多才,名重一时,但从未入仕。长于古诗文,从《寰海赋》内容看,可知杨思本热衷于当时传华的西学,赋中提到了《职方外记》,则知此赋当作于天启以后。又因杨思本与汤显祖有交往,万历二十六年(1598)后,汤显祖曾有《九日送杨因之归新城》诗一首,⑤(明)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下册,卷19《诗二百十首(1598—16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99页。《榴馆初函集选》中还保存了他万历三十七年(1609)写成的《游麻姑山记》长文,文字成熟老辣,⑥(明)杨思本:《榴馆初函集选》,卷5,《记》,明别集丛刊影印清康熙十三年杨日升刻本,第5辑第88册,第391—395页。大致可以判定杨思本应生于隆庆末、万历初,利玛窦到南昌时,他已经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所以他完全有可能在南昌见过利玛窦,而且他称利玛窦为“山人”,可见他所见到的利玛窦已经不是僧人的形象了。
寰海赋:圣人经天以立极,镜地以开仪,乃有前圣之所未曾,今皇之所仅见。良以凡物,相推而出,事为道之无尽,创见以习而常,道为事之永久,举凡舆葢函藏,总皆精灵丛荟。若乃西方之人,精于缀术,又好远游,虽嘉服阙其从来,王会未之记录,一一句而胪之。如万历辛酉,有利山人揭其徒,泛重溟而来,以巨册进于大内,是其事矣。尝闻德之休明,奎缠炳瑞,时则有异国异书,梯航九万里而来,邝古于兹,无有比其芳烈。西域天文,洪武中曾译之,若夫平线之图,外纪之录,其为说不一端,其为书不一种,亦足以征䧂代,化被于无外。书契以来,未有之前闻矣。儒者每谓,王者富有四海,亦仅从其耳目之所及者言之耳。夫国包乎海,海在国之中,是曰地中海;海包乎国,国在海之中,是曰寰海。李、张二子海赋,此地中海耳。幸生二子之后,得遇圣明之朝,耳不加聪,而西穷冥冥之党;目不加明,而东贯洪濛之光。益知邹子九洲之说,虽曰域其津涯,已自通其大旨;王子拾遗之纪,即尚烦于捃摭,后自招其从来。凡为昔者之所已,尝不复为兹公之重见,于是作《寰海赋》,为天朝鼓吹,以俟后之君子考成焉。
(杨思本:《榴馆初函集选》,卷8,《赋》,明别集丛刊影印清康熙十三年杨日升刻本,第5辑第88册,第477页)
拟老胡文康辞① 老胡文康辞,为(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51,《清商曲辞》8,周舍《上云乐》,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9年,第746—747页中的一首曲辞。其辞称:“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遨六合,傲诞三皇。西观蒙汜,东戏扶桑。南泛大蒙之海,北至无通之乡。昔与若士为友,共弄彭祖扶床。往年暂到昆仑,复值瑶池举觞。周帝迎以上席,王母赠以玉浆。故乃寿如南山,志若金刚。青眼眢眢,白发长长。蛾眉临髭,高鼻垂口。非直能俳,又善饮酒。萧管鸣前,门徒从后。济济翼翼,各有分部。凤皇是老胡家鸡,师子是老胡家狗。陛下拨乱反正,再朗三光。泽与雨施,化与凤翔。觇云候吕,志游大梁。重驷修路,始届帝乡。伏拜金厥,仰瞻玉堂。从者小子,罗列成行。悉知廉节,皆识义方。歌管愔愔,铿鼓锵锵。响震钧天,声若鹓皇。前却中规矩,进退得宫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老胡寄箧中,复有奇乐章。赍持数万里,愿以奉圣皇。乃欲次第说,老耄多所忘。但愿明陛下,寿千万岁,欢乐未渠央。”此处所言西方老胡,应指来自古印度境内文康国的“老胡”。舞曲(明)王启叡
作者小传:王启叡,字圣临,又曰圣思,号玉烟,又曰玉琴。山东淄川人,明诸生。生卒不详。据《王启叡传》称:“玉琴初学诗于王季木。”②(清)冯继照编:《般阳诗萃》卷2,《王启叡传》,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图书编号:5241.15/3640(1),第1页。王季木,名象春,明万历天启时山东济南府著名诗人,卒于崇祯五年(1632)。《传》又称王启叡:“最膺服者为吴蓟督平子、王考功季木、王学宪带如,皆执弟子礼,随吴入太学,欲以功名显。”③(清)张鸣铎修:《(乾隆)淄川县志》卷6上,《人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第6辑影印民国九年石印本,第89页。吴,即吴平子,即吴阿衡,天启二年(1622)至天启七年(1627)任历城知县,后出任蓟辽总督。王启叡从吴阿衡学时当在天启二年至七年之间。王启叡还有一首诗《恭挽神宗大行皇帝》称:“我当三十无名日,四海惊传驾御天。”④(清)冯继照编:《般阳诗萃》卷2,《恭挽神宗大行皇帝》,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图书编号:5241.15/3640(1),第 12 页。万历皇帝逝世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可以确知王启叡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前后。入清后,未见出仕,以诗闻于世,著有《水弦楼诗集》及《西湖山题诗》。王启叡将利玛窦比作古时从印度文康国来的“老胡”,并仿周舍《上云乐》舞曲,重新填词。此诗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提到利玛窦“今与帝王作友”句,我怀疑此诗即作于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进京后至万历三十八年利玛窦去世之间。诗中提到天主圣母像、自鸣钟、三棱镜、西洋布、浑天仪、日晷等西洋器物,余疑1600年利玛窦神父从南京进京路过济南府时,当时还是少年的王启叡曾经见过利玛窦和利玛窦随身携带的各种西洋器物。当时“利玛窦和他们的珍宝早已扬名天下了,神父们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讲述我们圣教的事,并告诉大家神父们打算进京向皇帝献礼”。⑤利玛窦著,文铮译,梅欧金校:《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71页。
西方异人,名琍玛窦。遨游九州,□⑥按《上云乐》曲辞的格式,此处疑脱一字。视星斗。西过瑶沱,东到蓬莱。南走交趾之国,北历混江之口。昔与古佛为朋,今与帝王作友。所至捀持天主,□化生母□□⑦按《上云乐》曲辞的格式,此处疑脱二字。。叹白日之易消,悲大命之难久。故乃流传圣教,下民是牗。用何画法,不知入手。怀中抱子,其发深黝。中绕神色,虚室光透。自鸣作钟,莲华刻漏。轩辕镜悬,照见群丑。西洋织布成云,乌思藏佛象狗。陛下中国至人,位登上九。泽及不臣,功开九有。占风而前,望气而后。贡唑白鹇,力祛狮吼。路迅南针,道尊鲁叟。秘启嫏嬛,编发二酉。谓人如䃺蚁,昃行陂陡。制浑天仪,左旋右纽。玉历度躔,黍秒无否。粪视此黄金,坐不嫌白酒。久客见人亲,无欲还多寿。枕中鸿宝函,不与俗人究。愿以奉明君,不惜千万言。开承惟忠厚,但愿皇帝陛下千万岁,远人重稽首。
(王启叡:《拟老胡文康辞舞曲》,载[清]冯继照编《般阳诗萃》卷2,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图书编号:5241.15/3640[1],第2页)
震旦友道无,叹自利西泰(明)白德游
作者小传:白德游,生卒不详,号啸云,山东滨州人,明末诸生,著有《浴鹤庵诗集》。
出游当过容城,再拜其墓,再讯父老,为之立传。屠翁旧居宁国寺门侧,或当是菩萨化身,乃作诗和南以颂:大梁鼓刀人,香名名朱亥。有屠居容城,奇品接前代。……此屠掩前屠,姓氏亦不载。至德无得称,高风为之最。震旦友道无,叹自利西泰。富贵则慕羶,患难倏而背。我之第二身,反面见交态。得翁此伦存,友道千年赖。寺门供馔年,便是菩萨会。仰观日月明,及翁精神在。杨家家庙中,合与忠愍配。翁乎如再生,日月盘襟带。吾当为执鞭,吾当纳头拜。
(白德游:《浴鹤庵诗集》卷1,《五言古诗》,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影印崇祯六年自序抄本,集部第4册,第25—26页)
利玛窦心巧过公输般(清)释迹删
作者小传:释迹删(1637—1722),名成鹫,俗姓方,原名颛恺,广东番禺人。南明时补诸生,清朝攻占广东后,削发为僧,以明遗民而逃于释。曾两度来到澳门,寓居普济禅院,著有《咸陟堂诗文集》等。
观李雪樵明府新制龙尾车图式述为长歌寄邑明府姚齐州冀广其传:……曾闻西洋利玛窦,师心巧过公输般。制器尚象无不有,玉衡平衡浑等闲【车名】。竹木为车效龙尾,宛转汲干沧海水。倾湫倒峡挽天河,日浸桑田盈十里。见所未见闻所闻,想象虚无空拟议。
(释迹删:《咸陟堂诗文集》卷5,《七言古》4,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康熙四十八年樊泽达序刊本,集部149册,第294—295页)
答鹅山成公【庚午】① 庚午为诗作的时间,即乾隆十五年(1750)。(朝)尹凤九
作者小传:尹凤九(1681—1768),号屏溪,曾官副司直,为朝鲜李朝著名学者黄江弟子,为江门八学士之一,著有《屏溪先生文集》。
地之上下四方空虚,而以在大气之中故不坠矣。大明初,利玛窦者来自西洋国,而便神人也,历览四海之外,有海外诸国地图印本行于世矣。其地图四海之外,有陆而诸国列焉,此不可准信,而盖以振河海之言准之,海外必陆矣。
(尹凤九:《屏溪先生文集》卷32,《书》,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04册,第121页)
答姜甥【辛亥② 辛亥为诗作的时间,即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朝)韩元震
作者小传:韩元震(1682—1751),字德昭,号南塘,忠庆北道清州人。历任学行、副率及经筵官等,朝鲜李朝前期学者,著有《朱书同异考》《南塘先生文集》等。
世传西洋国人利玛窦之说,以为地之上下四旁六面,皆有世界,而逐面世界,皆有山川人物,一如地上世界。申伯谦首先惑其说,而彦明永叔随风而靡矣。人或难之者曰:地之下面世界,山川人物,皆倒立倒行,四旁世界,山川人物,皆横立横行。永叔之所以辨者乃曰:地之上下四旁,元无定位,此世界之人,固指彼世界,以为下与四旁。而彼世界之人,即便以此世界,为下与四旁矣。其言诚无伦理,不足多辨。然惑之者众,则又不得不索言之。上下苟无定位,则凡物之腾在空中者,其腹背头足,亦无定向,而或上或下,无所不至矣。今鸢之戾天者,以背负天,而未尝腹天而背地。以水注于空中,亦必下落于地,而未尝上至于天,何也?上下既有定位,则四旁又可知矣。彦明于此说也,虽不敢开口大说,心实主之。故地下有水之说,必深排而力抵之,盖以地下有水,则不得有世界故也。故于朱子之定论,非不见不闻,而不合于己见,则辄皆归之于不可信,此不须深与之辨矣。
(韩元震:《南塘先生文集》卷22,《书家中问答》,韩国文集丛刊本,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01册,第527页)
上星湖先生别纸(朝)安鼎福
又辨学遗牍者,即莲池和尚与利玛窦论学书也。其辨论精覈,往往操戈入室,恨不与马鸣、达摩诸人对垒树帜,以相辨争也。先生其已见之否,《实义》第二篇又曰:有君则有臣,无君则无臣。有物则有物之理,无此物之实即无此理之实。此所谓气先于理之说,此果如何。
(安鼎福:《顺菴集》卷2,《书·上星湖先生别纸【丁丑】》,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230册,第30—31页)
听铁琴(朝)南公辙
作者小传:南公辙(1760—1840),字符平,号思颍居士,庆南道宜宁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冬至正使出使清朝。
此琴初传利玛窦,来自西洋万里国。宫商太清羽徵激,振如鸣金如戛玉。花底莺语泉声咽,谷里猿啸木叶落。刀枪突迸铁骑驰,百万金铃碎玉盘。余音转作杀伐声,曲终叹息泪阑干。
(南公辙:《金陵集》,卷之二,《诗·听铁琴》,首尔:国立中央图书馆藏聚珍字本,1815年,第3页)
新井白石与朝鲜使臣对话录(朝)赵泰亿
作者小传:赵泰亿(1675—1728),字大年,号谦斋,朝鲜扬州人。朝鲜肃宗三十七年(1711),时任通政大夫吏曹参议知制教的赵泰亿出使日本,贺德川幕府第六代将军德川家宣即位。于日本正德元年十一月五日,在江户时与日本著名学者新井白石进行了笔谈,后由赵泰亿整理辑录成文。
白石曰:公等奉使万里,合二国之欢,则贤劳岂不壮哉。若仆生悬弧以来,譬如坐井,尝始望洋初冠。在壬戌之聘,造诸贵邦二三君子。嗣后,唐山、琉球及大西洋欧罗巴地方和兰、苏亦齐、意多礼亚人等至于斯。仆皆得见之,且今与诸公周旋有日,于此少偿四方之志耳。
青坪①青坪,即任守干。任守干(1665—1721),字用誉,号逐窝,又号青坪居士,籍贯丰川。朝鲜朝后期文臣,1711年为朝鲜赴日本使团副使。曰:大西洋是西域国名,欧罗巴、意多礼亚等国在于何方耶?
白石曰:贵邦无《万国全图》耶?
南冈②南冈,即李邦彦。李邦彦,号南冈,为1711年朝鲜使团的从事官,参加了与新井白石的对话。曰:有古本,而此等国多不载。
白石曰:西洋者,去天竺国犹且万里,有所谓大小西洋。仆家藏有图一本,可以备观览焉。
南冈曰:果有所储,毋悭一示。
白石曰:第恨其地名志以本邦俗字,诸君难解,其图义在《月令广义》《图书编》等书者即是。
南冈曰:吾邦无此书矣。
明日,白石送一小图来曰:《万国全图》原本二式,有地球,有横幅,皆系番字,其字如丝发,地名、人物、风俗、土产尽备焉。利山人所刻六幅图,及《月令广义》《天经或问》《图书编》等所载,译以汉字,略记其梗概而已。此小图,吾长崎港人所作,其缩地之法尤妙,只惜图小,所载地名存十一于千百。且译以谚文,恐诸君子不可解,试使对马州译人读之,可也。若其地球、横幅等原图,则欧罗巴诸国所贡,数本藏在秘府。今仆之力不能使诸公一睹之,亦可以恨也。
南冈曰:每年往来商舶有定额云然耶?
白石曰:唐山及西南海舶岁额有百六七十艘,常年来聚于长崎港。
青坪曰:曾闻西洋古里国利玛窦者到此,有文字留传者,信然?
白石曰:只有《交友论》一篇,我国严禁天主法,尽火其书。《交友论》者,《百川学海》《说郛》等书收录焉。
([日]市岛谦吉编:《新井白石全集》第4册,《江关笔谈》,日本国书刊行会明治四十年排印本,第725—727页)
与林广平札(清)焦袁熹
作者小传:焦袁熹(1661—1736),字广期,江苏金山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后授山阳教谕。清前期著名经学家,著有《春秋阙如编》《四书杂说》《佛乘赘语》《尚志录》及《此木轩文集》等。
承许假《琢菴集》一观,乞付来人,为感。邺翁家《辛丑礼闱卷》,亦乞转假,钞录毕,即珍帚也。两意如此,未能南往躬恳耳。周介生跋王家相《星气策》云:闻之友人,此为利玛窦所作。倘有可考,幸亦知。又行。
(焦袁熹:《此文轩文集》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湖南省图书馆藏怀旧楼钞本,第207册,第315页)
洋画歌(清)喻文鏊
作者小传:喻文鏊(1746—1817),字冶存,一字石农,湖北黄梅人。乾隆间贡生,官湖广竹溪县教谕。著有《红蕉山馆诗钞》《考田诗话》等。
西洋画人人欲活,四面圆满手初脱。侧面稍暗正面明,阴者为凹阳者凸。西洋画屋屋可居,纵横百道踪迹粗。谁知其细转与苗,发比表里层级何。胡桃油非不易得,他手为之少颜色。视差之法汝能传,以指规目目更妍。……前明闻自利玛窦,泰西绝域重关叩。制器巧成自鸣钟,万国全图语荒谬。像绘妇人抱儿儿【天主】,膜拜十字葡萄酎。内地沾染教渐传,礼部防微交章奏。呜呼!通番左道律当诛,自有国法警群愚。
(喻文鏊:《红蕉山馆诗钞》卷8,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嘉庆九年黄梅喻氏刻本,第414册,第541—542页)
仙骨① 仙骨,利玛窦贡品单中称为“圣人遗物”,朱国祚疏称为“神仙骨”。谣(清)陈文瑞
作者小传:陈文瑞(1747—?),字云卿,号亭苕,江西铅山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贡生,官江西新昌、丰城训导,义宁州学正。著有《瘦松柏斋诗集》。
仙佛皆人鬼,蜕骨有余臭。琐子裹皮肤,饮器断肩脰。何物大不祥,航海登朝右。佛骨谏者韩退之,仙骨贡者利玛窦。
(陈文瑞:《瘦松柏斋诗集》卷7,《古今体诗一百四十六首》,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道光三年刻本,第423册,第605页)
达奚司空歌(清)曾燠
作者小传:曾燠(1760—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江西南城人。清乾隆辛丑(1781)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等职,有《赏雨茅屋诗集》。
达奚司空歌塑像在南海庙前闻系泥傅肉身:波罗树新人自古,眼见优昙花几度【波罗树,一名优钵昙,达奚司空所种,久不存,今其萌蘖,亦大数十围矣】。重洋怅望可奈何【其像一手加眉际为远瞩状】,日月跳丸来复去。南海之神笑相语,天边浩淼君来路。记得萧梁时事无,达摩尔日亦东渡。佛门几代无七祖,夷教近来有天主。利马窦者何神通,异说纵横遍中土。司空三叹非吾侣,岂可人无翁与姥。而今风俗又一新,白莲开社且无数。
(曾燠:《赏雨茅屋诗集》卷12,《古今体诗六十五首》,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嘉庆八年王芑孙序刊本,第200页)
闵正斋贞② 闵正斋贞,即闵贞(1730—1788),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清代画家,其画学明代吴伟,善山水、人物、花鸟,笔墨奇纵,豪迈绝伦。换鹅图(清)胡寿芝
作者小传:胡寿芝,生卒不详,号七因,浙江临安人。由拔贡分发州判,升知州。著有《东目馆诗集》。称焦秉贞、冷谦之画“宗利玛窦”,这是胡寿芝首次提出。
焦【秉贞】冷【谦】心传结习牢【皆宗利玛窦,以欌整反背为工】,一时牌谱竞秋毫【谓陈老莲水浒牌金古良无双谱】。何人力矫西洋派,颤笔几同金错刀。(胡寿芝:《东目馆诗集》卷18,《闵正斋贞换鹅图》,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道光壬寅胡寿芝自序刊本,第352册,第187页)
(明)冯应京
作者小传:冯应京(1555—1606),字可大,号慕罔,南直隶泗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二十八年(1600)擢湖广佥事。冯应京与利玛窦关系密切,曾刻利玛窦《交友论》,为利玛窦的《天主实义》和《两仪玄览图》作序,又为利玛窦的《二十五言》润色并准备付梓。冯应京在狱中三年,一直与利玛窦保持书信往来。故在利玛窦的心目中,冯应京应该是一个未经受洗的天主教徒。
九章:京按,周公作算术《九章》,章从音从十,数之终也。九阳之老也,十则变为一矣。知此者,其可以体化乎。《九章》至勾股而止,海岛即勾股也。今西泰利先生,洞测重玄,逆知千祀。余学之未能,姑录统宗之要者,为下学蒿矢云。
(冯应京:《皇明经世实用编》卷26,《贞集》7,《数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万历三十一年自序刊本,史部第267册,第553页)
京邸晤厉马豆(明)冯梦祯
作者小传:冯梦祯(1548—1606),字开之,号具区,又号真实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著名的佛教居士。 明代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著有《快雪堂集》《快雪堂漫录》《历代贡举志》等。冯梦祯本人并未见过利玛窦,但是其友金卓然在利玛窦进京的当年就在北京与利玛窦相见,两人还互相交谈了学问,冯梦祯则将利玛窦的学问鄙为“小乘外道”,并将利玛窦的名字译成“厉马豆”,这是现今仅见的一次。
壬寅①壬寅,即明万历三十年(1602)。五月初四,晴。面史左伯、金卓然,自燕归,即午川,达观老人为改今字,并得老人书一纸。晚饮金卓然,卓然为谈京邸晤厉马豆,学问梗概自是小乘外道,惜士大夫多有中之者。
(冯梦祯:《快雪堂集》之《快雪堂日记》卷59,《壬寅》,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黄汝亨朱之蕃等刻本,集部第165册,第50—51页)
利玛窦谓朋友是第二个我(明)王肯堂
作者小传:王肯堂(1549—1613),字宇泰,号顺庵,南直隶金坛人。其父王樵,历官刑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与利玛窦有所交往。肯堂博览群书,因母病习医。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万历四十年(1612),任福建参政。与利玛窦交游颇深,著有《郁冈斋笔麈》等。
五伦皆当以信,而独系之朋友者,何哉?盖朋友涂之人耳,而人不能废谊不可解者,心相孚也。故利玛窦谓朋友是第二个我,其言甚有味,若不信,则无为贵交矣。
(王肯堂:《论语义府》卷1,《吾日三省吾身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刻本,经部第161册,第390页)
利玛窦洞医玄奥(明)程仑
作者小传:程仑,生卒不详。字原仲,号星海,徽州新安人。初攻科举,因病而精研医术,名闻于时,著有《程原仲医案》和《伤寒杂证》。程仑曾在外游历二十余年,历吴、楚、齐、鲁、燕、赵之间,而居北京时间最长,曾当过孙承宗幕僚,又曾任羽林参军。在利玛窦逝世的前一年,程仑曾拜访利玛窦,并与其讨论相关医学,利玛窦有一段关于西医十分重要的论述,但并不被程仑认同。
己酉②己酉,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来京,客有称利西泰聪慧而巧,洞医玄奥,予往造焉。西泰曰:吾国人病,鲜有论脉者,惟取玻璃瓶溺之,映日观色,知五脏受病之从来,用药一以攻伐去毒为主。神矣哉!岐伯,诚天师也;西泰,西方之人。岐伯不曰西方人多肉食,宜用毒药以去其积?此一方之治耳。西泰自谓天主之教宏博,无所不通,轻三教,小四方,包天地,握阴阳,然议论不出岐伯范围之内。非达理者何足以语医,又何足以称道哉?神农、轩辕,帝也;岐伯、伊尹,圣也;越人、仓公,贤也;长沙、梁公,卿相也。有其德,有其位,咸藉此以济世。今之士大夫往往亵此而不谈,所谈者未必皆深造达理之士。予曰:医道之不明不行,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程仑:《程原仲医案》,《论八篇·原道》,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校注本①《程原仲医案》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现存最早刻本为天启五年(1625)方道大刻本,本点校本以天启抄本为主校本。,2015年,第1—2页)
利西泰制蔷薇露(明)程百二
作者小传:程百二,字幼舆,号瓦全道人,徽州休宁人,《明史》及方志均无其传,洪业先生猜测其为一商人。有《方舆胜略》《程氏丛刻》等书传世。
余少侍家汉阳大夫,聆许文穆、汪司马,过谈溪上,谓新安江水以颍上为最味,超惠泉,令汲煮茶,毋杂烹点,虑夺水茶之韵。……李大司徒当玫瑰盛开时,令竖子清晨收花上露水煮茶,味似欧逻巴国人利西泰所制蔷薇露。
(程百二:《程氏丛刻·品茶要录补》,不分卷,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第83册,第543页)
利玛窦李应诚有《山海舆地全图》(朝)李睟光作者小传:李睟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朝鲜王朝外交官、学者。他分别于朝鲜宣祖二十三年(1590)、宣祖三十年(1597)和光海君三年(1611)以奏请使副使的身份出使明朝,在此期间李睟光广泛与外国使臣进行交流,也因此闻名于东南亚国家,亦是最早将西学传入朝鲜的重要人物。著有《芝峰类说》和《芝峰集》。值得注意的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时,李晬光即已获得朝鲜使臣带回的“欧罗巴国舆地图”,此地图当即李之藻1602年在北京刊刻的《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说,此图刊刻的第二年即已传入朝鲜。
欧罗巴国,亦名大西国,有利玛窦者,泛海八年,越八万里风涛,居东粤十余年。所著《天主实义》二卷,首论天主始制天地,主宰安养之道,次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次辨轮回六道之谬,天堂地狱善恶之报,末论人性本善而敬奉天主之意。其俗谓君曰教化皇,不婚娶,故无袭嗣,择贤而立之。又其俗重友谊,不为私蓄,著《重友论》②《重友论》,当即利玛窦的《交友论》。。焦竑曰:西域利君以为友者第二我,此言奇甚云。事详见《续耳谭》。
万历癸卯③万历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余忝副提学时,赴京回还使臣李光庭、权憘,以欧罗巴国舆地图一件六幅送于本馆,盖得于京师者也。见其图甚精巧,于西域特详,以至中国地方暨我东八道、日本六十州地理远近大小,纤悉无遗。所谓欧罗巴国,在西域最绝远,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中朝,至大明始再入贡。地图乃其国使臣冯宝宝④冯宝宝,其人生卒仕履均不可考,此处称北京带回朝鲜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是由冯宝宝刊刻,此事未见其他任何文字记录。余疑这位出使朝鲜的使臣冯宝宝为宫中宦官,他曾参与李之藻刊刻利玛窦地图之事,故坊间有传图为冯宝宝所作。所为,而末端作序文记之,其文字雅驯,与我国之文不异,始信书同文,为可贵也。按其国人利玛窦、李应诚⑤此处将李应诚视为欧罗巴人,实误,李应诚当为李应试。李应试(1560—1620),字省勿,一字省吾,湖广人,生于北京,世袭锦衣卫武职。万历二十年(1592)参加壬辰之役。1600年,利玛窦入京后,即从利玛窦游,据利玛窦回忆录中保存的李应试受洗时的誓词称,李于万历三十年(1602)八月六日受洗,教名葆禄,成为利玛窦入京后最早受洗的天主教徒之一。万历三十一年(1603),与耶稣会会友钟鸣人、黄明沙、游文辉、倪雅谷、丘良禀、徐必登、邹采斯及阮泰元共同刊刻利玛窦《两仪玄览图》。者,亦俱有《山海舆地全图》、王沂《三才图会》等书,颇采用其说。欧罗巴地界,南至地中海,北至冰海,东至大乃河,西至大西洋。地中海者,乃是天地之中故名云。
(李睟光:《芝峰类说》上辑,卷2,《诸国部·外国》,首尔:朝鲜古书刊行会影印出版,1915年,第53—55页)
利泰西云造物者制人(明)郑瑄
作者小传:郑瑄,生卒不详,字汉奉,福建闽县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著有《昨非庵日纂》。
利泰西云:造物者制人,两其手,两其耳,而一其舌。意使多闻多为,而少言也。其舌又置之口中奥深,而以齿如城,唇如郭,须如橾,三重围之,诚欲甚警之,使讱于言矣。不尔,曷此严乎。
(郑瑄:《昨非庵日纂》三集卷12,《口德》1,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崇祯十三年余煌序刊本,第119册,第615页)
利玛窦曾以天主教流入天方国(明)宋存标
作者小传:宋存标(约1601—1666),字子建,号秋士,别署蒹葭秋士,松江华亭人。崇祯间贡生,候补翰林院孔目。著有《史疑》《国策本论》《秋士香词》及《棣华集》。
天方国,乃西海之尽也。四时皆春,酋长无科扰于民,亦无刑罚。见月初生,与民拜天号呼称扬以为礼。其寺每方九十间,共三百六十间,皆白玉为柱,黄甘玉为池。中有黑石一片方丈余,曰汉初时天降也。其寺层次如塔,每至日落聚为夜市,盖日中热故也。秋士曰:蜀有鄷都县,午前与人市,午后与鬼市,犹未若夜市之奇也。有言陆路一年可达中国,利玛窦曾以天主教流入,想即此地。
(宋存标:《秋士史疑》卷4,《星槎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史部第288册,第698—699页)
西士利玛窦为两图(明)张怡
方密之曰:分野之说,予每求之而未通。夫天常运而不息,地一成而无变,以至动求合至静,此其难通者一也。若以为形象所主,必有相当,气类之应,乃出自然,不应各有入度之限。况天之一度,当地之九千二百余里。则天大而地小,尤碍吻合西士之言颇详,说见后。此其难通者二也。且以舆地言之,闽、粤、交、广,东通吴会,谓之扬州,实当中国之半,而分星所属止此,此又地广而天狭矣,此其难通者三也。尝读隋志,见载南极老人星下,尚有大星无数,此已明矣。西士利玛窦为两图,一载中国所常见者,一载中国所未见者,如海石、火岛、金鱼、小斗,曰满剌伽者,满剌伽国始见也。按天官书曰: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注曰:甲乙主海外,以远,不关中夏事,故不占也。下洋兵邓老尝言,所历诸国,惟地上之物有异耳。其天象大小、远近、显晦之类,虽极远国视之,一切与中国无异。因此益知以二十八宿分隶中国之九州者谬也。
(张怡:《玉光剑气集》卷3,《法象》,北京:中华书局据张怡手稿本整理标点,2006年,第102—103页)
利玛窦有指上刻漏(明)张怡
西士利玛窦来中国,所为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有二,以金银丝为之。弦各有柱,通端于外,故其端而弦应。亦有谱。有自鸣钟,大钟鸣时,小钟鸣刻,应期不爽。今中国人亦有能为之者,然不如其精也。又有指上刻漏,如妇人所带戒指,面上列十二时,中含一针,如世所用罗经状。每交一时,则中有机微触指背,而针尖自移向之。历局汤若望有一日晷,云是靺鞨宝也。大可三寸而杀,色若玫瑰,透明无纤瑕。中有天然十二辰字,而字与中土书异。中一针,随时而运,不由人力。全是造物生成,真属希有。若望甚秘之,昼夜佩胸前,不轻示人。予得见之。
(张怡:《玉光剑气集》卷29,《类物》,北京:中华书局据张怡手稿本整理标点,2006年,第1017页)
利玛窦以玻璃望远镜观星(明)顾景星
作者小传: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北蕲州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著有《白茅堂集》《读史集论》和《黄公说字》等。书中明确提到利玛窦已经用玻璃望远镜观察星象。
利玛窦云:小星光聚所成,清秋晦朔,无云气。时以玻璃望远镜觇之,见细星如沙,犹水之有泡易日中,见沫是也。沫泡也,天文占河中,多星主大水,少星主旱。旧说:七夕前后,金气正盛,上掩天河而不见,与河源之说等。误。盖立秋处暑,日入在辛,与房心、箕尾相望。而月当上弦,所行之道逼近于河,日月光夺,而不见也,月望光满,亦不见也。理之著于日前者,俗妄以隐见先后迟速占米价。
(顾景星:《黄公说字》巳集卷17,《水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钞本,经部201册,第382页)
利玛窦本西洋法造历(明)鲁论
作者小传:鲁论,生卒不详,字孔壁,江西新城人。19岁补邑博士,天启时选明经,历官南直隶颍州同知、署天长知县、霍丘知县、福州海防馆同知等职。入清后,闭门著书,著有《仕学全书》。当为明启祯时人,享年80岁。
天启初,利玛窦本西洋法造历,未详其说,不可考。
(鲁论:《仕学全书》卷11,《礼部大政·历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崇祯十六年自叙刊本,史部第262册,第99页)
西域利玛窦集(明)汪定国 辑
作者小传:汪定国,生卒不详,字苍舒,浙江海昌人。著有《古交褒异集记》及《诸子褒异》。汪定国对明代来华的西学持肯定态度,固将利玛窦的《交友论》作为诸子列入释道类书籍中进行评判,但其反天主教的态度十分明显,直接将天主教与当时的无为教相类比。
利玛窦曰: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焉。……墨卧皮古闻士者,拆开大石榴。或人问之曰:夫子何物,愿获如其子之多耶。曰:忠友也。①以上文字为利玛窦《交友论》全文,本处省略。
汪苍舒曰:天主教,夷学也。今时方来中国,其技艺颇可观,但鸠聚徒类,毁弃蒸尝,殊为伤坏中国之治。士夫往往溺其于技,令彼得借为声援,鼓惑后生。顷国日本,最恶此种,有至理域者,以万矢杀之。云先时有以此术往至其国,聚党既多,即欲据其君国也,然则中国又安可无以处之。中国释道,而为游食,尚后宜汰。况加此等来扰中国,何可长也。杭州横山,尤有一种无为教,啸聚党类,闻其綦布江南,如臂指犬牙,尤宜时雉之。愿来莅此土者,稍留心也。
(汪定国辑:《诸子褒异》卷8,《友论·西域利玛窦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末刻本,子部第153册,第639—643页)
利玛窦不知阴阳进退之道(明)朱朝瑛
作者小传:朱朝瑛(1605—1670),字美之,号康流,晚号罍庵,浙江海宁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旌德知县,后升议制司主事。曾受业于黄道周,深得其传。明亡后隐居二十余年,致力学问,对经学、天文、勾股之法均深有研究。著有《读诗略记》《读春秋略记》《读易略记》及《罍庵杂述》等。
万历辛丑西域利玛窦入贡京师,精于历数之学,而不知阴阳进退之道、天人交会之机,一切参差变异,皆谓出其形体之固。然于楚日月五星,有同心轮,有不同心轮,有大轮,有小轮,此顺彼狙,轇轕蹠戾,天诚如是,劳扰乎哉。……《南齐书》称:日月当子午,正隔于地,为暗气所食,以天大而地小也。此言一倡,遂谓日月与地三者形体大小相次,日月相衡,为地所蔽,有景在天,其大如□□。宋景濂祖述其说,作《楚客对》,谓月之食本于地景。万历中,西域利玛窦来自海外,言与此合,而有甚之,以地为□体,天中一粟,周围上下,人物所居。人皆骇之,不知其说之出于中华,而非利氏之创见也。
(朱朝瑛:《读诗略记》卷3,《小雅·十月之交》,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2册,第456—457页)
利玛窦《舆地图》(清)施男
作者小传:施男(1610—1680),字伟长,江西吉水人。明诸生。清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副使,著有《邛竹杖》。从文中可以看出,施男曾收藏利玛窦《山海舆地全图》(亦可能为《坤舆万国全图》)。
归箧:广南富珠璧、孔翠、香象、贝犀,即清修如陆君,亦尚载郁林石返。余后先七载,马首剑矟料理,斩头陷胸,板干壁橹。廿六抵邑城,省余者,发箧笥,得《曹邺之集》、利玛窦《舆地图》,寒暑敝衣,数事而已。余亦颊赪,亡以复之。昔彭渊才游京师十余年,家素不备饘粥,一旦策蹇归,槖中惟李廷珪墨一螺,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六一《五代史》草稿一束,视余不崇侈万千耶。
(施男:《邛竹杖》卷3,《归箧》,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初留髡堂刻本,第1176册,第314页)
孙元化与徐光启李之藻为利玛窦三大弟子(清)陈祖范
作者小传:陈祖范,生卒不详,字亦韩,号见复,江苏常熟人。雍正元年(1723)举人,后举荐为经学通儒,赐国子监司业。清代著名学者,著有《掌录》。
陆桴亭①陆桴亭(1611—1672),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着有《思辨录》和《淮云问答》等。曰:西学有几何用法,见崇正历书中,盖详论勾股之法也。嘉定孙中丞火东,更为详注推衍,极其精密。火东与徐光启、李之藻称利玛窦三大弟子。
(陈祖范:《掌录》卷上,《西洋算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子部第101册,第238页)
利玛窦精历象推算勾股圭测之术(清)吴肃公
作者小传:吴肃公(1626—1699),字雨若,号晴岩、逸鸿,别号街南,安徽宣城人。晚明诸生,入清不仕,以行医和授徒自给。著述甚多,有《诗问》《读礼问》《律陶》《阐义》《姑山事录》《户祀典议》和《明语林》等。据吴肃公自序,《明语林》成书时间为康熙二十年。
西洋人利玛窦,精历象、推算、勾股、圭测之术。规玻璃为眼镜烛远者,见数百里外物;显微者,能鉴疥虫毛爪。笵铜为小钟,以绳贯悬之,机关相输轧,应时自叩,周十二辰,刻漏不失。他所制器,皆机巧昡人从来未有。
(吴肃公:《明语林》卷10,《巧艺》,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清光绪刻宣统印碧琳琅馆丛书本,子部,第245册,第72页)
利玛窦舆图志(清)吴任臣
作者小传:吴任臣(1628—1689),字志伊,号托园,福建兴化府人。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承修《明史·历志》。著有《十国春秋》《礼通》《山海经广注》《字汇补》《南北史合注》及《托园诗文集》。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任臣案:《论衡》北方有鬼国,《玄览》云,毗舍那有鸟语鬼形之民,《杨氏裔乘》云,鬼国在駮马国西。或曰《易》称伐鬼方,即此也。利玛窦《舆图志》云鬼国之人啖鹿与蛇,耳目鼻与人同,惟口在顶上。此与经说全异,当别为一种耳。
(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卷12,《海内北经》,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42册,第204页)
番僧利玛窦以友为第二我(清)牟允中
作者小传:牟允中,生卒不详,字叔庸,号目源,又称纯阳真人,直隶天津人。著有《道德经释义》《庸行编》。
宋卓月曰:世人漫结交,遂不问声气之合与不合,辄自命相知。试绎相知之义,谈何容易。番僧利玛窦以友为第二我,此深于相知之解者也。太和曾文学大奇曰:今人曾是单知,那得相知。怀玉詹山人冕曰:人即密处,不必定相知。夫妇朝夕同卧起,亦是不得相离之人,未便称相知。知言哉。
(牟允中:《庸行编》卷4,《慎交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康熙三十年尚朝柱等澹宁堂刻本,子部第157册,第535页)
以坤舆万国横图缩画一圆球(日)涉川春水
作者小传:涉川春水(1688—1727),又名入间川重恒,为涉川春海的养子。江户中期仙台藩天文学家,著有《春海先生①春海先生,即涉川六藏(1639—1715),原姓保井,字春海,通称助左卫门,京都人,为江户时期著名天文历学家。实记》。
宽文十年②宽文十年,即康熙九年(1670)。庚戌,先生年三十二欲修浑天仪而验天象,依用工夫新制图仪,名新制浑天仪。其器只有经纬四游之三,单环而测天象,孔简易,日月星图,无能脱其机窥,还优乎旧图远焉。……又以欧罗巴利玛窦所著之坤舆万国横图乃画屏六幅,缩画一圆球,纵横象天度及里方,号曰地球。是亦便于学地理,且制我国之地图,合天度而定方位,别为深秘之一图前代所为曾有之画,而本朝第一之至宝。
(涉川春水:《春海先生实记》,不分卷,日本内阁文库藏写本,第4页)
利玛窦为名儒(朝)李衡祥
作者小传:李衡祥(1653—1733),字仲玉,号瓶窝。曾任朝鲜李朝济州牧使兼兵马水军节制使,亦为李朝儒学者,著有《瓶窝集》。直接称利玛窦为名儒和利儒,始见于此。
昔在万历辛丑年,大西洋欧逻巴人利玛窦为名之儒,昼夜航海,二十八年,始达北京。译不通语,书不同文,其人以声知音,以音知言,以言知书。以谓其国在北京西南九万里之外,其外又不知几千万海、几千万陆、几千万国。著书二十余卷而上之,今行天下,余亦得见。其所谓《职方外纪》者,盖谓成周职方之外而始通中国者也。其书曰:东西北各有一天下,幅员之大于中土者凡四。南方又有黑瓦蜡尼加称云一局,在于极热之地,金石至此皆融,外人不通。虽不得见,其地之外,又不知几处山河。又作《天文图》并进焉,今之弘文馆所在者此也。其图穷极理数,以南北极为上下,刻以三百六十五度,以分于天下。而日本东南数万里之外,始为天下之中。其言虽不可尽信,其国之始通中国,明且征矣。天下如是之大,而特以足迹之不及,不知其远近,只把《禹贡》山川数万里之幅员,谓天下大都如是。又以嵩高为天下之中,洛邑为四方之中,不亦小乎。以此推之,我国东海之滨,与利儒所居之国,将一㨾土圭乎。今之十三省,日月出入,各自不同者,理势然也。吾意东表,日出之邦,日出入寅卯。西洋,日没之地,亦以寅卯为出入。此亦各据目所见而为候矣,其时刻未必同也。
(李衡祥:《瓶窝先生文集》卷12,《杂著·子集考异议》,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164册,第417—418页)
利玛窦著书二十篇(朝)李万敷
作者小传:李万敷(1664—1732),字仲舒,号息山,尚州道延安郡人,任长陵参奉,朝鲜李朝学者,著有《地行录》及《息山先生文集》。李万敷为朝鲜早期西学传播者之一,其称利玛窦著书二十篇,不知是概指,还是实指,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提出。
成之曰:尝见进贺使郑斗源状启云,遇西洋国人陆若汉于京师。……盖若汉,即利玛窦之友云。闻利玛窦之书传至洛中,尝见之否?曰:昔尝一阅。盖利玛窦于万历中,航海二十余年,来到北京,言语不通,其人能以声和音,以音知言,以言究书,著书二十篇③此处提利玛窦著书二十篇,应该为传入朝鲜的利玛窦著作,或者是朝鲜学者所了解的利玛窦著作。江户末期日本学者松浦吉川则称利玛窦著书三十余种。(参见松浦吉川:《府朝事略》卷3,《大猷公》,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治三十四年常陆鹿岛若不足塾据庆应元年清宫秀坚序刊本重排,第3—4页)利玛窦来华后,究竟著述有多少种,至今仍是一个谜,现存明确为利玛窦著述者只有十余种,应该还有很多利玛窦生前在华的汉文著述,尚未被人发现,有待深挖考证,如最新发现的利玛窦著《开成纪要》就是十分明显的证据。而上之,盖神人也。其天文图,以为日本东南数万里之外为天下之中,且以天分五带,南北极直线之中为热带,日月之行正当其上,故极热无寒。六时为昼,六时为夜,稍南稍北为温带,日月之行,随时远近,寒暑之候,以节进退,春夏秋冬之昼夜为之长短,是即中土所管。又其南北温带之稍南稍北为冷带,日月之行甚远,故极寒无热,十一时为夜,一时为昼,其他说多类此,耳目所不及,不可诘也。然以羊胛之说见之,所谓十一时为夜一时为昼之处,或有之耶。
(李万敷:《息山先生文集》卷12,《杂著·露阴山房录》,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1990年,第178册,第282—283页)
利玛窦有《西镜录》(清)郑相如
作者小传:郑相如,生卒年不详,字汉林,号愿廷,安徽泾县人。康熙庚子(1720)副贡,尝以博学鸿词科荐,聘修《江南通志》,卒时77岁。著有《四子图书》《通考泾川》《虹玉堂集》等。郑相如称利玛窦入京有《西镜录》一书,这是中国文献中第一次提到利玛窦携带欧洲制造各种镜片之书进入中国,与新发现的利玛窦著《开成纪要》中记录的“造镜”之法相吻合,进一步证明利玛窦不仅携带望远镜来华,而且还携带了制造望远镜的书籍进京。
惟元有简仰二仪,备列器铭。明之回回、泰西,来自塞岛,俱非华法。至万历间,西人利玛窦入京,有《西镜录》《同文算指》诸书流传中国,纯以笔用,但其写法横列如珠盘,位自左而右。夫珠盘,古人六觚之变法,民间便于小用。外有筹算,古算器多资之,其来已久。而西士罗雅谷又有《比例规解》,比例云者,谓以尺,中原有之。两数求,今所问之,两数以例相比,彼中藉此制器。如工师之用矩尺,即古者异乘同除,及西人三率之制也。夫珠筹笔尺,器也,至以器御法,以法御用,以用御三才,万物别有赖于测量之为之矣。精测量法,如近世欧逻巴,航海数万里,以身所经山海之程,测北极为南北差,测月食为东西差,是也。或曰:同在九州方域内,好尚犹有不齐,矧西人踰隔海洋之外学,岂同我中国?而梅子勿庵之言曰:中西浑圆之天同,自一至九之数同,西人纵测算精密,岂与中国异耶?此梅氏历算诸书所由会通中西,而发前人未发之旨也。
(郑相如:《泾川文载》卷78,《中西算法考》2,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道光十四年青虹阁刊本,第8页)
利玛窦进中国为明失天下之暗信(清)佚名
万历九年岁次辛巳,是年,利玛窦始至粤。辛数七,巳数四,并作十一,即利玛窦进中华后第十一年,是大清国顺治生。万历九年至崇祯末年,得六十三年,为七九数。七,切断也;九,天子之位也。其意谓天子之位当切断也。二十八年,利岁次庚子,利玛窦入朝。庚数八,子数九,并作十七,即利玛窦入朝后第十七年,是年为清太祖天命元年。万历共四十七年,自利玛窦于万历二十八年入朝,至崇祯末年亦四十七年。
(静乐居士:《辩学》不分卷,台北: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藏方豪旧藏清钞本,第27页)
天主教以利玛窦为圣人(朝)申维翰
作者小传:申维翰(1681—1752),字周伯,号青泉,朝鲜宁海人。朝鲜肃宗三十九年(1713)增广文科丙科及第,肃宗四十五年以制述官身份随通信使洪致中出使日本,完成《海游录》一书。
又问:西洋国人利玛窦,盖亦异人。其所经历纪述,虽不可尽信,而自有天地以来,为此说者,独有利玛窦,余固奇异之。今闻西洋国人,亦通长崎岛云。或有所传于其人行迹否?曰:彼其来贩于长崎者,贾人无识,别无问答之可凭。而但闻昔有一船,来泊于日本南海,而其人自称西洋国教主,以其君命,教导万国云云。其所谓教,以利玛窦为圣人,而语皆无伦。自国设禁,不使人相通,遂怒而归去云。
(申维翰:《清泉先生文集》续集卷8,《海游闻见杂录》下,《外俗》,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第200册,1990年,第528页)
琍马窦地球障隔之说(日)五井纯祯
作者小传:五井纯祯(1697—1762),字子祥,号兰洲,关西大阪人。江户中期儒学者,著有《琐语》等。
月食,诸儒各有说。如暗虚,殊为不通,果如其说,每食须皆既,奚有微缺其边之时。琍马窦地球障隔之说一出,众说不攻自破。何楷《诗世本古义》乃引其说,以为肤浅,是不及知其详故尔。
(五井纯祯:《琐语》卷下,日本内阁文库藏浅草文库本,图书编号:和书18194,第4—5页)
利玛窦传萝卜菜可解毒(清)张德盛
菽宜一种,曰黄豆,可作酱煮腐,日用所必需。小麦亦作酱,磨面,性少湿,食多口渴生痰,惟萝卜菜可解其毒。西洋利玛窦所传。
(张德盛修:《(雍正)高邮州志》卷3,《食货志》,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雍正二年刻本,第32页)
玛窦所著理函气函等书遍满天下(朝)赵曮
作者小传:赵曮(1719—1777),字明瑞,号永湖,京畿道丰壤人。1763年作为通信正使赴日。
癸未①癸未,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二月二十四日,译官李彦瑱以曾闻四五十年前,有西域人也苏东门者,以利玛窦之徒到日本,欲以其学售之于日本人。谓以诞妄而逐之,揭榜于各州,俾不止接矣。顷于马岛,目见其榜目之尚悬者云。余以为彼人之诞妄,固已多矣,犹复禁人之诞妄,其亦不自反矣。玛窦所著理函、气函等书②“理函、气函”,当指李之藻于崇祯元年(1628)将利玛窦等人的著作合刊的《天学初函》,因其中分为理、器二编,故此处称为“理函、气函”。此处“气”当为“器”之讹。,遍满天下,而其徒又欲广其术于海外诸国,夷狄乱华之兆,尤可见矣。
(赵曮:《海槎日记》2,载《海行揔载》,首尔:民族文化文库刊行会,1986年,第200—201页)
明时利玛窦修正历法极其精妙(朝)李时秀等
正祖二年③正祖二年,即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二月十四日乙巳。上曰:明时利玛窦修正历法,极其精妙。玛窦,以外国之人,何以独解其妙处,亦果能到十分处,不复有差舛之虑否?家焕曰:利玛窦之后,又有汤若望等修之,而亦非利玛窦所自创。西洋人从古多有专门,互相传授造历,以仪器测之。而仪器之度、分、秒,在天体所差甚大。西洋人已自言其久,则必差矣。
(李时秀等:《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卷5,首尔大学奎章阁藏线装鼎足山本,第5册,第17页)
利玛窦博游方之内外(朝)李德懋
作者小传:李德懋(1741—1793),字懋官,号青庄馆、炯菴、雅亭、蝉橘堂、端坐轩、四以斋居士、注虫鱼斋、鹤上村夫、学草木堂等,全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曾任书状官随陈奏使团赴京。
世儒之志,夫游历者,每谈大西洋利玛窦,博游乎方之内外,未尝不扼腕壮之曰:大男儿当如此。
(李德懋:《青庄馆全书》卷16,《雅亭遗稿》8,《书》2,首尔大学奎章阁藏写本,1900年,第18页)
利玛窦冢(朝)朴趾源
作者小传:朴趾源(1737—1805),字仲美,号燕岩,京畿道汉城人。朝鲜李朝后期学者,乾隆四十五年(1780),曾随堂兄朴明源率领的朝鲜使团到北京庆贺乾隆七十大寿,著有《燕岩集》。其在北京时,曾访利玛窦墓,并做了如实的记录,其称当时埋在北京栅栏的西士共有七十余人,比现今所存冢墓和碑刻所记录的西士要多。
出阜成门,行数里,道左列石柱四五十,上架葡萄方烂熟,有石牌楼三间,左右对蹲石狮,内有高阁。问守者,乃知为利玛窦冢,而诸西士东西继葬者,总为七十余冢,冢域筑墙,正方如棋局几三里,其内皆西士冢也。皇明万历庚戌,赐利玛窦葬地,冢高数丈,砖筑坟,形如甗瓦,四出远檐,望如未敷大菌。冢后砖筑六稜高屋,如铁钟。三面为虹门,中空无物,树碣为表曰:耶苏会士利公之墓。左旁小记曰:利先生,讳玛窦,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真修,明万历辛巳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来都,万历庚戌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④今《栅栏》收耶稣会士利公之墓,碑文为:“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参见《栅栏》,澳门文化局,1995年,第130—131页)与朴趾源所录碑文稍异。右旁又以西洋字刻之,碑左右树华表,阳起云龙。碑前又有砖屋,上平如台,列树云龙石柱为象设。有享阁,阁前又有石牌楼、石狮子、汤若望纪恩碑。
(朴趾源:《燕岩集》卷15,《别集》之《热河日记·盎叶记》,韩国文集丛刊,韩国景仁文化社,第252册,1990年,第318页)
利玛窦辈所著书近始有流出东国者(朝)蔡济恭作者小传:蔡济恭(1720—1799),字伯规,号樊岩,平康人。朝鲜王朝后期名臣,官至领议政,乾隆四十三年(1778)曾任谢恩兼陈奏正使赴京。
盖西国利玛窦辈所著书,近始有流出东国者。年少志学之人,厌旧闻而喜新奇,靡然弃其学而从焉。至曰父母比天主,犹为外也,人主无眷属而后可立也,二气不能生万物也,堂狱的然为真有也,太极图不过为对待语也,天主真降为耶稣也。盖其为说,汪洋谲诡,千百其端,而无一不与程朱乖戾,其所以诋排释氏,直盗憎主人耳。
(蔡济恭:《樊岩集》卷35,《记·不衰轩记》,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木版本,1824年,第27—28页)
九条家藏利玛窦世界图屏风(日)里松光世
作者小传:里松光世(1736—1804),法名固禅,江户后期皇宫内务官员,著有《大内里图考证》《皇居年表》等。
屏风八枚折:九条家藏利玛窦世界图屏风八枚折。
(里松光世:《大内里图考证别录》,《御屏风部》下,日本内阁文库藏写本,图书编号:和书17041,第14页)
利玛窦所遗天主画(清)张太复
作者小传:张太复(1747—1817),原名景运,字静旃,号秋坪,直隶南皮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授浙江太平知县,后迁安县教谕。著有《秋坪新语》。
京师宣武门内天主堂,其式准西洋为之。丙午①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新正,予偕大兴令君汪怡堂、同年医学科杨君、满洲教授观近斋往观焉。……然云其画,乃胜国时利玛窦所遗,其彩色以油合成,精于阴阳向背之分,故远视䫜荎如真境也。近时不乏能手,逊其妙远矣。壁画虽旧,卒莫得而易之。
(张太复:《秋坪新语》卷3,《天主堂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藏乾隆乙卯刊本,第14—17页)
西洋耶苏秘录(越)范文乙
作者小传:范文乙,生卒不详,越南阮朝时代学者,著有《西洋耶苏秘录》,该书约成于越南阮朝嘉隆前后,直至壬申年(1812)才出版。《西洋耶苏秘录》是一本越南汉文文献中极为罕见的有关天主教的书籍,其中也述及利玛窦入华事迹,但由于该书成书时间在清嘉庆时期,所记利玛窦事迹当亦来自教会之传闻,虽不可尽信,但亦可反映利玛窦在越南的影响。
大明万历年间,洋贼差督正利麻窦带圣名槎蒙,入管中华,居于燕京。先是,麻皋②麻皋,又译为马糕,即澳门(Macau)的越南语译音。虽不属中华,然其言语、文字、衣服,与中华同。至是大明兴乱,麻皋督正按华书,并问客商,备知中华情状,译写其经籍,潜递于洋。言今明朝有变,异国之禁未暇加心,且他国大,非极通慧不可。葩葩③葩葩,即拉丁语Papa,本意为爸爸,转意为教宗。会其臣谓曰:佛道之入,亦以其帝。我道之入,亦以其君。何所不济?且非国士重名,不可惑众。遂择得槎蒙备品服金宝先就麻皋,学其文字,习其衣服,三年而尽晓畅之,遂入燕京,著入民籍居焉。又学三年而中进士。时麻窦年二十三,尊得第荣归于京城之外。槎蒙既得势,遂将无数金宝以献明帝,及诸幸臣。且言珠崖蛮人,聚心所贱,不可从政。明帝亦利其珠宝而许之。故朔望祭祀,他以小臣不与也。槎蒙讲道于大明,居关外第,遂准。耶苏生年,乃中华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之岁也。其语曰:天主位三,孔子亦尝言之:即太极生两仪。及正旦,人来庆贺,他曰:今年失了前年,当悲,不当贺。人问何以不事先祖,他曰:吾家远,今设祭更倍思伤。人问:何不娶?曰:华女岂肯蛮人娶?意遁辞。疑有告明帝曰:此非人情,必有奸计,请归其国。奈递年西洋将珍宝许他每年年献,故获容身。此中华有洋贼来管之始。
(范文乙:《西洋耶苏秘录》卷9,《我后黎洋贼潜隐,华大清洋贼显来》,越南河内综合大学历史系图书馆藏后黎甲寅年阮伯庵、陈程轩序抄本,图书编号HV.260,第109—110页)